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采风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它以学生为主体,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生实践训练的全过程,对于评价教师和学生实践训练学习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实践课程多元化评价提供了依据,为高校教学管理和研究提供了实证素材。
关键词:教学档案 设计应用 实践训练 教学管理 多元化评价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音乐舞蹈作品、节目单、照片、光碟、策划方案及新闻报道等历史教学实践记录, 它记载了舞蹈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 反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全部过程。音乐舞蹈实践教学是由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艺术实践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有:观摩专业汇报演出、基本功大赛、毕业专业汇报演出、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有:实地艺术采风、服务地方文艺演出等。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综合运用于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音乐舞台表演能力和师范技能,培养适应地方文化艺术教育所需的人才;同时,也是检查地方高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育人质量有效途径。
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该校充分利用了高校文化艺术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共享,实施了“文化惠民在身边、流动舞台进基层”下乡演出工程,构建了老百姓文化生活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了高校舞台实践社会化与社区之间文化互动合作,实现了社区文化互动中课堂教学舞台与实践教学的目标。自2013年以来,加强了对音乐舞蹈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注重落实了三个结合:一是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与地方需求相结合;二是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与地方惠民文艺演出相结合;三是学科综合理论知识与志愿服务乡村中小学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社区文化与实践教学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参与了音乐舞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对大学生舞台教学实践中的照片、节目单、新闻报道等资料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并分类存档,建立了大学生服务地方演出实践教学档案袋, 为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提供了教学实践资料依据。现就我们课题组参加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设计、资料收集、教学管理体会及其方法表述如下。
二、实践教学档案袋设计要求及步骤
(一)实践教学档案袋设计要求
首先,实践教学档案设计要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其二,在符合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三,要结合音乐舞蹈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注重大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总结与发展。
(二)实践教学档案设计的步骤
首先,明确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关键是如何修正指导与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怎样通过合作方式或团队协助来完成。其次,收集资料。实践主题鲜明,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作为实践档案材料的决策者,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情况,选择收集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总结在实践学习中取得成绩、反思存在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是组织整理材料,以艺术实践活动主题为主线,确保组织整理材料的原始性和系统性,要求书写规范,内容真实准确。
三、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设计内容
实践教学档案袋是评价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原始凭证。为了完整、准确、系统地把大学生实践活动形成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归档管理,大体归纳设计为三个方面:
第一,学院根据学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结合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践管理制度,如大学生艺术实践手册、实践活动工作要求等。
第二,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拟定学年度实践教学计划。以2015届毕业生舞蹈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为例:
计划一,组织2015届舞蹈专业学生有目标、有目的地深入川陕***红色根据地进行艺术采风活动,收集整理红色文化和大巴山民歌资源,创作贴近基层、展示地域特点的红色作品,培养学生音乐舞蹈创作能力。计划二,在市区周边建立了城乡“中小学志愿服务基地”、支教帮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学生掌握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的师范技能。计划三,应用音乐舞蹈专业的优势,与地方文化馆、歌舞剧院和社区服务搭建了区域文化互动的惠民演出平台,实现校内实践实训与校外演出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为文化艺术团体、社区输送文艺工作者及管理人才。
第三,要求学生参照以上学院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目标,结合自己参加实践教学事项,收集实践教学档案袋内容材料。一是创建大学生实践档案袋是一种经历,要求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包含学院领导、指导教师、同学之间的帮助、建议和相互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二是学生对照实践教学计划,将自己参加艺术采风、送文化演出、义务支教完成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如实填写。三是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简要的描述,并伴随自己实践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及文字说明。
四、实践教学档案袋的应用及管理
一是实践教学档案袋实行专人管理,舞蹈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由舞蹈教研室主任按照时间安排,有计划组织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践活动的内容填写,充分调动大学生有目的选择和收集实践学习过程中的舞蹈作品和相关材料,确保舞蹈专业实践教学资料原始性、系统性及完整性。达到形成自我建档、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进步、自我成长的发展性档案袋评价。
二是收集实践教学档案袋,做到定期和日常整理相结合,对实践教学计划、总结、艺术采风的作品,演出的光碟、节目单、活动方案;义务支教的教案、课件、教学活动记录、成绩分析、学生工作检查记录等资料做到及时收集, 分类整理,立卷归档,保存完整。
三是检查资料遗失缺漏, 检查判断应归档资料是否齐全归档,发现问题及时补漏缺少的教学档案资料, 及时收集补齐,使之齐全完整。
四是严把档案袋质量关,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材料做到准确客观,还要系统排列按学年度分类,注明姓名、学号、班级、 时间,这样有利于方便查找,确保实践教学档案袋的质量和管理。
经过三年来对实践教学档案应用及管理, 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档案的各种资料, 才能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有序。2011年学校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实践教学档案起到了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作用,凸显了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的重要性。通过充分利用评估资料、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信息反馈等,探讨了舞蹈专业教学特点,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修订了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比重。于2014年至2015年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舞蹈《雨润巴山》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荣获一等奖,舞蹈《致青春》、《魂铸巴山》参加全国舞蹈“荷花奖”荣获银奖。由此可见,建立舞蹈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办学“四园同心”的办学思路,是对学生参加实践动态、学习过程和专业成长进步的全面记录,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认证评价、舞蹈作品成果评价、关注大学生实践学习效果评判,更加有利于“基础知识结构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管理信息化、考核评价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序推进。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成长过程的学习评价,还可以作为教学管理人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方法;亦可以作为评价教师和考察推荐人才的依据,同时达到全面调动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目的。
总之, 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设计是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积累建立起来的, 它更加注重了大学生专业个性的发展,并全面反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舞蹈专业师生受益匪浅。因此, 我们要不断规范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的收集与管理,实现大学生多元化评价迎合实践课程多样化要求,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1.
