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在蛮荒的远古,交通、通讯极不发达,游子们一旦离乡,风雨凄凄,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乡书何处达?远在异国他乡的迁客骚人,常常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从山寺中、夜舟上、西风中、枯树下汩汩而出,成为千百年来众口传唱的不朽诗篇。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们便会触景生情挥洒自己不尽的乡思。被称为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万千: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长年在边关要塞的戍卒将士在这种氛围中更觉寂寞。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了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感情质朴而深沉。
问讯梅菊。“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其实于平淡处,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之情。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炼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朵呢?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还要一一去点数似的,那急切之状、痴情之态,跃然纸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书传语。关山难越,锦书难寄。思乡的人啊,往往只能对月空吟,对影沉思。此时,要是遇到赶往故乡去的人,那叫诗人们多么欣喜啊!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终于可以给家乡捎封信了!诗人把全部的思乡之情都倾注在家书中。他写了又写,看了又看。觉得该说的全说了,才把信封上。但在行人要出发的时候,诗人还是禁不住又拆开封,再看看。生怕还有什么没说清楚。诗中的“欲”、“复”、“又”等字眼,恰当而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生动细致地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真情,诗人往往会抓住典型的细节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再如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离开故乡,已是路途漫漫,但诗人仍频频回首,遥望故乡。这种眷恋与不舍化作点点泪珠,沾湿衣襟。不曾想,竟遇上回长安的使者!诗人马上转忧为喜,这不是一个绝好的带信的机会吗?但诗人随即又发愁了,因为是在路上偶遇,没有纸笔,写不成信啊!匆匆相见,又立即分手,千言万语,不容细谈。无奈何,只好捎个平安的口信吧。朴素自然的诗句,饱含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古诗中的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