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衬托手法的应用,往往能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主体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本文着重探讨了衬托手法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作用,具体以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衬托作用、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为切入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 衬托手法 小说人物刻画 作用
衬托,即在描写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境时,不直接描述本体,而是用与本体相类、相关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这样,两件事物或两样景物,一主一次,一个衬托另一个,如绿叶扶持红花,客体烘托主体,使得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主题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衬托手法在各种文体中随处可见,了解衬托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就衬托手法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作用谈一些看法。
201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现代文阅读是一篇题为《溜索》的小说阅读,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就是衬托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即小说用牛的恐惧流泪发抖来侧面衬托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对比。
衬托手法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衬托作用
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时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一)反衬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节选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其中写到王熙凤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林黛玉不由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林黛玉的这段“纳罕”,其实就是用其他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来反衬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从而突出王熙凤在贾府不同凡响的身份和地位。
(二)正衬
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先是浓墨重彩描写了华雄的骁勇善战,如“鲍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等,华雄先后斩杀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盟***众皆失色。这时,关羽请命出战,轻取华雄首级,回来时“其酒尚温”。如果华雄是个无名小卒,关羽斩杀华雄就没什么大不了,小说中的华雄却是已经如此骁勇善战,那么,在一杯热酒尚未冷却的时间内轻取他首级的关羽又是怎样的英勇啊。正如毛宗岗所说:“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又如200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的小说阅读有这样一道题目:“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而侯菊的精明能干等所有品质都是在继承父亲品质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
如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春季卷中,现代文阅读材料《雁阵》中的狗娃和驼爷就是相互映衬的。一方面“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另一方面驼爷却“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一方面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说话,另一方面驼爷却“笑得极坦然”、“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一脸的灿烂”。狗娃的冲动、急躁和驼爷的沉稳、坦然相映成趣。在相互映衬中,不但人物形象得到刻画,而且主题也在其中彰显。
又如《水浒传》中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的梁山泊一百零八个好汉,《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三个徒弟,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都离不开衬托手法的应用。
二、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小说中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不能离开一定时代的、社会的和自然的环境,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受特定环境制约的。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能具体、真实地揭示出人物活动和矛盾的现实根据,才能全面展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生活根据。
(一)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
自然环境描写最基本、最一般的作用是用来衬托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展现。如,鲁迅在《社戏》中对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路途中的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些文字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月夜***,衬托人物去听戏时的轻松愉悦;同时,“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又衬托了“我”的急切心情。
(二)社会环境描写暗示人物性格和命运
社会环境对于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环境的核心,写人必须把人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去写。比如要刻画阿Q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的悲剧性,就必须写阿Q所生活的环境,也就必须写他与赵太爷、假洋鬼子、吴妈、王胡、小D等人结成的社会关系,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阿Q具体生活的社会环境,阿Q的性格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到深刻的展示。
(三)环境描写反衬人物形象和命运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除了正衬,还有反衬。
如鲁迅在《祝福》结尾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有钱人的祝福活动更能反衬出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又如在鲁迅的《药》中,华老栓买“药”回来时:“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这段景物描写烘托出了华老栓买到“药”后“精神兴奋和对儿子的命运充满信心”的心情,这样的心情又反衬出华老栓的愚昧;同时,通过反衬,使后来小栓的死显得更加凄凉。
衬托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小说中还有大量的体现,它在小说中的作用也远远不止以上所写,如果我们掌握了这种手法,并在阅读教学中分析它在写景、叙事、刻画人物、表达感情等多方面的作用,就一定能使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会到名家巨匠独到的匠心,并从中受到熏陶和启迪。若教会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衬托手法,则学生的习作将大为增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衬托手法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