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散文范文精选

史铁生散文篇1

[摘要]史铁生的散文对众多散文的体式兼收并蓄,融为一炉。本文从史铁生散文的整体结构形式、语句形式、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史铁生散文自由、开放、雅朴、丰盈的倾诉体式,

[关键词]史铁生 散文 倾诉体式

史铁生作为当代一个卓有特色、富有成就的纯文学作家,他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思,创新了当代散文,同时也创新了散文的体式。史铁生的散文对众多散文的体式兼收并蓄,融为一炉。他的散文中融合有日记体的自由随意,书信体的平易亲切,哲思文的精美奥秘,随笔体的从容素朴,写景文的幽微细腻,抒情文的诚挚激越,等等,形成了他散文自由、开放、雅朴、丰盈的倾诉体式。

史铁生散文的这种倾诉体式,从整体结构形式看,多是分节而定,如《我与地坛》、《好运设计》、《随笔十三》、《墙下短记》、《外国及其他》、《自言自语》、《病隙碎笔》等散文,其中有的各节间以隔行的形式表示,如《好运设计》等,有的以序数词兼小标题标示,如《自言自语》等,多数散文则是以简单的序数词隔开。这样的结构体式,以往的文体中也常见,并不新鲜,然而史铁生却在这样的简单文体中注入了丰盈而富有个性的内涵,而且在语言形式上也别具特色,这样就使这种结构形式成为他表情达意的个性化工具。这种简单朴素的开放型结构方式,恰为他断断续续、复杂丰富的思考提供了容纳回旋的空间,同时他散文的内容又都归属于生命体验和人生哲思这个庞大的体系。如此,相对分散、***、而又完整,便于充分展现生命体验和哲思的各个侧面,如一个多侧面的庞大立体柱,各个侧面形成了,“柱”也就完成了,而这样的“柱”却是无面无底的,内涵可以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填充,无限延伸、不断丰富。而且,各侧面在内涵上有机地联系着,即使没有语句外连,给人的感觉也是外脱内连,倒显出一种自由、开放之姿,实却是共有一个永远逃不脱的核心,无论如何千变万化,最后的落脚点还在人生体验和哲思,尽管其中有论人生根本处境和出路的,有议文学创作和写作动机的,有叙自我生命经历的,有感现实生活的,有思未来命运的,有说“佛”论“教”的,有表亲情蜜意的,等等,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还是围绕着核心运转。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作者史铁生对生命至死不渝的追问、求索和关怀,频繁而重大的病痛折磨使得他多少次徘徊于死亡边缘,但他生命的热血却从没有冷却过,而疾病毕竟让他精力不济,力不从心,也许这样的结构体式是他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也许是他有意地以简单朴素求丰富生动,以外在的平淡单一求内在的自由、开放,也许两者都有。总之,这种简单的结构体式恰好最适宜他的处境,最适宜他不断思索、不断创造着的思维内涵,最终成为他别具个性的结构体式。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倾诉体式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包含有五十七节。这里以前十六节为例来体会他这种倾诉体式的相对***又相互联系的独特内涵。第一节,写命运是一个需要各种各样角色的人间戏剧,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命运的限制。其中以“我”要去法国看“世界杯”的假设情形为例来表述。第二节,写命运以疾病局限了我。并写了我对“墓志铭”的想法。第三节,写“我”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但我竟然“铁生”了下来。第四节,写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是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自己的生病经历,让自己醒悟到:“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第五节,以自己的体验说明“朝拜”需要一个纯洁的心地。第六节,写人需要真正的信心,人必须接受苦难,“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第七节,写人是世界的一部分。第八节,写世界不可能因为人这个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第九节,以撒但和约伯的故事说明:“背运的时候谁都可能埋怨命运的不公平,但是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敬就给谁特别的优惠”。第十节,写“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第十一节,以自己的已故好友周B英为例,表明:真正的信心前面唯有希望,信心的恩惠只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第十二节,写从本质上讲,“‘人定胜天’是句言过其实的鼓励,……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第十三节,写世界上有三类“神”,第三类“神”是博大的仁慈与绝对的完美。它在人行走时总给人指路。“在人的字典里,神与完美共用一种解释”,它可望而不可及。第十四节,写第三位神才是可依赖的。“他把行与路做同一种解释,就是他保证了与你同在。”第十五节,写自己终于找到了第三位神,“他只存在于你眺望他的一刻,在你体会了残缺去投奔完美、带着疑问但并不一定能够找到答案的那条路上”。那也是“一切写作行为都该仰望的方向”。第十六节,以自己的写作体验说明人人都需要忏悔。

