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范文精选

唐太宗论弓矢篇1

摘要:除《唐诗纪事》外,历代文献皆认为《咏弓》诗乃唐太宗所作,主要论据有三,一是唐玄宗时官修《初学记》最早载此诗于太宗名下;二是《玉海》有太宗与萧r对话为背景;三是有杨师道和诗佐证。然而笔者认为此诗或为董思恭所作,一是因为此诗在内容上与杨师道所和之诗、太宗萧r对话无关,或非太宗所作;二则通过对李峤、苏味道、董思恭等人的咏物组诗研究,认为《咏弓》诗或为董思恭对李峤《弓》的和诗。

关键词:咏弓;奉和咏弓;董思恭;唐太宗;初唐咏物诗

中***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唐诗・卷六十三》载董思恭诗《咏弓》:“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应)枝转。”并注“一作太宗诗”。

一、《咏弓》诗所载文献考据

历代文献中,有关《咏弓》一诗的作者说法不一。

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第三》将此诗归为董思恭作,清代奉敕编纂《全唐诗》中,分别将此诗编入唐太宗及董思恭二人卷下,并注“纪事作董思恭诗”、“一作太宗诗”。

而其他文集中,自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二》始,北宋李P《太平御览・卷第三百四十八》、南宋王应麟《玉海・卷第一百五十》、孝宗时人《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三十》,明代顾煜辑《射书・卷四》、曹学纭妒仓历代诗选・卷十四》,清代陈廷敬《御选唐诗・卷二十六》、陈维崧《陈检讨四六・卷一》、华希闵《广事类赋・卷二十一》、吴士玉《骈字类编・卷一百二十二》、徐倬・《全唐诗h・卷一》、张英《渊鉴类函・卷二百二十五》、张玉书《佩文韵府・御定卷四十三》、《佩文韵府・御定卷七十六》皆言此诗为唐太宗所作。

其中,南宋王应麟《玉海・卷第一百五十》明确提出史实,载:

贞观元年阳三月壬申,上谓萧r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近以示弓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斜,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太宗咏弓诗,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h,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杨师道和云,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胡可先先生1992年于唐代文学研究会议中,发表《唐太宗诗歌考辩》一文,认为“此诗断非董思恭作”。其原文曰:

《咏弓》,题下注:“《纪事》作董思恭诗。”全唐诗卷六三三董思恭诗卷亦录此诗,题下注:“一作太宗诗。”按《初学记》卷二二《弓》第四引此诗为“唐太宗文武皇帝《咏弓》诗”,又《全唐诗》卷三四杨师道有《奉和咏弓》,可证此诗断非董思恭作,《纪事》非是。

另外,清代陈廷敬《御选唐诗・卷二十六》曾对此诗作注:

上弦明月半:诗,如月之恒,笺,月上弦而就盈,疏:月体正半,e而中似弓之张而弦直,谓上弦也;古乐府,绿沉明月弦;庾信,马射赋弓如明月对堋(堋,箭垛)。激箭流星远:北史綦连猛传,祖E奏言,猛与赵彦深前推琅琊王事有意,故出猛为定州刺史,彦深为西兖州刺史;先是谣曰,本欲寻山射虎,激箭傍中赵老;周礼・枉矢注,枉矢者,取名飞星,飞行有光也;吴均诗:马头看落日,箭尾掣流星。落雁带书惊;战国策:更嬴与魏王处京台之下,有鸿雁从东方来,更嬴以虚弓发而下之;庾信射堂诗,惊心一雁落;汉书苏武传,常惠教使者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张正见诗,终无一雁带书回。啼猿映枝转:吕氏春秋・荆王,有神白猿,王自射之,则皇鞫嬉,使养由基射之,调弓矫矢,未发,猿硎鞫号;萧铨赋得夜猿啼诗,吟枝似避弓。

此篇文献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咏弓》诗的文献支撑,也让我们提出两种解释的可能:此诗或为在真实场景下的咏物之作,抑或为仿萧梁宫廷文学创作,其内容主要基于历代典故及作者的主观想象。

