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艺术论文篇1
一、将二者整合起来需要遵循的原则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绿地、广场和公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居民散步闲谈、体闲娱乐和修身养性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象征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能够通过相应公共空间充分地展示出来。而融合起各种空间和装饰艺术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不管是从装饰艺术设计的角度,还是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来讲,为人民服务都是其宗旨所在。人类聚集的基本形式即为一定的公共空间,此外,也是文明成果和已发展为基本起点的重要表现。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即为公共空间,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而为了能够有效地融合起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设计,在融合中,对何种艺术表达形式进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讲,还是要看此种融合对人们户外活动和室外环境主客观需求的满意程度如何,公共空间的基本效能对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其全部艺术效果展现时最为本质的需求。
2、实用性原则。
所谓实用性,就是在将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要细致地分析装饰艺术中的基本要素,对于构成装饰艺术的一些抽象的点、线、面、体等要进行细致了解和掌握。“形”是所有点产生的基本要素,将装饰艺术中的点结合起来,就能够创造出线,面是由线所展开的,进而将面结合起来就会发展为体。对于装饰艺术中的这些基本要素要灵活转换,利用不断变化的大小间隔,在一定排列次序的基础上,就会将一定的走向构建起来,在一连串点的基础上,向着线的方向去延伸,通过逐渐变化的线而构成空间中的面。将装饰艺术中抽象化的点、线、面进行充分的应用和表现,经过调整,使空间中的各种装饰能够互相联系,彼此和谐,进而将空间设计中的中心确定出来,对中央的变化进行调和,进而确保空间环境主题突出、风格统一、丰富多彩,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突出主体原则。
不管公共空间的类型如何,主题在其中都应该明显。在设计不同类型公共空间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在其功能的基础上就会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定位。在设计和规划空间的过程中,能否将具有地方风俗和风情的空间意象提炼和挖掘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在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特征彰显出来,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地形和历史背景。因此,在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特性有效地表现出来,对于当地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要确保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和了解。一旦没有充足的个性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也就很难吸引外来人员的观赏,很难将一个区域的自豪感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上来。因此,在将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突出主体的原则。
二、二者融合的要素分析
1、材质要素。
有两种类型的材质存在于装饰艺术设计中:首先,天然的材料,例如木材、天然纤维材料、石材等;其次,人工制作的材料,如玻璃、金属、水泥和塑料等。这些材料会将一定的便利带给公共空间装饰艺术设计。每种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每种特征的材料其纹理、色泽、质感和形状等都将装饰艺术的语言蕴含在了其中,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理由都包涵在其中。色彩美感、质地美感和肌理美感为装饰材料的主要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材料的功能和美感。
2、形态要素。
有互动的关系存在于形和态中,因为形成物质的外在形状即为形,这样就有可识别性存在于物质中,因为物质在形状中表现出来的神态即为态,进而心理上的认知和反应就会被激发出来,就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把握物质的意义和性质,并在这个前提下,将主观形态的非物质形态构建起来。以构成形态的角度入手,空间形态和装饰实体不但有一定的区别而且还有密切的联系。就公共空间主体而言,它具有空间形态的特征,尽管具备广延性,但是并没有形态可寻,只是因为具备装饰实体的限定和围合才能够度量,有了形态和体积。
3、色彩要素分析。
多种多样的色彩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必须具备附属的实体存在。固有的色彩会赋予到实体上,还包括灯光照明和光照的影响等。同一实体空间在晚上灯光和白天灯光的不同照耀下,会将不同的视觉感受呈现给人们。对不同材质所展现出来的色彩进行充分的应用,这样才会有一定的美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中。
4、公共性。
一定的社会共鸣存在于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的融合中,就应该遵循普遍性设计的规律。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主要肤色特征,并且在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方式,他们喜欢寓意祥和美好的事物,一些吉祥的话语和吉祥的纹样就会在视觉文化形态上被反映出来。
5、装饰性。
装点、修饰为装饰的主要任务。装饰艺术中应该有美化的功能存在,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拥有一定的装饰性特点。要将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精神表现在装饰艺术题材中,将具有美的特性的内容彰显出来,尤其是那些对韵味进行追求的意境美,但是,自然的真实不能都约束它,与主观的视觉美感要相互统一,将形式美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彰显完整性,面貌要统一。