[2] 李晓燕.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与区域文化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37(6):113- 115.
[3] 罗瑾.美国教师评价改革的新动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7):121- 124.
[4] 王平,李月云,赵增典 .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中的档案袋评价[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89- 94.
[5] 王佳佳,万姝.美国教师进步项目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4(11):63- 70.
大学生采风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民间艺术采风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文化现象,在现代教育中仍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传递与吸纳功能,本文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田野采风的目标、实施及后续工作为研究内容,探讨其学科实践教学性质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采风;实践教学;民间音乐;传承
采风,在我国古代主要是指采集民歌,也包括民谣、谚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追溯至三千年前的周代,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就是一部采风得来的民歌总集。隋•王通《中说•问易》曰:“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之早,历史之悠久。这种传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延续中一直中断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采风”的含义扩大了,它泛指采集一切民间的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小戏、说唱、谜语等口头创作和风俗。到了现代,其他民间文学艺术种类的现场采访也都称之为采风。
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为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增加学生民间音乐文化的积蕴,普遍在实践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田野采风内容。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考察对象锁处的生活环境中去,了解特定区域民族的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考察、学习和感受民族民间音乐,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底蕴,增加社会生活体验,田野采风已成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教育内容。
一、田野采风的实践教学性质
实践教学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方面。田野采风作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内容,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民间音乐,在了解、学习和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感触、体验和认识其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孕育和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在人类衍育、发展过程中与生来的情感文化,有在生产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作文化,有在社会融合与民间交往中形成的社交文化,也有对自然现象与各种灾难迷惑不解而产生的宗教文化。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最普遍的文化形式,紧紧地依附和融合在这些社会民俗文化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根植于民间、积淀于历史中的珍贵民族文化财富,既保留了朴实而单纯的原始人文因素,又体现着凝重而精深的民族历史沉淀,它反映了当地民众独特的生活情趣、审美观点与精神品质,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现代音乐理论体系,掌握了音乐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田野采风组织学生深入民间基层生活,通过接触色彩斑斓的民间音乐事象,体验原生态的民间音乐活动,领略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民间音乐文化特质,感受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民间音乐的原生环境,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在感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民族文化修养,激发了艺术创作灵感。在采风中所收获的考察成果,必将成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及开展科研的重要素材与题材。田野采风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其收获也将是一笔有益学生终身的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来看,田野采风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感情,甚至对他们艺术观念及民族文化认同思想的形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田野采风活动的实施
我国疆域辽阔,各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各有不同,其文化形态的存在与发展千差万别。一方面大多数民间音乐存在于各种社会生活与约定俗成的节庆活动中,具有很广泛的群众性与广场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在传播的方式上多数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历史的推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少稀有乐种已经后继乏人,甚至濒临失传,其对采访进行有一定难度。因此,田野采风应首先对采风选题进行前期调研,制订周密的考察计划,让学生了解采风活动的目标、内容、作用和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学生提高田野采风的调查采访能力、拍摄记录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只有坚持执着的求索精神、细致的工作态度,作好必要的物质准备,才能持有较好地完成采风任务。
(一)田野采风考察内容的选题
田野采风的目的,就是客观深入地考察、体验、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文化。那么,在采风中考察什么内容,是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田野采风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民间音乐文化现象考察
民间艺术是民族的母体文化,是民间围绕着人类生存与发展主题产生的精神文明,是地方民族文化与审美意识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人类远古时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在与凶猛野兽的抗争中形成了强烈的群体意识,从原始部落狩猎捕获的狂欢到现代社会各种民俗活动的喧闹,无不体现了群娱群乐的广场文化特征。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主要是指在各种民间活动中,与音声有着直接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如民俗节庆活动中的歌会、歌节、歌圩以及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各种民间宗族、家族仪式中的音声;各种寺庙、道观及民间宗教活动中的音声;各种农事,务工活动中的音声等。采风可从这些民间音乐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程式,产生渊源、历史衍变、文化内涵、流传区域及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
2.民间音乐文化形态考察
我国民间音乐艺术种类繁多,古往今来与人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审美,民族的风情。民间音乐文化形态就是指民间音乐艺术的类型,有演唱类、演奏类、舞态类、曲艺类以及综合艺术等种类。在演唱类民间音乐形态的考察中,主要了解其歌种特征及产生渊源,演唱形式及声部组合,旋律特点及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及传承方式,流传曲调及各种谱本等;在演奏类音乐形态考察中,主要了解其乐器种类及相关文化,乐器构造及演奏技巧,乐器产生或传入年代,乐种类型及组合形式、传统曲牌及流传曲谱等;其他艺术种类则是重点考察其民族文化内涵与民间音乐表现方面的艺术特征。
3.民间音乐文化载体考察
千百年来,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音乐,以绵绵不断的生命力跨越时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承载着这些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民间音乐事象中的群体与个人,包括民歌演唱群体与歌手,民间音乐演奏乐社与乐手,民间歌舞表演群体与艺人,以及其他民间艺术种类表演群体与个人。田野采风应重点了解地方各种民间音乐表演组织的创办时间和背景,主要成员与活动方式,组织结构与活动内容,班社的艺术风格与表现特色,技艺特点与传承方式,收藏实物及音乐资料。民间艺人的采访主要了解其从艺历史及师承授徒情况,掌握技艺的门类及技艺特长,个人表演风格及艺术成就,主要历史贡献及社会影响,艺术生涯代表作及保留曲目,收藏传谱及艺术器具,重要演出与获奖情况等。
