圣经诗歌范文精选

圣经诗歌篇1

内容摘要: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天主教徒理查德・克拉肖创作了大量玄学诗歌,尤以宗教诗歌最为突出。其诗歌创作灵感大部分来自于《圣经・新约》福音书,以描绘《圣经》中人物意象为主。本文将以诗歌“On the Wounds of Our Crucified Lord”为例,剖析其中的圣经意象以及宗教背景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理查德・克拉肖 玄学派诗歌 圣经意象

一、作者介绍

理查德・克拉肖于161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反天主教思想浓厚的清教徒家庭。他有着极其虔诚的且严肃的宗教态度,这就为其日后放弃清教而皈依天主教埋下了伏笔。随着英国内战爆发,克拉肖被迫离开剑桥大学逃亡法国,正是在法国流亡的这段时间,他逐渐向其父生前曾极力反对和批判的天主教靠拢。当其在巴黎遭遇资金短缺,生活陷入困窘时,在朋友考利的引荐下供职于法国宫廷。其后又在法国王后的举荐下,来到罗马成为罗马天主教的红衣主教,最终正式成为天主教的忠实信徒。克拉肖的诗歌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早期的铭辞,世俗诗歌和宗教诗歌。克拉肖的宗教诗主要收录在《圣殿的台阶》,诗歌集的名称来自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圣殿》。他的诗歌富有神秘的色彩,充满音韵美。

二、玄学派诗歌与宗教的联系

玄学派诗歌有三大主题:及时行乐主题、爱情主题和宗教主题,是对生活经验的理性思索。克拉肖自身就是教士,特殊的身世汇聚了玄学派诗人以宗教为主的诗歌题材。就《圣经》中的宗教题材和玄学派诗的关系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表述《圣经》宗教内容的诗歌。此类诗歌情节完整,诗中多关于耶稣诞生、受难、复活的故事,用以祷告时表达对上帝的赞美。第二类是尊崇《圣经》宗教内容的诗歌,这类诗歌主要还是抒发对上帝的赞美、信仰,但诗人自己也发挥一些理性的见解。第三类则是不限于《圣经》内容的诗歌。诗歌只是蕴含某些宗教思想,其内容与宗教可无直接关系。玄学派诗人积极探索寻找新的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通过非宗教形象来表达他们的宗教思想,并渴望在追逐神圣之爱的进程中得到救赎。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理查德・克拉肖,就是这样一个宗教抒情诗人。

三、本诗的圣经意象解读

首先是第一诗节的分析:“O these wakeful wounds of Thine!/ Are they mouths? Or are they eyes?”(哦,主啊,你身上持续剧痛的伤口,它们是嘴亦或是眼吗)?“Be they mouth, or be they eyne, Each bleeding part some one supplies”(是的,它们是嘴,是眼,你的每一个伤口都是嘴亦或是眼)。此节第一句中的“wakeful”暗指耶稣基督的伤口不会停止流血,将耶稣基督的伤口比作眼睛的比喻深入人心。在第一节中,诗人主要将耶稣基督的伤口比喻成嘴巴和眼睛,这是指人们如何选择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好或坏的东西,人们也可以选择用他们的嘴来说善意或仇恨的话。将耶稣的伤口比喻成眼睛,就好比他一直在用双眼紧盯世人,警醒世人不要忘记他是为了赎清世人的罪孽而献身的;将耶稣的伤口比喻成嘴巴,就像他一直在向世人诉说他的苦痛,在为世人向上帝祈祷。

第二诗节的分析:“Lo! a mouth, whose full-bloomed lips/ At too dear a rate are roses”(看啊!那个张大双唇的嘴,像极了血红的玫瑰)。“Lo! a bloodshot eye! that weeps/ And many a cruel tear discloses”(看啊!那布满血丝的眼!流淌着无数心痛的泪水)。在此节中,诗人把基督的伤口比作玫瑰般绽放的双唇,以便突出血水的浓重,后又把从基督身上流下的血比作眼泪。可见诗人在提醒世人基督在用他的鲜血偿还我们犯下的罪行,在为我们赎罪。