这十六节中,无论是写自己的体验,还是写他人的经历,或是写自己的思索,都总是围绕着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其中有些内容明显地关联,如第一节和第二节。有些内容则似乎无所关联,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等。而其实这些节间也是相互关联,并在内涵上逐渐深化的。第四节,写了自己的生命经历和体验,除了表明自己的省悟之点,同时也表明自己受着种种磨难。这样,第五节写到为自己受磨难后的“走运”而“瞑揖默谢”,就显得自然而然。接着转向写人们劝自己拜佛保佑,如此下边关于“朝拜”心情的阐述就不显得突然。“朝拜”,自然要牵涉到信心,于是第六节主要阐述了自己对信心的看法。不断的苦难不断地需要着信心,那么人生能战胜所有的苦难吗?人能改变宇宙的整体意***吗?因此第七节就写了自己对“天人合一”的看法。第八节就肯定了人对世界整体意***的不可改变性。那么人还怎么样生活?人怎么样才能看到希望呢?紧接着的几节内容就论到了人的“神”,即人的理想和追求“完美”的精神,直到把艺术或文学也归于这神光的照耀之下。可见,这种倾诉体式的内涵不是割裂不通的,而是相对***、相互联系,又放射状、纵深式地向前推进,直到融成一个庞大的感性而理性的体系。其中,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性哲思让这种体式丰盈而富有个性。如他以自己的生病体验说明了人的一种别样的“幸运”。“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正因史铁生的思索来自子他的人生体验,他在简单的体式中能自如、自然地和读者或作贴心的谈话,或作坦然真诚的独白,或成一种倾 诉中的倾听姿态。史铁生的倾诉让古旧而又简单的结构体式获得了深厚而鲜活的生命。并且他在句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灵活运用,使得这种体式,在简单平易中显出丰富深厚,在坦诚直率中蕴含着哲思和美感。

史铁生的散文中常用追问式、假想式、自述式、推断式等语句形式,使得他的散文体式更趋向于交流和倾诉的特色,同时也便于其语意蕴藉含蓄。《病隙碎笔》的第五十一节写到:人的处境是隔离,而人的愿望是沟通,这两样都存在于人的自然命运之中。第五十二节追问:“可这有什么用吗?通常的嘲笑和迷惑就在这里人不可能永生,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爱有什么用?心魂的敞开有什么用?热情又有什么用呢?但,什么是有用?”经过追问和交流,他让人们终于明白了:人是飘荡在宇宙中的热情消息,是这宇宙之热情的体现。接着就又追问:热情何用?“从必死的角度看,衣食住行又有何用?……倘发狠去死,一切真都是何必?但是,说人只是为了活着,意思就大不一样,丰衣足食地关在监狱里如何?”这样,似乎“死”可以结束一切了,但在第五十三节中,他又继续追问:“但是死,那么容易吗?我是说,谁能让‘无用的热情’死去?谁能让宇宙的热情的消息飘散?谁能用一瓶安眠药让世界永远睡去?”史铁生站在人类生命的高度,让他的追问通俗而又深刻,引起读者的深思,而达到精神层面的交流。尔后,以“花瓶”和“魔瓶”来喻宇宙,形象生动地表明了人之生命消息必然万古流传。

在这样的倾诉体式中,史铁生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探索着人类生命的内涵,因此他往往在散文中以自叙式的语句来叙物表情,其中景物都渗透着他的情绪和哲思。如《我与地坛》中,“我”对那一阵阵唢呐声的感觉,四周古树参天,空旷的祭坛坦荡地独对苍天,我虽看不见吹唢呐的那个人,却只听见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作者以自述式的语句写出了自己对命运的复杂、丰富的感受。命运的步伐亘古响来,“祭坛”上灵魂的扣问也自古至今,那时而低吟高唱,或悲怆或欢快,或缠绵或苍凉的唢呐声,不就是心魂苦苦的抒怀和执著的寻觅之声吗?这种生命之曲自然随人类而生,亘古不散,还将继续播扬,响在未来。作者的叙写形象生动,极富抒情性和象征意味,文意因此蕴藉而深厚,文体因此丰盈而美妙。

《好运设计》中则大量运用了假想式和推断式的语句,形成平易亲切的交流氛围,让读者和作者一道设计、讨论、探寻,最后把目光聚焦于过程,突出了过程之存在及其特有的意义。其文亲切而诙谐,极富诱惑力。如“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吧。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这样的语句能不让人敞开心魂吗?其中“我”、“你”人称词的转换和“你”的大量使用,更让你感到置身其中,而想入非非。这就对了,作者的目的就便于实现了,他的散文体式也因此充满生活气息,而生机勃勃。

另外,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依内容而选,或交错,或融合,或主次搭配,灵活而适宜的运用,让简单平易的结构体式有了节奏,有了灵气。并且多用比拟、象征、暗示等手法,语句便朴素、从容而又灵动、丰腴,他散文的体式因之有了深厚的意蕴和动人的智光。如写一个人与人类之群体的关系,其中写到:“一个人死了,正像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正像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正像永远的戏剧走过了一个情节,以及正像永远的爱情经历了一次亲吻,永远的跋涉告别了一处村庄。”以一个“音符”、“一个舞姿”、“一个情节”、“一次亲吻”、“一处村庄”喻个人生命,以“永远的乐曲”、“永远的舞蹈”、“永远的戏剧”、“永远的爱情”、“永远的跋涉”喻写人类群体的生命,贴切生动,形象透彻地喻说了个人生命与群体生命之关系。加之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激情内蕴外溢,作者的倾诉体式由此更丰富而生动。

史铁生倾诉体式的形成和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文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文学体式承载的内涵。在当下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情形中,史铁生的倾诉体式会让人深长思之,一些不专注于人生、却只在人生表面和技巧层面做文章的人,能有所省悟吗?

