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健康篇1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虽然今天医学及社会文明己经十分发达,但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抗生素的滥用,生活食品不安全,也同时对人的健康带来不可小看的影响。我国人口已步入老龄化,古稀、耄耋老人随处可见,但能活百岁的老人少之又少。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让每个人活得既“寿”而“康”,是摆在每个医学、环保、营养工作者面前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重要课题。
谈到“健康”,过去我总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吃得好,睡得香,干得了活就是健康。从今天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对“健康”的理解太过于简单和抽象了,吃得好,睡得香和干得了活,仅仅是个人片面、局部的对健康的理解。
比如“吃得好”之说,如不注意科学合理的膳食,势必造成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病的增多。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极大的提高,由于“吃得好”造成肥胖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富贵病”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只有5%的人完全健康,20%的患有疾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健康而言,全世界有八成人最需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防病。《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治未病讲得就是防病。对于个人来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防病上,就能避免很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发生。现代医学证明,任何疾病都不是突然到来的。脑中风、心肌梗死、癌症、糖尿病等死亡率极高的慢性病,往往需要经过10~30年的积累才能发作。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今天突发了脑中风,那么他一定是在10~3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动脉硬化。在这么长时间内,如果人能采取有效防病措施,结局也许不会是这样。
如何保健和防病?我一向认为,除经常保持适量的运动外,对于人体而言,水是最好的防病“守护神”,是百药之王。它能预防高血压、脑溢血、气喘、过敏、胃溃疡、抑郁等多种疾病。据国外权威医学研究发现,摄入水分充足的人,患癌症的概率降低79%。但多喝水并不意味着乱喝,要提倡科学饮水,除了大家熟悉的早晨起床最好喝杯水外,医学研究表明,餐前喝水比餐后喝水好,但最好喝一杯,喝完片刻再进食,睡前两小时最好喝杯水,以补充夜晚人体对水分的消耗。
人的心理如何才算健康,这是属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本人一向不学无术,仅认为:在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妨学会“释放自己”,认真做到五个淡泊。其一,淡泊名利。如果成功了趾高气扬,失败了就一蹶不振,名利就成了包袱。要学会换角度看问题,即使失败了,但你尝试了尽力过,也就无悔了。其二,淡忘年龄。人们往往在一年将尽的时候,产生恐惧心理,这种情绪会给你身心带来消积的暗示,其实只要你每日开开心心地活在当下,不论年龄大小,都会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其三,淡忘疾病。把疾病看成一个普通的朋友,你越不把它当回事,淡化它,它就越会早早地逃之夭夭。其四,淡泊情怀。一切喜怒哀乐都淡然若忘,不自扰,不自卑,不沉沦,才是真正豁然大度。其五,淡然交友。真正的好友相交是取长补短,真诚相助,而不是利益互动和每日推杯换盏的应酬。
感悟健康篇2
儿子上一年级以来,我发现他写作业时,眼睛总是离书本特别近,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想着可能是孩子用劲儿写作业的一种表现吧,因此我总是对他批评教育一番完事。可是最近,在与儿子的老师交流时,她们向我反应:儿子抄作业时,坐在第二排还眯着眼睛,并建议我给儿子检查一下眼睛,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重视。
星期天,我陪儿子来到眼科大夫这里,本来只想着简单测试一下视力就行了,可是当听到医生建议说:给孩子扩一下瞳孔,让我在认真检查一下时,我的心“咯噔”一下:不会有事吧?接下来,看到儿子滴眼药水时痛苦的嚎叫和挣扎,我的整个心都是沉沉的,在加上别人好奇地问:“孩子这么小眼睛就近视”,这让我更加的自责。“孩子,妈妈不该让你提前上学,不该让你提前背负起沉重的学习负担,这个年龄的你,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应该是快乐健康的。”
瞳孔扩大后,在进行第二轮检查时,医生让儿子看视力表,儿子努力地看也看不清,便天真地说:“怎么带这么多眼镜还是看不清?”儿子的话引起周围人的大笑,而我的心里却酸酸的。最后,医生诊断儿子是远视,是先天的,并告诉我们矫正远视的最佳时间是2~3岁。瞧我这个妈妈多么粗心呀!遇到问题总是批评孩子,指责孩子不听话,如果我能多注意一下孩子的表现,及早发现的话,至少会减少孩子现在的痛苦。没办法,只有看着儿子带上眼镜。带上眼镜的儿子,天真活泼的脸上,多了些成熟,而妈妈的心里却多了几分沉重。
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天真地说:“妈妈,带上眼镜就不能当兵了,那现在我只有当老师了。”我笑着问儿子:“为什么不能当兵了呢?”“因为当兵的没人带眼镜,当老师的可以带眼镜。”“没关系,你还可以当兵,只要你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配合医生***,我们很快就可以把眼镜取下的。”在我的安慰中,儿子很快又找回了自信。但我清楚地知道,带上眼镜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不便和痛苦。
此时此刻,我才深刻地感悟到:孩子健康快乐才是妈妈最幸福的事!在陪儿子成长的这段时间,我曾因为他写作业不专心,当着众人的面批评过他,指责过他,也曾因为他写作业写得不好,毫不客气地给他撕掉,其实,每次发怒之后,我都会非常自责。是啊!我们不能仅仅盯着知识,而忘了比知识更重要的兴趣、健康、快乐,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让二者兼得,我们才是智慧的家长,成功的家长!
