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十一年,也是我从教语文的十一年,是我与课改一起成长的十一年。一路走来,从之前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的精彩纷呈,再到现在的返朴归真,课改已渗透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进行着变革,如果说阅读是通往课改深处的门票,那么识字就是通往课改深处的基石。
一、追溯汉字字源,有效帮助识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要求认识“丛”字。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会把“丛”和“从”相混淆。怎样更好地区分这两个字呢?我认真查阅了《说文解字》,明确了这两个字的来源后,教学“丛”字的思路也清晰了。
师:(出示“丛”)同学们,看到这个“丛”,让你想起了哪个字呢?
生:少了一横的“从”。
师:你会给“从”找个朋友吗?
生:从前、跟从、顺从……
师:这是“从”的古文字,(出示 )大家看,这个古文字像什么?
生:像两个人。
生:像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走。
师:对,一人在前,一人随从在后,“从”就是“随从”的意思。那么“丛”又是什么意思呢?(出示 )这是什么?
生:两棵刚在地里长出来的小苗。
师:我们的老祖宗呀看到这些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的样子,造出了这样一个字,(出示 )后来呢,为了书写起来方便些,就写成了“丛”。
生:老师,我知道了,这上面的两个人是指生长在一起的植物,这下面的一横就是土地变来的。
师:你真会观察。“从”的意思就是指很多事物聚集在一起。你会给“丛”字找个朋友吗?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花丛、树丛、草丛、丛林”,在我的引导下又有了“人丛、丛书……”学期结束时,刚好来了“丛”与“从”的辨字组词,全班竟无一人出错。
时下低段的识字课,大都满足于学生会识能写。其实,汉字的音形义大都有规律可循,每个汉字都很有渊源,探究一下,不仅孩子感兴趣,记得牢,而且他们由此触摸到了汉字的文化,岂不是有更大的价值吗?
二、字理巧点拨,儿歌助记忆
“舞”字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笔画多,结构复杂,写得难看不说,还时常会少写一竖。这次教学“舞”字,我一改以前的强调了一遍又一遍的字形分析,追溯字源,巧妙点拨字理,再借助儿歌加强记忆,通过对***形与文字的比较,提供给学生的是形象化的感性认识。
我先出示 ,告诉学生这是“舞”的古文字,问:“小朋友看它像什么?”生:“这个字就像一个站着的人,身体两边挂着好看的东西,张开两只脚在跳舞呢!”师:“你不仅会观察,还会想象,在古文字中,中间就是站着的一个人,左右两手都拿着牛尾巴在跳舞。舞蹈当然要用脚了,所以,下面的两只脚画得非常明显。”学生显得非常开心,接着我又出示一个双手挥舞长绸跳舞的古代女子***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小朋友们比一比,这个古文字与***上跳舞的人哪些地方很像?”一生说:“古文字的中间部分就像跳舞的人,两边像挥舞的绸带,下面就像跳舞人的脚。”我顺势而导:“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演变过程吧!”在学生兴趣盎然的目光下,我展示了“舞”字的演变过程。我乘胜追击:“看了‘舞’字的演变过程,现在你有办法记住它了吗?”“老师,我想编一个儿歌:人字下面一小横,四根绸带加大横,张开两脚跳得欢,优美舞姿最动人。”水到渠成,我让孩子们说着儿歌跟我书空后,再到本子上边写边想象跳舞人的样子。本子收上来后,发现“舞”字写得格外好。
这节课不是老师在讲授,而是学生在观察,在发现,在交流。每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构成理据,反映着汉字的文化意蕴。在识字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识记、学生容易出错的汉字,巧妙地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字理点拨,加以儿歌识记,是能够帮助学生化解识字难点,让学生兴致盎然地了解字理、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更有助于学生学会识字方法,增强识字体验,丰富识字智慧。
三、创设情境,让字“活”起来
学生普遍认为“虐”字容易写错,特别是虎字头下面的部分,开口本应向右,稍不注意就会错写成向左。在查阅了“虐”字从古到今的演变之后,发现“虐”由“虎”衍生而来,上半部分代表老虎的头,下面就是老虎的爪子,为虎抓人之意,引申为残暴狠毒。我灵机一动,计从心来,课上是这样教的:
师:(出示“虐”)请看看它最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
生:和“虎”字很像。
师:相同在哪儿?不同在哪儿?
生:相同的是它们都有虎字头,不同的是“虎”字下面是个“几”,而“虐”字下面是“匚”多一横。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虐”字就是从“虎”字衍生而来的,你看,这虎字头下面的部分就像是“老虎的爪子”,老虎可是种凶猛的动物,它的爪子总是向外抓取猎物的,不会向内抓自己的脸,即使是只“笨笨虎”也不会,所以下面这部分应该向外。(生大笑)虎伤人是极其残暴狠毒的,所以“虐”字的意思就是“残暴狠毒”。谁来组几个词?
生:暴虐、***、虐杀……
师:打开书,先描红再写两个。
一个学期下来,没有哪个学生会写错这个“虐”字了。又如识记“哭”字,我先画了一个哭泣的小孩,学生观察后问:“小孩怎么啦?”紧接着出示“哭”字,引导学生说说该怎么记?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把这个“哭”字与黑板上的画对照起来,一个个抢着说:“‘哭’字上面的两个‘口’字像人的眼睛,中间一点是眼泪,‘大’是鼻子,眼睛里流出的眼泪滴在鼻子上就是‘哭’字”; “一只犬的头上撞出了两个包,痛得它‘哭’了起来。”……同学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累词语,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推向高潮!
识字伴随着形象和情节,记忆也就特别深刻。指导学生识记汉字,应在汉字理论的支持下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效识记汉字。只有识字的方法灵活多样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才会高涨,学习的效果也才会达到最佳状态。
四、生活识字,由课堂走向课外
叶圣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重视在生活中学习母语,是语文课改的一个重要趋势。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针对教材识字量大这一特点,我们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识字:1、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认校牌、班牌、黑板报、墙报等。2、认同学的姓名,鼓励学生帮老师收发作业本,帮同学往英雄榜上贴红旗。3、借助生活环境中的实物、***片、电视媒体等识字。如到超市购物、收集商品包装、认果蔬名称。4、利用广告牌、宣传画、商标等识字。只有我们要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拓宽识字面、发展思维的目的。
五、在识字中阅读 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同时,阅读也可以扩大识字量。我校开展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拓宽了学生识字的渠道,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肯定了学生识字的成绩。儿童普遍喜欢看绘本、故事、童话、寓言书等,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向他们推荐有趣的课外读物,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犟龟》、《你看起来很好吃》、《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每周开设两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并在班上定期举办故事会、朗诵比赛、好书推荐等活动。学生为了把故事讲好,他会主动地去读拼音,或去请教老师或家长,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而且通过看书认识了许多汉字。这不仅挑战了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学生灵活运用识字方法的考验。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年来,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有趣的识字方法,让我们在教学采众长,灵活运用,让识字教学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多认字,为阅读和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