第三诗节的分析:“O thou that on this foot hast laid/ Many a kiss and many a tear”,(哦,主啊,在你的脚上留下了人们太多的吻、太多的泪),“Now thou shalt have all repaid/ Whatsoe’er thy charges were”(现在,敌人对你所有的阴谋指控都将得到偿还)。此节诗人指出耶稣基督已经为本不是他所犯下的罪行付出了代价,这就意味着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为的是能我们的罪恶得到赦免,并成就了他在天国的永生。

第四诗节的分析:“This foot hath got a mouth and lips/ To pay the sweet sum of thy kisses”;(因人们亲吻你的脚来报答你那令人欢欣鼓舞的祝福);“To pay thy tears, an eye that weeps/ Instead of tears such gems as this is”(来报答你为世人流下的宝石般珍贵的鲜血)。此节提到人们亲吻基督的双脚,其实亲吻在基督教中是有深刻的宗教意义的,例如最典型的就是众所周知的“犹大之吻”。《犹大之吻》是十三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大画家乔托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欧洲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杰作。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我亲吻谁,谁就是耶稣。”那么犹大为什么一定要用“吻”这个暗号来出卖耶稣呢?《圣经》中关于“吻”的使用有如下几种场合:道别、分手、高兴、祝福、和好、临终,它的象征意义是:顺服神、相亲相爱以及向邪恶屈服。相见亲吻本是高兴与祝福的表示,在这里,犹大使用了这个美好的行动来出卖自己的老师,真是极富有意味。到1528年为止,神圣之吻仍是天主教弥撒中的一部分,在13世纪,天主教会以接吻礼取而代之。在现代基督教仪式中,神圣之吻一般都不怎么出现,但一些基督教徒却会亲吻一些宗教象征物,包括罗马教皇的戒指。本诗中多次提到“亲吻”一词,第三节中的“kiss”即表达了信徒与耶稣做临终道别,又是信徒向耶稣忏悔的表现。第四节中的“kiss”则是耶稣为众信徒赐福、传递上帝之爱的方式。说完众人的亲吻,还应更详细的解释一下“基督的眼泪”:一次,耶稣错过了救治病人的时间而导致了病人的死亡,便问周围的人,“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而后“耶稣哭了”。“耶稣哭了”这几个字反映了神对他子民在苦难中深切的同情。耶稣的眼泪,表明他愿意为别人分担痛苦与忧伤,这是爱心的眼泪。因他目睹人间疾病、痛苦与死亡时,也难免悲叹,甚至伤感泪下。他也曾为耶路撒冷城面临被毁的命运而哀哭。

第五诗节的分析:“The difference only this appears/ (Nor can the change offend)”,(不同仅仅向世人彰显了一点:改变并不能冒犯),“The debt is paid in ruby-tears/ Which thou in pearls didst lend”(主啊,你那甘心奉献的、红宝石般鲜红的泪水已洗清了世人的罪孽)。此节第三句中的“ruby-tears”象征着基督的血,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为世人流出宝贵的鲜血。而第四句的“lend” 则显示了耶稣基督如何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放弃了他的生命。本诗中多次提及“gem, ruby, pearl”,这些石头以他们的审美价值而闻名。基督受难的审美价值在于他为了世人的福祉而牺牲自身的意义。正如Richard Rambuss恰到好处地指出,克拉肖的感性意象,华丽的辞藻表达的正是诗人“一种强烈的情感上的虔诚。”

四、诗人创作背景探究

理查德・克拉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如此生动的宗教诗歌,与其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学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其父威廉・克拉肖是当地有名的传教士,并藏有大量的宗教书籍,年幼的他在其父熏陶下便产生了对宗教极大的热爱。其后他加入了一个私人的宗教社团,每日定时祷告、唱赞美诗等,以虔诚地表达对圣父、圣母和圣子的膜拜。克拉肖终身未婚,过着正统的天主教教义支配下侍奉上帝的教堂牧师的生活。因此,在克拉肖的诗作中,“赞美上帝,书写基督”是其永恒的主题。正如凯斯琳・李所说:“克拉肖创作的灵感和想象多来自于宗教书籍而非自然景物或日常生活。”除此之外,克拉肖生活的时期,英国文坛宗教诗歌大繁s,邓恩等创作了不少的宗教诗歌,也为克拉肖写作宗教题材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理查德・克拉肖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献身于宗教诗歌创作,献身于天主教信仰。

