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推进中药鲜药的生产、加工、利用与保护的现展,对中药鲜药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有必要对干药、鲜药在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加强鲜药的保鲜技术研究,对新剂型、新工艺的研究加大力度,在保护与利用鲜药资源的同时,规范鲜药的生产,促使其朝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最终使得鲜药应用更广泛、更科学、更合理。
关键词 中药鲜药 现状 现代应用
中药鲜药研究,其原则是研究在疗效上与干药确有差异,临床上使用较多,并且疗效确切的品种,总的目标是推进鲜药生产、加工、利用与保护的现代化发展,使鲜药的应用更科学、更合理、更广泛、更方便、更有效。
1 干药、鲜药的比较研究
1.1 成分:中药鲜药的药效优于或有别于干品,而长期以来,国内对中药材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大多是用干药材进行的,所得的结果是否适用于鲜药,还必须将干药、鲜药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包括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较为直接的方法是比较二者的指纹***谱。一般鲜药在干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会发生变化,有时其主要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可分离出不少新化合物。如干姜和鲜姜比较,干姜总挥发油含量低于生姜,生姜中有2个成分在干姜中未检出,干姜、生姜的醇提物、水提物的薄层色谱(TLC)比较,二者有不同的斑点。在鲜地黄干制过程中,鲜地黄中所含有的苷类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分解,其中单糖苷分解最多,双糖甘次之。
中药是一个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体,其药效作用是多种成分作用于一个或多个作用靶点所起的综合效应,中药的成分种类、各成分的含量以及各成分含量之间的比例对疗效的差异影响很大。刘干品、鲜品在疗效上确有差异的药材,必须从化学成分上对鲜药进行研究,找出鲜药具有独特疗效的物质基础(活性成分)以及使之保持稳定的方法,筛选出分离纯化该成分的方法,并研究该成分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机理,如酶解、氧化、生物转化、挥发散失或者因其他原因的流失等。鲜药成分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到它与干药成分的差异,包括有效成分种类差异、含量差异、各有效成分含量比例差异,以便科学地使用鲜药,保证其确有可靠的疗效,甚至可以从诸多成分中分离出独特的有效成分,进一步予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开拓中药临床使用的思路。
1.2 药理活性:根据中医药学的相关理论,鲜药与干品的不同点可归纳为:①寒凉性中药,其鲜品较干品偏凉偏润。②辛香类中药,其鲜品较干品味厚力峻。③质润滋阴的中药,鲜药药效优于干品。④鲜药汁制备简便,吸收见效快。根据历代医家文献记载及现代临床实践可以看出,鲜药的应用在内科杂病的调治、急危重症的抢救、解毒以及外伤***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一些中药的活性成分在干制过程中确有损失。如生姜在止呕、解热、解毒方面的药效明显强于干姜,主要是由于干姜在干燥过程中挥发油大量损失所致。益母草在干燥过程中其缩宫成分有所损失,与鲜益母草的缩宫作用相比,干益母草相对减弱。
2 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史实考证,鲜药的应用是最早的一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鲜药备用也有局限性,来源及贮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会出现中药房无鲜药备用。目前鲜药应用呈现萎缩的趋势。笔者认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缺少鲜药的供货渠道:新鲜药材,一般药材公司均无货供应。药店备用之鲜药,均由门市收购或种植,并根据当地医生处方习惯用药而自行备用,品种和数量均有很大的局限性。
2.2 缺乏贮存保管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大缸种植荷花,泥沙埋藏首乌、生地等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步伐。目前中药房大都无此贮藏、保管条件。如有鲜药,且供应时间短,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2.3 鲜药缺味频繁,医生拒用:若临床医生习用鲜药,药房无货配方,恐影响临床***效果,医生就放弃使用鲜药。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就导致传统的鲜药使用处于严重的萎缩状态。
2.4 鲜药剂型单一,应用范围受限:临床上鲜药应用以直接入汤剂使用为主,剂型较为单一,受储藏、供货、临床认识等各方面条件制约,使用范围受限。
3 中药鲜药的现代应用
鉴于上述有关鲜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既要保持鲜药应用特色,又要克服采集、贮藏、保管的不便。结合实践,笔者提出几点意见。
3.1 建设GAP绿色鲜药贮藏基地,加快鲜药产业化:我国作为天然药物资源大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尤其是近10年来,加大了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力度,目前已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种植面积超过600万亩。因此可结合药材基地建设,加大鲜活药材原料基地开发力度,在国内中药道地产区进行鲜活药材基地化生产,同时可借鉴果蔬菜基地的仓库贮藏经验,进行鲜药贮藏库的建设。
