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类型”作为一种折射社会、历史观念变迁的文化形式,在社会的发展下“类型”这一概念被借用到电影中。而作为好莱坞电影制度的一种商业策略――“类型电影”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制作者和观众的一种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式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本文从类型电影的概念、现状、研究原因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类型;类型电影;概念
中***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44-01
“类型”是时下常用的一个影评术语,人们对它的确切含义或使用价值众说纷纭,有人提出过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否真正存在过电影“类型”,如果存在,能否给它下个定义?二、类型的功能是什么?三、各个具体的类型是如何产生,或者说是因为什么产生的?
一、类型电影概述
类型电影的概念是从文学上借用而来的,由亚里士多德率先在《诗学》中提出类型的分法,他把诗分成若干类别,有:悲剧、史诗、抒情诗、喜剧等,其目的在于界定每个不同类别的特点和应当承担的任务,实现其价值。
类型电影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在应用过程中所引发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注意的。第一,类型和类型的范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拿喜剧和悲剧来说,虽然喜剧和悲剧这类型的产生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它们的定义标准和作品种类却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类型电影中,我们只能是借鉴。第二,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听觉相融合的媒体,所囊括的范围极广,也许某些文学类型在电影中出现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学类型都会在电影中出现,二者不能混淆。在《电影艺术词典》中,对类型电影的概念作出了界定,认为类型电影是按不同类型的规定所制作出来的影片。类型,是指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所形成的影片种类、形式或是范畴。而类型电影是一种拍片方式,即对艺术产品所作的一种标准化的规范。
二、类型电影研究现状
有关类型的划分,文学批评家们在当时出现了使之混乱的概念。威来克和沃伦认为电影类型是和其他史一样,都必须以研究历史为基准,但研究的前提又必须选择某个标准作为参考。这句话的意思是,例如我们想要知道什么是科幻片,我们就必须参照某些类的影片,但在我们弄清什么叫科幻片之前,又怎么能知道应该去参照哪些类型的影片呢?当下类型电影划分普遍存在分类模糊不清和划分标准不合理的现状。沈国芳认为应将类型电影的研究方法分为电影概念和电影范式两个部分,电影范式是电影观念和电影创作者共同影响的结果,通过电影范式进一步规定各种类型的特点;郑树森认为研究类型电影应当从影片的社会背景下手,虽然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研究方法却与沈国芳相似,都存在理论建构上的缺陷,其他专家学者也如此。
在类型电影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热衷于从以下五大领域展开研究:西部片、科幻类电影、电影类型与社会现实的理论研究、类型电影叙事、观众和市场。但无论是对电影受众心理研究还是对电影类型的本体研究,抑或是其他,电影类型研究都需要开拓一片新的领域。
三、研究类型电影的原因
第一,当下电影理论过于极端化,想当然地认为影片里出现的所有事物都应当由个人负责;第二,“寻求作者”心理,即大多数人认为了解某部影片需要从该导演的全部作品出发,只有看过某导演的全部作品才能了解他的某部作品;第三,“类型”的存在给了我们研究类型电影一个充足理由,它不仅能够使能干的导演拍出优秀的影片,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使好导演更上一层楼。
从作品的角度出发来看当下西方的类型电影,我们可以发现,类型电影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幻象的世界,其实质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宣泄通道,并且这种宣泄带有鲜明的反西方文化意识,现实规范愈加禁止的,在类型电影中就愈加强化。
进一步分析类型电影的构造,我们可以发现类型电影也绝非一味地反文化,它一方面对人们的感情宣泄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另一方面又对处于现实中人们的理性需求给予理解与照顾。由此可以看出,一部类型电影往往扮演着双重文化的角色。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查・阿尔特曼所说:“类型片往往具有文化和反文化双重特性,每一种类型都是把某一种文化价值与另外一些价值对立起来。所有类型片都用这种操作方式运转,每一种类型片都使观众超越某种文化,体验正常生活中没有的情感,与此同时又对这些情感加以谴责。”
参考文献:
[1]胡克.中国电影的类型化策略[J].当代电影,2011(09).
[2]潘天.在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之间―中国电影的策略[J].文艺争鸣,2009,(07):117-120.
[3]爱・布斯康布.美国电影中的类型观念[J].世界电影,1984,(06):37-52.
[4]查・阿尔特曼.类型片刍议[J].世界电影,1985,(6):74-86.
[5]宫宇,祭光.正名,类型电影作为艺术[J].世界电影,1988,(05):11-17.
[6]胡克.当代电影类型化难题[J].当代电影,2008,(05):11-15.
[7]周小玲.关于百年来中国电影类型研究的思考[J].社会科学,2010,(09):179-192.
作者简介:
蒋冬玉(1992-),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