五、结语

本诗中,克拉肖将耶稣基督的伤口比作嘴、比作眼睛,将他流下的鲜血比作眼泪,比作无价的宝石,凸显了基督博爱无私的牺牲精神,以及他神圣的地位。将无形的意象化作有形的意象,让人们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耶稣受难的壮烈景象,让人们坚定对基督,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并深刻反省自己的罪行,最终通过赎罪得到永生。克拉肖不仅是上帝忠实的信徒,更是把《圣经》这部构成西方文明之源的伟大典籍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幻化成一首首不朽的伟大诗篇。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圣经诗歌篇2

摘 要: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雪莱及其诗歌和相关作品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的关联,以期为理解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圣经》文本阐释提供帮助。

关键词:浪漫主义;诗歌;《圣经》

作者简介:赵***涛(1980-),男,河南舞钢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欧美文学及圣经文学。

项目简介:本文是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ZC-008。

有学者指出:“几乎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渗透着基督教或圣经的影响,即使没有明显地取用其内容和人物的名字,它们也渗透着基督教的善恶观和为人处世的态度。”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也顺承着这一传统路径接受了《圣经》的润泽,只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品,诗人们对《圣经》的借用更隐晦。本文尝试以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人物雪莱及相关作家的诗歌及作品为例,探讨其与《圣经》的关系,以期从基督教神学方面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进路及基本经典有所认识。

一、“浪漫”之光促使其与《圣经》联姻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贫富对立、阶级矛盾变得尖锐化,资产阶级的恶行败德逐渐暴露出来,而英国***府在***策上亦趋向***。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哲学思潮和流派,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并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呈现出来,产生各种反映。如启蒙思想,对当时的思想、文学影响就颇为深远。

法国***为浪漫派诗人树立了理想,也带来了失望。启蒙思想家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美言并未实现,***被野心家利用,激进的措施发展为恐怖***策,法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暴露出了弊端。这些现状加剧了人们,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对现实失望与愤慨的心情,并开始憧憬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式的未来社会,以至于“很多思想家和文学家要回到基督教中去寻找思想武器”,诚如汉斯·昆所说:“在欧洲,教会和神学依然深深扎根于浪漫主义之中。”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宗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事实上,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中世纪的“浪漫传奇”(Romance),原本是一些情节离奇、富于幻想的有关英雄美女的爱情故事。“但就其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的资源而言,这一‘浪漫主义’无疑是当时欧洲基督宗教文化社会的自然产物,其立意和指归都深受基督宗教思想精神的熏陶与感染,而且其主要特点则正是突出基督宗教之圣爱精神来与传统的理性原则相抗衡。”这是欧洲浪漫主义的精髓所在,亦是其独特之处。不仅如此,“浪漫主义按其精神依属不仅是一种宗教思潮,而且从其文化关联和思想传承来看,更是在近代欧洲思想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基督宗教思潮。”故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家亦是神学家,他们在文学创作时必定会在无意识中将其神学之思融入文学创作的思考之中。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也不例外,如布莱克的《天堂与地狱的婚姻》、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该隐游踪》、拜伦的《该隐》《扫罗》《耶弗他的女儿》等。正是浪漫主义诗人在现实失望中反叛现实、幻想未来这种“希望”之光,使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基督教《圣经》联姻。

