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与核心,只有教师正确地认识学生,确立全新的学生观,才能找到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唤起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的时代需要新型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全面刷新,树立了适应教育发展的现代学生观。新型学生观的提出彻底了统治我国教育多年的传统学生观,具有科学性、全面性、与时俱进性和现实可行性,是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顺应了当前教育理念发展的潮流。
一、从学校的角度看
学校要制定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和阳光管理。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条最高准则。教学计划应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不应该用只适合教育此学生的方法,教育彼学生;不应该用教育学生一时的方法,教育学生的一生,因为人是变化的。同时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对学生分层实施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注意防止教育模式单一化、教育要求整齐化、教育方法简单化,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引领学生前行。学校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制度。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刻意拔高要求,无论什么教学活动和目标都不能超过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会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取消音乐、美术等课程,全部安排考试科目。加大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压力过大,不能健康成长,也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十分不恰当的。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所以说学校的管理一定要人性化、阳光化,才能树立起新型的学生观,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二、从教师角度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联系也最为紧密,是树立学生观的主力。教师要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教师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学生观念的转变。所以淞⑿滦偷难生观,教师任重道远。
从生活和心理上来说,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增强服务意识。我认为,无论是作为学校、还是作为教师都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教师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带领学生一起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关爱呵护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感受到温暖。“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接触的过程,教师要热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从学习上来说,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要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坚持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会向前发展的,在学习能力的评价上,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不断改进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合适的学习观。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优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育观念。正确的学生观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真情对待、关心、爱护、宽容学生要做到师生平等,班级民主,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要与学生做身心的沟通,做到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让同学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新型的、现代的、符合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学生观。
三、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观的树立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校,但在此同时,学生的力量同样是不能忽视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观的确立主要是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本身也要在新型学生观的树立过程中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遵守学校纪律,履行一个学生应有的职责,不破坏教学程序和计划,尊重教师。在教学管理和课堂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面对错误的管理和教学要敢于大胆提出,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变传统学习观为探究式学习观。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理解新型学生观的意义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相信自己、肯定自我,树立起师生平等的观念,敢于与教师进行学习和心灵上的沟通,这样才能让学校和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更加明了地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总之,只有学生在了解新型学生观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学校与教师的工作,新型学生观才会树立得更加完美,缺少了学生的配合,教师做再大的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总之,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需要教育中的各个因素共同努力。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确立了新型的学生观,需要我们充分地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