二、疑《咏弓》诗非太宗所作

前人大多认为《咏弓》诗乃唐太宗所作,其观点有三:其一,此诗最早载于唐玄宗时官修《初学记》;其二,有太宗与萧r对话为背景;其三,有杨师道和诗佐证。

然而,《初学记》仅载此诗乃“唐太宗文武圣皇帝咏弓诗”,并无其他说明。而《初学记》现存残宋本中缺第二十二卷,最早的应为明代嘉靖十年安国的桂坡馆刻本,由于尚无唐代底本问世,故难以服众。至于其二,太宗与萧r的对话主题为“木心不直,则脉理皆斜,弓虽劲而发矢不直”,与此诗内容并无直接联系。对于其第三个论据,本文认为,此首《咏弓》诗与杨师道《奉和咏弓》并无关联,可将此二首诗进行对比研究:

疑太宗《咏弓》: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杨师道《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鸟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杨师道之诗既为奉和之作,便必然作于太宗皇帝《咏弓》之诗后,且内容需与太宗之诗呼应,或与所处环境、所咏意象相近。然而对两首诗进行具体对比,则可发现其中端倪。

首先,月半与月圆的时间区别:疑为太宗作的咏弓首句便写出“上弦明月半”,除指出弓之形状外,亦点明了作诗时月亮仅现出一半,时间乃是农历初八左右。而杨师道之诗“风高月影圆”,作诗时为农历十五月圆之夜。两首诗时间背景不同,并非同一天所作。

其次,猿啼与鹿鸣的声音区别:两首诗中虽然都咏及落雁,但太宗《咏弓》则除“落雁”外,还提及“啼猿”,而观杨师道之诗,“麟胶”二字,指牝鹿之叫声,则全诗围绕“鸣鹿、飞鸟、落雁”而做,内容并不相符。奉和之作旨在“和”,倘若太宗认为此处之声出自“猿啼”,杨师道是断然不可能驳斥太宗观点,认为声音出自“鹿鸣”的。

最后,乘船与山间的地理区别:“啼猿”之景,或出现于三峡(巴东三峡巫峡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或出现于崇山峻岭之中(如传奇《补江总白猿传》),总之是地势险要之处。且不说太宗是否曾亲临三峡等地,但看《咏弓》诗人所处位置,应当为既能射落雁,又能听猿鸣、观猿影的险要之处,若想抵达则只能乘舟或攀援而上。而杨师道之诗中,“鸟飞随帝辇”,加之鹿鸣、落雁,可推断此时应当是狩猎途中,乘车行于平路之上,不论是交通工具,或是地理环境皆不相符。

唐太宗论弓矢篇2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阅读能力测试的角度看,如果我们注意信息性阅读的训练,那么,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在谈初中文言文信息性阅读的训练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初中文言文的特点。从文章的角度来说,初中教材文言文课文(不含诗词)主要有三大类:1.写景状物类(大致是15-20篇,主要是游记,不同版本的教材选得比较集中的是:《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等)2.史传类(《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等)3.诸子散文类(主要选自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列子等,文体有语录体、故事、议论文等)。我们把这三类选文按表达方式划分,可以看出大多数文章是侧重记叙描写的,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他们的认知水平。为了便于论述,我再把它们大致分为写景抒情类和叙事类(议论类只有2-3篇,本文暂不涉及)来讨论。