史铁生散文篇2

内容摘要:史铁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通过对人生及命运的思考,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本文通过对史铁生散文中包含的人生元素进行浅要分析,初步得出当前读者在阅读史铁生散文时应当领会的侧重点。

关键词:史铁生 散文 生命

多年之前,当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合欢树》以及《秋天的怀念》进入尚在中学阶段的我们的视野中时,除去闲云野鹤般的语言文字,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史铁生对母亲的眷与悔以及他坐在轮椅上残破的躯体。

时至今日,再翻看史铁生的作品集,却仍能在其中看到满纸的生命脉动,这些有韵律的符号,似有着非凡的魔力,牵引着笔者去探寻作品本身更加深层次的涵义。

一.命运的追问

细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们似乎能看到那个坐在轮椅上的“惶”的“呆想者”,就是这个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残废了双腿”的人,用尽了一生去探索一件事,便是命运。

史铁生对命运进行了太多的思索,多到让我们更愿意相信史铁生是一位哲学家胜于作家。在他看来, 既然“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 而“命运”又让自己只能是其中之一, 不可以调换, 那么就只好尽力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就如《好运设计》一文中,史铁生坐在轮椅上,想象着来生,他将此世未了的愿望全部付诸于来生,他希望自己能够活在自己畅想的生命历程中。但却忽地笔锋一转,将看似圆满无缺的命运填入了波折与插曲,最终得出了“上帝爱我”这种形而上的终极结论。

命运的两端是生死,史铁生对生死的的感悟已入至臻之境,很少有人能将整个生命历程看得如此的透彻。在诸多篇目中都提到的“荒芜的古园”中,史铁生通过对莺飞草长、四季变幻的观察体味出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自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通过不断的问自己,史铁生了解到了生存是为了什么,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淡漠生死、空灵清秀的语言下面,隐隐的展现着史铁生对生命的强烈渴望。《我二十一岁那年》以及《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能够和医生拿生死开玩笑,其实表明了在认清死之后,在了解了为何而生的时候,史铁生反而对生有了更加强烈的渴望。面对绝境,史铁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但,……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绝望你才能找到这审美的救助。”

史铁生探寻生死的过程,是其作品逐步走向稳定与成熟的过程。如果将史铁生的散文与小说作品对比着看,我们不难发现史铁生的小说是在追忆过往,而散文则是在总结人生。从《老屋小记》到《我遥远的清平湾》,从《我与地坛》到《扶轮问路》,史铁生一边回忆,一边总结,逐渐的将命运赋予的意义捋清,用文字撰写了历程,用记忆填充了人生。

二.信仰的阐释

二十一岁以后的史铁生,是背负着苦难命运的史铁生。通过作品可以看到,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运动,喜欢健壮身躯的男人,在突然丧失了最引以为傲的能力时,从濒临崩溃,到再获新生,支撑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信仰。

信仰是史铁生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智慧选择,他认为信仰是在苦弱无助的时候的希望,或者说是在苦弱无助时候对“神”的求助。在《山顶上的传说》中,史铁生表达了对“神”的释义,即“什么是神?其实,就是人自己的精神。”

史铁生对信仰的感悟是通过长期患病的痛苦体验到的,在没有明确的信仰支撑前,史铁生感悟到的人生总是充满苦难,但是信仰的力量就在于,在面对同一境遇时,你可以把它当做苦难,也可以说它是幸运,问题是没有更大的苦难作比照,你就体会不到这种境遇是幸运还是苦难。关于这层意思,史铁生是这样表述的,生病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在任何灾难的前面都有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想通了上述道理,史铁生发现,自己的苦难其实正是上帝赐给自己体会幸福的机会;自己的苦难换个角度看也可以看作是幸运;自己既有苦难的时候也有幸运的时候,其实人人都是这样。所以,史铁生说:“抱屈多年,一朝醒悟:上帝对史铁生和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在《昼信基督夜信佛》的序中,史铁生曾经说有人问他到底是基督徒还是佛教徒,他不好回答,说他是基督徒会得罪佛教徒,说他是佛教徒会得罪基督徒,那么就白天信基督,夜晚信佛祖吧。这真诚而又略带诙谐的话,笔者认为其实是向读者阐述一个观点,那就史铁生真正信仰的,不是简单的宗教,而是救赎自己认知与灵魂的过程,无论是那种精神引导,只要能从中得到***自身困境,都是史铁生认为的信仰。正是这种认识,让史铁生从残破的身体和思想中走了出来,重新定位了人生目标,站在了比身体健全但灵魂残缺的人更高的位置。

