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课程篇1
摘 要: 随着全球化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中国社会对于具有较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英语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本文将从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的必要性以及课程的授课方法进行阐释,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此课程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都有明显的正面效果,因此可以考虑将此课程发展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型课程。
关键词: 英语演讲;语言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化,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社会对于具有较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高级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在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当中,将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毫无疑问,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四级和八极考试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教学当中,我们是否能以考试的结果作为考核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标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考试能力和学生开口说英语,自由畅快的表达自我的能力是不对等的,因此旨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创造良好语言环境的英语演讲课程在教学中显得不可或缺。
一、课程的必要性
为了清楚的认识当代大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笔者在授课前对110名上课学生和1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是不满意的;6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水平在近三年没有突破,停滞不前。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在英语表达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内容空洞,无话可说,逻辑混乱,词不达意,或者有话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基于这些问题,不难看出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英语专业本科的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全面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较高的英语言语能力并赋予一定的语言和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后者是围绕前者展开的,因此与后者相比较,前者是基础,也是根本。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性课程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此在英语专业四年的学习当中,实践性课程始终是主要课程。而英语演讲课程正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老师理论讲解为辅的实践性课程。
其次,英语演讲课程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可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英语语言能力简单的说,即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能力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在英语的四项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中,各个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英语演讲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当中,学生必须考虑如何使用自己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妙语连珠,震撼观众,学生必须反复考量自己的遣词造句,思考如何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强化自己的语言力量。在演讲的过程当中,英语已经成为一个工具,为不同的演讲目的而服务。在这类课程中,学生不再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更多的是用语言来实现交流的目的。因此写作演讲稿的过程无疑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应用自己阅读材料支撑个人写作的实践;在演讲的过程中,为了信息点的顺利传送,对于语音语调的训练,甚至对于肢体语言的培训,无疑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因此演讲课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时代的发展需要现代人才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o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这一能力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招聘人才的一项考核标准。因此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工作都能带来益处。
二、演讲课的教学实践
虽然演讲课程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的课程,但是不能否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课程之初,笔者通过介绍著名的演说学理论家,出色的演讲家,以及国内外著名的演讲比赛,如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还包括如何准备演讲稿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优秀演讲的标准是什么,对于演讲稿的准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在课程的练习当中获得相应的理论指导。
在课程之初,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样本,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和学习。所谓的样本是指英美名人的演讲稿和英语国家以外的世界各国演讲名篇。在每篇范文的讲解上,笔者先让学生从情感上得到共鸣,然后从语言手段的运用,语体特点,谋篇技术上进行简练的讲解和分析,然后自己进行示范。演讲对于语音语调是有较高要求的,因此示范的过程事实上是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发音错误的过程。