显然从阅读理解、积累的角度及教学策略看,写景抒情类和叙事类文章是有较明显区别的。写景抒情类散文着重指导学生诵读体情,如《醉翁亭记》,历来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形成一种别致的咏叹句调,来抒发太守乐而忘返的复杂心绪。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还奇妙地用了二十三个虚词“而”,有的句子中运用了状语和谓语,以便于更好地描述动作状态使动作更加直观、形象。例如,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有的句子是利用的主谓结构,把两个因果关系的词联系起来。例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还有的句子直接用一个谓语把因果关系的两个词联系起来。例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给人描绘出了漫山野花香的场景,让人浮想联翩。后半句就仿佛是在烈日的树荫下,给人营造了一个乘凉赏花的美妙场景。这些美妙的景色描写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范文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景色,然后用这些在文中学到的种种句式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想,用自己的方式把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些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后续的文言文学习中能够信手拈来,更容易地理解类似的句式。另外,在教学写景抒情类散文时,要让学生明确写的是什么景,特点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抓住了景物描写,才能缘景悟情。

叙事类的文章中,重点是要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有的则要明了历史背景,知人论事。这种深入理解和知识的积累对学生终身发展是有作用的。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好材料。从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的角度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上边提到的两类文章中的信息性阅读的训练。阅读测试理论把阅读能力分解为:理解、欣赏、评价三个层面。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体现在信息的确认、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解释、信息的整合几个方面。下边我就结合文言文阅读测试谈谈什么是信息的确认、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解释、信息的推断、信息的分析及整合。

1.信息的确认。把比较难的句子翻译成白话,让学生辨认对错,就是信息的确认。

例:找出下列句子不符合《孟子二章》原文意思的是一项。

A.若要征服天下,首先就要征服人民的心,而不是用武力去践踏他们。B.一个国家只有有了忧患意识才能不断发展,如果总是沉浸在一片安逸享乐的氛围中那么早晚会被灭完的。C.在这种情况下,是地利不如人和啊。D.人们总会犯错,但是他们犯错是为了改正错误。

2.信息的提取。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知道文章的关键点,一边阅读一边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在掌握这些重要信息的前提下理解全文。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技能。例如,在《核舟记》一文中,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掌握核桃上一共刻了几个人,他们都分别在做什么?这些基本信息的掌握是理解、掌握文章的前提。

3.信息的补充。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与重要信息相关的内容以对重要内容作相应的补充说明,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全文。《岳阳楼记》中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4.信息的推断。在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后,我们就要对文章中一些不理解或存在疑惑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推断。先猜测其大概意思然后再通过阅读来验证自己推测的是否正确。这是全面理解文章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最重要的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推断能力就会逐渐得到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增强,文章中需要推断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少。

5.信息的分析、整合:根据要求从原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做分析后概括回答,就是信息的分析、整合。请看下边的一道中考题。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事得失。

问题:从这个语段中,你认为唐太宗作为一位君主他表现出了怎样的君主态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唐太宗是一个十分关心百姓的皇帝。原文中“问以民间疾苦,***事得失”正体现了这一点。在理解到这一点的同时我们还要理解“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这句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唐太宗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以上,我主要从信息的确认、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补充、信息的推断、信息的分析及整合几方面浅析了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测试的训练。我认为,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结合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教学,并多注意上述几方面的训练,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逐渐提高。

【责编 金 东】

唐太宗论弓矢篇3

内容摘要:唐太宗虚怀若谷、扬长避短、以情感人、任人唯贤和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良将,是贞观之治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

关键词:唐太宗 贞观之治 人才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649年),是我国唐代杰出***治家。他在位23年,秉承“为***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的治国理念,把选人用人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开创了万世景仰的“贞观之治”,也造就了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一大批千古名臣。他知人善用的高超用人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分析梳理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一、虚怀若谷,广揽贤俊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唐太宗在带兵征战的时代,就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能够屈节下士,即位以后,更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到治国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虚怀若谷,广集贤才。鉴于隋文帝“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唐太宗悟出,个人即使再有雄才伟略,也不可能是全知万能的圣人,必须“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

他曾经对太子少师萧r说:“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为此,他求贤若渴,曾多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不断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他除了亲自选择名相、良将外,还要求身居要职的宰相也把主要精力用于选拔人才。他曾经对房玄龄、杜如晦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通过以上举措,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文武兼备,如房玄龄之多谋,杜如晦之善断,李靖之将略,使贞观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文治武功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扬长避短,兼而用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用求全责备的眼光看人,则几无可用之人。唐太宗能正确对待人才德行能力的差异,坚持“用人如器,舍短取长”,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充分展示其智慧和才华。

