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解析《弟子规》中蕴涵的“泛爱众”思想,指出它与“博爱”思想具有同等意义,阐明当前社会特别需要这样广博的爱心,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凝聚力所在。
【关键词】弟子规;泛爱众;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思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强调,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中也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博爱、亲民的内涵,这是中华民族能代代相传的凝聚力,可以积聚起强大的发展力量,而这一点在《弟子规》中以“泛爱众”一篇内容阐述得非常详细具体。
本文着重从《弟子规》中“泛爱众”的内涵出发,阐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众的美好品德的具体内容,以此鞭策广大国民以其为行为规范,广泛地弘扬并实行,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精神动力。
一、《弟子规》中“泛爱众”的思想内涵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第一》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以三字一句而编写,是一本童蒙养正的少儿读物,虽然字意简洁,但内涵深厚,其中“泛爱众”一篇详细讲解了如何广泛地爱护众人。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告诉我们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并列为三才者,理应爱一切人,不论老幼贵贱、好人恶人,应平等对待。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是说一个人受人尊重是凭借德行和才学,而非相貌与语言,故应在德才方面自砺。“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培养一个人与人分享、成人之美的高尚品格。“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则说明对待贫富的观点,《朱子家训》中也有同样内涵的语句,“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生骄态者,贱莫甚。”可见,在传统文化中“谄富”、“炫富”是最为人所不耻的,在今天的社会若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点戾气,多一分正气。“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告诉我们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不在他人忙乱或不安时打扰别人,给别人增加烦恼,这也是爱人的表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告诉我们对他人尊重就应该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和隐私,以免对人造成伤害。“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则教给我们隐恶扬善的道理,应注意“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告诉我们也不是一味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要真正为他人着想,多劝谏别人使其改过,以完善品格,扶正世风。
“凡取与,贵分晓”教导人们与人相处的原则,应该“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情心。“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告诉我们应生活在感恩中,不要报怨,才符合作为人的本分,生活才会幸福。
最后讲到与仆人、司机等相处的礼仪,应“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原因是“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让人从心底佩服自己的品格才是真正的高贵。
总之,通过这一篇我们可以了解在与人相处中如何应对,如何做到爱人,这也是我们身而为人的基本要求。
二、“泛爱众”与“博爱”的关系
博爱,广泛地爱一切人。《孝经・三才章》有“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也有“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唐朝时韩愈著《原道》,第一句就是“博爱之谓仁。”宋代欧阳修《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可见,博爱的思想由来已早。在西方,“博爱”一词,最早是法国大***前的思想家提出的,是法国1789法国大***的三大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之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之一。“博爱”的本意总的来说是,人类的爱是超越阶级和种族等界限的,因而是应该不分阶级、不分种族的,因此人类应该互助友爱。东西方文明在人类对生命关怀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不管是《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还是东西方文明中的“博爱”,都教导人们要去爱一切人,只是在方式、方法等细节方面有所差别。所以当我们说到“爱”不能认为它来源于西方文明,也应从传统文化中发掘这样的内涵,让传统文化的爱人精神滋润更多的生命。
《大学》中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是在修身的基础上最应去实行的道,可见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是非常注重爱人的教育与实践的。
三、“泛爱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而国民素质的提升是民族是否兴盛的根本。若没有爱人的思想,人人尔虞我诈、相互猜忌、竞争斗争,谈何民族的复兴呢?所以“泛爱众”的思想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凝聚力所在。
同时,尽管《弟子规》“泛爱众”中未讲到,但却包含了不仅要爱人,也要爱物的思想。从“谨”篇中对待物品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我们应爱一切人、动物、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物品,这才是最广博的爱。
四、结语
本文从《弟子规》“泛爱众”谈到如何爱人,阐明其内涵,说明其与东西方文明中“博爱”精神的关系,指明这样的“亲民”、爱物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强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在教科文组织演讲: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EB/OL].中国青年网,2014-03-27.
[2]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EB/OL].新华网,2012-11-29.
作者简介:田启燕(1982- ),女,山西祁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应用及传统文化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思想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