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比较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比较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运行机制,从哪些方面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词:比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纵向一体化生产;横向一体化生产
一、比较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运行机制
在新一轮世界科技***的推动下,跨国生产在深度上日益细密,由过去的单一纵向一体化生产发展为纵向型、横向型和混合型多种生产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对外直接投资总的趋势是:战后发达国家间的横向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间的横向直接投资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纵向直接投资大规模替代了原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单一纵向直接投资。纵向一体化生产通过产业循环机制,以内部化优势、节约生产费用优势和其他比较优势为核心实行动态产业递次转移,在国际范围内分工生产;而横向一体化生产通过规模经济、风险分散、产品差异等比较优势在全球进行投资布局。
(一)比较优势与跨国纵向一体化生产
跨国纵向一体化是指跨国公司把生产和购销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布于不同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运营体系把产业内分工的增值链放在全球不同区位,以利用专业分工优势与全球协作网络的整合优势实现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石油公司在不同国家从事开采、提炼和零售等经营活动就是跨国纵向一体化的典型实例。
第一,内部化优势。一是实现最巩固的交易保护机制。在纵向跨国一体化条件下,生产要素流程不再由各方在企业的外部加以实现,因而节省了签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种种相关从属交易费用。二是有效节约市场定价成本。跨国公司纵向一体化后,讨价还价己不再是均衡价格形成的必然过程,而是跨国公司在确定各分部收益,通过转移定价法跨国性地转移超额利润过程中的内部平衡方式,由此实现的定价成本节约自然会有效降低跨国公司的市场交易费用水平。三是节约生产费用优势。跨国公司实施纵向一体化直接投资追求的是由各工艺阶段技术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所导致的成本节约。
第二,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复杂产品不同部分的生产或同一部分不同阶段、不同工序的生产对生产要素的种类和质量的要求不完全相同,而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且有时差别特别大。跨国纵向一体化将恰当的生产活动布置在恰当的地点,不仅能实现以上投入要素量的节约,更重要的还能实现价值上的节约,获得总成本节约优势。
第三,纵向规模经济比较优势。通过联合生产、销售、购货、会计等活动节约成本。通过联合作业,可减少生产工艺的步骤、减少装卸费用、运输成本以及生产能力的闲置。
第四,流动优势。如果跨国公司获得了其中任何一种效益,垂直一体化就能提高流动,使企业拥有较高的价格、较低的成本、较低的风险等压倒非一体化企业的竞争优势。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内部销售与生产的加强及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间竞争力的重筑不再单独依靠某些产业的绝对完全占有,而是根据综合比较优势与合作优势,尽力参与并强占产业中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将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给其他国家,由此形成的产业空间置换突破了原有产业空间置换的外向转移,变为产业价值链的内向分割转移。不参加跨国公司在这些产业的全球化生产与市场网络,就很难加入这些产业发展的主流,跨国纵向一体化的优势也就无从获取。这种跨国经营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相互协作可以在做大某一产业的同时,快速利用自身的有限资源力量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环节,从而确保效率与收益最优。
(二)比较优势与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
跨国横向一体化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建立子公司,生产同类产品的经济行为。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广泛存在于制造业,跨国制造工业产业组织结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抛弃了装配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形成了跨国横向一体化组织形式。
第一,规模经济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产品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些行业的特点是规模经济。具体说来,规模经济来源于生产、采购、后勤、营销等四个领域,规模经济导致两个结果:第一个是行业内贸易的出现;另一个是导致不完全竞争,从而导致发达国家在同一产业内的相互投资。
第二,风险分散优势。拉格曼、科恩等认为:横向对外直接投资既是产品市场风险的分散化,也是生产要素市场风险的分散化。史蒂文斯认为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是对利润最大化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如果风险可以控制到较低,在国外投资比国内投资会更好。
第三,产品差异优势。西方国家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各国的同类产品各有其特点,追求优质、个性化的消费心理导致产业内双向贸易。但贸易壁垒或产品运输成本过高而使贸易受阻时,产业内双向直接投资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横向一体化的成果:一是全球资源的再配置和全球范围内提供配套服务,极大提高了规模经济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规模效益,显著降低了成本;二是明显提高了跨国企业的新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亚太地区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是世界范围的国际产业分工由纵向向横向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我国应按照产业竞争力培育、区位比较优势和总体优势等原则,充分发挥小规模、适用性技术优势、劳动力禀赋和人才优势以及海外华人网络优势等微观主体优势,同时挖掘出资源开采、工程承包、传统制造业、民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第一,小规模、适用技术优势。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项目小、劳动密集型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我国所提供的中等水平的成熟、实用技术对它们更具有吸引力,我国可以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第二,劳动力禀赋优势和人才优势。我国劳动力禀赋比较优势明显,表现为劳动力成本低廉。凝聚到原材料、零部件、成品和半成品中的劳动价值,可随“走出去战略”中的资本投入转移到国外,带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挥,其中包括不断上升的脑力劳动和知识创新产品。
第三,产业比较优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体现于劳动力价格的相对低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在于建立在坚实工业基础上的较高的制造加工能力;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在于国家体制保障下的科研开发能力。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主要是传统制造业部门。我国传统产业如服装、文体用品、皮鞋、食品加工和制造、家具制造、金属制品和塑料制品等行业有相对比较优势。
第四,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型工程承包、资源开采业和贸易运输业。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比较优势之一。一方面,通过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资源较丰富国家兴办油田、矿山、森林采伐等资源密集型产业,继续保持我国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开采和开发方面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海外开展劳务型工程承包,既促进就业,又带动国产设备、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出口和发展。
第五,将边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一定的资金和空间。基于比较优势原则,目前我国的跨国投资区域应当从发展中国家开始,走制造业带动服务业的实业化道路。
第六,我国应抓住WTO的机遇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服务行业。
第七,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殊工艺技术和产品效用优势,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广阔市场。我国有科学仪器、工艺美术品、稀土原料、丝绸纺织品、食品饮料等传统产品在美国和西欧颇具竞争力,这些商品以质优价廉取胜。
总之,我国应该根据群体比较优势,以民营企业作为主力***,大力发展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J.H.Dunning,intemationalProductionand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London,AllenandUnwin.,1981.
[2]M.E.Port,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TheFreePress,1990.
[3]程惠芳.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书店,1998.
[4](美)刘易斯.威尔斯.第三世界跨国企业[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1986.
[5]王学鸿.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里丁学派和日本学派[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02).
[6]王学鸿.世纪之交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方式的十大趋势[J].经济问题,1999,(10).
[7]王学鸿.云南企业到东盟国家跨国经营的问题与对策[J].东盟论坛,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