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这个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是引伸义。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过日子的,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元旦:世界上采用公历纪年的国家,都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元旦”是合成词。“元”的意思是“第一的”。“旦”字上面的“日”字表示的是圆圆的太阳,“日”字下边的“一”字表示地平线,地面有太阳,表示太阳刚露出来,意为早晨,又引伸为“一天” 。这“元旦”二字即“新年第一天”的意思。
春节:春节,俗称“阴历年”,是我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团圆的节日,是中国传统习俗的集中体现,所以,春节是中国第一大节。不仅代表农历新一年的到来,也是十二生肖的交替之时。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过年除夕夜吃年夜饭、拜年、贴春联、放爆竹、吃年糕或饺子、给压岁钱等,都是一些普遍的习俗。祝小朋友们新春快乐!
元宵节:一年的第一个月称为“元”,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定名为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灯节,其庆祝活动主要是夜晚赏花灯、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闹元宵就是闹春耕。应时食品为元宵,是用节名直接指称食品的,俗称汤圆、汤团,以示团团圆圆。
清明节:“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清明扫墓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通过追念先祖,达到团结同族、教育后人的目的。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学会感恩。清明节应时食品为青团。
劳动节: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简称。1866年,有个国际会议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实现8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决定以象征工人阶级团结、斗争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小朋友要从小热爱劳动。
青年节:是“五四青年节”的简称,是纪念“”的节日。在“”中,我国青年充分显示了伟大的***精神和力量。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这个光荣的***传统,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等我们长大了成了青年人的时候,就要过青年节了。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最广泛和最普遍的习俗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形成端午包粽子的习俗,此祭物投入水中, “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也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端午节这天,盛装的龙舟,随着铿锵的鼓点、粗犷的号子、飞舞的桨叶,在大江中旌旗招展,乘风破浪,你追我赶,其场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儿童节: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简称,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作出了决定,规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祝愿这一天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我们可以给灾区的小朋友献上一份爱心,让他们的节日也增加一抹亮色。
中秋节:在我国民俗之中,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可算个大节日了。由于八月十五为秋之半,故叫做“中秋”。古往今来,每当中秋之夜,人们合家团聚,一边观赏明月,沐浴同一轮月光;一边品尝象征团圆的甜美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芋艿炖鸭子,分享亲情与友情,体味“人月两圆”的意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无限欢畅。
教师节:每年9月10日是我们老师的节日。如果说“妈妈”是我们步入人生的第一声呼唤,那么老师便是我们开始成长时的第一个台阶。“排排坐,吃果果”,是老师轻柔的声音扣响了我们心灵的第一道门扉;我们不能忘记在午睡后,老师为我们掖好被角;在我们与其他小朋友闹别扭时,告诉我们要“团结友爱”。是老师给我们带来爱和欢乐,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多么美好!“老师,我爱你!”
重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是我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节日。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又有“老人节”、“敬老节”之称。九月重阳,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登高的好季节,因此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还有吃“重阳糕”、赏菊、饮酒等习俗。
国庆节:10月1日是***纪念日,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大典。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祝福祖国母亲永远年轻健康,永远生气勃勃,繁荣昌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说说我们的12个快乐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