每次课后,笔者都给学生留有相应的演讲作业,待下次上课进行检查,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将课堂中学习到的修辞手法,优秀句型和精彩词汇运用到自己的演讲稿当中去。由于学生的准备时间比较充裕,因此演讲的题目会增加相应的难度,以便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信息性演讲(informative speech)之后,课程作业为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China; 在说服性演讲(persuasive speech)之后,课程作业为 The cloning of human beings should be banned by law. 学生在一周的准备时间里,可以根据不同的演讲目的详细列出演讲的纲要,仔细思想文中的遣词造句,不断对内容和语言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老师从思想内容,语篇结构以及语言文字的修改之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触发功能,直到他的语言运用以及思维习惯越来越接近于英美人的表达方法。
在课堂的演练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不要机械的背诵文章,而是借助自己的演讲稿,通过关键词句的运用,使得自己的口头表达更加的流畅和自然。这样在学生的演讲中,关键的信息点往往能够简明,准确,恰当,地道的输出。通过长期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演讲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反馈同样很重要。在笔者的课堂中,借鉴了国外专门练习公众演讲组织Toastmasters的做法,在每位同学进行演讲时,都会选5位同学作为评委,从演讲的语篇结构,说服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总体效果等方面评判演讲者的表现。这样不仅有助使演讲的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更可以使其他同学明确演讲应该符合的标准和原则,从而提高他们对于演讲的鉴赏水平和他们对待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洞察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演讲水平。在演练中,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他们的紧张心理,注意声音及语速的掌控,表情和姿态自然大方。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反馈,使每位同学在演讲后能的得到大大的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1 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 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3.1 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3.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3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演讲课程篇2
摘要:
跨学科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基于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基础上的大学学科教学改革中的一个试点,它旨在通过艺术教育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建立起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生态关系,在演讲艺术中发挥融会贯通的认识能力。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快速进入主题,并领略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呢?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走入人文领域,超越以往的经验和既定的思维模式,感受生命融入自然时的和谐状态,从而激发出潜在的富有创造性的认知能力,同时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和对所学素材的理解力,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潜力。
关键词:
艺术教育;审美认知;演讲艺术
根据教委颁发的教改大纲,工作在一线的语文和外语教师,无不孜孜以求一种能够事半功倍的教学方式,希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魅力,实现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将艺术教育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中,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艺术教育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很强,它能把语言、文学、音乐、数学、伦理等多学科融合到一起,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它建立在全面理解和把握文学和戏剧等各类艺术内容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努力挖掘各门艺术自身内在的蕴涵和资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达成艺术教育的目的。[1]艺术与语言是相互支持,相互结合的,语言可以表达艺术的感受和理解,艺术可以描绘语言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语言,艺术教育是教学艺术范畴中的一种形式,它需要大量的教学技巧,但更需要的是一种艺术的思维,即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把种种技巧用艺术的方式组织到一起的直觉型的、即时性的和整体性的思维。著名语言学家让•皮亚杰的学生家格鲁伯意识到,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必须在发展的不同时期重新构造个体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寻求把自己关注领域的各种散落的实施和理论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一致性的综合理念。通常,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源于创造者的情感生活,个体对自己好奇的主题有一种强烈的近乎原始的情节。教师通过审美活动去刺激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地思考和行动,并在种种创造性的活动中得到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专业、艺术、理论、个性等各个方面组合成的高级素质,还具有把美学原则贯彻到各学科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去的能力。[2]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快速进入主题,并领略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呢?把生态式艺术教育手法融入语言教学中去,关键是选择从哪个审美角度入手,通过其激发和扩展人的“直接的知觉能力或洞察力。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走入人文领域,开拓思维,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和对所学素材的理解力,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潜力。
