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开始,“考证热“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日渐升温。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考证热”带来的利与弊,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考试还存在着许多方法上的问题。本文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论证,寻求更佳应对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资格证书;考试;反思
在科技、经济等高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各种以获取最大优势和利益为目的的竞争相继出现。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就业竞争更是首当其冲,激烈异常。而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岗位竞争形势更为严峻。为增大这一严峻形势下就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证书备考工作,形成了一股以获取各种资格证书为目的的“考证热”风潮,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考证现状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证书培训机构的小广告。且不论是否是受到这些花花绿绿广告的影响,在校大学生中已经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加入了轰轰烈烈的考证大***。我们以川北医学院为例,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的学生以答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正处于考证状态的人占到总数的3/4,在其余没考证的学生中有考证意向的也高达80%,不考证的学生几乎没有。其中,大二、大三的学生比例最高,分别占到73.3%,76.6%。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中,考证比例稍微有所降低,在65%左右。
目前,较热门的证书主要有三类。其一,必考型证书,主要包括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这类证书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62.4%。其二,能力型证书,主要包括驾驶证、雅思托福成绩证书,普通话等级证等。由于与职业的相关性较小,调查中考取此类证书的学生较少,仅有28.9%。其三,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证、教师资格证等。考虑到医学院的特点,这类证书在我校学生中几乎无人问津。
二、大学生考证的动机
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考证动机,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所得数据如下***所示):
从以上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考证动机中,出于就业压力的考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出于兴趣和学校要求的考证,最后是“盲目跟风”的考证。这样的动机比例不是某种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大学扩招以来,量化生产的大学生人数与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供过于求的关系。这一方面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可选择性以及选择的难度,但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施加了无形的压力。同时,由于国家对学历和职业资格的双重要求,考证成为了大学生证明能力的首选之一。就学校而言,出于对国家***策的践行和落实,同时也出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的考虑,设定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必考证书,比如师范生的普通话等级证,外国语言系的小语种等级证等。这种证书与学位证挂钩的现象也是大学生考证的重要原因。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考证。相比而言,这部分学生所考取的证书种类就显得更加多样化。包括语言类的,艺体类的,实践类的等等。这些证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大学文化生活的展现。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盲目考证”。抱着“别人考我也考”的心态,这部分学生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各种考证,当然,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时下最热门的证书便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三、“考证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影响
正确认识“考证热”不仅要了解其利,更要透析其弊。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对高校教育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兴趣爱好的发现及拓展和知识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大学生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在当前有利于自主择业。
四、对“考证热”的反思及建议
笔者认为,应当客观地看待“考证热”现象,正确认识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考证热”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有其历史必然性和根源性,它不仅是大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知识框架的再造过程,同时也是当代知识性人才对摩登社会的适应性表现。如何科学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引他们考取资格证书的方向,如何正确地处理“考证热”这一现象带来的社会效应,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必考型证书,更加明确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指导。而大学生除了与自己有关的证书以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灵活地去选择自己的证书。其次,对于不同职业知识的普及工作也应在社会各个范围内深入开展,让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能对自己以后专业了解更多一点,从而提升职业规划的水平。同时,大学生在面对一种证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考取证书的目的,是出于职业需要或是兴趣爱好,或是只是单纯的盲从,也要认真的思量自己能否很好的处理考证与专业课之间的冲突等。此外,用人单位应当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在招聘时应充分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不能仅凭一纸证书来选取人才。最后,培训市场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应该引起***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对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应进行认真清理,对不合法的要坚决取缔。
大学生“考证热”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使高校的教育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会。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都应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允许大学生拓展能力提升的空间,寻求自我兴趣爱好的发展以及长远目标的实现,同时强调巩固专业化学习的重要性和一致性,创造更加兼容并包,中心突出的教育环境。
作者简介:
徐丹(1991.12-),女,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川北医学院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川北医学院2012年度学生科研课题(编号:12048)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徐丹,林华颖,朱冰,李虎,本文指导教师:康宇(助理调研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大学生“考证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