6、工艺性。
所谓工艺性,就是说选择的加工工艺和工艺材料要“制约”装饰艺术,因此,要将科学合理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创造出来,来影响作品创作。例如,在空间的设计中,对装饰艺术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群众的需求,对适合的装饰艺术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有一定的工艺性存在于其中。
三、案例分析
现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广场为例进行了阐述,该广场修建于2002年,极具特色的水文化在广场的设计中被展现了出来,并且在充分利用了水的基础上,又结合起了石文化,此外还涵盖着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对大量的原生材料进行应用,进而来有效地诠释这种特色。天府之城是都江堰的美誉,同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紧密相联,杩槎为当地较为特殊的治水工具。有金色天幔的雕塑存在于都江堰广场的露天演艺舞台上,其中杩槎和油菜花就是其装饰艺术的主要灵感。这个雕塑主要是由金属片和青铜柱一同构成,它的具体形状就如同一条丝带在飘舞。投入玉波为广场上的主题雕塑,其中竹笼的原形为其主要来源,它的底部为一种波状的水景,高30厘米,投玉入波的主题就被其共同展现出来。沿着漏墙自南端北望,就会发现自天而降一注银水,落入井院中。与基座一波状的水景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结合起来的还有卵石镂刻和网纹镂刻,这样高度艺术化就会存在于竹编的结构当中,因此,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水景的可戏性和丰富多样性。
四、结语
在公共空间装饰设计中需要充分融入人的思想,将自身拥有的经济、自然、历史、地形和人文的装饰艺术有效融合起来,通过尺度和比例、对比和协调、变化和统一、突出和均衡等方式表现。在对人文历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再将文化特色等有效地融入进来,更需重视的是要细致地分析装饰设计的基本理念,确保装饰设计真正能够为空间设计带来好处,令公共空间的主题更具备时代的特性,如此一来,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作者:刘梦 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空间艺术论文篇2
1.保罗·塞尚以及立体主义对空间变革的尝试
人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是特别重要的。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影响,已经远超越了他的艺术本身,基本上塞尚的艺术影响了很多现代流派的产生。塞尚一直以来的想法是要开创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是符合自然秩序的,并且不以人的混乱感觉为转移的形式。保罗·塞尚觉得,人天生具有的知觉是混乱的。但是可以通过整理和归纳,把这种混乱的知觉转变为有结构的具有形式感的美。因此,他在自己的绘画里采用了全新的方法,即:将多个视点引进了同一张画面,放弃传统绘画中的一个视点的做法。他的作品《果篮》(1888-1890)中,塞尚把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各物体画在一个画面上,呈现的画面不是传统单点透视所观察到的***像的精准再现,而是运用多视点观察,把不同视点观察的结果组织在一起。
从多个视觉角度观察物体,然后把不同视角看到的物体呈现在一张画面上,以此来体现出时间的变化瞬间。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塞尚的这种一张画面上呈现多个视点的表现。在立体主义画作中,把客观物体打碎,然后再将这些破碎的碎片在画面上从新组拼起来,使观赏者直观的看到三维世界中的客观实在。运用这种方法,立体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无数传世之作,这直接引发了建筑和设计艺术的伟大变革,还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很大影响。塞尚及后来的立体派画家们运用的多视点观察的绘画方法,是对传统经典透视的一种挑战。按传统透视原理,运用一点透视,呈现给观赏者的是有限的视野范围内的景物,但假如运用多视角观察方法,看到的就是广阔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物体。通过这种方法使观赏者认识到,用传统透视原理描绘的空间,并不是唯一的描绘现实空间的方式。
2.未来主义所作的时间分解
塞尚以及立体主义画家尝试对画面空间的从新革新,而未来主义画家则尝试把时间从新进行分解。意大利是未来主义的发源地,未来主义画家们主张在画面上呈现物体运动感,通过在画面上呈现物体运动利于表现静止画布上还没有发生的事。未来主义的代表画家杜尚的画作《下楼梯的裸女》中,画家将一组组几何形形象,持续的动作特征,来描画一个裸女从楼梯上走下来的完整过程。这种近似的、持续的动作,可以解释未来派艺术家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把时间上有前后顺序的瞬间叠加在一个画面上,从而使画布充满运动感。未来主义画家们所运用的这种在一个画面中把时间从新分解的方法,是对长久以来静态时间表达方式的挑战,动摇了绘画艺术只表现某一时刻的原有想法。
在未来主义之前,印象主义的画家克劳德•莫奈就已开始尝试对同一景物,在相同角度,但在不同光线和时间段的表现进行研究,比如莫奈的油画作品教堂系列和干草垛系列。不同与未来主义作品的是,莫奈是把不同时间段的景物画在不同的画布上,而未来主义画家们则是把他们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但是无论怎样,未来主义画家们把时间的概念又从新体现在绘画作品中。
3.超现实主义对虚无梦幻时空的描画
上个世纪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的存在,而梦是反映潜意识的。受佛洛伊德的感化,一部分画家通过描画梦境来探知自己的潜意识,发现不合常理的特征表现,这样的方法后来被称之为“超现实主义”。梦境的特点有两个。第一是梦中的人或事在空间常会出现比较荒唐的联系,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常规思维很不一样;第二是它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时间规律。所以,观赏者常能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中看到艺术家把空间和时间重新组合,呈现的物象是特别荒唐的,也是对传统时空观的挑战。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在他的作品《永恒的记忆》中,他把梦境中的时空进行了全新的描绘。代表时间的钟表被达利描画成了软绵绵的物体,这种像白日梦一般的绘画手法把人们平时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重新组合在一起,表现了对时空观念全新的理解。