二、“信仰”之光折射出独特的《圣经》观念

浪漫主义与《圣经》联姻,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受其影响在所难免。如雪莱八岁进入基督教学校学习,《圣经》是其常读之书。然而雪莱并非始终从文学角度去审视圣经,“这位年轻的诗人虽然有时在纯文学意义上谈到圣经,但他从未一味视圣经为文学作品。”而且研读并不见得会变得支持、信仰,而激烈的抨击、指责亦并不意味着拒绝。“雪莱对圣经产生如此高的兴趣并如此频繁的阅读,可这并不意味着雪莱会变得越来越同情、支持基督教,而且其反对将教会仪式作为习俗也并不意味着圣经与其精神冲动毫无关系。”这使我们意识到,雪莱是在猛烈抨击基督教、斥责圣经矛盾百出的同时,又借鉴、吸收圣经中切合其精神的部分,重新构建、阐释自己所认为合理的宗教精神、信仰,从而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圣经,并终此一生来实践其信仰。

雪莱由于《论无神论的必然性》使之成为众所注目的无神论者,但对其自己来说“用这个名称是为了表达我对迷信的厌恶”。故而他被称为无神论者,仅仅是世人按照“上帝”一词的通俗意义来理解罢了。诚如西美尔所说,很多人并未分清“宗教”和“宗教精神或宗教性”的差异。信奉宗教者为宗教信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处事总是依据宗教原则和宗教仪式,宗教成了他们生存的标记和符号。而宗教精神信奉者则并非一定为教徒,也并非一定去教堂或受洗,他们更多是对宗教精神的认同。这种精神“并非是经过宗教僧侣宣传解释的宗教教义,而是他们依据内心的感受理解的并借助于圣经文本所表达的高尚精神或超越性的精神”。故而笔者认为雪莱虽非为信奉宗教者,但却属于信奉“宗教精神”的人,其所信奉的宗教精神是在阅读圣经文本时,依据其内心的感受和理解所形成的:是对人类的善、对人世间美好的理想、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永存的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不仅如此,雪莱还从《圣经》中摘取某些篇章组成自己的圣经,即其《圣经节选》。虽然该书没有出版并流传下来,但雪莱在其书信中明确提到该书。“如果雪莱的《圣经节选》保存下来的话,我们不仅会有一位希伯来伟大的诗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从有关社会公义到拿撒勒木匠的高贵语词的记录。”可见,雪莱并非不信《圣经》,而是不信教会所宣传的《圣经》。雪莱信奉其所理解的宗教精神、其独特的《圣经》,这并不阻碍他对《圣经》中不合理成分的批判、谴责。正是在这些批判、谴责、怀疑中,雪莱形成了自己的宗教精神、自己的《圣经》,从而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从我们的论述中可以看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有与神学家重迭的身影,其诗歌中交织着不同的《圣经》因子,而这折射其中的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其独特的信仰之光,也造成了不同的《圣经》思想。

三、“诗意”之光闪现不同的《圣经》之美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圣经》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他们对《圣经》的接受也并非如世俗基督教教义的理解那样,他们用自己诗意的语言表达出了不同世俗宗教的《圣经》之美。

“上帝”、“耶稣”、“魔鬼”或“撒旦”等语词在雪莱诗歌中频频出现,反映出雪莱自身独特的经验结构。如“耶稣”在雪莱诗歌中所反映的意义和形象就非常接近于现实***治,而非宗教意义。耶稣的十字架救赎、复活,并不仅仅是一次历史性事件,更是一个超历史、超时空的事件。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普遍性意义,是因为在神学家看来,上帝的力量和统治通过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与人类同在。但耶稣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眼里经过过滤和折射后却具有不同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都以为他是自己最理想的人物。他是天才的宗教家,这是没有人否认的;他也是深刻的思想家,因为他有彻底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同时,他又是社会改革者,是爱国的志士,是医师,是教师……”雪莱在《麦布女王》《阿多尼》《希腊》《朱利安与马达罗》《论基督教》等作品所提及的耶稣,有时仅仅指《圣经》中的耶稣,如在《阿多尼》中。但更多的是被置换成一位社会改革者,如《论基督教》认为:“耶稣基督是压迫与虚伪的敌人,是一视同仁的正义的倡导者。……基督坚信,废除人与人之间人为的差别,这才是他的教义之宗旨。实现这一目标,是他所追求的。”向世人充分展现出一位致力于改革社会的***家形象。在《希腊》序幕中,撒旦、基督与穆罕默德在上帝面前争希腊,而基督寻求的是一个自由国度。雪莱偏爱该形象主要是由于受到法国***精神的影响,其激进的***思想和改革社会的愿望,使其笔下的耶稣成为一个改革社会的诗人、一切苦难的承担者,以此拯救当时英国黑暗的社会,雪莱张扬的是其崇高伟大人格和深厚情感。

