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同时,民族精神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突出民族文化的自信,不断深化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文化自信创新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造出来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信守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是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是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民族精神还是一个民族延续的血脉、发展的动力、崛起的支撑和挺立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精神就是国魂、民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就不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更不可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其中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成份,而形式从总体上看是受内容制约并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文化的民族性包含着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而且还要看到文化民族性的灵魂和核心是文化内容的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会由于其内容的千差万别而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但其共同的、共通的基本要素则是贯穿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才是文化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在长期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影响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共同体,这在世界民族发展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积五千年历史文化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叶茂、有着丰富内容的民族精神。像我国古代出现的大量具有表现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豪迈进取的文化现象,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都寓含着激励、鞭策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些神话文化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不断被人们援引和发挥,也化作我们不断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思想,也早已成为千百年来被人反复吟诵、而且常写常新的文化母题:从“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到“完璧归赵”的蔺相如;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等等。“爱我中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最响亮的声音,这种声音,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就成为凝聚全民族的坚强力量。我们***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这种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产物。就中华民族来说,在其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许多精华,如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文学艺术、开近代文化先河的科学技术、高尚的伦理情操和道德传统、务实求新的辩证思维方式、耐人寻味的智谋与智慧等等,它们既是中华民族长期奋斗结出的文化硕果,同时又激励着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淳朴务实、勇于进取、锲而不舍、舍身取义、反抗等等优秀品质,并凝聚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才虽然饱经忧患,但仍能自强自立,并能在逆境中不断发展强大。因此,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自信源泉
文化是民族历史、***治经济模式所催生的民族传统与民族观念。每个民族国家的历史,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发生的,既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也影响着它的未来发展和价值规范。***治经济模式则是形成民族文化的动力,它直接制约着民族国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并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民族文化还是民族国家社会***体运动发展的基本资源,国家的现代化只有依赖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一个民族的发展趋势,揭示隐藏在***治、经济、***事活动之后的文化潜力或文化危机,这种研究正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这样的文明,所有的名胜古迹,保留的都是中国文化中最为灿烂的东西,而这些原汁原味的传统中国文化,使所有生活在经历了千百年变化后的中国人感到历史是延续的,从中可以找到我们文化的自信:我们的祖先曾经是那样富有文明与创造力。我们总是想念唐朝,想念康乾盛世。这一时期,中国文化无疑是处于高度自信状态。
只是在近现代中国所遭遇的种种屈辱,才使中国文化逐渐丧失了自信。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发生了急遽的变化。面对“禽兽之邦”的坚船利炮,却不得不接受战败求和的屈辱,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遭受到了空前沉重的打击。紧接着的甲午海战,中国又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打败。一直视日本为学生、鄙其为“倭寇”的东方大国,不得不签《马关条约》的城下之盟,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遭受了几近毁灭的打击。文化精神的失落造成了民族性的失落,战败赔款、割地求和、卑躬屈膝,举国上下虽有亡国灭族之急,却无救亡***存之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一代代民族精英们前仆后继的努力,终难改变民族百年之久的积弱积贫。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北伐战争,直到抗日战争,都表现了中国人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这一系列斗争虽然充满了挫折、失败、痛苦,但也顽强维系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力量的文化精神。
“十月***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人,将十月***的基本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使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之路。这是因为只有掌握了先进文化精神的******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走向最终的胜利。这一精神首先经历了土地***的考验,紧接着的抗日战争则是这一精神真正展示伟大力量的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成为反抗侵略的中流砥柱,人民***力量空前发展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治前途的根本力量,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找回了民族自强不息的勇气和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我们家门口。为了使国家能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中国人民志愿***又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使命,跨过鸭绿江、打击侵略者,击败了帝国主义试***扼杀新中国的野心,新生的共和国展示了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威风与自信。
进入二十一世纪,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对祖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由衷赞美,来自于对国家美好前途的热切向往,也来自于对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挚爱之情。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朴素认同与对他国文化的宽容。在实践中,这种文化自信就体现在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三、民族精神推动民族创新
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保护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不是凝固不变的,总是要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中国***在长期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结合先进文化建设和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自觉地用中华民族精神抵御各种颓废、消极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不断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文化对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可以凝聚人心、传递社会共识、汇聚民族信念,促进民族的创造精神。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品格高尚的民族文化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先进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惟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化创新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需要,也是先进文化的内在本质要求。有无创新精神,是决定我们***能否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所在。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灵魂,有没有创新精神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民族文化要留存和发展,并不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必须适应新的时代环境,不断进行创新。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发展,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心声,真正起到凝聚民族精神和传达时代足音的作用。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与经济、***治和科学技术等同属于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同样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优秀民族文化实施有效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现代文明国家的现实需要。
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一定要解决好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几千年来,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命脉,也成为世界文化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的原则,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复兴,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对优秀文化的继承。而继承民族文化,重要的是要立足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只有立足于时代和民族的需要,并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的继承,才是对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同志指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十六大报告也鲜明地提出了文化创新问题,把文化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起,作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治国之道。
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要求我们站在人类的立场和历史的高度,尊重和认可他种文化,吸收、综合他种文化的先进因素,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要站在本民族和传统文化的立场,以民族文化为主,不能轻易被他种文化改变而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同时,还必须立足当前,体现时代特色。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社会逐渐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许多新兴的文化形态都是民族文化所需要面对的,网络、传媒、信息等因素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彰显,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消费习惯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培育一种新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我们要根据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人类的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光辉璀璨,人类对文化创新的探索也生生不止、永不停息。文化创新是一项殿堂宏伟的工程,一定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对民族文化的创新,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为了我们民族的振兴,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动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只要我们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从国情出发,确保文化创新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有实力也有活力,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十六大报告,2002年11月17日。
2、王雷鸣《***谈民族精神与文化体制改革》,新华社2002年11月13日。
3、刘海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人民日报2003年2月23日第一版。
4、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