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当代不同的隶书创作形态,反映出时代审美、视觉效应的诉求,隶书创作转向重书写性、表现性、艺术性。创作主体重视对隶书创作品位、格调、趣味的提升,消弭隶书创作外在装饰性与内在文化性的冲突,达到内质与外象相辅相成。
关键词:隶书创作文 化品位艺术性
当代中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大变革促使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带来文化观念、艺术观念的嬗变。当代审美文化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都表现出不同以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主张多元并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0世纪80年代初书法理论界一场关于书法本质、书法审美、情感、意境等方面的美学讨论,强调书法创作是艺术创作,要对形式给予关注,能表达出自我个性情感。当代隶书创作也在艺术创作大潮中,重视个人审美趣味与书写方式的出新,强调艺术成分,强化隶书的书写性、表现性及艺术感染力。在当代隶书创作中出现不同的创作形态:
一、隶书创作的“寄以骋纵横之志”
刘熙载《艺概・书概》中:“笔性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要务也。”当代书家在已有的创作规范中注入了更多个人的笔情墨趣,以求个人隶书书法语言特色的确立,实现创作情感、创作样式上的深刻变化。草书是抒发性情的最佳方式,因为草书意多于法。宗白华先生说过:“心灵必须表现于形式之中,而形式必须是心灵的节奏。”当代隶书创作中通过行草笔意入隶,突破隶书静态的表达,以映带关系,连笔方式增强隶书作品的贯气,更加利于抒发书家创作情感。
张海先生隶书作品大胆融入行草的结构和用笔,形成了“草隶”,其书结体纵肆,墨色多变。观张海“草隶”,最直观的感受是速度感,隶书节奏加快了许多。有一种借笔墨一发为快的冲动。用笔大胆波辣的“草隶”,弱化了隶书迟涩的行笔习惯,取而代之的是从容洒脱使转连带。行笔的草化明显,点画墨色更加丰富(***1)。
王澄,书风雄浑,朴茂苍芒,自成家数隶书得《礼器》真髓,结体开张,线条洒脱,且“左冲右突”,奇倔多变,流畅自如。他的隶书创作中含有康有为行书笔意的特征,结体紧凑而有力,运笔干净而利落,墨色飞动而不滞。用墨、运笔更为粗砺奇倔,章法布局也显得更富张力和气势(***2)。
二、隶书创作的“人心营构之象”
当代隶书创作书家关注古典隶书艺术精神的表达,简约了隶书外在形制,强调对传统隶书精神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的表现。遵法而入,是以个人审美标准为法寻找与个人性情相契合的隶书师法对象,通过艺术再造表达出碑刻艺术精神内涵和气质。章祖安先生曾说:“书法可以说是最高等级的‘人心营构之象’。体现在隶书创作中,强化对作品空间分割及构建关系以及字形变化的追求。在创作中有意识地挪让笔画,调整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线条的纯度高,概括性强,是经过艺术家艺术再造最终营构出的极端生动与丰富的无限之象。
王镛在书法创作中的业绩是无可争议的,姜寿田在《现代书法家批评》中对其评价到:“王镛对民间书法的兴味和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清代碑学限闽。凡举鼎铭、简帛,摩崖等无不涉猎,使王镛建立起拙、大、厚、野的书法审美价值观。”其隶书创作那种排荡跌宕的节奏和放逸生奇的结体营造出新异的审美视觉体验(***3)。
周俊杰隶书是从古典中走出来的,他一直倡导在传统中寻找与自己灵魂相契合的取法对象,进而吸取传统的精华。周俊杰曾激动地述说他遇到汉隶《褒斜道刻石》时的情景:“仿佛遇到了许多年寻觅的知音,那稚拙的结体,充满内聚力的线条,有行无列的章法,体现了汉代强盛的气象和古朴的风度,我不自觉地融化其中……我认为,那件刻石就是为我而刻,我完全被它所征服了!”其隶书实践确实印证了他的创作观。其隶书作品中弥漫着极具张力而古拙的线条。创作的手法、笔法、墨法、章法方方面面都表达着本人追寻博大沉雄,气势恢宏的大格局,大气象(***4)。
鲍贤伦隶书创作不断寻求着符合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右边三***是鲍贤伦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不同时期的创作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书家创作情感不断升华给创作带来的变化。其隶书由最初宗碑,到碑简结合,再上溯秦隶。拉长结体取篆势,弱化汉隶波磔,呈现简约、原始气息,一路删繁就简,隶书面貌呈现出由端庄规整,到纵心奔放、恣意豪迈,再到深造高古(***5、***6、***7)。
三、隶书创作的“资不可少,学乃居先”
书法家审美主体在选择和创造审美对象时,是受一定的性情和修养支配的。“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王羲之《书论》)。“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晁祷之《鸡集》)。当代隶书创作侧重于对书家自身文人修养和精神的表达,以“资不可少,学乃居先”,为宗旨潜心对书法专业理论进行揣摩研究。
华人德特别重视对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其隶书紧结而开张,结体堂皇严正。刘宗超对其书法评道:“字形遥遥相望的空间布局和迟缓收敛的笔触是华人德的独特的隶书面貌,从他的书作中,我们总感到一种静寂、空灵的意味。它使人不难想到弘一法师的书风……”(***8)
侯开嘉在理论上以碑学中兴、书法史论、书法技法尤其是笔法的研究为重心,其隶书高古、静谧,字的空间处理不落窠臼,注重字内空间的分割与建构,使得隶书字势生动灵巧得雅趣之美(***9)。
综述以上,在现代艺术新审美观的影响下,当代隶书创作对新审美视觉的追求,转向关注作品空间构成关系。利用隶书自身结体的挪移错落,笔画间注重搭接关系,线条的修短肥瘦塑造出字内求巧、字外能妙的空间变化和整体章法上突破常规字距、行距的空间变化。书家从稚趣的隶变期,质朴的民间隶书资料中汲取可借鉴的新结体意识、原始的用笔技巧、强化夸张的艺术效果,进而冲破规范法度的束缚,开掘隶书创作新的审美视觉形式。
同时,当代隶书创作注重作品内在文化性的提升。这种文化性主要指书家有深厚的传统隶书修养和较高专业理论建树,对所取法的隶书经典的理解深刻,书家在深入传统时要培养个人与众不同的审美视角,对传统取法要有独特的切入点。书家的内在文化性决定着作品文化性的表达。强调形而上的品位追求使得隶书创作避免外在装饰性强化与内在文化性弱化的冲突,使内质与外象相辅相成。
参考书目:
1 姜寿田《现代书法家批评》(河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2 刘宗超《中国书法现代史――传统的延续与现代的开拓》(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3 沃兴华《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002年9月3次印)。
4 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2版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