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子》看荀子的学习观

【摘要】本文探讨战国末期大教育家荀子的学习观念:首先,阐述了荀子关于学习重要性的观点;其次,论述了荀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观点;第三,探讨了荀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观点。当今认真研究荀子的学习观对我们的学习及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荀子》;荀子;学习观

《荀子》一书,内容丰富多彩,荀子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学习的看法,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即使在当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学习观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的重要性

人为什么要学习,荀子认为其一,可以使人得到改变。《儒效》说:“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孰禁我哉!乡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尧、禹,岂不贱而贵矣哉!乡也,效门室之辨,混然曾不能决也,俄而原仁义,分是非,***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岂不愚而知矣哉!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岂不贫而富矣哉!”这就是说人通过学习可以使自己由卑贱而成高贵,由愚昧而成智慧,由贫穷而成富有。

其二,荀子认为学习能使人弃恶从善。荀子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恶论。荀子始终主张人性恶,因为人性恶。所以就需要改造人的恶性,如何改造?荀子明确提出要靠学习,认为人之所以能遵守道德,做善事,是学习的结果。学习使人弃恶从善。荀子肯定学习对人性改造的巨大作用。荀子认为:“人之性恶”是人的性望超越了人的本能形成许多不良品德的表现,造成了人性的扭曲。正如《荀子・性恶》所言:“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从人自身来讲“性恶”无节制,而社会顺人的恶性,以致造成 “悖乱而不治”的不良社会风尚。要改变人的恶性,荀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学习。《荀子・性恶》说:“今人之性,固无礼仪,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仪,故思虑而求知之也。”可见,人要知礼仪弃恶从善必须通过学习才行。

其三,荀子认为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明智言行无过。《劝学》说;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所以君子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行的修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要成为智慧聪明而行为无过错的君子,就要博学精思又能每天参验省察自己。在荀子看来,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才能培养高尚品德,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其四,荀子认为学习可以使人增强自身的才能和力量。《劝学》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虽然手臂和声音并没有改变,但可以达到见者远闻者彰的效果;假舆马或者舟楫,虽非利足非能水,却可以致千里绝江河。这都是善假于物的结果。可见学习能使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真的考察,使人能够凭借客观外物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增长人自身的才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学习的态度

既然学习对人极为重要,那么,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学习呢?荀子认为要想学有成就,就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必须做到:

1、专一

专一是荀子在《劝学》中反复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态度。“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同样在学习方面,无专心致志的思想,就不能明事理,无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不会有显赫的功绩,徘徊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人的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件事情,耳朵不能同时听明白两种声音,因此要想学有成就就必须做到专一。

2、锲而不舍

荀子强调学习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劝学》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就是说学习的成败,关键在于有无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人的学问有一个积累过程,所以学者必须坚持学习,以顽强的毅力经过长期的勤奋努力,不断攀登跋涉,即使极高的山峰,也能登上山顶,虽千里之遥,也会到达目的地。这正如《修身》所言;“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也就是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三、学习的方法

1、向经典学

生命是有限的而学习却是无尽头的, 学习从哪里开?到哪里终结? 在荀子看来, 从学习的具体科目讲,是由诵读《诗》、《书》开始的,终结于读《礼》,从学习的意义来讲是从学习做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开始, 直到成为圣人结束。可见。荀子对知识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经典上。《荀子・劝学》说:“故《书》者,***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劝学》)《书》就是《尚书》有丰富的***论、历史知识。《诗》就是《诗经》传授广博的风土、鸟兽、草木、虫鱼之名。《礼》是礼法规范的准则, 德育之最高规范。所以认为学到《礼》就到了头,即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乐》教人培养和谐一致的感情,《春秋》寓褒贬,记微言大义,以示历史之借鉴,***事之启发。荀子认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收集在这些经典里。荀子认为必须认真读这些经典,这是人成为君子、圣人的基础。

2、求贤师择良友

《荀子・性恶》说:“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正是所处环境的正面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一天天进入仁义境界,不知不觉养成了忠诚、守信、恭敬、谦让的习惯,可见贤师良友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荀子认为学习的捷径是效法贤师良友,这样就能品德高尚,知识广博,通晓世事而成为君子。

3、学以致用

人的学习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

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强调“闻之”、“见之”、“知之”这些获取认识的过程,但更强调“行之”,只有行才能将获取的认识用于规范和指导自己的实践,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荀子・劝学》中说君子的学习,是把学到的进入耳记于心贯通到全身心,表现在行动上,所以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作为效法的榜样。而小人的学习,仅从耳进去又从口讲出,正是因君子之学与小人不同,因此学习效果自然不同。

总之,荀子的学习观在当今学习化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值得今人认真研究,取其精华为我们的学习及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荀卿原著,孙安邦译.白话荀子(战国) [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侯辉 (1967-)女,湖南攸县人,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副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研究.