三.生命的羁绊

亲人、朋友、医生和邻居,还有史铁生的地坛。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是身边周围的人给了他最大的帮助,是地坛包容了处于人生最低谷的史铁生。正是这些情感的羁绊,让史铁生能在残酷的命运打击面前缓过神来,继续向前。

母亲是史铁生着墨最重的人,无论是著名的《我与地坛》,或者是《秋天的怀念》以及《合欢树》,都能从中看到史铁生对母亲特殊的情感。在史铁生刚刚残疾的时候,脾气暴躁,很难从现实的悲痛中走出来。身为母亲,她是比儿子更难过的人。结果史铁生在暴怒时没有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多年之后,当史铁生有了成就的时候,却没有办法跟母亲一起分享喜悦,笔者认为,史铁生在散文中描述的最大遗憾,莫过于苦命母亲的早早离去。毫无疑问,母亲离去的痛,是史铁生生命中最不可承受的痛。妻子陈希米是上帝在史铁生绝境中的一大馈赠,史铁生对此也是心怀感激。

朋友是史铁生创作的又一大支撑,上学时候的同学,一起插队的知青,同一时代的知青,都成了史铁生的慰藉。《我二十一岁那年》以及《扶轮问路(代跋)》中有过充分的描述。在最初生病的日子里,史铁生的朋友们几乎整日围绕在他的身边,打消他对疾病的疑虑;到后来双腿瘫痪后,朋友们对史铁生的照顾又是无微不至,在青岛,为了一起坐硬座火车,刘树纲愿意将他背着进车站,史铁生看到背完后他苍白的脸,心存感激。双肾怠工后,孙立哲带着史铁生游遍美国,一边游玩一边闻史铁生的尿观察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各种各样的朋友的关怀,让史铁生的艰难的人生变的通畅了许多。

医生是史铁生一生中绕不开的一群人。史铁生曾经笑言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许多医生与史铁生成为了朋友,这些人给了史铁生生命的延续,多年的交往,医生的留走,也让史铁生感受到了存在的无常。还有史铁生的邻居们,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史铁生的邻居们给过史铁生巨大的精神支撑,《合欢树》中,邻居们对重返故居的他的热情款待,让史铁生能够感受到周围人群对他的持续关爱。

还有史铁生的地坛。如果史铁生是一个文化符号,那么地坛就是印有这个符号的地理坐标。沧桑的古园,包容了史铁生的颓废与无助,给予他灵魂淬炼与深邃。地坛与史铁生,一个荒芜,一个残破,但两者的结合却创造出了新生,史铁生在地坛获得思想的成长,地坛因史铁生再次显耀。正是地坛,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多出了一位纯粹的作家,让读者能够获得不同以往的、清澈的精神体验。

四.结语

史铁生先生已经去世四年了,未竟集《昼信基督夜信佛》也已出版。留给读者的精神宝藏就此打住。百余篇作品,是史铁生对其一生的凝练与结晶。在这些作品中,透露出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对人的思考,对人的本质的探索。这些充满智慧色彩的思考成为了往后人们在阅读史铁生作品时最在意的地方。

“一段生命之轻,威胁了生命全面之重,惶茫往灵魂里渗透。”作品中对生命的意义做出了论述。在了解自己的目标与生命的意义后,史铁生在文中表现了对命运安排看似的妥协,他认为智力、相貌、体魄都是天生的,后天无力给予改变。但笔者觉得,这种看似的妥协更突出了史铁生不屈的人生品格。在信仰中,他信神,更信精神。他将自己内在的不屈隐藏在了看似虚渺的基督与佛陀中。他崇拜卡尔・刘易斯,也愿意赦免服用禁药的约翰逊;他坐着轮椅打球,希望和高手过招,不愿和不如自己的对手一起。他既爱名将们雄伟的体魄,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参与竞争。这种与史铁生文字淡然的不匹配体现了史铁生残躯下仍然燃烧着的希望竞争的心。

史铁生的散文,包含了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占卜,他通过散文的抒发,表现了一个身残志坚的中国文人在面对困苦时的抉择。其文章蕴含的书卷气息以及人生哲理,值得当前读者积极品味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史铁生.好运设计[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

[2]史铁生.我与地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史铁生.史铁生散文(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4]史铁生.史铁生散文(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

[5]廖健春.解读史铁生的散文[J].芒种,第449期

[6]张渝生.论史铁生散文的终极追问与世俗情怀[J].江西社会科学,2007.