耶稣确实是时代需要的民族***者,但我们应该清楚耶稣被犹太人拒绝乃至被钉十字架的原因之一,是犹太人认为他并非所盼望的重建“大卫王国”的弥赛亚。犹太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耶稣对他们的灵魂有何超历史意义。雪莱笔下的耶稣,必须承担起历史救赎的十字架,成为改革社会、拯救民族的希望。这位耶稣固然具有片面性,但那是被具体历史环境所折射、过滤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对他否认或指责,而只能说,是浪漫主义时代的现实精神塑造了雪莱自己的耶稣。

对于与自己的观念、理想相悖之人,在诗人笔下却又是另一种形象。如摩西,他在犹太民族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不仅是民族领袖,更是一位***事首领、犹太律法的颁布者和卓越的行***管理人,倍受犹太人乃至全世界的尊重和推崇,难怪弗洛伊德曾说:“在上帝将犹太人选为子民并将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这些壮举背后站着的是摩西,他自称是奉上帝之命而这样做的。我们可以大胆宣布,正是摩西造就了犹太人。”这样一位功绩显赫、有口皆碑的民族首领,在《麦布女王》中,雪莱将其描绘成了一位谋杀者、刽子手,是上帝的杀人工具,仅仅执行上帝的命令,在上帝面前诚惶诚恐、惟命是从,是一位玩弄权力的势力之徒:“一个凶手,在埃及听到了他的/说话声,一个凭着天赋和手腕/上升到了权力高峰的人,成为/无所不能那一位的犯罪的同谋,/无所不知的那一位的心腹。……那杀人凶手也吓得/面无血色,他那颤抖着的嘴唇,/几乎语不成声。”而在《暴虐的俄狄浦斯》中,摩西却成为一位卑微的阉猪者,被呼来唤去。昔日的民族英雄、立法者在此却成了杀人凶手、阉猪者,讥讽、嘲笑、揶揄之意不言而喻。

雪莱反对、憎恨一切压迫,《圣经》中希伯来人征服迦南的过程充满了流血、牺牲和杀戮,这些都激起雪莱的痛恨。尤其是那些来自上帝的流血、牺牲和杀戮,在雪莱看来是最值得痛恨和反对的。而摩西受命于上帝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的过程,即充满了流血、战争和屠杀。因此,从《驳自然神论——对话录》开始,这些执行上帝命令的人在雪莱眼中就未获得很高地位,他们成了听从上帝的命令去杀烧抢掠的一群恶魔。

四、“生命”之光悟出非凡的《圣经》意义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作家在运用《圣经》因素时,各有各的特色,他们对《圣经》的态度也依据其个性有不同的特征。但个性中具有共性,由于浪漫主义诗歌的共性,它们之间也具有共同的特征。通过以上论述,既可以反馈出雪莱等与《圣经》的独特关系,亦可以看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与《圣经》的某些整体特征。

首先他们大部分对《圣经》中的某些观念在怀疑、绝望中又存希望。他们怀疑《圣经》中某些行为的正确性,是因为其所描述的并非一致,如上帝的残酷、对背叛子民的屠杀等并非如其所描述的爱民如子。但他们对爱、仁慈等《圣经》所宣称的思想又非常认同,寄希望这些思想能够拯救当时的英国。如雪莱他在怀疑上帝存在的同时,又在《***的反叛》等作品中勾画出基督教的宇宙层次,向人类展示一个即将到来的伊甸乐园的生存之境。对于来世观念,雪莱从理性上并不认同其存在,但在《论死刑》及一些信件中又流露出对它的幻想。我们如不详细分析,很可能会忽视其对此的渴望。

