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这篇文章,重新看了一次《香水》,是原著帕·聚斯金德的那个版本,2006年上映——《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观看这样一部电影,绝非一段愉快的经历。但是,无论原著还是电影都是从正面或者负面描述了制作香水的过程。“擦过净香的柜子、用肉桂油浸过的皮革、龙涎香块茎、香棺木盒子几乎可以永远保持其香味。其他的 —— 甜柠檬油、香柠檬。水仙花和晚香玉浸膏以及许多花香 —— 若是彻底暴露在空气中,短短几个小时后即把香味散发完了。香水专家采取措施来对付这种讨厌的情况,其办法是,把特别容易挥发的香味通过附着牢牢地束缚住,仿佛给它们上了镣铐。”作者甚至称那些芳香分离者、蒸馏者和挤压鲜花者为“野蛮的香味掠夺者”,所以说制香的过程是一个束缚味道的过程么?
当然,帕·聚斯金德说,能牢牢附着几十年的香味是有的,而每个人对于味道的记忆也是有的,因为之前缺乏有关芳香的见识,我在选择香水的时候,会寻找自己熟悉的味道,有一天我的好朋友香水设计师DellaChuang给我带来她自己研制的香水,她轻按住香水的“开关”,于是我闻到了久违的我爱的花洒洒在青草上的味道,我不喜欢把香水涂抹在手腕或者是耳朵后面,我喜欢像是浇水的喷壶一样,洋洋洒洒淋个满头满脸,这想必也是跟自己喜欢的花洒有关。Della每次在微博上都会她储存的味道,“昨晚在铺有marimekko桌布的餐馆点了一道以‘莳萝’调香的三文魚。marimekko+莳萝+三文鱼的记忆组合,不但让我想起在芬兰度过的三年岁月,也让我想起Eau de Lalique Lalique 香水的莳萝+小豆蔻+肉桂的气味调香。调香师是 Emilie Coppermann and Jean-Claude Ellena(爱马仕的调香师)。”她称这种储存为自己的“气味罐子”。玛丽莲·梦露也有自己的气味罐子,我最近老看见她给Chanel No. 5做的广告,更有一个吓人的标题是“为香气起死回生”。早在1954年,梦露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请问您夜里穿睡衣吗?”她说出“Just a few drops of No.5 ”。其实像玛丽莲这样的尤物,“a few drops of No.5”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Body。帕·聚斯金德是这样描述身体之于味道的重要性的:他必须锻造一项香味王冠,在王冠的最崇高部位 —— 它接进别的香味并控制住它们 —— 必须有他的香味。他将按照技术的一切规则制作一种香水,而城墙后面那少女的香味必须是这香水的核心。”玛丽莲应该就是城墙后面那位少女吧,她的结局也真的像那位少女一样,在36岁的芳龄被某个“仰慕者”摄走了身心。
再说Chanel No.5,我珍藏着一款只有7.5ml的“五号”,它瓶身大小只有我的手心那么大,瓶口像化学实验的瓶子一样,是用蜡(或者是薄塑料)封住的,它来自美国,是一位久居美国的朋友送我的礼物,那是一位心思细腻的作家,特别了解我。我至今都没能打开这个香水瓶,没有闻到过里面香水的味道,我只看着它端端地站在那里的样子,或者把瓶身握在手心中,那灵巧的身体又跟味道无关了。
同样珍藏着的,也有一款Dior迪奥限量典藏香氛,那也是极小极小的一瓶。我爱的那款叫做“暗木幽香”老挝木、胶蔷树脂精华和大马士革玫瑰精华的香味,它的调性是东方的。它们都是以传统的手工定制,我热爱手工艺。
香水放在瓶子里面是有形的,而泼洒出来之后又是无形的,帕·聚斯金德笔下的香水里面蕴含着巨大的隐喻,是隐藏在繁华之下的残酷的真实。可是现实生活远没有那么苦哈哈,作为装饰物出现的香水,作为内衣出现的香水,作为包装设计出现的香水,作为化妆品出现的香水,那么甜美,能够粉饰太平。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西方人的理论,因为更有趣的是,我在网上发现了中国的香道,它萌芽于远古祭祀的礼仪;起始于春秋佩香的习惯;成型于汉代和香的名贵;在两宋期间得到广泛流传,这些历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络上讲述了香道有的德形: 1. 感格鬼神; 2. 清净心身; 3. 能除污秽;4. 能觉睡眠; 5. 静中成友; 6. 尘里偷间; 7. 多而不厌; 8.寡而为足; 9. 久藏不朽; 10. 常用无障。
久藏不朽,常用无障,放心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