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精神”的探究

摘要:“场所精神”是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内容。舒尔茨认为建筑要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的最为根本的经验。建筑现象学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揭示建筑环境的本质和意义,而这又似被归结到场所这个重要概念之中。本文希望通过对“场所精神”的研究,从而理解其在建筑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 场所; 场所精神学;诺伯格•舒尔茨

Abstract: "place spirit" is the core of the phenomenology of schultz construction content. Schultz think architecture to return to "place", from "place spirit" of their most basic experience of building. The phenomenology of building a basic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sense, and it also like is reduced to a place among the important concept. This paper hope through to "place spirit" of th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building.

Keywords: building phenomenology; Place; Place spirit learn; Bloomberg's • schultz

中***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建筑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筑现象学这个正式名称始见于1980年挪威建筑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诺伯格•舒尔茨(Norberg-Schulz)出版的《场所精神——走向建筑的现象学》(Genius Loci-Toward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一书。它的理论和哲学基础直接来源于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于20世纪初期创立的现象学和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运用现象学方法所创立的新本体论以及后期从语言和诗学角度对存在的研究。

1. 现象学

胡塞尔创建的现象学是当代西方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潮。现象学(phonomen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研究客观事物的外观、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其本意的解释是“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现象学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不以任何假设为前提的,达到本真的真理的方法。现象学哲学的根本精神就是回到事物本身,进行直接的观照。

在胡塞尔的基础上,海德格尔拓展了“回归事物本身”的现象学理论。他认为“真理就是事物的本性。对本性需要做的就是去提示,去蔽,另它开放,而不是去发明或创造真理。”也就是说,现象学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方***,这种“方法”意味着依照“本源”,回归到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克服科学研究的抽象性。

利用现象学原理来对建筑进行分析与应用,其目的就是要去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不仅要重视建筑的特质属性,而且要重视建筑的文化与精神的作用,重视生活环境的场所精神,这正是建筑现象学的价值所在。建筑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就是凭借直觉从现象中直接发现本质的内涵。舒尔茨创立的建筑现象学不仅是考察建筑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也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建筑理论来认识深刻的建筑意义,达到保护和创造有意义的建筑环境的目的。

2. 诺伯格•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

舒尔茨通过对建筑作现象学的思考,发展出建筑现象学,把建筑理解为人存在的立足点,其基本事实证明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建筑本身。

舒尔茨认为“栖居”不只是“庇护所”,其真正的意义是指生活发生的空间,是场所。场所、场所精神和存在空间成为建筑现象学的核心范畴。建筑的形式结构,即空间与界面(边界),对应着人的在世结构,即定向与认同,并形成场所的精神。

2.1 场所

建筑现象学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提示建筑环境的本质和意义,而这种本质和意义又似乎被归结到场所这个重要概念之中。场所是人们存在于世的立足点,它以具体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经历,以更为明确有力和更有积极意义的方式将人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

场所这个字在英文的直译是place,其含义在狭义上的解释是“基地”,也就是英文的site。在广义的解释可谓“土地”或者“脉络”,也就是英文中的land 或context。舒尔茨认为,建筑的讨论要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根本的经验。场所,是活动发生的地方,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它由具有色彩、肌理、形状等材性的具体事物所组成的整体。场所又分人工和自然两种:所谓“自然场所”,即人眼中的自然,而非离开人意识的客观自然;“人工场所”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把他所理解的自然具体化,翻译成人工制品、人造的形式。舒尔茨眼中的场所“……意味着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组成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以一定的方式聚集了人们生活世界所需要的具体事物,这些事物的相互构成方式又反过来决定了场所的特征。场所不仅具有特质形体,而且还蕴含着精神上的意义。”

2.2 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spirit of place)是舒尔茨建筑现象学的核心。“场所精神(Genius Loci)”是一个古罗马概念,原意为地方守护神。古罗马人确信,任何一个***的实在都有守护神,守护神赋予它以生命,对于人和场所也是如此。在罗马人看来,在一个环境中生存,有赖于他与环境之间在灵与肉(心智与身体)两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关系。

由此可以认为,场所精神涉及人的躯体和心智两个方面,在人的世间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定向和认同——相对应。定向主要是空间性的,即使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从而确立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认同则与文化有关,它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

舒尔茨提出:“我们呼唤场所精神。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如此之强,它往往决定了居于其中的人们对环境的的意象的基本性质,并让他们觉得归属于这个场所。”他的“场所精神”包含了下面的陈述:“场所是有着明确特征的空间。自古以来,the genius loci或spirit of place,就已被当作真实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面对和妥协事件。建筑要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的最为根本的经验。建筑令场所精神显现,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人类栖居的有意义的场所。

2.3 场所精神的本质

场所理论的本质在于领悟实体空间的文化涵义及人性特征。简单地说,空间是被相互联系的实体特质有限制、有目的地营造出来的,只有当它被赋予了来自文化或地域的文脉意义之后才可以成为场所。场所理论和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特定城市空间的实体特性的演变有关。它提供了改变建筑环境的途径,指导空间转变到场所。当被赋予了源处文化或地域特征的文脉内涵之后,空间成为场所。