其次,他们大部分又将《圣经》伦理化,即更多将《圣经》中的某些内容看成一种道德标准。如耶稣所传福音,在雪莱看来即是耶稣以其尽善尽美的道德行为为人类树立的伦理标准。“一个人信仰上帝,不在于接受那些正统的教条,而在于接受耶稣的人格伟大。”雪莱虽然怀疑上帝,但他却实实在在地接受了耶稣的伟大人格。他不仅认同其道德标准,而且还以其来塑造其理想人物,如在《***的反叛》中,莱昂身上所体现的道德标准即是耶稣的伦理思想。更为有力的要数在《倩契》《***的反叛》及《麦布女王》中对那些教徒的批判,谴责了那些教徒违背耶稣的伦理道德标准,暴露出其贪婪、腐败、堕落、奸诈、虚伪及凶恶残忍。

再次,他们中有部分将《圣经》世俗化,淡化了其宗教成分,这在雪莱笔下尤其明显。在《麦布女王》《暴虐的俄狄浦斯》《希腊》《***的反叛》等作品中,对宗教的嘲弄、揶揄和对信徒的讽刺等,都采取了戏谑的态度,融入了更多的现实色彩。如《圣经》中的先知们,他们指责现实虽然是建立在腐败现实的基础之上,但其指责更多地带有神学意味,是受上帝默示对现实的警醒。而雪莱在《麦布女王》《***的反叛》《普罗米修斯的***》等作品中,采纳先知思想时,摒弃了其中的神学内涵,更多采纳的是其现实成分——对英国现实腐败的谴责。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圣经》的独特理解和运用,赋予《圣经》某些内容新的意义,圣经文本自身以及被重新阐释而赋予的意义,又为研究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文本提供了新的解释背景,成为在理解浪漫主义诗歌中产生新的意义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建***.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汉斯·昆,瓦尔特·延斯.李永平译.诗与宗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5]Shelley,Bryan.Shelley and Scripture:The Interpreting Angel[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

圣经诗歌篇3

【摘要】圣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本文通过对圣经的文体进行初步探讨,从其简约又繁复的文风、箴言的诗歌形式、句法结构、修辞手法上等方面分析圣经的文体特点,并阐述了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圣经;文体;修辞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43-02

引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圣经一直以宗教经典的身份流传于世。到了20世纪下半叶,圣经的文学价值开始受到肯定,甚至被作为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一。圣经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广为流传,其文体特点也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经的文体是西方文学、艺术、哲学的综合体验,反映了西方民族的审美情操、价值观念、宗教情绪、思维方式等等。了解了圣经的文体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更进一步,找到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

1 圣经简约而繁复的文风

圣经在叙事上常有省略和不写明的部分,造成叙事空白,读者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补充感悟。这是因为,圣经是一部意识形态著作,其叙事需要符合其内涵的意识形态体系和目的。圣经的叙述者不能取代上帝知晓一切,他们含蓄而简约,需要人们反复阅读、仔细琢磨才能体味其深意与奥妙。圣经这种维护上帝权威的考虑使得其不同于说教文风的美学追求。

另一方面,圣经也存在许多重复的地方。例如词根的重复,模式的重复,主体的重复、情节的重复等等。正是通过这种重复,使得圣经故事与故事之间、章与章、卷与卷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圣经表面上的繁复无章变得有迹可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圣经的重复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通过反复叙述来刻画人物,承上启下,设计不可谓不匠心独运。

圣经这一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文风特点,实际上都是为其意识形态而服务。它不仅为文学家提供了需要精心研究的文本,还为初级读者所爱好和追捧,其丰富、博大、深奥不能不令人嗟叹。

2 圣经文体的诗歌形式

箴言是不仅体现了西方哲理,也是圣经最优美灿烂的文学杰作。圣经箴言的诗歌由韵步、行、节、哥四个基本单位构成。英文诗文体主要通过韵律和节律来达到强烈的效果。但是圣经箴言虽然主要以诗歌形式来体现,却有极少系统化使用韵、律。

