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碑文篇1
莫迪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从他懂事起,就没见过爸爸。每当他问妈妈,爸爸在哪里,妈妈就伤心地告诉他,爸爸是一名警察,在他还没有出生时,爸爸就牺牲了。
莫迪是听着妈妈讲爸爸的英雄故事长大的,爸爸的英雄形象深深烙在他心中。让莫迪妈妈埃拉夫人欣慰的是,莫迪22岁这年,考上警校,两年后他就会像爸爸一样成为一名警察。
可让埃拉夫人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还不到一年,莫迪就被开除了,原因是他被教官体罚,他不但不服,还打了教官,他说他恨警察。
莫迪被开除后,不但学会了抽烟、喝酒,还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埃拉夫人伤心不已,气愤地对儿子说:“我吃了多少苦才把你养大,可你太让我失望了。难道你忘了,你爸爸是个出色的警察吗?你这样不争气,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爸爸?”
莫迪满不在乎地说:“你说我爸爸是警察,可我连爸爸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埃拉夫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狠狠打了儿子一耳光,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眼泪一个劲儿地往下淌。
莫迪愣住了,长这么大,妈妈还是头一次打他,他也是头一次见妈妈流泪。
“既然你不相信,我这就带你去你爸爸的墓地。”说着,埃拉夫人拉着儿子就走。
莫迪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一座孤墓前。让莫迪感到奇怪的是,爸爸的墓碑上空空的,不但没有照片,而且连碑文都没有。
埃拉夫人看出儿子还是半信半疑,解释说:“其实,你爸爸是一个卧底警察,他有很多仇家,很多人都想找他和他的亲人寻仇。为了你我的安全,为了不让人破坏坟墓,所以墓碑上什么也没有。”
莫迪不屑地说:“就算我爸爸真是警察又怎么样,我非得学他做警察吗?我最讨厌警察了……”他的话还没说完,几个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跑到他跟前,嘀咕起来,他急切地说:“不跟你说了,我和朋友要去做事,走了。”说完,他就跑掉了。
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埃拉夫人流着泪说:“早知这样,当初我就不该把你生下来……”
埃拉夫人失魂落魄地回到家,猛地发现家里有两个高个子男人,她奇怪地问道:“你们是谁?为什么在我家?”
“我们老板想见你。”说完,两个男人便不由分说硬是把埃拉夫人拉上了小轿车。
20几分钟后,小轿车停了下来,埃拉夫人被带进一个仓库,只见仓库里有一帮男人,让她没想到的是,儿子也在场。
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对埃拉夫人说:“夫人,你别害怕,我们把你请来是想让你和我们老板认识认识,聊聊天。因为你的儿子莫迪想跟我们老板做事。”
埃拉夫人一惊,有些紧张地问:“你是谁?你们老板又是谁?”
戴墨镜的男人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旁边的莫迪有些兴奋地说:“妈妈,这位是卡特先生,他是我们老板霍曼先生的私人律师。卡特先生可是有名的大律师,帮我们老板打赢了很多官司,大家都很佩服他,我也非常崇拜他!”说着,他把目光投向老板椅里的一个男人,“这就是我们老板霍曼先生,他对我很关照,给了我很多钱,我愿意跟着他干!”
埃拉夫人气得浑身发抖:“莫迪,你太让我失望了,从今天起,你别再叫我妈妈了,我没有你这个儿子。”
霍曼拿出一把手***,扔到莫迪面前,笑着说:“去吧孩子,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莫迪拿上***和两名同伙走出仓库。
莫迪走了没多久,突然,从仓库上面扔下来多枚烟雾弹,不知谁喊了一声“警察来了”,仓库里顿时乱成一团。从外面冲进许多全副武装的警察,将霍曼和他的手下全都抓了起来……
安然无恙的埃拉夫人刚被警察送回家,莫迪就急急地回来了,埃拉夫人生气地说:“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你走!”
莫迪眼里含着泪说:“对不起妈妈,让你伤心了,可你误会我了。其实,我被开除,学坏……都是假象,因为我是个卧底警察!”
埃拉夫人愣住了,不知道儿子说的话是真是假。
莫迪见妈妈半信半疑,又说:“妈妈,爸爸曾是卧底警察,你应该清楚,做卧底有多危险,是不会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份的,包括自己最亲的人。霍曼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明里做正当生意,可暗地里,走私、***、谋杀,什么坏事都干,然而警方却苦于找不到他犯罪的有力证据,我打入霍曼的公司,就是想收集霍曼犯罪的证据。霍曼给我***是让我去杀警察,把你抓去是做人质,因为他已经开始怀疑我。上司见我身份暴露,怕你出意外,不得已才派人去救您。您想一想,霍曼和他的手下都被抓了,如果我不是卧底,我怎么会没事?相信我,妈妈!”
这下埃拉夫人相信了,喜极而泣,一下子把儿子抱在怀中,高兴地说:“对不起,妈妈误会你了!妈妈把你生下来是对的,你是好样的!”