(二)田野采风的采访方式
强烈执着的求知欲望,敏锐科学的观察能力,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田野采风的行为要求。只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深入采风地,真诚地以传统为师,进行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才能获得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考察资料,达到采风活动的目标。
我敫髅褡宥嘧硕嗖实慕谇旎疃往往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与浓厚的文化色彩,而最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就生成在这些民俗活动之中。集体考察是采风活动最常用的方式,它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最好的考察效果。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地体验民俗活动的感人场面,感受乡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更能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励他们努力探索民间音乐的热情。
面对五彩缤纷的民间音乐文化,考察者的关注视线与兴趣是不一样的,要满足采风者的不同要求,小组采风是比较灵活的一种方式。可在总考察项目中分出若干子考察项目,进行分组并成立相应的组合机构,拟出子考察项目的采访内容与采访计划,达到深入探究、各得其所的采访目的,共同完成采风考察任务。
三、田野采风成果的整理与展示
经过田野采风,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与感受,对采访对象资料的采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要很好地整理与总结采风成果,以便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采风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
(一)采风资料的梳理与建档
采风资料的梳理与建档要经过整理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采风现场采集的各种原始资料与档案;后一阶段将这些资料进行技术性处理,以便整理成终端性的档案材料。
民间音乐文化的文字资料是采风成果整理、建档的基础,包括采风中收集的原始材料及采访笔录资料。要按照民间音乐类型分门别类进行建档,并按乐种事件产生的年代、历史记载、社会背景、传承方式、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和造册登记。对尚欠缺部分记录在案,以便日后再行补足。
民间音乐乐谱的收集是田野采风的重要内容,包括民间保存的乐谱手抄本、复印件和拍照***片。可根据乐种分经典曲目、一般曲目、失传曲目来整理,收集表格填写内容有乐种类别、记谱种类、演奏要求、采集地、流传区域、传谱人、抄本年代、收集人及收集时间等。在整理中尽可能将乐谱中的速度标记及各种演奏技巧符号重新订正并标注准确。为保证收集资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使用音高测定器或电脑记谱软件进行测定和重新记谱。
田野采风中拍录的***片和音像也是珍贵的收藏资料,它客观地记录了采风的实况,特别对一些老艺人或濒临失传乐种的录音录像尤为重要。要注意整理音像资料的技术性问题,尽可能让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长期保存。可存放教学单位的资料室或电子阅览室,让更多的师生得以资源共享。如能长期持之以恒,势必成为学校甚至地方不可多得的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之库。
实物也是采风活动材料收集的内容,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中使用的乐器、道具等都是采风实物采集的重要物品。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乐种与其特有的乐器是分不开的,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把乡土乐器原件收集上来,以供日后研究使用。如收集确有困难,也可详细了解其乐器构造、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以便仿制。对采集的乐器、道具、服饰等实物应进行消毒、除霉、保洁,使之能长期保存。
(二)撰写民间音乐文化考察报告
认真做好考察总结是田野采风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采风结束后,应按照采风计划上的具体内容,在认真整理采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考察总结,其中包括总考察项目及子考察项目的总结。对民间音乐文化个案的考察分析,应从其民间音乐形态的历史与现状、传承与流变、挖掘与保护、发展与利用等方面的情况撰写考察报告,事件要求真实,数据要求准。对民间艺人个人调查可从其从艺生涯与艺术成就,社会影响与历史贡献进行专题考察报告。学生也可对采风活动的体会与收获进行总结,作为个人参加采风教学实践活动评价的依据。
(三)举行采风成果汇报展演
田野采风收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后,以汇报展出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是一种很好的总结方式,一方面让参与者重新回顾采风活动过程,加固学生在采风中引发的民间音乐感受与情感;另一方面能扩大采风活动及收获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共享采风成果。将拍摄的各种采风照片整理编辑后,加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出版采风活动宣传版报;将采风中采集的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民间曲艺等民间艺术,经过重新编排,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原生态地展示,使采风者通过自己的表演加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感受,也让更多未能参与采风的师生分享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田野采风的后续研究
(一)积极围绕采风题材开展科研活动
经过田野采风,许多关于民间音乐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其中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题材也会让他们萌发研究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田野采风结束后积极开展科研工作。音乐论文是音乐学术研究的主要载体,是传递和储存信息,传播与普及音乐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的流通形式。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论文的写作得以实现的。在田野采风活动中,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民族民间文化,无论是民间音乐的表现艺术或文化内涵都在感动着他们,不少历史悠久、深藏民间的地方音乐需要人们去挖掘,去研究,因此,选择采风活动中引发的研究问题,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很有价值的题材。
(二)充分利用收集素材进行艺术创作
挖掘学生艺术潜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是高校音乐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构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采风活动结束后,学生把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带进专业课堂教学,将采风活动中采集的民间音乐素材充分应用到歌曲写作课程的实践中去,将会拓宽学生艺术创作的题材,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使他们的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民族气息,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我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本来就是歌与舞联系在一起的,在歌中舞,在舞中歌是不少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经过田野采风,琳琅满目的民族舞蹈艺术还给学生的舞蹈学习与创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其鲜明的舞蹈特色、丰富的舞蹈语汇为专业舞蹈形体教学带来了艺术借鉴,也为师生的舞蹈创编带来了创作的启迪与题材的拓展。
结语
田野采风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触摸民间音乐文化的实践活动。它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转变学生文化观念、树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信念、加固对民族母体文化的认同、增强自身艺术素质与民族文化素质底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田野采风给他们的大学生涯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他们带着被唤起的全新信念走向未来的人生。田野采风活动也给高校实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给音乐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动力,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朝着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静芳. 乐种学〔M〕.华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廖群. 周代“采风”说的文物新证〔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3〕黄明珠.谈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采风课程的教育价值〔J〕艺术教育,2007年12期.
