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浪漫的季节,新娘拥有一个温馨怡人的梦;这是一个醉人的时刻,新郎开始一个幸福热烈的爱之春天。”而这个时刻、这个季节的时间见证,就是婚礼。藏族人成亲有繁复的仪式,从迎亲、提亲到举行婚礼,每一步都带着浓浓的情谊,让新人们永生难忘。而那些沾染着蜜意的婚礼饰品,作为见证爱情的信物,也有了特殊的含义。它们就像玫瑰一样,见证纯洁忠贞的爱情“修成正果”,但又不同于玫瑰,因为不会凋零。
在拉萨,受邀参加拉姆和土登的婚礼,俗话所说“沾喜气”,是件很神圣和荣幸的事。在婚礼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颇有特色的藏式婚礼,还听闻了新人从提亲到迎亲的整个过程,让我们对这古老的婚礼习俗能够衍生至今心生敬意。
提亲,是一种古老的婚俗习惯。可是对于一段爱情,结婚既是一种“结束”,又是一种“开始”。而提亲,就是开始的开始。标志着,这一路,我认定与你相伴。
拉姆说虽然她和土登是自由恋爱,但他们还是要遵照拉萨当地的婚俗,土登的父母找了“巴米”(意为媒人)到她家提亲。
于是在一个精心卜卦的吉日,巴米带上酥油茶、青稞酒和哈达去到女方家,说明来意后,女方家若同意结亲就会收下礼物,反之就会拒绝。双方同意后,请人卜卦男女双方的生辰属相是否相合,预测婚后祸福吉凶。
提亲后,双方就会择吉日举行订婚礼。订婚礼藏语称为“隆羌冬”,意为喝求亲酒。订婚当日,男家要带上青稞酒和酥油茶,向女方父母敬献,同时要给女方家的每位成员赠送礼物,还要向女方母亲敬献一份“奴仁”(意为奶钱),以感谢母亲对女儿的养育之恩,土登便送给拉姆妈妈一块传统的邦典作为奶钱。
婚礼的时间经双方商量并由寺庙喇嘛卜卦择吉日而定,迎亲多在婚礼的前一天进行。按照卜卦的吉时,男家派出迎亲人员带着给新娘的全套衣饰及“达塔尔”(五色彩箭)等礼物去到女方家。过去礼物中还包括一匹打扮漂亮的怀有小马驹的白马,不过现在城市里已很少有了。
到达女方家后,女方家人即会向迎亲人员敬献“三口一杯”青稞酒,盛情款待迎亲人员。紧接着,女方家会举行送别仪式。这时新娘、伴娘、新娘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会并排就坐,接受迎亲人员敬献的哈达和亲朋好友的礼物,同时迎亲人员还要将“达塔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彩箭)插到新娘的背上,表示她从此就是有主之人。随后新娘会身着男家送来的全套衣饰,精心打扮,在伴娘的陪护下缓缓走出家门。
新娘出门时,会有一个叫“央固”的仪式,即迎亲人员在前面边走边挥动哈达高喊:招纳福祉哕,招纳福祉哕!而女方的家人则会站在自家屋顶上,用右手朝迎亲队伍走过的方向挥舞哈达喊道:留下福祉,留下福祉。因为在藏族百姓看来,姑娘出嫁会把家中的财运带走,为了留住财气,需要举行“央固”,意为招财引福。
过去迎亲一般都是骑马,走在最前面的人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九宫八卦***案的唐卡。现在迎亲多用汽车,少了些许传统风情,增添了—分现代时尚感。
迎亲队伍到达男家时,男家已装饰一新,大门两侧分别放着一块黑石和一块白石,并为新娘准备下马垫,垫子里装着青稞、小麦和盐巴等,垫子上铺着五彩锦缎,上面用麦粒或面粉画着“卐”吉祥符号。新娘下马后要先绕象征吉祥神灵的白石一圈,接着要踢翻象征邪魔的黑石,然后才能被迎进家门入座。
整个迎亲仪式也就宣告完成。新娘一路来到新郎家,也意味着,生活之路将与他相伴相守共同走过。
拉姆的婚礼在拉萨市内的一个林卡举行。林卡里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环境清幽,是绝佳的婚礼场地。我和同事大概11点到达,只见林卡内已人来人往,露天和室内的桌子上都摆满了饮料、瓜子和糖果。客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嗑瓜子聊天,喝啤酒打牌,那些穿着新藏装的女人们在人群中不断穿梭,忙着给客人倒酥油茶或甜茶,好不热闹。
大约12点,人群开始涌动,客人们纷纷拿出了事先准备的哈达,排着队朝一间房子走去。房间不大,正对大门的墙上悬挂着佛像,佛像的下方则供奉着象征吉祥和丰收的“切玛”。
