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朗诵篇1
古诗文大赛
李宇扬
星期五下午,我们盼望已久的古诗文大赛隆重地举行了。这天下午,我们搬着椅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古诗文大赛现场。
首先是一、二、三年级表演。他们表演完了,终于轮到四年级了。四年级由我们班先上场表演,我们班有两个节目,一是《明日歌》,二是《满江红》。我们先表演《满江红》,只见我们班的刘勇齐穿着铠甲,身配宝剑,就像一个真正的岳飞。朗诵完了《满江红》,全场给了热烈的掌声。
下面表演的是明日歌,张呈玉先出来朗诵了一遍,魏新然又出来指挥着大家歌唱。表演过程中,场上的掌声接连不断,我们这次表演得很成功。但其他班也不甘示弱,都全力以赴地完成了比赛。
我们回到了教室,听老师说我们班是全级第一,我们高兴地跳起来了。
指导教师 崔梅茹
满江红朗诵篇2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宝贵资源。构建主题式的诗词整合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古诗词文化营养。教学时,可采取这样的策略:研读文本,锁定主题;再现情境,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带领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意境。这样,让古诗词教学鲜活而灵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 整合
[中***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18
古诗以深远的意境、优美的笔调、音乐般的韵律,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宝贵资源。语文新课标在附录中推荐了75首古诗词背诵篇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小亲近中国的古典文化,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古诗词文化的精神营养呢?下面以《清平乐 村居》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建构以“爱国”为主题的古诗词教学。
一、研读文本,锁定教学的情感主题
《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写诗就是要表露心志,吟咏性情。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它所反映的主题往往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清平乐 村居》是辛弃疾42岁遭受排挤、打击、罢免后隐退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从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的词人对安定和谐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追求。学生通过品读感悟,发现这首看似描绘恬静安逸的田园生活的词隐藏着词人居安思危的忧思。而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是一首与《清平乐 村居》风格迥异的壮词。将两首词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带给学生的是反思的而不是盲从的,理性的而不是因循的,内省的而不是流俗的阅读体验。
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都是在南宋这个历史背景下一组爱国诗歌。如果将这几首爱国诗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思考,很容易发现他们之间有着一条共同的情感线索,那就是“悲”。《破阵子》表达的是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满江红》中的岳飞一腔爱国热血换来的竟是遭受奸人毒害的悲壮,陆游的《示儿》表达的是一位80岁的老翁弥留之际仍未见到国家统一的悲伤,而林升的《题临安邸》则是在悲伤之余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无情的剖析和愤怒的质问。细细品味这一组诗词,便能深深地体悟到诗人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从而上下延展,开发出一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立体丰满的主题――“爱国情感”。
二、再现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
(一)联系背景,感受情怀
诗歌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形式,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或者映照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学习诗歌决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背景,凭空去解读作品本身。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辛弃疾在《清平乐 村居》中隐藏着的对国家、民族的忧思,教师选择一首南宋时期的淮民谣,进行作对比阅读。在忧伤而又低沉的排箫声中,教师对南宋的社会生活进行适当的介绍。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作者的复杂心境,理解了原来这首清新明丽的田园词竟隐藏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在教学《满江红》时,我通过展示南宋的版***,告诉学生自己的家乡曾经是抗金的最前线,一下缩短了时空,让学生对作者、作品产生亲近感。当我告诉学生自己家乡的“麾村”“嘶马”是因为岳飞抗金而得名时,更拉近了学生与岳飞的距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民族的自豪感。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学生就很容易与诗人心同此情,情同此理了。
(二)音乐渲染,释放情感
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古诗意境,有时的确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但是,如果用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并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使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对《破阵子》和《满江红》进行教学时都可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破阵子》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壮阔奇伟的边塞风光,雄风万里的金戈铁马。朗诵时,以时而沉雄浑厚,时而轻灵激越的古琴伴奏,让学生感受到那份荡气回肠的旷世豪情。教学《满江红》时,播放著名配音艺术家童自荣的朗诵。他的朗诵壮志激越,语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气吞山河。当画面最后在岳飞的“还我河山”上定格时,学生们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样的光和影的交互,把学生带到了距今千年以前的古战场,与豪情满怀却又壮志未酬的词人一起述报国之志,叹悲愤之情。
三、赏读文本,领略作者的情感意境
诗词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因此,要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精讲多读,以读代品。教师在教学时特别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协调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深入感受。