圣经的作者主要通过语音所产生的节奏和重复的语音,来展现诗歌韵律与格律所产生的美感,使读者得到美的感受与体验。这是因为箴言原文是从希伯来诗文翻译过来的,而希伯来诗文体则具有简明扼要的。

3 圣经文体的句法结构

圣经文体的句子结构是句子短小、结构简单,但是又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如钦定本首卷首章首节则短小精干,为其简洁的文体特征奠定基础。圣经多以短小精干的句型结构来营造恢弘的气势,表现不同的内容,体现对于上帝的敬畏与热爱。

圣经的句子类型主要有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圣经选用陈述句多用于叙事,叙述事件或者表达看法。而祈使句的使用则多用于表达上帝的权威,在描述上帝的话语时多用祈使句。这样不仅强调了上帝的真实性,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使得语境显得严肃威仪。疑问句的使用也是圣经主要的句法结构特点。使用疑问句可以使语气更为逼真,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

圣经中动词使用也颇有特点。一方面,动词词组的结构很简单,变化也比较少。当然,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也会有不同的语法架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圣经中动词词组比较简单。另一方面,圣经中动词否定式的构成形式出现得也较多,不仅能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还能使读者对上帝、对文章产生敬畏。

4 圣经文体的修辞手法

圣经文学价值的另一重重要体现就是其修辞手法不仅奇特,而且富于变化,使得其文体新颖而且多样化。圣经的修辞手法使得其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英文的美丽与力量,体现了英语的魅力。

从词的曾面上来看,圣经的遣词符合当时当地情境的需求,不仅符合所要讨论话题与目的,也能为读者或者听众提供如临其境的感觉,使得圣经的译码与解码、再编码变得更加容易。从句子的层面上来看,圣经的句

子短小多变,多种修辞手法穿插其中,使得其表述生动、准确、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圣经的句子更加深刻,感情表达更为真挚,作者立场更为明确,上帝形象更为伟大。从篇的结构上来看,圣经里的叙事体、律法体、诗歌体和书信体,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完好和谐的整体,文章的排比与对仗给人整齐而且匀称的感觉,更加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例如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意义得到强化,文字也更加栩栩如生,发人深省。圣经主要运用的比喻首打油明喻、暗喻、转喻、拟人等等。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强所描述物的意义,或者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人的情感,这样就使得读者更能体味圣经的韵味,了悟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5 圣经文体对后世的影响

圣经文体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其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也体现在后世人们的语言风格上,例如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中。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或引用圣经词语,或化用圣经文体结构,使得演说更加贴近民众,也更加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

如奥巴马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就运用了一些古词,使得其演讲高雅而且神圣。而圣经文体的句法结构,如多种句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广为总统所采用。排比句式就是一直受欢迎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增强语势,还能营造强烈的气氛,提高演讲的感染力。

总统巧用圣经文体特点来进行就职演说,不仅能够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而且更容易受到民众的信任,获得其支持。最重要的是,基督教是美国***治中的精神砥柱,***治家将其化用成***治文本就是不可避免的。

6 结语

圣经文体具有简约又繁复的文风,其箴言的诗歌形式、句法结构、修辞手法都别具一格,因而其不仅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圣经的文体特点不仅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成为***治家实现其***治目的的手段。由此可见,圣经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的表现,其文体特点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唯此,我们才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打开西方文化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任东升,吴晓燕.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圣经文体[J].漫谈英语,2011年10月第8期

[2] 侯艳静,轮英文版.《圣经》的文体修辞[J].文学教育,2011年2月

[3] 訾英.《圣经》文体风格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22卷第6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圣经诗歌范文精选

学习

2007电视剧盘点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2007电视剧盘点,内容包括侠骨丹心电视剧2007,大旗英雄传电视剧2007。2007年的中国电视荧屏。不再是主持人和电视栏目的天下,而成为演员和电视剧的舞台。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在2007年勃发,观众们的生活不再依托于电视,而是依托于电

学习

要以成败论英雄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要以成败论英雄,内容包括成败论英雄原文,以成败论英雄完整版。人人都说项羽是英雄,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失败了。他只是个勇夫,一个有勇无谋的勇夫罢了。(一般人看项羽只是从项羽义气豪爽、力大撼山的角度来看的,而作者是从项羽

