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节制欲望等方法,达到形神高度统一,从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因此,善待我们的精神,是养生长寿的头号大事,有了精神健康,谈养生才有意义。
一台没有CPU的电脑是不能工作的,同理,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也不能生存。《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国古代先哲告诉我们:养生最重要的是养神,任何不谈精神的养生都是菜鸟般的存在。
修德怡神:计较越少 寿命越长
一方水池,若塞了一堆小石头,就难以再装进一整块大石头。这年头“无事忙”非常多,也就是传说中的每天都很忙,却没什么效率,我们的思想也是如此。清净虚无,扫除那些小石头,把自我放空,这样的水池才有空间装得下大体积的巨石。可以说,计较越少,精神越饱满。
民国命相大师韦千里有言:“世间多凡品,厚性乃第一”,富贵贫贱乃人间常态,心性厚道却是最贵重的品格。孙思邈曾指出:“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之辈不仅让别人很累,也让自己心累,这种人的精神耗得最快,纵然得到一些小利,又怎么可能长寿呢?历代圣贤都教人甘于奉献、关心他人、乐善好施、光明磊落,这不是让人做傻子,而是教人不要自私、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我的小圈圈里。只有摆脱那些小烦恼带来的损耗,才能拥有健康的精神世界。
积精全神:“不漏”是补第一要义
南朝时文学家范晔曾有名言:“百年累之,一朝毁之”,其实天下事莫不如此。有个笑话,西方人谈健康先问:我该做什么运动?中国人会问:我该吃点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补等于增加,却忽略了补的第一层意思,好比破掉的一口锅,首先要补好洞,才能往里边加东西,不然任你装了山珍海味进去,也还是敌不过它漏掉的速度。
喜欢道教文化的人恐怕都会被“除思虑,去妄想”这类说教磨得耳朵起茧。道教追求长生,而能“清净”显然是步入长生之途最为重要的一步。《太清元道真经》云:“复元牛ㄒ敉“气”,意为先天之气)之道,非他也,湛寂而已。”牛就是人身体和精神的能量之源。简单讲,当一个人安静下来,消耗会被降到最低,那么恢复健康的速度一定最快。然而问题来了:身体受伤生病是看得见的,精神受伤生病却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常常会忽略精神上的损耗。举个例子,前阵子,明星乔任梁因抑郁症在家中不幸离世,才让人惊讶抑郁症竟有如此“威力”。如果我们可以将精神损耗消灭于初始,无疑我们就会有更充足的精神能量去应对这个世界。而补漏――减少思虑,去除妄想,就是最好的习惯。
《易经》云:“止之道,始于目所不见”,意即“眼不见为净”。以为例,它原是人之本能,无可厚非,而过度的却是消耗精神能量的一大杀手。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指出:“心,君火也,为物所感而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暗耗,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这个时代,个人主义精神的影响日渐广泛,各种鼓吹消费的广告随处可见,无论老少,人们每天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扰动着“相火”。诸位须知:节欲就相当于节约生命。
怡情摄神:让情志调和而有节制
怡情调神,就是在人的精神将要失于清静而发生异常时,采取适当的方法,从而使情志回归正常的精神养生法。在此,我们分三部分来解读。
第一,四季调神,顺应老天爷的小心情。人体有五脏,大自然也有。中医认为:春天为肝脏的流注时间,夏天在心,秋天在肺,冬天在肾,而任意两个季节交汇的前后两周则是脾脏值班。五脏对应五种情绪,不同季节也有它的情绪,养神就是要顺着老天爷的小心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不用低调了,没发完的朋友圈就尽管发吧。此时的重点是不要杀生、勿打击他人情绪。
至于夏天,像那花儿一样,应该快乐地绽放,与其躲在冷气屋里,不如早起晨练,挥洒汗水。另外,这也是一年当中唯一一个可以稍微晚睡的季节。
待到秋天,复又归为平和,应缓和志向,收敛神气,晚上早早去睡觉,才不至于看见落叶就悲秋。
冬季进补,来年打虎。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要吃点好的,却不晓得最高明的进补是补“神”。《黄帝内经》云:“使志若伏若匿”,此时不宜张扬,劝告那些爱炫富、爱在朋友圈发自己升官发财以及去哪个国家旅游的朋友们,冬天不宜从事此类运动,伤神,等到开春再炫也不迟。另外,在冬天,能少动就少动,晚睡开派对、天不亮就跑步什么的都是自毁长城,最好早睡晚起,太阳当空照时再出去活动。总之,冬天要低调,把自己藏好才是正理,此乃补益肾精、延年益寿之大法。