拉姆和她的新郎土登,还有双方父母都盛装并排依次坐在大门的右侧,旁边还站立着几个盛装出席的“专职”祝福者,不停地唱着赞颂的藏歌,为新人祈福。这些唱赞歌的人,可以是主人家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是从外面聘请的专业歌唱者。客人们就在祝福声中捧着哈达排着队,在房间里按顺时针方向慢慢走着,经过佛像,将礼金投进拐角处一个喜庆的红色小木箱里。之后就将哈达依次献给新郎、新娘以及双方的父母。不一会儿,六人就被洁白的哈达给包裹了,只露出幸福的笑脸和头上那精致的帽子。
就在那一夜,我拥有了一切。
拥有了信仰,拥有了轮回,
只为,那在佛前绽放的故瑰,
依旧保持往日的光泽。
婚礼最后,客人们会围成一个圈,一起煨桑齐唱祝福的歌曲,新郎新娘手捧切玛、青稞酒和糌粑走到客人们面前,请他们品尝,再抓一小撮糌粑,待人群要散去时,一齐撒向天空,祝福新人吉祥如意。而婚礼也就在这种寓意美好、喜庆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戴花帽戴巴珠,贴着你的温暖
藏式婚礼中,配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以金花帽、巴珠、嘎乌、手镯等饰品为主,多为手工精心打造而成。帽子、礼服、鞋袜等也很讲究,贴心制作的这些衣物、饰品,多年以后,会成为记忆的—部分融入新人甜蜜的生活中。
金花帽
传统藏族婚礼中,新人及双方父母的穿着中帽子必不可少。不论婚礼是在夏天还是冬天举行,新郎及双方的父亲都要戴着称为“次仁金嘎”的金花帽,新娘及双方母亲戴的帽子称为“娘夏”。
两种帽子既相似又有区别。都是以优质氆氇做成帽胚,帽顶和帽筒上缝着织有各种美丽***案的金丝缎,边缘也以金线装饰缝制,都有四片帽翼,并镶缀皮毛。不同的是“次仁金嘎”的前后帽翼稍长,左右帽翼稍短,穿戴时要分别将一长一短的两片帽翼向里折进帽筒,显得英俊潇洒。“娘夏”的装饰相比“次仁金嘎”更加华丽,但帽筒比“次仁金嘎”要矮一些,另外四片帽翼同样长短,穿戴时四片帽翼都展放开来,显得美丽大方。
“次仁金嘎”是传统的藏式帽子,传说是文成公主进藏后,在布达拉宫的一次歌舞宴会上,看到西山上飘绕着云彩,非常美丽,于是灵感进发连夜设计制作了一顶帽子,这就是被称为“次仁金嘎”的金花帽。
开始这种金花帽都是男人戴的,后来女人也戴,并根据女性特点稍稍做了一些改动,就成了“娘夏”。这一风俗在而今的拉萨得以延续,仍然能在街头看到传统的帽子制作店铺。嘎乌
婚礼中,除了帽子,还有一些其他讲究。新郎土登和双方的父亲都会穿着崭新的传统藏袍,脚踏黑色的长筒皮靴,非常的豪放帅气。而新娘拉姆则穿上了拉萨最好的裁缝店定制的藏装,身前维系着如同彩虹一样美丽的邦典。
拉姆说妈妈亲手给她围上邦典的那一刻,面带微笑的嘴角带有一丝伤感,她知道那是因为自己要出嫁了,母亲心里舍不得。
拉姆手上戴着各种首饰,如手镯、项链、戒指、耳环等,都是黄金做成的,嵌有天珠、红珊瑚、绿松石或蜜蜡等宝物。她是家里最疼爱的女儿,几年前,母亲就开始为她准备这些嫁妆。佩戴的“嘎乌”,是藏族最典型的胸饰,是一种用金、银或铜为原料作成的盒状物,俗称护身盒(符)。其制作一般以金银錾花,表面以红珊瑚镶嵌。噶乌中放佛像、经书等,佩戴于胸前。
这只噶乌是由母亲传给她的,将来她也会像母亲一样传给自己的孩子。
巴珠
“巴珠”是藏族妇女非常别致的一种头饰,拉萨等地较为流行。“巴珠”和“邦典”一样是姑娘进入成人的一个标志。其用假发做成三个三角形的高耸发髻,每个发髻上镶嵌着用珍珠串连的玛瑙、珊瑚、蜜蜡等,非常华丽。
做一顶巴珠很不容易,做父母的常常要提前很长一段时间筹积资金,备齐珠宝及其他材料。过去巴珠有非常严格的等级限制,随着社会的进步,等级限制逐渐淡化,现在已成为藏族妇女的基本发饰,受到越来越多的藏族女士喜爱。
这些珍贵的饰品,在婚礼结束后,新娘会将它们像宝贝一样珍藏。它们是佛前永不凋零的玫瑰花,得到了佛主的加持护法;它们是心中坚贞不渝的爱情见证,得到了万物的润泽恩惠。
在这些繁复的礼仪中,婚礼的仪式感显而易见,父母对子女的爱也在这些嫁妆中展现出—种爱的厚度。这些满载着历史与故事的物件沾染着祖祖辈辈的温度,传递给子子孙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佛前永不凋零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