莫迪拍拍妈妈的后背说,得马上搬家。
埃拉夫人不解地问儿子,为什么要搬家?
莫迪说他的身份已经暴露,虽然霍曼被抓了起来,可现场只搜到一点点***,他的手下还把罪责全揽了过去,这都是霍曼的律师卡特出的主意。卡特是个伶牙俐齿的律师,他那如簧之舌一次又一次让霍曼摆脱牢狱之灾。虽然这次卡特和他的儿子也被抓了,可由于证据不足,并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他还会帮助霍曼开脱,要不了多久,霍曼就会放出来,他出来一定会报复。
埃拉夫人愣了一下,说:“警方为什么不在卡特身上下下功夫?只要他不帮或者揭发霍曼,霍曼不就不能逍遥法外了吗?”
莫迪无奈地摇头说,警方做了很多工作,可卡特软硬不吃,他毕竟是个大律师,警方对他无计可施。最重要的是,霍曼给了卡特相当可观的酬金,而且待他如同亲兄弟,卡特是不会出卖霍曼的。
埃拉夫人说:“可我不想搬家。”
莫迪着急地说:“妈妈,我们留下来会很危险,特别是您,会更不安全。我们必须搬走。”
埃拉夫人想了想说:“那好吧,你先在家里收拾东西,我出去办点事,很快就会回来。”说完,她转身走出家门。
风吹拂着,没有碑文的墓碑似乎也有了一丝暖意……
(摘自《上海故事》)
墓碑碑文篇2
绿草如茵,鲜花束束,大理石光洁夺目,伴着一片静谧。偶尔,传来时断时续低低的啜泣声……这就是英国墓地常见的景象。
在英国,笔者曾走访了几处墓地:闻名遐尔的卡尔・马克思墓的所在地――海格特公墓以及乡间和城区的一些教堂公墓。
作为懂英语的中国人,到这种地方来,最感兴趣的当然是那隽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考究的遣词造句,生动形象的比喻,脍炙人口的诗行,它们不但表达了立碑人对死者的哀悼、怀念和依恋,也诉说着那早已成为了过去的悠悠岁月……
一
进入海格特公墓仅几十步远,你就会在那一片碑林中一眼辨出哪一座是属于卡尔・马克思的――一座银灰色大理石墓碑,上有马克思的头部雕像,那双蕴藏着无比深刻洞察力的眼睛,似乎仍在睿智生辉(见题***)。在他的头像下面,是铭刻着两行金黄色的文字:
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往日,笔者虽然在书本上多次读过这不朽的名言,但此时,当它又在这特定的环境中进入眼帘时,却仍感到格外新鲜、格外亲切。在这简短的文字后,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从英语文学语体的角度上来说,这一简洁,明快,有力的名句无不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墓碑的下半部,隽刻着人们熟知的那段墓志铭: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The point howeveris to change it.(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但关键在于如何去改变世界。)
读着这富有深奥哲理的铭文,笔者感受到英语语句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并不由得肃穆而立,同时觉得曾在这里的上空回荡过的一种声音仿佛就响在耳际:
Just as Darwin discovere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organic nature.so Marx discov-ere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正如达尔文发现了有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这正是1883年3月,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在他的墓前为人们留下的千古名句,在这名言中,恩格斯恰如其份地运用了“重复”这一修辞手法,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有意识、有目的加以重复其实并不多余累赘,加深了人们对这些强调部分的印象,并且还更烘托了语义。
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块保守势力占统治地位的联合王国的土地上,拜谒马克思墓的人仍是络绎不绝。每天,这里都会有默默地、虔诚地新近敬献上的花束……这一切,或许能够证明恩格斯在他墓前演说中的那句结束语吧――
His name will endure through the agesand so also will his work.(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二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有许多是慕名而来,拜谒马克思墓才到海格特公墓留下他们的足迹的,笔者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其实有许多意外收获也是令人兴奋不已。
离马克思墓不远,一座纯白的大理石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使人惊叹的不仅仅是那位于碑石上方最中央的那条象征着“生命之别”的美丽的雕刻***案――一双紧紧相握的手,也不仅仅是那婷婷玉立在两侧的那天使般的可爱形象,而是那一位立碑人――一个忠实的妻子,慈爱的母亲献给亡夫和爱子的碑文。
从碑文不难看出,这位名叫嘎迪纳夫人的丈夫阿尔弗雷德是1966年10月去世的,当时其子洛伊年龄34岁。12年之后,1978年10月,他们的爱子又与父亲“团聚”了。这位嘎迪纳太太失夫丧子,为了寄托哀思,不但为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立了碑,而且也用一首极优雅的小诗表达了对亡夫生死不渝的爱情。读了碑文,笔者似乎看到,这位忠贞的妇人在百年之后又回到了她的夫君和爱子的身边,他们仍可在天国继续共同安享天伦之乐。嘎迪纳夫人的先生如有灵在天,也可堪告慰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妇人在碑文中运用“对偶”的手法(1nlife l loved you dearly,in death l do the same)“生时爱君情意笃,君逝我情真如昔”,表达了自己对夫君和爱子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三