〔4〕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出版.
大学生采风总结范文第3篇
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的技能和技巧,还要学习掌握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专业音乐院校重在“精、深”,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则重在“会、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以某一技能、技巧、理论、知识的“精”为目标,而是求其“会”;不以某一领域的“深”为目标,而是追求“广”,为将来能够“传”———能够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学习,把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开展适合高师的艺术实践显得格外重要。
可是,与专业的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较少,新开办本专业的地方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这大大影响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把艺术实践与校园文化、地方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扩展学生艺术实践的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有校园艺术活动、艺术观摩和民间音乐采风三大块内容。这三大块内容既是音乐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各具特色、互相不能取代的艺术实践形式。
加强校园艺术活动
音乐艺术作为实践性十分突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教学模式,是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所提倡的。因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校园艺术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艺术风采的音乐艺术平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艺术活动,以使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地锻炼和提升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校园艺术活动的质量。许多生动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艺术活动中展示出来,如乐队训练、MIDI制作、知识竞赛、音乐剧、课文剧、音乐会等等,甚至包括活动策划、节目主持、舞台布置、服装化妆、灯光音响乃至礼仪迎宾等一系列的“非音乐”因素,都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会发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能力上、智力上、专业上及情感上弥补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缺陷。因此,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锻炼和自我完善的形式。新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较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更要有文化底蕴和组织能力,不仅要上好音乐课,而且还要能组织和辅导各类艺术活动。而提高这种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加强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大学时代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除了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广泛参加校园艺术活动,我们还组建了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通过这一平台,把学生的校园艺术活动延伸到社会上。近几年来,“金凤凰”艺术团除了在各种各样的校园艺术活动中展露风采,还承接了那桐下乡演出、第四届广西妇女运动会演出、广西昭平茶王节生态旅游文化年演出、广西师范学院和韩国大佛大学联合举办的中韩学生交流演出晚会、巴马下乡演出、高校***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文艺晚会、平南监狱跨年晚会等多场演出活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组织艺术观摩活动
音乐是感官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用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形式美、音色美、织体美等等表现手段,通过人的感官,强烈地震撼和感动着欣赏者,使人们在美的环境中体验美的音乐艺术,陶冶美的情操,获取美的愉悦,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从音乐学习的心理过程来看,它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三个阶段。音乐学习的基本机制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因而音乐学习中的感知是整个音乐学习心理过程的开端。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学习中的感觉是学生对音乐语言诸要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力度、声色等个别单位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觉等5个种类,其中听觉和视觉在音乐学习中尤为重要。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音乐学习中的知觉是学生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印象。学习者不是把音乐音响看成是孤立的、互不关联的单纯音响,而是把这些音乐音响当成完整的艺术综合体加以认识。比如在音乐观摩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能力,还要能在音乐中听出由这些音乐基本要素综合成的主题、乐段、乐章等整体性的结构,这就是完整的知觉。控制论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反馈调节的过程。音乐学习中学生所接触的音乐现象是信息源泉,感官起着检测信息的作用。感官产生的反映通过神经系统传送给大脑,然后,经过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作出判断和发出指令,又通过神经系统把指令信息传给执行器官,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感官再把控制的效果作为新的信息反馈给大脑,大脑作出修正调节的控制,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正调节控制过程,才能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由此观之,音乐学习中的感知是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感觉器官的感知活动,学生的意识中就无法形成学习内容的表象,那么,音乐学习自然成为不可能。由于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口传心授是学习音乐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场观摩感受专业音乐家的高水平表演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场观摩专业音乐家的表演,使他们对于音乐的领悟得到深化,学有榜样。
例如,为进一步加强艺术观摩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给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的广阔平台,著名声乐大师、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现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王景彬教授应邀莅临我们艺术学院讲学,为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艺术大餐。在理论专题讲座中,王教授首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对老师和同学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王教授耐心细致地作了解答。在公开课教学中,音乐系的师生演唱了经典的中外歌剧歌曲,王教授根据演唱者及钢琴伴奏老师在歌唱及弹奏上的情感把握、气息的运用和演奏演唱技巧等不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面向广大听课师生旁征博引,讲授了声乐演唱、艺术指导等方面的技巧和知识,使在场师生收获颇丰。
组织音乐采风活动
音乐采风活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使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有11个能歌善舞的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歌种、乐种、剧种,构成了广西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如黑衣壮的山歌,流行于右江河谷的“嘹歌”,龙州地区壮族历史悠久的“天琴”弹唱等等,壮族三声部民歌“三顿欢”及侗族三声部民歌“嘎三锁”更是备受中外瞩目。还有广西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如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彝族跳弓节、京族唱哈节等等,都各具风采。广西拥有悠久独特的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如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等,色彩迥异、精彩纷呈。