因此,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创作,在艺术作品中作各种各样的尝试,通过运用视错觉、矛盾空间等等手法,为观众创作了一个个似熟悉又陌生的情景。比如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对空间的变革、未来主义尝试在画布上表现物体的运动感、超现实主义所追求的梦幻的空间描画,这种绘画的思想和表达方式都是超前的。其目的就是排除绘画技法和绘画形式的限制,真实地反映自己内心的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
作者:孙益华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空间艺术论文篇3
一、具象化***案拼贴装饰手法
公共空间的地面设计装饰中,具象***案拼贴的装饰手法占有显著地位,它是人们从具象的自然形态中美化和创造出来的。具象装饰***案的设计要摆脱纯自然的束缚,采用归纳的手法获取自然形态,并将其演化为具有装饰美感的***案。具象***案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植物装饰***案、动物装饰***案、人物装饰***案、风景装饰***案、器具装饰***案等五大类。
(一)外形特征具象化处理。物体的特征是事物内在和外在本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别于其它不同事物最重要的依据。有特征才会有个性,有特征才会存在有“变化”。因此设计变化的第一步即为认识自然中各事物的外形特征。不同植物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动物、人物及不同地貌的风景亦是如此。所以,将自然形态进行变化设计出具有美感的***案,就必须抓住自然形态的特征,亦可说是其外形特征。
(二)形象的规律化处理。所谓形象的规律化处理,就是将自然形态的主要特征进行单独描述,用适更加符合人们审美的手法和形式,通过点、线、面、色彩和肌理视觉要素进行变化,进而采用归纳法使***案画面秩序条理、不散乱。采取任意一种线条表现形式如直线或曲线,亦或使用点或面的表现,来规范梳理自然形态,都应符合自然形态的规律,做到变化与统一相协调。
(三)对比的形式感处理。对比的手法主要指的是夸张与省略的对比或加强与减弱的对比。此时的夸张,指采用超常规的视觉表达方式对事物特征进行刻意放大和突出渲染,使得形象更加集中,更加典型生动,进而设计出具有装饰美的***案。省略,则是夸张的继续和延伸,基于其夸张的本质特征之上对表现对象进行提炼和升华,减去其冗余附属成分,留有具有典型而有夸张特征效果的部分。在此,需要区分一个概念,“简化”是留其精华,而非“简单化”。“加强与减弱”是公共空间地面设计中常与“夸张和省略”并用,也是“夸张省略”的互补。加强,是在夸张的基础上,对表现对象的特征增加表现点、线、面、色、肌理等视觉要素的力度,起到强调的作用,强化对象的特征、力量、性格和装饰效果等方面。
(四)添加手法与理想化处理。添加,是对自然真实形态采取的一种“变化”手段,在变化的***形上按主观设想添加其它要素,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案形态。***案设计中采用添加法,为达到完善和丰富***案形象的目的。地面设计的理想化处理,是添加手法的再创造过程,添加要素主要是创意内涵,是设计者通过主观幻想,将不同的元素或描述对象进行加工再创造,表现出设计者的主观理想意象。
(五)形态的拟人化处理。现代公共空间的地面设计中的***案装饰的拟人化手法,是典型的视觉形象的创造手段,又称人性化、人格化,即将欲表现的对象寓于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力求表现人与物的情趣与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拟人化手法是设计者主观意象的延伸,这一方法是在夸张与省略基础上的一种理想化再现。
二、错视***案拼贴的地面装饰
错视是一种令人们感兴趣的视觉现象,因为错视不仅能够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安,也能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快乐。看上去能使人的眼睛产生错视效果的***形都可归纳为错视艺术***形。错视的种类有许多,能用到地面设计的大体分为归纳的错视、反转的错视、限于平面可能的错视、回转的错视、透明的错视、深度空间的错视、间隔的错视、其他的错视等。
三、结语
地面设计不但符合人们日常使用的实际需求,更应从心理学角度对使用者进行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进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公共空间地面设计应具有装饰艺术性特征,在对地面进行设计时,应从实用功能出发,从使用者心理角度入手,对地面装饰审美进行设计,营造出更符合使用者使用及心理的优秀公共室内空间设计作品。公共空间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设计中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地面设计作为公共空间主要元素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至关重要。充分考虑公共空间地面物理性要求的同时,还要计量考虑地面设计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在满足人们基本的需求前提下,如安全需求、舒适需求、健康需求等,用地面设计突出空间的个性特点,进而求得多样化中的协调统一,协调统一中的规律性变化。“以人为本”的设计首要问题就是站在客观角度思考人们的真正需求到底为何,由此方可知何种设计才是人们真正喜欢和需要的。人类的需求发展,呈金字塔式的上升趋势,从底层逐渐到塔顶,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设计者只有在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之后,才能将其主观能动性自由主动地发挥,进而为设计添上更为辉煌的一笔。如今,全球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创造的发展观和价值观问题,认识到应当使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可持续设计的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生理状态,将其需求与健康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同样应当重视材料的合理使用,以最贴近自然且对人体无害,同时也能节省能源的材料,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只有良性设计,才能营造出更加完善的公共空间,只有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性,才能使其作用发挥至最优最大。
作者:韩萍毅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空间艺术论文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