贞观元年,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他在驳斥封德彝时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他主张“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君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暇掩其功”。他善于知人,长孙无忌善于避嫌,处理***务敏捷,但领兵打仗非其所长;高士廉博古通今,处理事务清明通达,遇到危难不变气节,但缺乏正直进谏;岑文本性情敦厚,文章辞藻华丽,但有些脱离实际;杨师道严于律己,本职纯洁,处事公平,但性格怯懦。贞观初年,共掌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深得唐太宗信任,他俩长于智谋,史称“房谋杜断”,但不善于理狱和处理杂务琐事,唐太宗充分发挥他们的相才,于贞观三年擢升为尚书省左右仆射,成为辅佐皇帝的左臂右膀。戴胄虽然“有干局,不通经史,无学术”,但他性情耿直、善于秉公办事,唐太宗不让他担任学馆儒林之职,却任命他为大理少卿,他处事干练,敢于犯颜***,能拯太宗量刑过失,使太宗发出了“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的赞语。至于李靖和李蘖皆蔽浣,长期让他们手握重兵驻守边关,为巩固唐朝***权立下了特殊功勋。

三、爱才惜才,以情感人

唐太宗不仅善于使用人才,也很爱护人才。他注重以情感人,既关心臣下的疾苦,也从思想上劝戒和感化大臣。对于贤能之士,唐太宗常常给予亲切的关怀和周到的照顾,使贤臣们处处感到皇恩浩荡,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尽职尽责。

太子少师李刚有足疾,太宗赐他步舆,并多次引李刚到内室询问***事。李尥换贾夭。有偏方说须灰有疗效,太宗“乃自剪胡须为其和药”,李薷信蹇扌弧B碇芑继悄虿。一年多也没有治好,一次皇帝驾临翠微宫,命令选一块好地方给马周建一座住宅,多次派名医去探望马周,还派人赏赐膳食,亲自为马周调药。户部尚书戴胄死后,由于无庙可祭,太宗令有司为之造庙,尚书右仆射温彦博死后,太宗令有司给他选正堂。后人称赞说:“戴胄居宅卑湿,太宗为之造庙;温彦博死殡旁室,太宗为之造正寝,二臣之俭,德行天下,太宗文褒赏加于上,天下之士岂有不闻风行起者哉。”

为了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治事之道,唐太宗还注意加强对臣下的教育。贞观初年,唐太宗曾用明珠不可弹雀的道理,晓瑜告诫群臣洁身自好。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爵立至,若用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必将得不偿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唐太宗对臣下真诚的挚爱,才得以形成人才济济的大好局面,造就了贞观盛世。

四、任人唯贤,从谏如流

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历来是两条泾渭分明的用人路线。古代思想家墨子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因此,唐太宗十分注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并发扬虚心纳谏的开明作风,提倡和鼓励臣子直言进谏,从而集中了集体智慧,做到正确决策,对开创贞观盛世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德才兼备是唐太宗选拔人才的第一原则。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德和才二者之中,德是第一位的,如果德行好,能力略差,不会造成大的祸害;如果错用德行不好的人,能力越强,破坏力越大。他认为“太平之时,必须才行兼备,始可任用”。针对吏部选拔官员,只着重选用那些能说会写的人,而不去了解他们是否具有高尚德行的做法感到忧虑。他认为“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故知用人弥须慎择。”为此,他强调“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随才授任,奖掖贤者,对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体者”,总是“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对虽有才华但德行不佳的官员,只能有限度的谨慎使用,在这一方面,唐太宗对许敬宗的态度就是明显的例证。许敬宗出身官宦之家,早在武德年间就是唐太宗的入幕之宾,文采超人,他曾在太宗马前草拟诏书,挥笔而就,令许多人叹为观止,但历经三十年之久,他也未获太宗重用,其原因就是因为许敬宗“才优而行薄故也”。