[7]张帮俊.史铁生――轮椅上思索人生[J].中国职工教育,第207期

[8]朱彩虹.论史铁生散文中的生命追问[J].安徽文学,2011,第2期

(作者介绍:延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史铁生散文篇3

内容摘要:本文以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为例,分析其对自然的理解:家之存在、审美寄托,以及对生命的体悟:人生状态与轮回观念的阐释、苦难意义与命运公道的追问、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对死亡意义的肯定。对“自然”与“生命”的自觉关照使文本同时具有“诗性”与“哲理性”,可补充论证史铁生散文的美学意义及其经典性。

关键词:史铁生 《我与地坛》 自然与生命 诗与哲 经典性

我与地坛像一对恋人,一旦相遇,便再也无法长久地离开;一旦相遇,心中的躁动便两相着落。于是我热忱地享受生命,在我双腿永远无法着落的地坛上,至此,我与地坛彼此静默十五年。地坛于我,就像是安置心灵的容器。

这便是笔者眼中的史铁生与他的地坛。

《我与地坛》发表于1991年《上海文学》第一期。此时史铁生40岁,四十是一个充满迷惑与智慧的人生阶段。史铁生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写下这篇寓哲理与诗情为一体的散文。

“他觉得文学不仅是回应现实,而且是在一个千变万化的社会里头一直在寻找,寻找那个不变的、那个所谓的终极意义。这个寻找的过程是‘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1]

《我与地坛》正是这样一个对自然、生存、生命、苦难、命运这些哲学母题的寻找:探寻自然之于人类的意义,追问苦难之于命运的价值,关注人类之于宇宙的存在。也正是这种寻找使史铁生的散文成为“美文”,同样的,对“自然”与“人生”两大母题的阐释也使《我与地坛》成为“经典”。

一.史铁生对自然的解读

《我与地坛》中的“自然”与我们平日说的“自然”不尽相同,它是一种具有局限性的自然概念。狭义地看,《我与地坛》中的自然指的就是地坛。然而从广义来说,文中论及的园中事物,如古殿檐头、草地颓墙、老树石门、蚂蚁瓢虫、古柏藤萝,文中涉及的园外意象,如满地月光、石门落日、雪地脚印、雨燕之歌、秋风早霜,文中关于四季的比喻,关于园神的臆想都应该属于自然范畴。

从这一界定出发,我们来看史铁生对于自然的定位、态度及存在意义,就可以分别得出以下论断:狭义的自然对于作家来说是“家”之存在,而广义的自然则是作家的“审美”寄托,作者在对自然的书写过程中流露出了明显的自然崇拜倾向并将万物赋予意志,带有一定的泛神论色彩。

1.“家”之存在

“地坛离我家很近。……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2]

对地坛的描写从一开始就带了明显的暗示性意味。史铁生运用了“宿命轮回”观念来影射我与地坛的关系,打破了地坛与真实的家的界限,树立了地坛“家”之存在地位。之后,作家又将地坛环境定位为一种“家的陈列”:“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这使得作家的心灵得到了归属感,此心安处是吾乡,从而推出地坛是史铁生盛放心灵的容器,寄托怀抱的家乡,故而史铁生对地坛的定位也不言而喻即“家”。

然而,这个“家”与我们世俗世界的家的定义又有不同:世俗之家上演着人间悲喜,而地坛却是个“宁静的去处”;世俗之家常有误会猜忌,而地坛却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世俗之家有时让人贪恋,有时让人厌倦,而地坛却让我“再没长久地离开过”。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从契合程度上,地坛都完全符合“我”的心意,“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所以,史铁生所描述的地坛,像家而不是“家”,明显地表露出作家的个人喜好倾向,是作家主观构建的微型“乌托邦”。

2.“审美”寄托

审美是对美的审视,既包括对美的探寻,又包括对美的理解。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史铁生通过自然与心灵的通感,严肃而又认真地思考“美是什么?”这一命题。而地坛在作家审美,追美的这一过程中充当了盛放“美”的具象化容器,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念。

文本中的唢呐声无疑是一种象征,隐喻着“美的召唤”。我们一般认为,美无定则,而文中这样形容唢呐声的来由,作家说“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如果“唢呐声”是“美”的象征的话,那么“吹唢呐的人”则可以被认为是美的滥觞,美的本质,而美的本质是无法言说的,美的滥觞也是美学家一直追求而没有结论的谜题。史铁生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美学家,在追求美的道路中,他得出了“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这样的结论。

美有形态。美的本质无法界定,但世界上的美却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这正是美的形态,美无常型。

美是永恒存在。无论时代历史如何变迁,无论审美倾向如何发展,人类思维中都会存在“美”的概念。它既具有共时性,又具有历时性。正如文中所说:“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在最后,作者写道:“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很多人下意识地会想到:这是生命终结的召唤,是迈向死亡之音。但笔者却认为,这正是史铁生的“皈依”,对美的皈依,他走向的是永恒的美的历史之流。这种“走向”,既是追求,亦是回归。