一个实体的“特征”标明了它的独特性及空间的秩序,给予特定的场所以唯一性,每个场所都是唯一的,呈现出周遭环境的特征,这种特征是由具有材料、形状、肌理和色彩的实体特质和难以言说的,一种由以往人们的体验所产生的文化同组成。诺伯格•舒尔茨指出作为体现场所元素三度布局的“空间”和体现氛围的“特征”是任何场所最突出的特性,它暗示出各自不同的“场所精神”、“场所的个性”或“场所的意义”。

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建筑要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的最为根本的经验,他认为场所不是抽象的地点,它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特征”。“场所”是质量上的整体环境,人们不应将整体场所简化为所谓的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和系统等各种抽象的分析范畴。这些空间关系、功能分析和组织结构均非事物本质,用这些简化方法将失去场所和环境的可见的、实在、具体的性质。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环境和场所以利于该种活动在其中发生。我们需要要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房子,一个穿插的空间,而且更应是一个视觉化的“场所精神”,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去创造富有意义的场所。

3. 结语

场所精神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尊重和保持场所不意味着固守和重复原有的具体结构和特征,而是一种对历史的积极参与,这正是场所精神最根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挪)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明植,译.台北:尚林出版社,1984.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沈克宁.建筑现象学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J].山西建筑,2007,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场所精神”的探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场所精神”的探究

学习

邵逸夫 电影传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邵逸夫 电影传奇,内容包括邵逸夫电影100部,邵逸夫电影大全免费观看。邵氏家族是中国电影事业名副其实的拓荒英雄。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凝聚着邵逸夫及其家人的心血。

学习

谈地源热泵技术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谈地源热泵技术,内容包括地源热泵取暖优缺点,地源热泵价格一览表。摘要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地源热泵技术节能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地源热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地源热泵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学习

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内容包括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共3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一、活动的目的

学习

如何做好工程竣工结算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内容包括工程竣工结算全套教程,工程结算与竣工结算的区别。摘要: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在完成承发包合同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并交工验收之后,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及合同的有关规定而编制的,向业

学习

浅谈课堂观察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课堂观察,内容包括课堂观察报告模板,课堂观察心得体会。摘要: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因而课堂观察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

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范文精选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英语教学案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融合教学案例,小学英语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篇1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学习

太阳香 第65期

阅读(54)

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一个如太阳一般的守护者,她们总是带着温暖的光环,微笑着抚慰那呱呱坠地的小生命,用所有的光和热关爱着生命的成长……她们的名字叫“妈妈”。

学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内容包括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是啥意思。1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4个历史阶段

学习

金钱永不眠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金钱永不眠,内容包括金钱永不眠全文原文,金钱永不眠全文阅读。金融危机为电影《华尔街》推出续集,创造了一个好机会。在这部尚未公映的“华尔街2”中,有这样一个片断:一个没有还债能力的人去借房贷,一下就借到了,喜出望外,

学习

新时期企业投融资管理策略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新时期企业投融资管理策略,内容包括新政下集团化办学投融资策略,公司投融资经营管理策略。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进步,市场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良好的投融资管理能够作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途径,且在当前的市场竞争

学习

大功臣两头乌

阅读(24)

两头乌具有皮薄骨细、肉脂比例适当、肌肉细嫩、肉质鲜美等独特优点,是制作优质金华火腿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红红火火的火腿加工业也带动了两头乌养殖业在金华一带的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两头乌的养殖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单是在东阳市一年

学习

《晓声长谈》这一年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晓声长谈》这一年,内容包括晓声长谈全集,晓声长谈全部作品集。《晓声长谈》这一年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从2008年的7月10日到2008年12月31日。我把这个时间段称为节目的导入期,第二个阶段是2009年1月1日到现在,目前这个

学习

精神独身主义者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精神独身主义者,内容包括独身主义宣言原文,一个独身主义者。老杨是死硬派的独身主义者。常挂在他口中的,是引用王尔德的名言:“男人结婚是因为他们疲倦,女人结婚是因为她们好奇;结果,双方都失望了。”

学习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内容包括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摘要]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同时,民族精神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弘扬

学习

儿童会得冷血精神病吗?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会得冷血精神病吗?,内容包括冷血症精神病的表现有哪些,冷血精神病可以吃药改变吗。最近国内外冷血杀手、食人魔、肢解人体等新闻频频出现。虽然从概率上讲,你很可能遇见过冷血精神病患者——这样的人占总人口的0.5%~1%。

学习

纳西族东巴舞的艺术探究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纳西族东巴舞的艺术探究,内容包括中国纳西族东巴舞谱研究,纳西族歌舞东巴舞。摘要:如今生活在丽江的纳西族作为云南其中一个少数民族,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传承文化,其中东巴文化便是纳西族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

学习

武侠的流变及武侠精神的内涵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武侠的流变及武侠精神的内涵,内容包括武侠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武侠精髓和武侠风格的区别。摘要进入21世纪,在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的背景下,借着武侠小说这股余温未散的浪潮,积极发扬武侠文化,构建人们的精神归宿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

“后娱乐”时代的电视娱乐精神

阅读(31)

经历了以明星为主体的游戏类、娱乐资讯和娱乐访谈节目后,丰富多彩的综艺类节目成为后娱乐理念最直接的体现者,例如选秀类、情感类、以平民为主体的益智类、婚恋交友类和户外挑战类节目等都是时代的新宠;电视剧的偶像化、伦理化和苦情化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