1选择既通俗易懂而又能引起人们兴趣的故事
比如,在英语演讲课上,在谈到忠诚与爱这个主题时,我为学生选择了《忠犬八公的故事》来做视听教材。我这样启发学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文学艺术的主题很多都围绕着男欢女爱的激情来颠倒众生,让我们为此欷歔不已或掬一把同情之泪。然而,有没有人注意到文学戏剧中的非人类演员所演绎的情愫,一样让人感觉荡气回肠,既为他们的憨态可掬而忍俊不已,又为他们的忠贞不渝而感动泣下。影片中忠犬八公就是这样的楷模,它的一生就是爱与忠诚的写照,让芸芸大众在它的朴素而又坚定的一生中看到超乎人性而又让人类汗颜的对爱的印证。先要从故事的原型说起。《忠犬八公的故事》取材于日本的一段真实故事,1987年被拍成电影,当年曾在日本引起轰动。故事大意是有一条叫“Hachiko的日本秋田犬。在日本,它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人们将秋田犬视为忠实的伴侣,家庭的保护者和身体健康的象征。当一个家庭有孩子降生时,他们通常会收到一尊秋田犬的小塑像,象征着健康、快乐和长寿。如果有人病了,朋友们会送他秋田犬的雕像祝福他早日康复。话说八公被主人上野秀三郎——一个大学教授带到东京,每天早上,它在家门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1925年,一天,上野秀三郎在大学里突然中风,去世了,并没有如常地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它头上大树树叶青黄交替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九年过去八公也渐成老态,一天,它终于闭上了眼睛,在梦中看见了它等待的主人。它的灵魂与主人一同走入天堂,进入永恒,那一刻它的脸上仿佛绽开了幸福的微笑。它的故事感动了日本人民,在火车站为它塑了一个铜像,以纪念它的忠诚。老师和家长都把八公作为榜样去教育小朋友,它教会了人民什么是爱和不屈不挠的忠诚,大家都称呼它为“忠犬”。《忠犬八公的故事》在美国取景拍摄的影片,主人公换成了美国人,却拍出了日本电影独有的温馨与隽永。着重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深沉的微妙关系。那天,它那么反常,不愿意送主人去车站,甚至对着他不停地吠叫,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从小就不肯衔回丢出去的小球今却意外的用嘴送到主人手里。是的,八公以它特有的直觉感觉到了主人将不会回来了,所以它用一只狗所能做到的方式去挽留主人。饰演教授的演员理查•基尔也是一位爱狗人士,他表示:“这是一部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看的电影。这是一部跨越语言障碍、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的影片。”这也是我推荐这部影片给学生的原因。复杂、枯燥的教学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注意,自然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而艺术审美存在着非逻辑判断的情感逻辑,即以情感为中介,在艺术典型性和个性化充分发展的同时,同时调动各种心理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趋向理解,化为感知。{3}
2感性理解故事意义从而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
“等有一天它会给你捡球的时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理由”。这是剧中的另一个日本人对秋田犬的特性的解释。秋田犬寓意“守护”“健康”出现这种反常反应主人却没有领会,于是一去便再难返回。有些学生眼圈红了,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因为他们已被狗狗灵气迫人的表演所感动,深深地陷入剧情。我启发他们由动物的表现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想到要表达自我时却不知要怎样开口,对所依恋的事物而无法挽留时那种痛彻心扉的感受。我要求他们在演讲中把这些微妙的情感表现出来,他们在课上试着用凝望的眼神和一些反复缠绵的动作来表达他们想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接着我让他们模仿影片的内容编排一个小品,题目就叫《忠诚与爱》,在影片的启发下,在动物演员的感染下,他们积极发挥创意,准备了必要的道具,如玩具熊和人偶,模仿影片中主人公与爱犬的对话的语调。语言学习不再是痛苦的记忆和背诵,在直观教学下,语言在大脑中的输出和输入是以***式形式和在感官刺激下完成的,所以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成了我给的任务。
3深刻解析,感受学科学习之外的人生道理
故事再继续,八公每天都去那个火车站等待它的主人下班,但它再也没有等来那个熟悉的身影,尽管每次它都失望而归,八公总会准时地在五点零五分的时刻蹲坐在老地方,等待教授推开车站的大门,亲切地叫它一声“八公”,并慈爱地抚摸它的头。影片中的人物的语言也非常意味深长,当教授的外孙问她外婆“外公是在哪里发现八公的?”时,老教授妻子回答,“实际上是八公发现外公的”。她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是八公发现的教授,我给学生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希望他们按照自己对影片的理解来发表演说与分析。学生们分组窃窃私语地讨论了一会儿,我叫起了一个男生,他用不太流利却很得体的英语说:是的,是八公的直觉和灵性发现了它一生的缘分,并守护一生。比起人类无休止的战争,对名利的渴求,在道德沦陷和人性扭曲的现代社会中,动物简单又纯洁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世间的丑恶与肮脏,如何坚守承诺,如何实现幸福和渴望,它以它的举动给我们上了震撼心灵的一课。如果说在冷漠的现代社会,有谁能拯救越来越异化的爱的教育,不妨来看看我们的忠犬八公,就像它那么执著,简单地一如既往地去爱。听完,我有点吃惊,吃惊的是这个学生的超常发挥,语言运用的准确度和流利度都超出了以往的表现,还有他从这个故事中悟出的道理和哲理都丝丝入扣,入情入理,这种创造性的突破与个体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地组织在一起,预示了某种自发的、品格高尚的个体在道德和人格组织上的升华。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生态式艺术教育与跨学科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内在的和外在的生活和经验结合起来,超越以往的经验和既定的思维模式,把观看审美素材的感受和体验融入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生命融入自然时的和谐状态,从而激发出潜在的富有创造性的认知能力。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给了我们灵性上的教育,艺术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如果我们的灵性在自我认识中不断地升华,我们最终会走出困境,超越自我。师者,传到授业解惑,教授知识,教授做人。文学艺术皆为我们打开学生学习兴趣之门的手段和道具。人人喜闻乐见,长幼皆宜,这也就是艺术教育的魅力之所在。
作者:高又谦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注: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演讲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参考文献:
[1]高洁.论综合艺术课程的综合性,中国艺术教育[J].2005(04):30-34.