虚心听取臣下的进谏,让忠贞之士具有成就感,是唐太宗调动臣下积极性的又一道风景线。为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唐太宗下决心痛改历代君主“且已为之,业已许之”的陋习,虚心听取臣下的进谏,对不同意见允许反驳和审辩,对有价值的谏言,还旌以重奖。谏议大夫魏徵是一个典型的“逆才”,他经常对唐太宗的缺点和不足犯颜直谏,多次让唐太宗威仪扫地,以至于唐太宗“会须杀此田舍翁”。他于贞观十三年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尖锐地指出唐太宗十个方面的过错和缺点,令唐太宗非常尴尬。可唐太宗一贯将其作为难得的贤士善待之,重用之,甚至于尴尬之后,将《十渐不克终疏》列诸屏风,朝夕瞻视,并作为其当朝执***的座右铭。魏徵先后进谏200多次,皆切中时弊。正因有有善待“逆才”的雅量,唐太宗非但不曾加害于他,反誉之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

五、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唐太宗用人,不计较出身和经历,推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策,不拘一格选拔五湖四海的真才实学之士,呈现出新故同进、汉夷并用、士庶并举的用人胸襟。

贞观年间,唐太宗强调不论亲疏,不避怨仇,不囿派系,更不问出身,只要才能出众,均委以重任。在他的高层管理团队中,萧r是他的姑父,长孙无忌是他的妻兄,房玄龄是隋朝旧臣,马周本为中郎将常何的门客。统观贞观时期的文武大臣,既有早年追随他的秦府幕僚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也有他的***敌李建成的旧部魏徵、王等;既有原属各个势力集团的人物岑文本、戴胄、张玄素等,也有农民出身的将领秦叔宝、程知节等;既有出身贵族的萧r、李靖等,也有出身寒微的尉迟敬德、马周、刘洎等。

古来帝王无不重汉轻夷,唐太宗敢于冲破民族偏见的藩篱,推行不贱夷狄的民族***策,对少数民族名将贤才亦倾心任用。突厥族的阿史那社尔“以智勇见闻”,深为太宗器重,贞观十四年,出征高昌,太宗以他为交河道行***总管,“战毕,美其廉”。铁勒族酋长契何力归唐后,太宗授职左领***大将***,贞观九年,平吐谷浑,唐***被围,契何力“驰壮骑,冒围奋击,虏披靡去”。

综上所述,唐太宗以其睿智的眼光,高超的用人艺术,选拔造就了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贤哲俊士,他们君臣和睦,上下合力,共同开创了为世人所景仰的“贞观盛世”。

参考文献

[1]吴兢.贞观***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刘d.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

[3]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七中林荫校区)

唐太宗论弓矢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唐太宗论弓矢范文精选

学习

无碳小车的机械结构设计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无碳小车的机械结构设计,内容包括无碳小车机构设计论文,机械设计无碳小车设计方案。[摘要]本文对小车驱动方案进行了探究,有效解决了小车的平稳运行及自动躲避障碍物等诸多问题,明确了小车设计的驱动原理、结构参数及设计材料

学习

试谈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试谈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内容包括谈创造性思维原文,怎样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总趋势。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创造能力,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

学习

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研究,内容包括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高压水射流切割机制作方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和在一些行业的应用,同时期待中国的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能够进一步发

学习

抽水蓄能电站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抽水蓄能电站,内容包括抽水蓄能电站明细表,抽水蓄能电站报道。人们常把手头富余的钱送到储蓄所里存起来,在需要花钱的时候,再把钱取出来.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还有一种特殊的储蓄所,在这种储蓄所里存进去、取出来的不是钱,而是电