第二,欲为金刚不坏,养生功法练起来。内经认为五脏对应着五种情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人精神的物质基础就是这五脏六腑。因此,理顺了五脏六腑的气儿,自然也就理顺了我们的情绪。不过,这“理顺”也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即:中医为患者治病,对于患者来说是被动理顺脏腑的过程;而主动的选择就是练习各种调气安神的功法。
中国三大内家拳太极、形意和八卦都来自于道家,其终极目的并非以强力杀敌,而是为了安神长生,通过形体运动锻炼五脏六腑,理顺了这脏腑的气儿,进而才能求长寿。除了武术,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很多调气安神的养生功法,这里我们为您推荐当代高道张至顺传承给社会的“八部金刚功”,整部功法共有很简单的八套动作,可调理五脏,同时帮助人体排病。此功法简单易学、老少成宜,最重要的是不会出偏,笔者常年练习,受益匪浅,特发链接在文末,期待更多人受益。
第三,五情可相克,再给精神加点营养。范进中举,乐到极处,竞疯癫了,因他平日最怕老丈人,故被其一巴掌将神智拍了回来。这是典型的“以恐克喜”的精神***案例,也就是大棒的作用。当人的精神过度偏向某一个方向,我们就可以用相克的一面来治理它,往往颇具神效。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五脏,而五脏对应五种情绪,故五情之间亦有相克一说:悲克怒、怒克思、思克恐、恐克喜、喜克悲。范进过喜,那就让他怕,所以一瞬间便将他的情志拉回平衡的常态。这一法则非常有趣,古代医家常用于诊病,而今人也可常用于生活。举个例子:情深不寿,若你的朋友思念爱人日渐消瘦,那不妨想办法惹他生气,就可以帮其减轻过度思念带来的伤害。
不过,若过度的情绪纠缠于心不可挣脱,不妨停止抗争,直接转移注意力,给精神加点营养。都说琴棋书画可以陶冶情操,就在于此,生活不易,给自己培养点爱好,离苦闷越远越好。
现代医学以“脑死亡与否”判断一个人的生死,可是历史与现实中都不乏“死”去的人又被中医救回来的案例。中医判断死亡的标准为:“神”是否还存在。因此,请读者诸君从今日起善待我们的精神,这是养生长寿的头号大事,有了精神健康,谈养生才有意义。(参考资料马烈光主编《中医养生学》)
链接
调气养神《金刚功》
《金刚功》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雏形;到宋代,其推广度渐高;经元、明至清代早期,已普及到民间。《金刚功》的动作分八部,故又称《八部金刚功》,口诀如下:
双手插顶利三焦,手足前后固肾腰,调理脾肤需单举,左肝右肺如射雕,回头望足去心疾,五劳七伤向后瞧,凤凰展翅周身力,两足顿顿饮嗜消。
在此,我们将《金刚功》的动作要领整理出来,便于大家初步了解。
预备式
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心平气和。
第一部双手插顶利三焦
人体以胸、肚脐为分界点,分上、中、下三段,即“三焦”。往上举手时,动作要慢,需用力;往下合时,双手要压。
第二部手足前后固肾腰
通过“手足前后”、弯腰、屈膝、按摩肾腰的练习,以调理肾经、膀胱经,达到强肾壮腰之目的。每个动作要用力,慢慢做。
第三部调理脾肤需单举
双臂举按开合,能疏通大络穴,调理脾肤,消除风寒湿燥、血凝等疾病。翻掌一攥拳一合拢,翻掌要猛,攥拳及合拢也要用力。
第四部左肝右肺如射雕
双臂旋转式左右升降,以调理肝、肺气的平衡和顺。同时,通过“如射雕”的动作,意想箭过劳宫穴,穿射远方之雕。意到气到,气到血到,血到力到,促进全身气血畅通。
第五部回头望足去心疾
回头使两目反观,用意回摄,扫视后身与足肾穴,使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滋养身心,调节阴阳平衡,心疾随之逐渐消失。
第六部五劳七伤向后瞧
当头部左右转动,慢慢、轻松地转向后时,会无意地使颈椎、胸椎、腰椎等得到运动,有些变形、错位的部位也可得到复原。
第七部凤凰展翅周身力
以双臂旋转和腰的弯曲带动人体,使四肢和全身骨骼、经络、肌肉做有节奏的张弛运动。促使全身气血畅通和四肢舒展,大大增进肌体的活力。
第八部两足顿顿饮嗜消
自然站立,两臂下垂紧靠身,全身用内劲绷紧,将两脚后跟绷直提起,做有节奏的上下起落运动。可松筋疏骨,对消除饮食阻滞及烟瘾等不良嗜好,会起到积极作用。
收功
意想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气如淋浴一般,当脚有气感时,手指和全身都自然放松,再安静、自然站立片刻,即为收功完毕。
以上为《金刚功》的动作要领,如果您感兴趣,不妨上网搜索相关视频,系统学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精神养生 你得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