[2]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2002(01):52.
[3]陈大柔.科学审美创造学[M].1999(9):11.
演讲课程篇3
[摘要]翻译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对培养本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培养翻译人才所需的应用能力入手,包括良好的思辨能力,娴熟的翻译技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开设演讲课程的必要性以及英语演讲课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英语演讲课程;翻译专业;互动教学;综合素质培养
[中***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70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48-02
[本刊***] http://
一、翻译专业课设英语演讲课程的必要性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而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正是将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输出人才应具备的语言素质(language competence),文化素质(cultural quality),心理素质(psychological traits),思辨能力(speculative thinking ability),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apabili-tV),道德修养(moral integrity),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商务、旅游、科技等领域中一般的口、笔译工作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目前许多高校的翻译专业并没有将该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仅仅部分高校将其写入专业选修课范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仅将其列为课外的实践活动,这使得学生对英语演讲课程的认识度大大降低,对应能力未能得到充分训练,造成演讲能力的缺失。有学者提出英语演讲作为翻译专业英语教学的新课型,逐渐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因为演讲技巧对口译技能提高的作用。
二、翻译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重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演讲课程,作为一门英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需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在系统学习过《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法学》、《英语视听》和《英美文化》等课程后,具备中级以上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后,方能进行演讲技巧的训练,因此建议开设在三年级较为合适。并且相关翻译课程,如翻译鉴赏、英语口译、英语笔译等课程中,如果能渗透相关经典演讲译本,对于英语演讲课程的讲授效果大有裨益。学生以翻译的形式接触过演讲文本,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如果有条件可以开设一些后续课程作为有力支撑,如《英语辩论》、《英语演讲艺术》等。
(二)突破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的模式,实现语言操练与思想表达的结合;
英语演讲不同于口语课程或者口译等其他课程,单纯的语言操练是无法完成其课程目的。一个成功地演讲训练模式是语言操练与思想表达训练的结合。演讲的灵魂在于言之有物,或是对人生的感悟、或是对景致的抒怀,或是对社会的褒贬,包罗万象的内容必须有精神的统领才能成为成功地演讲。教授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切合自己的主题,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引起共鸣,使演讲更具社会价值尤为重要。英语演讲的主题有多种,常见的分为四种:问题解决性的(Problem-soMng),鼓动性的(Inspirational),颂扬性的(Eulogistic)和说明性的(Expository)(蔡基刚,1998)。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点选择配合独特的演讲风格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将演讲大的主题巧妙与个人的经历相结合起来已能够起到共鸣的效果。
(三)避免传统翻译教学中英语技能训练的单一性,实现“读、听、说、写、译”的一体化;
英语演讲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共通的,因此翻译专业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过程与翻译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致的。英语教学新大纲中的“读、听、说、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翻译排在最后一位,这就是说,翻译是大学英语中最难掌握的一门课程。而英语演讲有时是一个正向的过程,通过读名人、***要的著名演讲词,学会如何自己“说”自己写或翻译演讲词。但有时也是一个逆向的过程,需要翻译或者写出成功地演讲稿,然后表达出来。美国奈达(Eugene A Nida)主张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他主张,“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所译的词语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而且还在于整个译文使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而演讲也同样重点关乎听众的反馈效果如何。提高五项基本语言技能才能提高翻译与演讲的水平。如何通过英语演讲课使学生这五大能力一体化发展?需要训练的对于经典的标准的演讲音像资料演讲材料首先要熟读,精听,模仿;体会重音、连读、断句等英语演讲特点,完善自我语音、语调、语速等。同时,通过读的过程,分析演讲主题的构思、布局、立意表达、层次逻辑发展等,正确地使用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准确用词,撰写拥有自我思想的演讲稿。翻译专业的同学应该进行中西方经典演讲词的互译等实践,