学习

那一课范文精选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那一课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最难忘的那一刻主题作文,那一刻最难忘600字作文。我上的是六年级的《鸡兔同笼》,这是一节思维活动课。

学习

电影《东京奏鸣曲》的日本社会解读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影《东京奏鸣曲》的日本社会解读,内容包括电影东京奏鸣曲,东京奏鸣曲电影解说。[摘要]日本影片《东京奏鸣曲》是一部反映日本社会现实的家庭剧。剧中通过描写一个家庭中男主人的失业、再就业的艰难,以及失业之后无法面对家

学习

解读“48号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解读“48号文”,内容包括23号文全文解读,建质办48号文。内容分析

学习

尖利的东西范文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尖利的东西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怎么教幼儿认识尖利的东西,小班安全教案不玩尖利的东西。(一)整合安全教育内容与课程为一体

学习

小鱼的理想范文精选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小鱼的理想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小鱼理想作文,小鱼的理想。小鱼的理想篇1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有两只小鱼在小溪中诞生了。天长日久,两只小鱼渐渐的长大了。其中一只小鱼觉得自己生活的小溪太小了。朋友又少。她就对另一只小鱼说:

学习

水泥技术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水泥技术,内容包括水泥技术口诀大全,水泥技术问答。1."十二五"我国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任务和目标水泥技术高长明,GaoChangming

学习

轻松周末范文精选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轻松周末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我的周末范文,特别的周末范文300字以上。2、在高山上让心飞翔,我会充满希望;在大海中畅游万里,我会充满力量;在今天为你送上祝福,我会快乐异常。祝愿周末愉快!

学习

物质与反物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物质与反物质,内容包括正物质和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的关系。阿尔法磁谱仪(AlphaMagneticSpectrometer,简称AMS)是人类送入宇宙空间的第一个大型磁谱仪,于1998年6月2~12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并在20

学习

三分治,七分养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三分治,七分养,内容包括三分治七分养全文及译文,三分治七分养文字完整版。那么,“七分养”究竟养些什么?

学习

周岁邀请函范文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周岁邀请函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周岁喜宴邀请函范文,1周岁邀请函内容怎么写。周岁邀请函篇1邀请函在日常社交活动和外事活动中使用广泛,特别是涉及宴会、舞会、婚礼等活动时,主人总是发出一些邀请函。那么你知道毕业宴会邀请函

学习

那一课范文精选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那一课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最难忘的那一刻主题作文,那一刻最难忘600字作文。我上的是六年级的《鸡兔同笼》,这是一节思维活动课。

学习

叙事性散文范文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叙事性散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叙事性散文精选大全经典版,叙事性散文范文600字。叙事性散文篇1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曾说:“评卷场上,议论文一统天下,千人一面,文章已没了个性。考生只知道推理判断,满脑子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导致封闭

学习

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精选

阅读(260)

本文为您介绍彼得与狼的故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彼得与狼讲了什么故事,彼得与狼的故事简介。彼得与狼的故事篇1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童话《彼得与狼》长久不衰,堪称音乐史上的奇迹。通过讲童话故事来帮助儿童识别交响乐队乐器及声部的音乐作

学习

承诺无悔范文精选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承诺无悔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一句话承诺范文,承诺的结尾范文。记得有人曾说过:“我曾想做一个伟人,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业已失败;现在我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刚参加工作,我便带着“做伟人老师”的欣幸整天徜徉

学习

信件结尾范文精选

阅读(927)

本文为您介绍信件结尾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书信结尾的格式范文,信件格式范文大全。信件结尾篇1摘要:书信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用文中经常考的一种形式。书信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英文书信分为两大类:公务信件和私人信件。在备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学习

不要睡懒觉范文精选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不要睡懒觉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睡懒觉迟到检讨书范文,不睡懒觉文章的读后感500字。提起睡懒觉,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一般来说,偶尔睡上一次懒觉,对一般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睡懒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