多年来,广西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成绩突出。近年来,本土“原生态”音乐不断被挖掘,有许多少数民族音乐在国内和国际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然而,对于这些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如不积极地加以保护就无法延续,没有科学的开发更谈不上传承。而保护与传承工作由本地的音乐师范生来做具有诸多便利条件。音乐师范生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具备词、谱的默写、整理和建档能力。他们对自己家乡的本土音乐比较有感情,熟悉当地民间传统习俗,查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不会发生冒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事件;有些老一辈民间艺人,对***府工作者或外地专家学者的查访有心理上的戒备,但对本地学校的师生则不然。学生通过音乐采风,直接接触到活生生的民间音乐,扩展音乐视野,同时也锻炼了工作能力。我院音乐采风活动包括采风前的准备工作、实地采风工作和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三个阶段。
(一)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采风活动能顺利开展,在采风前必须做好周详的准备工作。
1.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民间音乐采风可选择不同音乐类型,如民歌、器乐、民俗活动、祭祀活动、说唱音乐等。
2.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争取对方有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助于正确安排采风时间和采风路线。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
3.制定采风计划。它包括:采风的目的、任务、内容、地点、时间等。制订一份具体可行的采风计划,可引导采风工作有步骤、有次序地开展。
4.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采风过程中音乐资料的记录非常重要,单靠耳听手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录音机录下歌手、乐手当时演唱、演奏的音响;用照相机拍下音乐活动的表演场面,演唱、演奏者的姿态和民族乐器的形状等;用摄像机有声音有动作地记录下音乐活动表演的全过程。总之,采风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越细致,就越能保证采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地采风工作
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展开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
1.及时做好尽可能详尽的现场笔记。每次采风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整理现场笔记,发现遗漏,及时补充。
2.做好采风日记,对当天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加以记录、分析,为下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3.录音、拍摄要完整、清晰。录音、拍摄所获得的音像资料需及时整理,并注上文字说明。另外,对当地的一些特色乐器、民间乐谱、唱本等也可适量购买做为实物资料保存。采风是一件繁琐、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只有按计划有条不紊、仔细认真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采风活动的顺利完成。
(三)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
采风后的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是音乐采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最后环节。成果展示可分为展览与音乐会两个部分。在举办成果展示前,可以开座谈会,谈谈采风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同时要求学生整理挑选出展览用的采风资料,如照片、乐谱、录像片、特色乐器、采风日记、采风心得等。并且对采集来的民间曲调、歌谣进行创作与改编,排练成声乐、器乐节目,在采风创作音乐会上进行表演。在实施艺术实践的活动中笔者深深体会到,高师音乐教育应紧密结合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其结构体系,才能使我们的培养对象──未来的音乐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工作中,我们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这一重要手段,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提升到创作和研究的高度,使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把教与学、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和艺术实践积累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挥自身智力潜能,升华知识和能力并内化为自身素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大学生采风总结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 :文章运用教育课程理论,借鉴国内有关民间舞课程的文献资料,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对民间舞蹈采风课程开发的理论进行了界定,并对民间舞蹈的采风课程开发在高师舞蹈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民间舞蹈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人们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人们试***通过课程与教学的调整与变革,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应对社会的需求。
笔者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人才培养中,一方面,要努力改进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还要更加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创设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地方高校的舞蹈学专业,除了重视艺术实践、社会实践、论文写作、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以外,还应立足本土,充分发掘和利用各地民间舞蹈的教育资源,在课堂学习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开设着力引导学习者深入民间、深入田野调研的民间舞蹈采风课程,以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深入田野展开调研、收集信息、整理报告等的民间舞蹈采风模式,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民间舞的教学与民间舞采风、科学研究相结合,激发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为他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实践教学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国外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到:“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里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里表征的过程。”①北京舞蹈学院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认为:“重新提倡回归田野的做法,对现代中国民间舞教学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而教会学生做田野作业的方法,对整个舞蹈学生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②为了更好地实施民间舞蹈采风课程的教学,下面就民间舞采风课程的基本含义和对舞蹈人才培养的教育价值进行探讨。
一、民间舞采风课程含义分析
潘志涛教授将民间舞采风界定为:“是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感受为主,获取舞蹈创作灵感,以参与观察、非结构反弹和模仿复制为主的方式收集舞蹈动作、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其舞蹈动作现象的一种研究方式。它既是采集舞蹈动作素材、了解特定区域人民的民族历史即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获取舞蹈创作灵感、感悟特定民族精神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舞蹈理论建构的方式。”③
民间舞采风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生深入到民间观察、调研、感受、学习、了解民间舞蹈的活动为课程的组织方式,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其课程的内容是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到民间中直接感受,而非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是以学生的亲自参与为主,而非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可见,民间舞蹈采风课程是与课堂民间舞教学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说,两者是互补关系。
二、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民间舞采风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地方高校民间舞采风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方面有其独到的价值,这些价值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民间舞蹈采风课程开发是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更为重要。”④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发的民间舞采风课程,在课程形式上已经不再遵从课堂民间舞教学的组织形式,而寻求与民间舞学科课程截然相反的组织形式,例如,采风方法的培训、采风相关问题的文件查询、采风方案的设计、采风活动的实施、采风信息的处理、采风总结等。确定这种组织形式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主体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民间舞蹈有关动作、队形、服饰及其与当地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各种经验,以及资料收集、调研、记录、信息、加工、处理的直接经验,基于这种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开发,既促进了学生本土民间舞的学习,也丰富了舞蹈学专业实践课程,拓展了舞蹈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外延。因而民间舞采风课程的开设是舞蹈学专业落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舞蹈学课程方案的重要改革。