感悟健康篇3
卫生部正在研究和制定“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该战略是国家层面的卫生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战略。
1944年瞿弦和出生于印尼苏门答腊,6岁随父母回国。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数十年艰苦的艺术生涯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先后在《艳阳天》、《创业》、《江南一叶》、《赵武灵王》等二十几个剧中扮演主要角色,成功地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形象。
瞿弦和常年在电台、电视台担任小说连播、配乐散文、诗朗诵等工作,已录制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演播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大地》、《唐山大地震》、《西部歌王》、《***的故事》等作品,影响广泛。大家都被他那宽广、厚重而纯净的音质所震撼。瞿弦和这样认为:“艺术就是感情。”演话剧如此,就是朗诵一首诗也是这样。他在首都体育馆朗诵郭小川的《秋歌》、艾青的《在浪尖上》等,都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此外,还为数百部(集)译制片主要人物配音,在中央电视台“庆祝香港回归”、“庆祝澳门回归”、“纪念***诞辰100周年”、 “心连心”以及春节、元旦晚会等重要活动及节目中担任主持人,主持各类文艺节目。
演播和主持使瞿弦和的名字、面孔和声音为大家所熟悉。瞿弦和却说自己做这些都是“业余”,他是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当年,一批年富力强的业务尖子成为各文艺院团的团长,37岁的瞿弦和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以后,坚持“面向全国矿山,服务于第一线矿工”的方针,赴全国各地矿区为煤矿工人慰问演出。煤矿文工团每年下矿慰问演出不少于百场,路途总是最遥远、演出条件总是最艰苦,而兼任多个社会职务的瞿弦和几乎全都参加。因此,他先后被十多家煤矿企业授予“荣誉矿工”称号。矿工们称他为不拿风镐的“黑哥们”、“乌金花”。他觉得,这称呼听着亲切、自然,煤矿工人给的荣誉,才是最高的荣誉。
生活中的瞿弦和喜欢读书、拍照、旅游。他说:“读书是工作的需要;拍照和旅游是连在一起的,而旅游则是学习和锻炼,领略祖国大好山河的好机会。”一般来说,五六十岁的人大都开始讲究“养生”了,小心翼翼地选择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瞿弦和却完全无此念头,天天“吃嘛嘛香”。他的观点是:“至于吃吗,不挑食,营养也均衡。我觉得这么大年纪了,不应该刻意减肥,应该顺其自然。”
多少年来,瞿弦和把“业精于勤”作为座右铭。由于工作忙碌,他平时休息的时间很少,但他会随时补觉,哪怕只有10分钟,也能小憩片刻。累极了说声“我睡会儿”,话音刚落鼾声就起。别看时间少,可效果却很大,三五分钟后,又是一张焕然一新的面孔。因此,他总是能保持一种非常旺盛的精神活力。
瞿弦和给人的印象很年轻,谈及此,他认为是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家庭给他创造了条件。“生活中的事有的该忘的要忘,有人说这是挺难的一件事,可真的就是要这样,心要宽,生气的事别老记着,精神就一定能好。”他说,“这也不是什么口号,也真不是一开始就能懂得它真正含义的,只能算是这么多年来的一点点感悟吧。”
很多肯吃苦、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往往不好相处,瞿弦和则不同,他常常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他的玩笑总是信手拈来。只要他在,办公室里总是笑声不断。笑声和欢乐是与健康的心态相连的。瞿弦和健康的心态就来自于他的这“十六字方针”――爱吃就吃,想睡就睡,能玩就玩,该忘就忘。
人物简介: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全国***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节目主持人、中国煤矿尘肺病***基金会爱心形象大使。
主要业绩:活跃在舞台、广播、电视、电影领域,是一位集多种艺术成就于一身的文艺工作者。
荣誉称号:1987年被中央人民广播台评选为“受听众欢迎和喜爱的全国十大演播家”之一。1989年,获全国首届话剧优秀演员“金狮奖”。同年,获第13届青年联欢节最高奖――平壤艺术奖章和国际艺术证书。1991年,被中国广播学会授予“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1992年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辞典》。1995年主演话剧《高山巨人》,获第32届皮兰德娄国际戏剧节最高奖――皮兰德娄艺术大奖。被中国文联及中国剧协评选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