寄托审美,这是地坛之于作家的最重要意义。

二.史铁生对生命的解读

史铁生对生命的解读是其散文中一以贯之的命题,学界在此之前也颇多论述。本文主要以其轮回观、命运观、生死观三个维度来阐释史铁生对生命的理解。其轮回观主要体现在他在《我与地坛》文本中对“人生三态”的叙述;命运观则是以其对“苦难意义”的诠释为代表;至于生死观,更多的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以及面对生死两事的态度。三个方面并立而行,各抒己见,又互为表态,相互佐证,拼凑起史铁生完整的生命观。

1.“人生三态”与轮回观

“人生三态”指的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最后一节中描写的人生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孩童阶段、情人阶段和老人阶段,亦是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三种状态:好奇状态、热恋状态、回归状态(抑或沉静状态)。

孩童阶段的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有无尽的精力与无数的念头,这可以看作人的青少年时期:人刚刚打开自由认识世界的大门,对一切都新奇,渴望尝试;情人阶段的人对世界充满了迷恋,他有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并且渴望享受世界、改变世界甚至创造世界,可以看作是人的成年期:人有能力去创造物质或精神产品,对于固有的物质精神基础,或单方面享受以满足自我需求,或积极创造以期实现个人价值;而老人阶段的人则形成了对世界各自的***的理解,走向生命的终结,回到世界的起源,这可以看作人的老年时期:人经历了好奇与热恋状态,开始回顾与思考,沉淀与升华,形成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走向死亡。

史铁生在这里对于死亡则称为“回去”,这一词是体现其轮回观的关键,他认为死亡不是终结,而是一种新生。他认为:“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我的死亡与孩子的诞生,正体现了生命不息,轮回不止的观念。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但是,那不是我吗?”是极其深刻的一问,其中表明了史铁生的轮回观:躯壳多样,但灵魂不灭。灵魂经历人生三态,再经过死亡的淬炼与出生的洗礼,复又重来,无止无息。正如他所说的:“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欲望”,灵魂也是“欲望”。欲望不变,宇宙不灭,人类悲喜永恒上演。

2.“苦难意义”与命运观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了他的双腿,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最大苦难之一;而他在明白母爱之前失去了母亲,这无疑又是他另一重大苦难。而命运的真正苦难其实在于其必然性与不可避免性。

生病贯穿了21岁之后的史铁生的生命全部。21岁史铁生大病,从此之后再也没能站立。他生前曾经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然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却将生病视为别开生面的游历“由病悟理,妙语哲思挥洒于字里行间。”

然而,生病的苦难并不因其自嘲终结,在《我与地坛》中,我因苦难而暴躁,造成对我的母亲的伤害令作家再也无法挽回。作家在文中说:“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母亲对我的寻找,与我躲开母亲的寻找成为主要情节之一,而不幸的是,我还没有来得及体悟,母亲就先一步去了。“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寥寥几笔,便体现出丧母之痛与懊悔之意。

残疾、丧母、疾病都带给史铁生沉重的苦难,然而真正的苦难――命运的必然性才是最令作家感到绝望的。他在《病隙碎笔》中起笔便诠释命运与角色的独特解读:“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便调换。”[3]在小说《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中有一段对于命运的绝佳阐述:“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之路。”[4]在《务虚笔记》中史铁生对于女教师O的塑造便是因袭了这样一种理念:“如果你站在四岁的O的位置展望未来,你会说她前途未卜,你会说她前途无限,要是你站在她的终点看这个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是一条路,你就只能看见一条命定之途。”

“命定之路”的反复出现充分佐证了史铁生对于命运的必然性的确定即定命论。定命论是史铁生命运观的最主要观点,也这种命运的不可琢磨性与不可改变性导致了史铁生的绝望,但同时当作家将自身投掷于宇宙万物之间,又将这“命定之途”看做是一种平衡,一种规律。

3.“生命礼赞”与生死观

命运的不公并不能阻挡史铁生对生命的热忱,他热爱生命以及生命的活力。

这体现在他在地坛中所看到的芸芸众生相:十五年风雨无阻来院子里散步的夫妻,热爱唱歌的小伙子,独一无二的饮酒的老头,朴素优雅的中年女工程师,最有天赋的长跑家朋友,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和爱她守护她的哥哥。他赞颂着夫妻对爱情的诠释,小伙子对梦想的执着,老头体现的对个性的坚持,女工程师的生活态度,长跑家朋友的坚持与放弃,兄妹间相守相偎的亲情,他赞颂,这些努力活着,存在着的人们,这些鲜活并有所坚持的生命。

史铁生认为,生是既定的,人类在没有选择权的时候,就已经被确定了“生”的权利,而死也是既定的,同样人类没有自主权,那么,人类就只能努力活着,这种活着,无论呈现出怎样的姿态,都值得礼赞,因为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所以,生亦不可喜,死亦不可悲。这便是史铁生的生死观。

