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古猿到人类的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遗址和相关化石,在古人类演化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古人类的社会、经济条件,并对我国古人类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古人类;演化阶段;思考
Abstract: from Australopithecus to human evolution has been the paleoanthropology research important topic, our country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human remains and associated fossil, ancient human evolution in the study to obtain results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es the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of ancient human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Chinese ancient human research suggestions.
Key words : ancient human evolution stages; reflection
中途分类号:Q9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古人类演化阶段的划分
国内外学术界对从古猿到古人类演化过程的分期有两种观点[1]。一种是三分法,即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三个阶段,其中把智人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另一种也是三分法,但把南方古猿排除,将智人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即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
由于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而且会本能的使用天然工具,一度把其划归人类。但随古人类研究的不断深入,能否制造工具取代了直立行走和使用天然工具成为划分人类和古猿的标准。南方古猿与直立人、智人相比不会制造工具,而且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南方古猿和人类在行为上有明显相似之处,因此南方古猿只是从猿到人的一个过渡类型,这是多数学者认可第二种观点的原因。本文也将按照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来讨论我国古人类的演化历程。
2中国古人类的演化阶段
2.1直立人阶段
直立人生存年代大约距今2Ma~0.2Ma。他们能直立行走,制造石器,是最早能制造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包括尖状器、刮削器等)的人。这个时期,人类栖身于旷野或洞穴,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生产劳动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婚姻关系为杂交。直立人已掌握了用火技能,这极大的提高了他们与自然界斗争的能力。在直立人阶段已出现年龄分工,年长者在营地附近从事保管火种、养育幼小等活动,青壮年则远离营地,从事采集,可能兼及渔猎。同时人类不断向外扩散,生活领地不断扩大。
我国直立人阶段典型代表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和县人、南京汤山人等。
2.2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生活于距今200 ka~50ka。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到现代人之间。人类仍然群居生活,生活领地扩大到陆地上适于居住的各个角落以及与陆地相连的部分岛屿。在生产过程中认识到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在婚姻关系上开始讲究辈分。早期智人已能用兽皮蔽体,人工取火御寒,石料多为石英岩或者脉石英,含有少量的燧石、玉髓等[2],打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为次,甚至淘汰砸击法,打片技术随人类进化而有提高,如许家窑遗址[3]中发现了盘状石核等。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尖状器为次。此时人们的狩猎技术有所提高,食物范围也有所扩大。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完成了由直立人向智人的过渡,伴随体质的进化,人类智力和意识得到发展,社会实践增强,群体之间往来较为密切,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得到提升。
在我国,根据早期智人的形体特征,可细分为前、后两种类型。前期有金牛山人、巢县人、大荔人等,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初期;后期有马坝人、长阳人、许家窑人、丁村人等,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
2.3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从解剖学上来说,晚期智人与现代人的体质完全接近,所以又称为“解剖学上的现代人”,而从古人类学来说,他们是距今50ka~10ka的化石人类。
晚期智人冲破了大自然束缚,逐渐分布在全球各个地方,他们由原始群居过渡到了氏族公社。氏族公社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母系氏族公社,后一阶段为父系氏族公社。晚期智人的社会为母系氏族公社初期,女性成为血缘的纽带而受到尊敬,成为领导家族、管理家族的掌权者。在婚姻关系上每个族群中的人尽量与其他族群中的人通婚。
晚期智人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生产技术、艺术创作、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出现了***性的变化,劳动经验和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已经会用火煮食物。石器制作技术发生飞跃,能用直接打击法、间接打击法和压制法生产长石片和细石叶并以此为毛坯制造石器,广泛生产和使用复合工具(如弓箭),石器类型变得丰富多样,形制更规则,形态更美观,制作更精细,分工更具体,地区分化更明显,技术与文化传统的更替演变更迅速。同时骨角器大为发展,用骨针和兽皮缝制衣物、刻纹鹿角等。他们不仅捕鱼,而且从事艺术活动和制造装饰品,充分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爱美的观念。
在我国境内,晚期智人的化石和遗址比较著名的有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等。
3 对未来研究的思考
3.1加深科学研究,培养专业性人才
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性人才是我国古人类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求真务实作风和辩证唯物主义方***和世界观的培养。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发掘化石的有用信息,深入了解古人类的行为,建立我国古人类研究的科学体系,还需要更加精深的科学技术手段,因此在科研工作中要加强微观信息的采集和对宏观的综合考量,创新思维,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微观和宏观多方面的综合探索,包括古病理、古代人食性等方面的研究[4]。
3.2加强学科间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方面,首先要加强与遗传学研究的协作,因为遗传学研究在古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5]。其次,古人类研究要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紧密结合。古人类生存、迁徙与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但对古人类的环境耐受能力、古人类迁徙与环境变化间的关系等还有待深入扎实的研究。我国地域宽广,区间环境差异显著,探索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与人类进化的相互作用机理十分重要。再次,积极寻求与人类古生物学和分子人类学在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的协作。人类的遗传物质十分多样,对每部分遗传物质的研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方面的进化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探讨人类进化起到一定的作用[6]。
古人类研究不仅需要站在中国看世界,还需要站在世界看中国。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的今天,我们要在国外古人类研究动态、研究思想和发掘方法等方面不断地获得新知,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加深我国的研究,使之逐渐达到或超越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炳清,陈瑞芳.对我国境内古人类向现代人类演化历程的阐释[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 46―47.
[2] 杜水生.中国北方早期智人与直立人对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L2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演化的影响[J].东南文化,2002(9):8―9.
[3] 贾兰坡,卫奇.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76(2):101―103.
[4] 吴新智.对21世纪发展中国人类起源研究的若干建议[J].第四纪研究,2001,21(3):235―238.
[5] 刘武.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形成研究的一些问题[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7):794.
[6] 吴新智.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631―63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古人类演化阶段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