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即用“克拉克现象”来形容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与此类似的,学生在考试中也有“克拉克现象”。据心理学家测试,约75% 的学生临考前都不同程度地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也不可怕。专家们分析,考试中“克拉克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三方面:
①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还有父母的反复叮咛,等等,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造成怯场。
②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己。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
③大脑过度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大脑一片空白。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发挥失常呢?心理专家按考试倒计时提出了几个心理调适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
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情绪愉悦
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临考前夕,要尽量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精神。切记要早些休息,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
3.考试当天――从容安排,沉着镇静
①吃早吃好。要有充足的用餐时间,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否则会因过多血液用于消化系统,使大脑相对缺血,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饭菜要清淡卫生,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②欣赏音乐。出门前10分钟听段欢快活泼的轻音乐,既可使人心情愉快,又可活跃思维。还可一面欣赏音乐一面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
③适时到校。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容易破坏良好的心态;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④缓行忌谈。在赴考场的路上,行速要慢,以免加速心跳,导致情绪紧张。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与人交谈复习讨论题目,以免原来“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一扫而光。考完后不要互相对答案,以免影响下面的考试。
⑤先易后难。拿到试卷后,通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即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克服考试中的“克拉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