学习

滤料更换对核桃壳过滤器的运行效果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滤料更换对核桃壳过滤器的运行效果,内容包括核桃壳过滤器滤料,兰州核桃壳过滤器。摘要:利用核桃壳过滤器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是目前大多数油田处理生产污水的重要方式,经过特殊处理的核桃壳以其大比表面及多孔吸附性作为其核心

学习

浅谈大屏幕显示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大屏幕显示,内容包括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文本显示屏。摘要:论述了大屏幕显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大屏幕显示器的特点,并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分析了大屏幕显示技术的发展前景。

学习

牛奶可乐经济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牛奶可乐经济学,内容包括牛奶可乐经济学全文txt,牛奶可乐经济学。书系:商业智慧―20

学习

卢英德:做一个全球公民

阅读(22)

1955年,卢英德出生在印度东南部的港口城市马德拉斯,父亲是会计师,母亲是位家庭主妇,但常常会在晚餐时向卢英德和她的妹妹介绍一些国际性的问题,让她们设想自己是总统或者首相,比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时代,她颇为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说服父母和

学习

浅谈RIA开发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RIA开发,内容包括ria精读分享,ria开发权威指南基于javafx。摘要:针对目前应用系统的主要开发架构进行介绍。从而引入RIA架构的基本概念、特点、优势、开发工具和开发思路。

学习

大梦归 第12期

阅读(15)

大约在八十年前的夏天,小公子二十五岁。他们家血脉相承的传统,男生嫩相,二十五岁的小公子看上去约莫只有十七八岁。他五官立体而轮廓柔和,唇红齿白带点女相,教人想起东方故国古老诗句里常用到的那两句“如琢如磨,温柔敦厚”。

学习

精确化管理范文精选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精确化管理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精确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范文。精确化管理篇1摘要:适应现代信息化作战需要,强化预警作战装备精确化管理,对提高保障能力和提升部队战斗力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学习

水轮机结构设计浅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水轮机结构设计浅析,内容包括水轮机结构设计,水轮机结构与设计课程ppt。【摘要】水轮机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0多年前,农民用于灌溉以及机械驱动的水轮就是水轮机的雏形。今天,用于灌溉和机械驱动的水轮虽然已经不

学习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思想及其影响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思想及其影响,内容包括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思想,霍克海默的现代性批判。摘要:霍克海默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首先发展了批判理论,从对传统理论批判入手,通过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以及启蒙辩证

学习

文言文语法辨析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语法辨析,内容包括文言文词缀的用法总结,文言文语法教学。我们对文言文进行语法分析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两种表面形式相同或相近,但实质不同的语言现象,有时候很难分辨。这种情况大多数表现在对同形异构的区分和对同形虚词

学习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内容包括杨伯峻论语译注繁体与简体区别,杨伯峻论语译注怎么编排的。【摘要】《论语》一直都是学子们必修的文本,因此对《论语》的诠释也从未间断。杨伯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古文献学家,尤以《

学习

文言文文讲练之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文讲练之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内容包括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类。

学习

例释文言文中的兼词

阅读(496)

本文为您介绍例释文言文中的兼词,内容包括文言文中的兼词用法及例句,文言文中的兼语。在文言文这座古老的苑囿中,盛开着一朵芬芳、耀眼的奇葩,那就是兼词。在这个“奇葩”家族中,兼词词语虽为数不多,但使用却相当广泛,而且遍贯古籍,长盛不衰。

学习

文言文阅读不能人云亦云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阅读不能人云亦云,内容包括关于人云亦云的文言文,人云亦云全文及翻译。对于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内容,不仅学生怕学,部分教师也怕教。学生怕学,那是因为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跟现在社会相距甚远,学生在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存在

学习

文言文断句六法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断句六法,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六种方法,断句六法。断句是近年江苏省测试文科高考生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教学中,我们发现要讲清断句,学生必须多读文言文,熟悉古,汉语的语言习惯,有一定的语感,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断句。对

学习

文言文知识积累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知识积累,内容包括文言文知识积累手抄报,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

学习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内容包括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库。【开篇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