2.民间舞采风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要培养这样一个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运用、转化创造的能力。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理性的支撑,还要有情感作为动力。这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培养过程,民间舞蹈采风课程作为一门将身体动作、思维、情感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不同层面和谐结合在一起的课程,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的民间舞教学注重的是学习前人,提炼、总结已有的动作知识技能,其主要在于使学生学习继承前人提炼总结的文化遗产。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主要采用言传身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高效快捷地掌握民间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技能。这对舞蹈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仅仅掌握舞蹈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指出:“‘成功智力’理论,认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是一个人智力整体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协调统一时才最有效。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比仅仅具有这三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不仅具备这些智力,而且还会思考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有效地运用这些智力。”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将人的整体发展归纳为四个方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就是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当把所学的知识有所应用、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时,才是最有效的知识。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开发的民间舞采风教学与课堂民间舞教学相反,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民间采风调研,这种课程形式恰恰弥补了民间舞课堂教学的不足。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自1996年建立以来,秉承福建师范大学把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的优良传统,一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生开设了福建民间舞的课程,还增设了民间舞采风课程。在组织学生前往闽南地区、莆田湄洲岛和宁德地区进行民间舞蹈采风时,从主题的确定到民间调研方案的设计,从采风过程阶段到回来后的信息处理等教学过程,除了采风方案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其他的环节,均由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方案进行实地采风调研活动。在活动实施阶段,通过对民间舞蹈动作、队形、服饰、音乐的收集,采访各民间艺人,了解舞蹈和当地民族的文化关系以及对采风的信息处理等这几个阶段,不仅有益于学生对课堂上福建民间舞所学的动作技能的消化理解和风格的掌握,更能极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其中包括:获得收集信息能力,民间调查访问能力,舞蹈拍摄记录能力,动作形态分析能力,处理收集信息能力,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意志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如湄洲湾“妈祖舞”:《甩刀轿》和《摆棕轿》由于生活多重的变化,这一极具区域特色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均日益变得简单化乃至懂得其完整动作和队形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采风中,这一情况激起了学生对其家乡传统舞蹈文化继续探索研究的热情和传承的责任感,在回来的总结中都写到:“要立志学好专业知识,争取为家乡民间舞蹈的弘扬光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由此深化到“爱我家乡、爱我福建、爱我中华,兴我家乡、兴我福建、兴我中华”的情感效应。
综上所述,民间舞采风过程能够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有效的应用分析能力、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这三个层次的智力结构,将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与情感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和谐在一起进行教育的实践性课程,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要有效地开发这门课程又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采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 齐心合力在实践过程中作深入持久的探索,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舞蹈人才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注释 :
①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474页.
②③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版,第223页,第226-227页.
④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福建师范大学文件.闽师教[2007]26号.
⑤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第38页.
参考文献 :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版.
[3]滑.研究型学习导论.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4]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大学生采风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指导学生艺术实践的亲身经验,从加强校园艺术活动、组织艺术观摩活动、鼓励音乐采风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教学,以求对广大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师;音乐;艺术实践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80-01
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加强校园艺术活动、组织艺术观摩活动和鼓励音乐采风活动三大块内容。这三大块内容既是实践的主体、是音乐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各具特色、互相不能取代的艺术实践教学形式。
一. 加强校园艺术活动
音乐艺术作为实践性十分突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教学模式,是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十分提倡的,因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艺术团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生动活泼的艺术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艺术风采的音乐艺术平台。艺术团可以使学生的音乐专业和理论知识向高度和深度发展,让许多生动活泼、立竿见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艺术活动中展示出来。如乐队训练、MIDI制作、知识竞赛、音乐剧、课文剧、音乐会甚至包括活动策划、节目主持、舞台布置、服装化妆、灯光音响乃至礼仪迎宾等一系列的“非音乐”因素,都可以使学生在这些校园艺术活动中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内涵、完善自我。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会自我发现许多知识性、规律性的东西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能力上、智力上、专业上及情感上弥补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缺陷。因此,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锻炼和自我完善的形式。新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较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更要有文化底蕴和组织能力,不仅要上好音乐课,而且还要能组织和辅导各类艺术活动。而提高这种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大学时代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例如,成立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是我院加强校园艺术活动的措施之一。近年来,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承接了那桐下乡演出、第四界广西妇女运动会演出、广西昭平茶王节生态旅游文化年演出、广西师范学院和韩国大佛大学联合举办的中韩学生交流演出晚会、巴马下乡演出、高校***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文艺晚会、平南监狱跨年晚会等多场演出活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充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二. 组织艺术观摩活动