(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双主体”,交互式教学;
对于英语演讲这门课程,对于理论的传授是第一步,是基础,但并不是重中之重。教师完成相关理论介绍(如西方演讲的历史传统和现展、不同类型演讲稿特点、写作技巧与规范等)后,重点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单纯教师进行展示或者运用PPT进行经典演讲范例的讲解,是不能够满足学生自我能力提高的目的。以共32学时的选修课为例,建议可以用2学时先进行演讲知识的讲授,然后运用三节课6学时进行经典范例的分组鉴赏与欣赏。然后进入20学时进行4种不同类型演讲的分别训练,(介绍性演讲speech of introduction,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礼仪演讲ceremonial speech以及有稿的劝说行演讲manuscript persuasive speech).每个类型演讲共计5学时,其中1学时进行此类演讲稿特点、写作规范、思维模式等讲解以及范例欣赏以及课堂分析,2学时进行分组实践,1学时进行全班展示以及教师与同学的共同评价。最后4学时进行求职面试的专项训练,为学生今后求职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模式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演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互动中激发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提高,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组织者。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语言学习的监督者与检测者。
(五)变英语课堂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场所,
翻译专业作为一个实用型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一名合格的译者,而其应具备的应用能力包括良好的思辨能力,娴熟的翻译技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英语演讲课的教学目标恰恰与其不谋而合。
首先,当今大学生缺乏思辨能力与意识表现在英语演讲中就是受母语牵制过重,不能准确输出自己的思想。虽然想象力极其丰富,比较善于人文思辨模式而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善于叙事而不善于说理论事。即便有一些思想也仅停留在浅层次。这对其成为一名成功地演讲者或者译者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演讲课程中更多提供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深层次进行剖析,更要摒弃母语思维进行分析。在取舍材料、形成观点、形成论点论据、有条理进行组织、到用合理有力的语言进行演讲或者辩论的整个逻辑思辨过程,便是学生结合人文思辨与数理思辨的过程。
其次,英语演讲课程极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里包括交际能力(Canale&Swain,1980),语法能力:语音、语法、词法、词汇等知识;社交能力: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话语能力:话语规则和在话语中组织句子和话段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换句话说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课程所进行五个方面的培训就是为了提高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设:(1)语言的语用功能;(2)常用的英美国家的非语言行为;(3)交际手段;(4)价值观念对比分析;(5)思维模式分析。
结语
翻译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符合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要,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认识到开设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把握其与其他基础课程的关系;打破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倡导引导式教学、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过硬语言功底,胜任多种工位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l]纪玉华,陈***向.英语演讲与辩论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 Lucas.S.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8th ed.)[M].Beijing r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M CG raw-Hill,2004.
[3]井卫华.李文萍.英语公共演讲课与外语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9).
[4]吴兆丽.简论大学生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
[5]张桂芝.英语公共演讲课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