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就是德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德育工作的诸要素在学生的各个阶段实现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不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德育;素质评价;原则
在经济日益发展和科技快速进步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形势的需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我在落实德育序列化教育,构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目的及意义
1.1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1.2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动能和珍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不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1.3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2、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的依据
2.1理论依据
人的个体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需要”和“激励”,“需要”是马斯洛的学说,共有五个方面,“激励”有两种:一是行为激励,二是认和激励,我的依据是美国赫茨格的狭义激励论。激励分三个方面: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感情激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一种气氛,使人情感及内心世界变化,这个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遵循这三个方面制定的。
2.2内容依据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依据中学生德育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及相关内容进行制定的。
3、遵循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3.2科学性的原则。
3.3导向性原则。
3.4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原则。
3.5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3.6语言激励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五个方面: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学习习惯、个性心理和遵纪守法,五个方面共24项,内容分年级体现了科学性、层次性和连续性,评价手册除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外,还有家长助评。体现了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思想。
5、实践与探索
在教学资料上,我看到了襄樊市樊城区教委选了三所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试验,一所是松鹤小学、一所是牛首镇竹条一中、一所是樊城区最好的中学三十五中。从试验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而这次试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松鹤小学,两周一次小班会,班会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主持,学生首先自评,然后学生互评,现量化,每次班会老师订出一个主题。竹条一中每次评价后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然后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给家长,三十五中评价出星级学生(分五种一、学习进步最快,二、品德进步最好,三、是最有创意,四、劳动最积极分子,五、综合素质最优。)实施评价方案后,他们不仅认真的做自我批评而且认真的帮助别人。这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6、一些感受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策,是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提升运动与健康品位,审美与表现能力!
7、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面向不同的有差异的学生,开发人的多种潜能,要坚持综合的、全面的、经常的评价。
7.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
我认为把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并与学科学习目标分离,最后确定“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文明礼貌、自尊自信、团队精神、审美情趣、良好体质”等18个要素。
7.1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学生和教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除研究性学习能力外,每项均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8、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扎实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对其价值的认识,我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毕业与开学,而在于它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应追求“高附加值”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8.1综合素质评价能深化办学理念,形成稳定和谐的评价文化
8.2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延伸。
8.3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格与学力基础
9、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化思考
综合素质评价伴随新课程改革而产生,它也必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经历几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看到了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显现了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助推力,也引发了我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进一步思考。
9.1寻找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平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育”“许”统一
9.2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触角的延伸,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工程
9.3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境地,促进评价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中要么“硬挂钩”,要么“软挂钩”,“硬挂钩”导致评价仍然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工具,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服务,不如不改;“软挂钩”导致走过场,起不到评价与考试导向素质教育的作用。如何走出这种两难境地,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机制和结果运用的执行体系。一是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考核观念;二是要建立教师和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培训机制,实现公平、公正;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和宣传工作,促进家庭和社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与处罚制度,完善学生申诉制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 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2] 刘林平《爱的误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3] 《教师实用心理学》北京教育学院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4] 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