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古诗篇1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韩愈这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迟春景色,含蓄地表达了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新年都未有芳华”,“新年”即农历的大年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这实际上写出了诗人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因为在北方,新年的时候正是冰天雪地,即使在新年之前就立春了,也不会感到一点春天的气息。诗人不会不知道这一常识,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想表达自己希望遍地鲜花盛开的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而一个“都”字,又让我们感到在这急切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点点因为不能看到花开的伤感。
“二月初惊见草芽”,这句并没有直接说到二月了花还没有盛开,而是从侧面说起,既然二月之初才看到草芽,那花没有盛开就可想而知了。句中的“惊”字用得非常传神,既写出了作者惊奇的情态,又写出了内心的欣喜。盼望了一个正月,到了二月初终于有了一点儿春的讯息,这怎能不让人欣喜万分呢?前两句诗一抑一扬,先说“未有芳华”,后说“惊见草芽”,显得波澜起伏,跌宕腾挪。
三、四两句写雪,纷纷扬扬的雪在树丛中轻轻飞舞,姿态极其优美,竟像是片片花瓣从树上飘落一般。这两句表面上说有雪而无花,但其中却蕴涵了作者的深意:人倒还能等待迟来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影子,但白雪却等不及了,竟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虽然花还没有盛开,不免让人心生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带来了春的气息吗?从这两句中,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了诗人看到春雪飞花后的喜悦之情。在炼字方面,这两句也尤为出色,一个“嫌”字赋予春雪以人的思想,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白雪并不会嫌春色晚,真正嫌春色晚的是诗人自己呀!而“穿”字则生动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轻盈、优美的姿态。一个“嫌”字、一个“穿”字,将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凝练传神,感情含蓄,是韩愈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思考练习
1.诗中描绘了迟春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古诗中还有很多写“雪”的句子,你能再写出两个来吗?
3.从语言赏析的角度,你认为本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春雪古诗篇2
雪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瀚的诗海中,文人墨客不惜笔墨,给雪冠以不少美名,别有情趣:
六 出
雪呈六角形状,便称之为“六花”、“六出”,如唐代元稹的《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唐代高骈的《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楼钥的“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元代白朴所吟的“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
玉 龙
唐代吕岩的《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宋人张元的《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漫天飞雪,就像被天兵天将杀败的无数条白龙身上脱落的鳞甲,在空中飘降,富于神话的浪漫色彩。
琼 花
雪白似琼花,便命名为“琼花”,如唐代韦庄的《冬日长安感言》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花咏散盐。”宋代杨万里的《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元代诗人吴澄的《立春日寓北方赋雪诗》:“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梨 花
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把飞雪比做梨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宋代诗人韩元吉也将雪花视为梨花,诗云:“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柳 絮
晋代谢安集子侄咏雪,侄子谢朗吟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此后人常将雪喻为“柳絮”。宋代梅尧臣的《十五日雪》诗:“拥柱轻于絮,吹墀净若沙。”宋代苏轼的《谢人见和雪夜诗》:“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清初钱谦益的《春雪》诗:“绕树莺雏应罢语,漫天柳絮敢争飞。”
此外,古诗中的雪还有众多别称,有的称雪为“玉妃”,如唐代韩愈的《辛卯年雪》诗:“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有的称雪为“玉花”,如宋代苏东坡的《和国博喜雪》诗:“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有的称雪为“玉絮”,如宋代司马光的《雪霁登普贤阁》诗:“开门枝鸟散,玉絮堕纷纷。”有的称雪为“干雨”,如宋代洪龟父的《喜雪》诗:“漫天干雨纷纷暗,到地空花片片明。”有的称雪为“凝雨”,如南朝沈约的《雪赞》诗:“独有凝雨姿,贞蜿而无殉。”有的称雪为“素尘”,如唐代李商隐的《残雪》诗:“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
(水观音摘自《思维与智慧》)
春雪古诗篇3
春节过后,我带领四一班的孩子们开始了古诗词诵读之旅――追踪农历的太阳。这既是我们班在新教育实验网站发的主题帖,也是我和83个孩子近期要实现的目标。从3月1日开始,我们将随着地球运转在农历的天空下听风听雨、看花赏月、吟诗诵词……
在我们眼巴巴地期盼绿意时,天气却出现了异常的“倒春寒”现象,无意间,一场春雪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雪,乐坏了孩子们,也喜煞了城市里的大人。盼了整个冬季却不见雪的农民更是把串串笑声撒进了村庄、田间地头。此时,一首《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呈献给孩子们,诵读后,所有赞美春雪的言语都显得乏味了。
第一站――惊蛰
我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了24节气的来历。让孩子们对24节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24节气歌,第一次晨诵的内容确定为24节气歌: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问;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家查看日历,记录下令年24节气的具体日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选择了几条有关惊蛰的谚语及韦应物的《关田家》作为诵读内容,使孩子们朦朦胧胧地感悟着农历的踪迹。
正当我们喜度妇女节,诵读《游子吟》的时候,我班同学肖越惊喜地向大家报告:“杏花开了。”我一听,便跑到山上,看着漫山遍野的杏花,真是“一夜春风来,杏花满园开”。回来后,我精心挑选了两首描写杏花的诗供同学们诵读:“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然后布置大家周日和家人一起边观赏杏花,边吟诵诗句。
杏花诗诵后,我们随着春的脚步步入了桃花、梨花诗词的世界,先后诵读了6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两首)《惠崇春江晚景》《千叶桃花》《杂曲歌辞
桃花行》《次韵梨花》和一首宋词《桃夭》。“桃天――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天天,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当时,我带领同学们经过反复诵读之后,问大家读到“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你想到了我们班的谁?学生听后齐声高喊――潘金子。潘金子担任班长兼大队委,在同学们中威信很高。同学们说完,我赶快亮出了她的照片,大家不约而同地“哇”了起来,接下来,我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女子才是最美丽的,然后,大家齐声把词朗诵给潘金子听。其实,这节晨诵已不仅仅是诵读了,孩子们还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同学们,桃花落了,她把美好的光阴留给了果实,春天也总会过去,但是明年的春天再来时,你们还记得我们此时吟诵过的诗吗?还会记得你们此刻美丽如花吗?唐朝诗人崔护已为我们写好了《题都城南庄》,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二站――春分
我给孩子们讲了有关春分的养生、趣事,并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春分的农事、谚语,从而使孩子们了解了今年的20日是春分。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所以***分。春分这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在这一站,我们诵读了唐诗《早春》和宋词《丑奴儿》。
第三站――清明
4月4日是清明节,利用一周的时间,我们诵读了两首唐诗、一首宋词――“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汨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四站――谷雨送春归
通过对“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的朗诵,孩子们知道现在牡丹花提前开放、麦子不该抽穗却提前抽穗,说明全球气候转暖。通过对“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的朗读,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知道了一些农作物的播种季节。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时,我们诵读了《赏牡丹》《惜牡丹花》,并号召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去看牡丹。“洛阳看牡丹,汝阳赏杜鹃。”西泰山那烂漫的红杜鹃“纵然不具倾国色,也散清香暖天涯”。接下来,我们吟诵了杜鹃花诗词《初见杜鹃花》《咏杜鹃》《咏杜鹃花》。
两个月来,我带领孩子们追踪农历的太阳,与季节同行,与生活同行,与诗歌同行,与生命同行。在物候的变化中,亲近自然,亲近诗歌,回归一种朴素的生活,从而发现孩子们的眼睛亮了,笑脸多了,情感丰富了。我迫切地期盼着这些沉睡的古诗词能唤醒一个个可爱的生命,丰富孩子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