在赫弗德希尔的乡间墓地,埋葬着竟有27代的当地村民。其中有一块墓石,看上去与其他墓石没有什么两样,可是那上面的碑文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最下面的一行文字(Reburied a WeekLater)“一周之后重新下葬”读来蹊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7很凑巧,那天教区牧师恰好在场,他向人们解释了这行神秘的文字。原来,在《解剖法》颁布的1831年以前,曾有一些专门靠挖掘新墓盗取鲜尸以便将之卖给医科学校而换钱维生的人。那天夜里,他们掘开了刚刚下葬的约翰・古瑟布里奇的棺木,在携尸逃跑的路上,不知受了什么惊扰,于是扔下尸体仓惶而逃。几天之后,才被一个路过这里的干活的人发现,于是才有“一周之后得重新下葬”之说,那牧师还说:“这事曾在教区掀起了轩然***”。
然而,最阴惨恐怖的要算是座落在南汉普敦伊城纪念理查德・帕克的碑文了。那其中的一句是:“米涅耐特号快艇失事19天之后,他死于热带地区的一条敞蓬船上,”似乎这位墓中人是死于路途中的不测事件。然而,事实远非如此。那刻在石碑下方的两句圣经经文――“虽然他杀了我,可我对他仍坚信不疑。”“让世人知道他们的罪孽吧!”――才给人们暗示出了那恐怖的实情:帕克,这个在舰长室当服务生的小伙子,是被他的伙伴们杀死并吃掉的!
有时你得从字里行间去寻求线索,以明了事实真相,在伦敦地区米德塞克斯一块教堂公墓有一座为列兵约翰・怀特立下的碑石,上面刻着:“为表战友们对他命运的同情,特立此碑,以资证明”。
莫非怀特是某种暴行的牺牲品吗?好生奇怪呀!伦敦警察总署户籍处所提供的死亡证书上列着他的死因:“被地方***事法庭处以150次鞭笞。”
看来,事情似乎是怀特在酒醉之后对一名中士开了一***,于是被活活鞭笞而死。难怪战友们对他给予如此深切的同情。
四
象形性语言之运用,在碑石中极为丰富多彩。球体代表着死亡,蛇口吞含着自己的尾巴,代表着周而复始,以至无穷;玻璃沙漏则象征着时间。打开着的书页可能代表着知识――如若那书页是卷了角的,有人说,这则象征着记忆;而一只脱离开身体的手,则代表着与神灵同在;光芒四射的王冠,则象征着基督的生命。
古老的墓碑石上的***形还往往能反映出墓中人的生前职业。有一座碑石上刻有理发剪、卷发夹、毛刷和剃须刀的***形,显然这是一座理发师的坟墓。
除了用***形之外,能够介绍墓中人的当然还是文字,而一些碑文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无穷。在渥斯-莫特莱沃斯的一座碑石,乍看上去,只不过是为一个农夫本杰明・杰斯蒂而树的,那碑文“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言语朴实无华,似乎也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然而,其背景却是:这位杰斯蒂先生在1774至1822年间就曾为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注射过牛痘***苗。他对于注射***苗可预防牛痘的发现要先于世人所公认的爱德华・詹纳医生,这可不是吹牛皮说大话的哟!杰斯蒂作为一个处事谨慎,也可以说还是有些幸运的医学先驱者之地位,在他有生之年已得到了承认。
更饶有趣味的是:斑斑文字的字里行间还可以使人们驰骋想象。在新树林(地名)一带,为一个叫托马斯・怀特立的碑石上,在“丈夫”一词之前有一段6英寸长被刮掉的凹痕。当地的老百姓回忆说,那天,怀特的葬礼举行完毕之后,他的遗孀在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刮去了“丈夫”一词之前的那个修饰语――“忠实的”!看来这位怀特先生在生前一定有过什么风流轶事背叛过妻子,而他的未亡人,在他死后不饶恕他,真可谓是死有余辜了!
墓地小览之余,思绪万千。一边是脚踏实地的真实人间,一边是未曾涉足过的幽冥世界。它们似乎相隔有如天渊,却又仿佛毗邻咫尺之间……
墓碑碑文篇3
王洛宾墓志铭王超海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进入***。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 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王洛宾重谊。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情深意切,众口皆碑。洛宾谦逊。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洛宾爱国。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洛宾大志。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耄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 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音乐生活报》1996年5月31日评析: 该墓志铭写得文彩飞扬,旷野大气,盖洛宾先生之品性滋染所致。全文介绍了洛宾并不复杂的经历后,重墨浓笔写其一生的艺术成就。而洛宾先生的艺术成果,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这些又均是久盛不衰的艺术珍品。其间所提到的洛宾先生的音乐活动又无不展现了其不求名利但求艺术,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文中提及先生妻故后独身将三子养育成人的事情,更是体现了王洛宾旷达洒脱的人生追求。最后一段用“楚辞”诗体对先生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这些评价是对洛宾先生最真诚也是最恰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