面对未知的死亡,史铁生选择了观望:“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5];也有着本能的惧怕:“怕死的心理各式各样。作恶者怕地狱当真。行善者怕天堂有诈。”[6]却更选择了淡然:“‘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7]

面对已然的活着,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是写作为了活着。”而史铁生的欲望究竟是什么呢?再明显不过,史铁生的欲望就是活着,有意义地活着。写作是他承载意义的体现其生命存在的形式载体。这种活着的欲望之强烈,让人震撼。

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说:“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8]我想这是作家设想的最好的活着的状态。他在死亡残疾的阴影下彰显了一种欲望之力,对死亡不畏惧,对生活不轻视,令人肃然起敬。

三.“自然”与“生命”中的“诗”与“哲”

《我与地坛》的构思十分巧妙,它将作家对审美、秩序、自然、宇宙、轮回、苦难、人生、命运等宏大母题的思考,寄托在地坛公园这一载体上,从而使概念的诠释摆脱了空洞、晦涩、抽象等理论解释的危险,合目的地将概念具象化、平易化、诗意化,体现了史铁生作为哲人的深刻与作为诗人的优雅,这也是史铁生散文在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主要原因。

作家对“自然”的用情之深使《我与地坛》显出浓厚的诗意,而他对“生命”的思索追问又使《我与地坛》蕴藉着沉重的哲思。“我与地坛”正是对位“人”与“自然”、“生命”与“自然”,二者既相互寄寓,又相互补充,作家用诗歌的深情礼赞自然,用哲学的深思讴歌生命。

“史铁生以‘无我之问或无果之行’,去‘发现什么的根本处境,发现什么的种种状态,发现历史所曾显现的奇异或者神秘的关联,从而去看一个亘古不变的题目:我们的心灵的前途和我们生命的终极价值终归是什么?’

史铁生因此可以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9]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人的胸怀。”史铁生身处地坛,同时将地坛的一切内化于心,试***通过对自然的感应,对宇宙的观望,追问人类的终极价值。而在对“自然”与“生命”的诗性追问中找寻到了最理想的平衡状态:

人类活着如同自然般自由,自然与人类同享活着的自由。

史铁生散文中的“诗”与“哲”也是这样平衡的关系。我们在阅读史铁生散文时,不仅可以得到审美的净化,更可以摄取思考的快乐。从文本接受的角度来看,有机融合了“诗”与“哲”的文本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更深层次亦更具持久,这也是我们论证史铁生散文的经典性的主要论据之一。

另一方面,就文本本身而言,史铁生散文所涉及的“自然”与“生命”这两大主题,不仅是文学创作不可绕开的母题,更是哲学、历史等人文科学领域中的“终极”问题。史铁生的思考从一开始就是站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的,这种思考既是其行文的开始,亦是其行文的终极目的,故而我们说史铁生散文的“经典”是主题内容上的,更是思想内涵上的。

除了内质的经典性,史铁生散文的艺术手法也是其“经典性”的重要成因之一。语言的诗意优雅与深邃隽永,段落长短、叙述详略及抒情节奏的恰到好处,文本情绪的跌宕起伏与收放自如使其散文既完整又完美。在艺术上,《我与地坛》更可比是现当代散文集大成之作。

“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是对史铁生散文内核的精练概括,也是史铁生散文经典性的有力论证。

身负残缺而自强不息,身遭不公却厚德待物;生而笔耕不辍,如夏花之绚烂,死时平淡安详,如秋叶之静美;其文其人都为“经典”,其诗其思是当代文坛永恒的光耀,这才是哲诗人――史铁生。

参考文献

[1]史铁生.灵魂的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4.

[2]史铁生.史铁生散文[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3.

[3]史铁生.史铁生作品系列・病隙碎笔[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4]史铁生.世纪文学60家・史铁生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7.

[5]王尧,林建法主编.薛毅著.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大系・荒凉的祈盼――史铁生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6.

[6]刘锡庆.中国散文通史・当代卷下[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1.

[7]汪雨萌.史铁生研究综述[J].当代作家评论,2012(4):160-169.

[8]汪雨萌.史铁生文学年谱[J].东吴学术,2013(3):122-134.

注 释

[1]王尧:《错落的时空・说史铁生》,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55页。

[2]后文此字体不加特殊说明皆为引用原文。原文参照《史铁生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3]史铁生:《史铁生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21页。

[4]史铁生:《史铁生作品系列・命若琴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第348页。

[5]史铁生:《灵魂的事・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4页。

[6]史铁生:《史铁生作品系列・病隙碎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34页。

[7]史铁生:《灵魂的事・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1页。

[8]史铁生:《史铁生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43页。

[9]王尧:《错落的时空・说史铁生》,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155页。

本论文系2015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212895.