鲜药得到广泛应用就必须实现产业化,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的规范化、现代化,包括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验室作业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五大方面的中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视鲜药的研究与开发,使鲜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鲜药产业化,首先要筛选疗效确切的鲜药方,取得药理学与药效学的可靠数据,研发临床疗效确切的配方。然后研制出使用方便、临床效果好、质量可控性强、成本较低的制剂,再进行制剂的工厂化生产与临床应用。同时,要建立生产规模相配套的鲜药GAP生产基地,生产鲜药原料,满足鲜药制剂工厂化生产的原料需求。
3.2 根据不同鲜药的特性,研究保鲜技术:传统的鲜药保鲜方法有自然贮藏法、沙藏法、沙植法、冰箱贮藏法、塑料薄膜保鲜法、移栽法等。利用农业及食品加工业保鲜的成功方法,研究不同药材不同的保鲜方法。目前已经成功利用了限气贮藏、气调贮藏、辐照贮藏、冷冻干燥、密封冷藏、真空包装、应用保鲜剂保鲜等贮藏方法。如施氏活性人参保鲜;生姜、地黄、石斛的速冻保鲜;鲜三七的冷冻真空保鲜;鲜茅根、鲜芦根的真空低温保鲜等保鲜贮藏方法,均得到成功应用。但是鲜药品种多,每个品种的来源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类别不同,理化性质不同,其保鲜方法也不同。故应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优选出既保证药效,又便于贮存、运输,并适于工业化生产的保鲜方法是鲜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的方向。
3.3 鲜药制剂新剂型、新工艺研究:鲜药传统应用主要有汤剂法、自然汁内服法、蒸露法、煎膏法、直接捣烂外敷法、自然汁外用法等6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现采现用,局限性较大,不适应现代临床医学用药的需要。目前,中药鲜药制剂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可以突破传统中成药剂型与工艺,直接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生产工艺和检测手段,以高起点研究和生产新剂型。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面,除应用浸提、沉淀分离等常规方法外,还可应用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膜分离、界面分离、色谱分离等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在剂型设计方面除了应用传统的膏、丹、丸、散剂外,还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及临床用药的需要,生产素片、糖衣片、肠溶片、泡腾片、舌下片、口含片、咀嚼片、薄膜包衣片、软胶囊、肠溶胶囊、各类控(缓)释胶囊、滴丸、气雾剂、颗粒剂、凝胶剂、软膏剂、霜剂、复合型***剂等新剂型。
3.4 提高鲜品中药配方***疾病的认识:就现状而言,从医院到药店,从医师到药师,对独具疗效的鲜活植物药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没有创新和突破,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单验方中,得不到挖掘和整理,因此,普及、宣传鲜药应用历史、现代研究及其鲜药的显著疗效,提高对鲜品中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4 小结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诊疗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加强中药鲜药的挖掘使用,增加中药疗效,提高中药鲜药的产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中药鲜药的药理比对研究,加强鲜药的保鲜技术研究及新工艺、新剂型的研发,同时还要分析鲜药使用中的突出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保护、挖掘、利用鲜药资源的同时,规范鲜药的生产,促使其朝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最终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5 参考文献
[1]郝近大,鲜药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6.
[2]刘成基,苏孝礼,曾诠,等,国外中药炮制研究[J],中药材,1990,13(5):25.
[3]杨桦,郝近大,易红,等,速冻保鲜技术用于生姜、地黄、石斛保鲜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277.
[4]刘成梅,游海,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4-49.
[5]许睿,韦松,20年来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进展rJ_,中成药,2006,28(11):1646-165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药鲜药的现代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