音乐是感官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用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形式美、音色美、织体美等等表现手段,通过人的感观强烈地震撼和感动着欣赏者,使人们在美的环境中体验美的音乐艺术、陶冶美的情操、获取美的愉悦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场观摩感受专业音乐家的高水平表演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为进一步加强艺术观摩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给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的广阔平台,我们艺术学院邀请著名声乐大师、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现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王景彬教授来我院进行讲学活动,为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艺术大餐。在理论专题讲座中,王教授首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对老师和同学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王教授耐心细致地做了解答。在公开课教学中,音乐系的师生演唱了经典的中外歌剧歌曲,王教授根据演唱者及钢琴伴奏老师在歌唱及弹奏上的情感把握、气息的运用和演奏演唱技巧等不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面向广大听课师生旁征博引,讲授了声乐演唱、艺术指导等方面的技巧和知识,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王教授的讲学,使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师生们掌握了更新的学习方法,也从新的角度理解了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掀起了学习声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新高潮,为提升师生们的音乐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因此,现场的艺术观摩活动, 能让学生为音乐激动不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音乐的真谛。
三. 鼓励音乐采风活动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的来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在现实美中又可分为自然美和生活美。采风活动本身的涵义就是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了解社会、体验自然美和生活美,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美的追求。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拓宽德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新视角的思路出发,鼓励音乐系的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民间进行采风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1)采风前的准备工作。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要制定采风计划。④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
(2)实地采风工作。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展开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
(3)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成果展示可分为展览与音乐会两个部分。在举办成果展示前,可以开座谈会,谈谈采风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同时要求同学们整理挑选出展览用的采风资料。
总之,在实施艺术实践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深深体会到,高师音乐教育应紧密结合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其结构体系,才能使我们的培养对象──未来的音乐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
[2]樊祖荫,《音乐与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2.
[3]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基金项目]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 骆彤,女,壮族,广西融安县人,音乐学硕士,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大学生采风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审美人类学与高师音乐教育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其异曲同工之处,如何借鉴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丰富高师音乐教育的民间音乐采风的内涵,探索和解决民间音乐采风面临的诸多问题,是本文把审美人类学的田野方法,引进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的初衷。
Abstract: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and the high music education's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has place of its equally good results from different methods, how to profit from 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the research technique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which the high music education's folk music collects folk songs,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solution folk music collect folk songs faced with many questions, is this article 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field method, the introduction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area original intention.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 音乐教育 田野调查
Key words: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music education field investigates
【中***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34-02
审美人类学是把美学与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未来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学科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概念系统来研究和阐释美学问题和审美现象。它的最大特征是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搜集实证材料,比较分析不同种族、民族在审美习惯、审美制度、传统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试***发现它们的审美规律。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田野调查方法原意是民间音乐采风,它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审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使民间音乐精品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审美人类学与音乐教育的田野采风方法进行比较,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为高校音乐教育的田野采风注入更为丰富的学术内涵。
一、 审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一) 田野调查的计划
田野调查的计划也称为调查之前准备。田野调查的对象也就是研究项目的选题,首先制定提纲。在选题确定后才能制定调查的内容和地方,时间以及方案。调查对象也就是研究的“田野”,可以是任务、文化、地域考古、民俗风情、某一事件的始终等等作为对象来研究。
为了有目的、有内容的去实地考察而达到预期收获,研究者必须首先是选择研究的题目,比如在选题时要尽力去选择研究领域中的空白题材,事先还要收集了解信息,要避免重复“撞车”,成为“后启之见”。选择有研究意义,有价值的项目。这就取决于研究者的理论水平。(选题的构思、独特、新颖,要有现实意义等)然后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出调查的提纲和调查的手段(文字记录、拍照、摄像、绘***、测量等几种),最后写出具体的内容,制定调查计划、日程、路线。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准备必要物质工具。还应准备查阅资料的工作,即从***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阅与之相关的文字记载资料,对被研究对象有一概念上的了解,再进入开始实地的调查工作。根据调查对象内容而定。
