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仅十六个字但思想丰富,内容深刻。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几代兵团人默默无闻地屯垦在祖国边陲用实际行动彰显着的爱国衷心。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丰碑,是兵团人精神境界和永恒追求。艰苦创业是兵团的历史写照,是兵团精神的奠基石。开拓进取始终与兵团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同步,体现了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蕴涵这“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再创兵团辉煌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兵团;兵团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
1949年9月***和平***,1952年2月,中国人民******事委员会***结合***的具体实际,向***的17万大***下达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1954年10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的决定,******区生产管理部与二十二兵团合并,成立******区生产建设兵团。广大***垦战士肩负“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历史重托,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千秋伟业。***的屯垦并非始于***生产建设兵团。早在西汉,第一支屯垦***就在今日的伊犁河谷开始屯垦。此后历经2000多年、八个朝代。
1954年10月―1957年底是兵团人最为艰苦的创业阶段,1958―1966年的八年是其现在历史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基本奠定了建国后***工农业发展的格局。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挫折。1975年,中央***撤销******区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鉴于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又做出《关于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1990年3月26日,***正式批准兵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
二、兵团精神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
***生产建设兵团这样既屯垦戍边,又长期为各族人民办好事的特殊社会注释,是中国***的一个创举,凝聚了***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执***智慧和治国方略。中央不仅指引兵团屯垦戍边实业胜利前进,也为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共同理想源泉,民族精神基因和道德标准示范。
兵团组建60年来,不仅在开发***、建设***、稳定***和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认同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这既是兵团过去克服艰难险阻、经受多种考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也是今后兵团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兵团的具体体现。
三、兵团精神在屯垦戍边实践中孕育凝结
兵团在***屯垦戍边需要“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大,但建国初期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各族人民生活相当贫困。为了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尽快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兵团数十万职工按照 “不与民利争”的原则和***布防需要,挺近并屯驻在***两大沙漠的边缘地带,用近乎原始的劳动工具,在亘古荒原上新修水利、植树造林、治沙治碱,开辟新绿洲;用节衣缩食等创业方式,在戈壁荒滩上建新城、办工厂、发展社会事业,奠定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基业。兵团老一辈创业者在十分艰苦的开发进程中身体力行的那股拼劲,逐渐凝结成为一种精神,不断感染和影响着兵团后来的建设者,为他们所认同,并在兵团基业发展壮大进程中自觉地继承下来。如今门类比较齐全的兵团经济社会体系,成为长期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在***屯垦戍边需要“为祖国站岗放哨”的高度负责精神。***陆地边境线漫长,又与多国接壤,建国初期曾是我国的战略后方。上世纪60年代,边境局势紧张,边防急需巩固。兵团数十万职工奉命由***腹心地区调防并戍守在2000多公里边境地带。当时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但戍边职工几十年荷***拿锄,以民对***,种地就是放哨,放牧就是巡逻,为国家组和领土不受侵犯而不惜流血牺牲。上世纪90年代,影响***稳定的主要危险来自境内外的***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在几次奉命打击“”的重大斗争中,兵团职工发挥劳武结合、熟悉当地、方便集结的特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长期戍边维稳实践中建立的那种“国土在我心”、“稳定压倒一切”的信念自然积淀成为一种精神,同样薪火相传至今。如今******、警、(兵)团、民四位一体的戍边维稳体系中,永不换防转业的兵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兵团在***屯垦戍边需要“为各民族人民办好事”的无私奉献精神。***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造福,取得各族人民对兵团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本质要求。兵团组建之初,就认真贯彻***的民族宗教***策,制定了《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纲要二十条》。兵团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抽调精兵良将,担当当时***许多骨干工程的突击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在当地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在***发生地震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努力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抗灾抢险。同样,***各族人民也给予了兵团多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几十年来,兵团职工和地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中所呈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也集结成为一种精神并传承下来。如今,***不断巩固的“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和谐居面,正式兵团职工与***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奋斗的结晶。
参考文献
[1] 余振.中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
[2] 毛公宁.民族***策研究文丛(第三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 龚志祥.民族***策过程及实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婵,西安科技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