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
从旧石器时代的普定穿洞古人类以降,人类活动在安顺频繁融合激荡,产生了极富魅力的牂牁文化、夜郎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三线文化,形成一大批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同时,安顺还是国家甲类旅游开发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资源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8%,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黔中文化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不竭源泉。
后发赶超 时不我待
改革开放特别是***的十六大以来,安顺市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多满足,为促进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为推动黔中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安顺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之处:一些***员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文化产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文化精品力作不多;文化人才匮乏,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十二五”期间,安顺的发展蓝***是全面推进经济、***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的建设,将安顺建设成为“实力安顺、宜居安顺、开放安顺、平安安顺”。以文化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建设,是“实力安顺”的题中应有之义。
面临紧迫的形势,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2011年,中共安顺市委组织起草了《关于推动黔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并在2011年11月20日召开的市委二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通过。《意见》提出全市文化建设中长期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要通过重点实施“文化工程”,以确保各项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根植沃土 系统推进
“文化工程”包括文明素质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产业工程、文化创新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
其中,文明素质工程以理论武装、提振安顺发展的精气神、深化精神文明创建、舆论引导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旨在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文化惠民工程以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文化精品工程以构建黔中文化强势品牌为目标,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地质文化和奇石文化品牌、古人类文化品牌、多元特色文化品牌、民族民间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品牌、人文文化品牌七大文化品牌,增强黄果树瀑布节等重大特色品牌节庆活动的影响力,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黔中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工程以培育形成新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黔色文化产业,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创新工程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通过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黔中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播工程以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建立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等为突破,着力提升黔中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化人才工程以加强文化工作拔尖人才和高素质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工作者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为抓手,培养造就一支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队伍,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有机整体 必经之路
“文化工程”战略定位准确,提纲挈领,内涵丰富,堪称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安顺市文化建设的总构架、总思路,将成为推动黔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推进器。
“文化工程”是在对黔中文化发展特点、资源状况、存在困难、特色优势等进行全面考察、科学分析之后提出的,并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中进行审视、检验,符合安顺文化建设实际,顺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七大文化品牌、举办重大特色品牌节庆活动以及“一核、七园、文化旅游产业组团”、四个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文化产业布局等等,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是对黔中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把握、准确抓住突破发展瓶颈关键环节的科学部署。这些部署,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定将不断***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安顺文化软实力,实现黔中文化跨越发展。
“文化工程”系统地提出了强化保障、优化结构、创新平台、增强竞争力等具体措施和重点工作,涵盖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宣传、人力资源和经费保障等方方面面,既整体推进、注重基础,又重点突出、目标明晰,各项工程之间互为依托、互相给力,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有机整体。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有利于保障工作开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20年,文化管理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品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要素繁荣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的文化产业格局,黔中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
“文化工程” 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科学布局,全面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创建、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精品工程等系列措施,立足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着眼于文化的社会效益,凸显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越性。文化产业工程、文化体制改革等则侧重于经济效益,顺应文化发展规律,做大做强黔中文化产业,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群众利益的需要,也是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今年,伴随着国发2号文件、黔***发15号文件的春风,安顺市“文化工程”的实施面临着大好的历史机遇,在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正积极抢抓机遇,扎实有力推进各项工程的实施,黔中文化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文化新篇章。(作者单位:安顺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周德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根植文化沃土 推进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