在教学《破阵子》和《满江红》时,都采用声音、文字和视频剪辑的方式营造一个又一个富有情感共鸣的空间,使学生更充分地亲近文本。教学《破阵子》时,在学生理解了词的思想内涵之后,教师将其与《清平乐》作比较,体会《破阵子》的情感基调不是喜,而是壮志未酬的悲愤。在此基础上,播放朗诵。听罢,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爱国主义的情感是具体的,它既可以表现为对竹林茅舍的挚爱,也可以表现为跃马沙场的豪情,甚至是壮志未酬的悲愤。”这样,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有更清楚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练读《破阵子》。此时,学生完全是用心在读、在体会了。教学《满江红》时,先以童自荣的激情朗诵开路;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激情去自由朗读,他们读得非常投入;接着,让学生挑出自己认为特别使人热血沸腾的句子再次练习朗读;然后用指名读的方式进行交流;最后,教师相机介绍背景和进行适时的评价。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个个激愤昂扬,已经完全融入词的意境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赏析词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地把握词的意境。这样边读边赏,边赏边读,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旷达的情怀、豪放的风格就在学生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四、交流沟通,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没有真诚的对话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原动力,而没有心智参与的对话就课堂没有生命的活力。古诗主题教学应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活泼、平等的对话场,不断追求学生与文本展开多纬度、多角度的多元对话,从而让学生不断地接近诗人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与诗人展开深度的对话。
学生初读过《破阵子》并了解了词的大意后,教师开始提问:“同学们,酒醒后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他最想做的是什么?”这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把学生带到了南宋,带到了诗人身边。随着与诗人对话的深入,学生逐步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对词人的崇敬之情也随之产生。接着,教师话锋一转,用沉重的音调介绍道:“但是,他的理想永远不能实现了。辛弃疾征战沙场数年,却遭到排挤、打击,长期未得重用,希望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最后只落得白发生。”然后,教师又抓住“可怜”追问学生:“他‘可怜’的仅仅是自己生了白发吗?”此时的学生已读懂了词、读懂了词人,他们成了词人的知音,感受到了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当然,教师在建构主题教学的同时,也在建构一条对话的绿色通道,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深度的碰撞。走向深度对话,就是让学生用双手接过并承担起人类弥足珍贵的真、善、美,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守望者、建设者。对古诗教学而言,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认同并热爱与我们血肉相连的母语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亲近感、认同感、归属感,寻祖认宗,做有根的中国人。
如此的主题构建型的古诗教学,能引导学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地欣赏古诗,使语文教学有了鲜活的灵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了一份洒脱和厚重,少了一份苍白和飘浮。
(责编 韦 雄)
满江红朗诵篇3
我国台湾歌手齐豫的成名曲是《橄榄树》。那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的弦律,经久不衰。
《橄榄树》的词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能演唱三毛作词的歌曲,是许多歌手梦寐以求的事。齐豫,当时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歌手,能演唱三毛的歌,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幸福。
其实,这首歌词原名叫《小毛驴》,并不叫《橄榄树》。齐豫在唱这首歌时,总感觉效果不怎么好,唱不出一种深邃、宽广的意境来。于是,她找到三毛,忐忑不安地跟三毛商量:“能不能将《小毛驴》修改一下?”
三毛听了,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歌手,竟向自己提出修改歌词的要求,这种情况,过去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三毛看着齐豫,疑惑地问道:“你想怎么改?”
齐豫红着脸,说道:“如果将‘小毛驴’改成‘橄榄树’,听起来效果也许会更好些,更容易流传起来。”
三毛听了齐豫的建议,说道:“那你将改成‘橄榄树’的歌词唱给我听听。”
于是,齐豫声情并茂地演唱起来。三毛听了,眼睛里渐渐闪烁出幸福的光芒,手指还轻轻地打着节拍。齐豫刚唱完,三毛就激动地说:“谢谢你!歌词这样一改,无论从意境还是思想上,都更上了一个高度。”
说罢,三毛深情地回忆道:“叫《小毛驴》其实是当时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探险时自己的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它记载着我们的一段爱情。生活中,我们常常爱说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其实,真实并不是最好。在真实的状态下,我们必须要不断地修炼自己,完善自己,这才是最好的自己。”
三毛的这句话,给了齐豫很大的心灵触动。从此后,她在每一首歌的演唱中,都在不断提升自己,追求一个更深刻的自己。
同样,我大学毕业后,参加一家公司的面试。公司老总对我说:“我不要你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我只要你展现一下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一面就可以了。”
我听了,一头雾水,怎么不看自己真实的一面?我学的是工科,我以为老总肯定要问我一些工科方面的知识,这才是我最真实的一面啊。没想到,老总竟要我展现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一面。可我的最好一面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过去还真没想过。思考片刻,我忽然想到,我最好的一面好像是朗诵,从小,我就喜欢朗诵,特别是朗诵古典诗词。在中学和大学里,我还多次参加朗诵比赛。想到这,我即兴朗诵了一首岳飞的《满江红》。
慷慨激昂的朗诵,仿佛把我带到岳飞金戈铁马、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中。老总听了,脸上也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他似乎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似乎想起来,这是在面试现场。
他对我说道:“年轻人,你的一首《满江红》,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看到了一个最好的你。好啦,你面试合格了,准备来上班吧!”
没有想到,我竟以朗诵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而被录取。欣喜之余,我为老总这种独辟蹊径的面试方式叫好。人生中,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自己,但我们更需要一个最好的自己,只有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才能被别人所接受和认可。只有善于不断提升自己,追求一个更深刻的自己,才是一个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