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意象在散文创作中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本文先分析意象的概念,接着阐释其在散文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在散文创作中选取意象的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散文 意象 作用 方法
一.前言
众所周知,想象丰富、人情并茂、意象优美是文学界对散文创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情调和境界,意象主要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所思所想。可以说,抓住了意象,就能抓住创作散文的突破口。本文尝试研究意象在散文中的作用,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二.意象的概念
所谓意象,一言以概之,即寓“意”于“象”,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思想的客观物象。在散文界,意象经常指自然意象,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地坛等,都是作者借自然之物寄托情思。有时候,散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可以用来寄托情思,比如朱自清《背影》中借父亲背影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所思所想。
三.意象在散文中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而言,意象是一个载体,寄托了作者的情思,其总体作用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散文中,意象具有以下一系列作用:
1.联想的触发点
如果一篇散文具有多个意象,那么前面的意象通常是联想到下一个意象的触发点,比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先写到秋天的凄凉之味,再由这萧瑟的天气联想到自己和祖国的命运,前途多舛,就如这萧索的秋天一样。这样的联系顺理成章,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2.形散神不散的线索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最大特征。要想做到神不散,必须要用一条线索来贯穿上下文。一般人写散文时,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文章,对于同时要写几件事的散文,通常存在结构混乱、逻辑不明的毛病,根本无法做到“形散神不散”。但是意象通常能起到线索的作用,将整个文章的故事串联起来。比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我”与地坛的缘分。从年轻时的故事开始回忆起,再到双腿忽而残废,地铁始终与“我”同在。整篇文章围绕着地铁而写,表达了作者坚强的生命力。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载体
宣白是文学创作最忌讳的地方,一般寻求借助外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