从《荀子》看荀子的学习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荀子》看荀子的学习观

学习

试析雷振邦电影音乐创作的民族特征

阅读(27)

[摘要]雷振邦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为新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作的电影音乐能很好地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电影之中并为其增色。多部电影主题歌流传久远,至今仍是人们传唱的经典曲目。本文对雷振邦电影音乐创作的民族特征作一分

学习

“杂木”杂谈

阅读(12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盆景复兴时期,杂木盆景曾经非常流行。由于盆景艺术历经长久的衰微,当重又兴起的时候,对材料的选择没有经验,只要是叶子细而美观,萌发力强的树种都被开发利用,作为盆景创作的素材。

学习

浅析平屋面的排水与找坡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平屋面的排水与找坡,内容包括屋面排水找坡坡度规定,屋面找平应满足设计排水坡要求。摘要:本文初步介绍了建筑的屋面排水的重要性,结合作者设计经验,从实用性与经济性的角度,通过推理的方式对排水找坡方式进行比对,提出经济合

学习

从《祭十二郎文》、《哭小弟》看古今祭文情感表现力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从《祭十二郎文》、《哭小弟》看古今祭文情感表现力,内容包括祭十二郎文深度解读,祭十二郎文女声朗读。【摘要】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语不惊人,但感情真挚颇打动人心,主要是因为作者发自肺腑的情感的尽情倾诉。当代女作家宗璞

学习

手机进化史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手机进化史,内容包括手机进化史详细描写,手机进化史大全。不知不觉,手机走进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20多个年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逐渐从奢侈品发展到了现在十分普及的消费者电子产品。回顾手机发展的过程,无论从造型

学习

高校教育的“花盆效应”及其应对

阅读(17)

摘要:当前高校教育的“花盆效应”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有效性,阻碍了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在批判的基础上张扬、重现了那些为现代教育所忽视或遮蔽的方面,其倡导的生活化、多元化、差异性、生成性等教育理念为我们反思和应

学习

算经十书数学思想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算经十书数学思想,内容包括算经十书,算经十书提到了什么命题。摘要: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讲究明确的思想依据,着力于灵活和广泛的应用,是“算经十书”的数学思想精粹。其发展主线是沿着探索、完善和提高“推步”

学习

张学良七个弟弟的人生结局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张学良七个弟弟的人生结局,内容包括张学良七个弟弟现在生活,张学良弟弟张学成后来怎样。张学良的七个弟弟分别是张学铭、张学曾、张学思、张学森、张学浚、张学英、张学铨,在激荡的岁月里,他们有的留在了大陆,有的去了台湾,有的

学习

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内容包括20世纪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谁的,被称为20世纪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事。摘要: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俄罗斯音乐界无可争议的领袖之一,他创作于1950-1951年的《24首前奏曲与

学习

神话故事多元文化特征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神话故事多元文化特征,内容包括神话故事定义和特点,神话故事的文化密码。一、羌族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圣性

学习

如何从拍卖场巧淘商铺

阅读(24)

更多的商铺进入拍卖场,对投资者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通过拍卖场投资商铺,在于拍卖这种独特的成交模式,使投资者可从中获得实惠。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投资风险需要认真规避。

学习

多元协同治理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多元协同治理,内容包括多元治理与协同治理的区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摘要:随着特殊的社会环境变化,当前高校校园危机呈多发、频发趋势,传统的校园危机管理模式已无以为继。随着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和人们参与意识的逐步增强,多

学习

6款可以洗羽绒服的洗衣机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6款可以洗羽绒服的洗衣机,内容包括可以洗羽绒服的波轮洗衣机推荐,可以洗羽绒服的立桶洗衣机。Q所有洗衣机都可以洗羽绒服吗?

学习

浅谈体验式学习

阅读(24)

[摘要]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学习

浅谈学习传统文化

阅读(26)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智慧的沉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容量大、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延续性的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理想追求,它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

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填鸭式教学的启示

阅读(37)

摘要:本文从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出发,通过介绍该理论的本质,内部心理机制和讲授式教学的基本原则,系统阐明该理论对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启示,旨在否定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肯定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学习

浅析学习动机

阅读(40)

摘要: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明确学习动机有益于学习者成长和成才;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高度的外部动机会削弱学习者原有的内部动机,因此,教育者应合理使用引发学生外部动机的激励方式,注重发掘学生的

学习

学习型团队的内涵

阅读(39)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1世纪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人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引人关注。在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科技发展迅速,合作共赢逐渐成为趋势,营造学习型家庭、造就学习

学习

心流理论对于移动微学习资源设计的启示

阅读(41)

摘要:日渐兴起的移动微学习符合现阶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需求和现代人终身学习的学习需求,但是其本身也存在一个问题:学习的移动性与学习者注意力分散性之间的矛盾。心流理论致力于研究如何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心流达到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