(作者介绍:张丹宁,黑龙江大学学生)

史铁生散文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史铁生散文范文精选

学习

妹妹扮演的角色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妹妹扮演的角色,内容包括妹妹扮演老太太逗奶奶,冯晓琴妹妹是谁扮演的。“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学习

无私奉献的精神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无私奉献的精神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有哪些自然事物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心得体会800字。多年来,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郭明义不仅把生活费都捐了,而且把各级组织表彰他的全部奖品、物品想方设法折合成现金都捐献了。“接

学习

知识产权保护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知识产权保护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范文,知识产权保护考核报告范文。知识产权保护论文篇1【论文关键词】: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商业经济

学习

内需不足成因及相关对策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内需不足成因及相关对策,内容包括内需不足的解决方法,我国内需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所谓“内需不足”,说白了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买、或说买的人太少了。从而制约了企业再生产,限制了总体经济发展,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学习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广告设计毕业论文200-300字,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3000。广告设计毕业论文篇1摘要:本文对现有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与制

学习

雨后池塘范文精选

阅读(186)

本文为您介绍雨后池塘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雨后的池塘景色二年级写话,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范文。雨后池塘篇1浙江省海宁市袁花谈桥中心小学四(3)班朱卿清早,一场细雨过后,空气更加清新了,小草好像又换上了一件新衣服,更绿了,小花犹如洗了个澡,变得

学习

伟库网:为企业利润加速

阅读(38)

当收成每况愈下的时候,谁还会执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继续耕种?寻求新的方法增收才是解决之道。

学习

公司委托书范本大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委托书范本大全,内容包括公司车辆处理违章委托书范本,公司授权个人委托书范本。【第1篇】公司委托书范本

学习

企业文化创新范文精选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文化创新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关于公司企业文化的文章怎么写,企业文化创新应该围绕哪些主题。企业文化创新篇1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其生存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

学习

经营之道范文精选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经营之道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经营方略及感悟,经营之道400例。经营之道篇1说起餐饮赢家的经营之道,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学习

二哥的故事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二哥的故事,内容包括二哥的故事原文,二哥的故事全集。二哥离开鄂北老家,随一个建筑队南下深圳打工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二哥和他的工友们一起,不知为深圳人民营造了多少个温馨的家园,但他出门在外整整三年,却连一次家也没有回过。

学习

股改方案之5最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股改方案之5最,内容包括股改方案书怎么写,公司股改员工持股方案。我们从42家试点分司中挑选出最具特色的5家公司,以案例的方式为投资者剖析,以利于投资者由点及面分析第二次股改方案。

学习

建设和谐社会范文精选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建设和谐社会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建设和谐社会范文,建设和谐社会征文范文。建设和谐社会篇1【摘要】本文阐释了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与认识,论述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认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既具有思想理论方面的意义,也具

学习

典型发言稿范文精选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典型发言稿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工作典型发言稿范文,典型交流发言稿范文。典型发言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学习

无私奉献的精神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无私奉献的精神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有哪些自然事物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心得体会800字。多年来,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郭明义不仅把生活费都捐了,而且把各级组织表彰他的全部奖品、物品想方设法折合成现金都捐献了。“接

学习

知识产权保护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知识产权保护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范文,知识产权保护考核报告范文。知识产权保护论文篇1【论文关键词】: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商业经济

学习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广告设计毕业论文200-300字,广告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3000。广告设计毕业论文篇1摘要:本文对现有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与制

学习

雨后池塘范文精选

阅读(186)

本文为您介绍雨后池塘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雨后的池塘景色二年级写话,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范文。雨后池塘篇1浙江省海宁市袁花谈桥中心小学四(3)班朱卿清早,一场细雨过后,空气更加清新了,小草好像又换上了一件新衣服,更绿了,小花犹如洗了个澡,变得

学习

地理小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小论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地理论文范文参考,地理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地理小论文篇1摘要文章就__自然地理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作了初浅分析,提出了在资源利用方面必须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科学发展观。

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精选

阅读(84)

本文为您介绍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闻一多先生的事迹30字,闻一多名人事迹1000字。知识与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

动物趣闻范文精选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趣闻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动物的趣闻有哪些,动物趣闻事300字。动物趣闻篇1Wherewouldwebewithoutournoses?Oursenseofsmellkeepsusfromeatingthatrefrigeratedweek-olddishwiththeunusuallystrongodor.Thecitygasdepartmen

学习

竹之语范文精选

阅读(19)

身边是一块块斑驳的绿,透着漫天的诗意。竹节层层叠加,中间似用墨黑的线相隔着;竹叶贴附着竹竿,好像一个个不受尘嚣干扰的天真无邪的小顽童,随着风伯伯温柔的触抚,轻轻摇曳着、欢笑着,惹人怜慕。那墨黑与翠绿,整齐与参差,连同黑与白、光和影,紧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