其次是准备记录的、拍照片的、摄像收集的设备,经费等准备。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忙奔赴到目的地,无法记录下现状、实况,得不到全面的采样就会影响调查的质量。
(二) 田野调查的技术方法手段
田野调查技术或称手段。比如:以最基本的文字记录为必不可少,文字记录要尊重原人、原事、原意的真实,记录中不得加如调查者的主观的分析结论,只能是原始记录,其次是用拍照或摄像,绘***,测量等,记录下原始证据。
(三) 田野调查的方法类型
1、 调查:不能去的地方,信函调查。
2、 问卷式调查:设计需要提出的什么问题。
3、 填表式调查:设计表格填写调查内容。
4、 观察式调查:直接观察、居住体验法。
5、 数据式调查:统计分析法。
6、 群体访问式调查:“会议提问”实验法。
7、 个别访问式调查:个案调查(个人为对象)。
8、 抽样式调查:几百人以上的百分比。
9、 相对比较法式:非主观意识的比较,而是以原始材料比较法。
10、综合调查法:宏观调查法。
(四) 田野调查的内容
田野调查的内容首先要根据调查对象而定,不同的对象,调查的内容有所不同,对所调查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三大类进行调查。包括传统文化、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
精神文化:包括、传统文化、民间神话传说、说唱艺术等。
物质文化:劳动生产工具、建筑工艺、金属冶炼、加工艺术、雕刻、塑雕等等。
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服饰、婚俗风情、丧葬文化等。男性专题、女性专题、审美观等等。
自然科学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医学。
生态环境――高原植物、野生动物、金、银矿产资源。
(五) 田野调查的成果形式
1、田野调查报告:在整理收集记录资料、数据、表格后,综合的分析实地调查资料。这是很重要的后期工作,编写调查报告的重点是尊重原意。如实编写纪录,不得随意加入调查者个人的理解,不加作者个人的分析观点,解释和结论。客观的反映现象、历史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历史档案存档的重要依据。
对所调查的资料按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文字规范整理。如实的记载调查原始资料应尊重人物、事件、对象的原文、原件和原意的原始记录。如实写出报导文、调查报告。并注明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报告人。
2、研究报告:在以上整理、编写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和研究的对策,这就是研究报告。即在对所调查对象的历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依据上,提出研究综合分析建议和对策,作为学术论证报告。给相关部门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也就是综合分析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编写调研报告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描述调查的见闻,而是对调查资料的解释,分析出可靠性结论。研究报告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调查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策水平、知识面、写作水平对资料的分析、组织能力。
二、音乐教育的民间采风方法
(一)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采风活动能顺利开展,在采风前必须做好周祥的准备工作。第一,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民间音乐采风可以选择不同音乐类型,如民歌、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确定类型后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在民歌采风中还可以选择多声部民歌为采风重点。当然,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多种音乐类型的采风。如民歌和器乐共同采集。采风内容确定之后,便可按此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采风地点。这时需要查阅大量与采风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并熟悉这些资料。这将有助于采风地点的准确选择和采风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争取对方有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助于正确安排采风时间和采风路线。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例如:壮族的歌墟节分别在1月15日、3月3日和4月8日才举行。第三,要制定采风计划。它包括:采风的目的、任务、内容、地点、时间以及参加采风的学生人数、带队教师的安排、经费与经费来源、采风的行程安排等。制订一份具体可行的采风计划,可引导采风工作有步骤、有次序地开展。第四,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采风过程中音乐资料的记录非常重要,单靠耳听手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录音机录下歌手、乐手当时演唱、演奏的音响;用照相机拍下音乐活动的表演场面,演唱、演奏者的姿态和民族乐器的形状等;用摄像机有声音有动作地记录下音乐活动表演的全过程。
(二)实地采风工作
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开展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
采用谈话访问时,应邀请一些熟悉当地特色音乐的民间艺人、歌手或乐手进行座谈或者个别访谈。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地询问、观察和启发对方,要消除对方的各种顾虑与拘束。语言要通俗易懂,语气要平易近人,尽量营造出自然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同时要边谈边做笔记,对方的表演也要当场录音、照相和录像。
采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方法,应深入民间音乐活动现场,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当地民间音乐的特征。并且做仔细的观察与记录。具体操作时可以分工进行。录音、拍照、观察记录、参与活动等工作可指定学生分别完成。在音乐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对表演者进行专门采访。
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第一,及时做好尽可能详尽的现场笔记。每次采风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整理现场笔记,以便发现遗漏,及时补充。第二,做好采风日记,对当天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加以记录、分析,为下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第三,录音拍摄要完整、清晰。录音、拍摄所获得的音像资料需及时整理,并注上文字说明。另外,对当地的一些特色乐器、民间乐谱、唱本等也可适量购买做为实物资料保存。
采风是一件繁琐、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只有按计划有条不紊、仔细认真的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采风活动的顺利完成。
(三)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
采风后的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是高师音乐采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最后环节。成果展示可分为展览与音乐会两个部分。在举办成果展示前,应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谈谈采风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同时要布置学生整理挑选出展览用的采风资料,如照片、乐谱、录像片、特色乐器、采风日记、采风心得等。并且对采集来的民间曲调、歌谣进行创作与改编,排练成声乐、器乐节目,在采风创作音乐会上进行表演。最后,将本次采风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好的经验,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需注意的事项做书面总结,以利于对下次采风活动的指导,达到提高采风质量的目的。
三、两者之间的比较
从田野调查方法的形式来看,审美人类学和音乐教育的田野方法形式基本相同,都是经过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工作、调查后的成果展示及总结研究。调查对象都是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所不同的是,音乐教育的田野调查注重于民间音乐的采风,包括原生态的歌民间器乐,民间舞蹈,说唱音乐等,它侧重于音乐形式的调查与研究。单一的采风形式使得其内容缺乏很多学术内涵。而审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在调查前准备、技术方法、方法类型内容较之民间音乐采风更系统、更细致之外,它更注重成果的要求,即不仅写田野调查报告,而且要撰写研究论文,其中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文化多元观念。
四、 结论
纵观审美人类学和音乐教育的田野调查方法比较,笔者作为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之一,感到审美人类学的田野方法之所以值得注重,在于它会给当前高师音乐民间音乐采风带来注重实学的研究风气,并且给采风工作带来更丰富的学术内涵。寻找更多学术途径,利用更多采风方法,通过更加多维的视角,以探索和解决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就目前而言,倡导和借鉴审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于高师民间音乐采风不仅非常之必要,而且非常之迫切。
参考文献:
[1]覃德清.《审美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4年9月
[2]妮玛娜姆.《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田野考察方法及应用》.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 谢征.关于高师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2006年 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