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名词,但“新媒体”内涵的确定一直未统一,各种组织机构、专家学者、新媒体的使用者都从各自所处的不同领域、从不同的视角对“新媒体”进行定义。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美国《连线》杂志曾对新媒体这样定义: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丹·吉尔默认为:新媒体就是新闻媒介。华纳兄弟总裁施瓦茨威格认为:新媒体就是非线性播出的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电视,今天的网络又是新媒体,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
目前较流行的定义是,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简单地说,新媒体就是任何以计算机新科技为基础,通过网络、移动和数字技术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像信息的数字、网络、移动媒体。
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微博、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杂志等。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当属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周进指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张毓强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概括起来,新媒体的特点可以用以下四点说明。
1.平等性与交互性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方式,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关系。通过新媒体,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身份不再明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接受者,二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了。新媒体实现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信息的双向互动传播,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互动、多向互动。例如网络论坛、网上聊天等就是典型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模式。
2.即时性与快捷性
新媒体技术本身使新媒体具备了即时性与快捷性的特点,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即时传播的特点,使得新媒体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信息。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时对时空的依附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信息送达到分布于各个地区的接受者。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是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传播媒介。
3.开放性与共享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已经逐渐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作为新媒体典型代表的互联网,已经将世界联系成为了一个整体。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的信息,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能够为网民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的全球化、最大化。
4.虚拟性与匿名性
网络世界中的各种信息如文本、***片、音频、视频等都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被传播、记录和存储的,因而网上传播的信息仅仅是一串虚拟的符号。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大多是虚拟的,信息交流的双方均由抽象的符号代替。人们通过一个个ID来代表自己真实的身份、性别、年龄等,都可以随意地填写,很多人利用网络的这一特点随意地交流,发表许多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肆意发表的观点。
三、新媒体的外延发展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中提出中国新媒体应用的发展有四个显著特点:
思想表达和参***议***功能提升明显。微博用户数量猛增,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虽然论坛用户略有下降,但手机发帖回帖使用呈上升态势。这表明,新媒体的表达渠道在拓展,思想表达和参***议***的移动化传播将成为一种社会***治常态。
社交功能进一步强化。即时通信超越搜索引擎、网络音乐和网络新闻而成为互联网第一大应用,此外与社交相关的微博热兴,社交网站用户数量小幅增加。
新媒体的商务应用发展迅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网络团购等新媒体应用均增长明显,虚拟经济行为的日益主流化表明新媒体的社会化应用日臻成熟。
新媒体的文化、娱乐功能稳定增强。网络新闻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渠道,网络视频,网络音乐游戏等仍然稳步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终端***,使得网络阅读、网页游戏进一步发展,新媒体成为文化、娱乐型平台。
四、新媒体环境对开展“善行河北”活动的意义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2012年初正式启动的,河北省委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战略任务,以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之风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为建设和谐河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强调“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因此,在“善行河北”活动中也提出了新媒体传播策略:省委领导针对此活动提出了要“叫得响、常态化、带好头、竖典型”的12字方针,全省各地、各行各业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沧州好人”“月评河北***”“***频道”“发现身边好人”“好人后援会”等各种组织、活动、会议、报告团开展起来。除了以往通过***文件逐级下达,报纸杂志宣传,电视新闻宣传之外,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善行河北”这一大型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特创办了“善行河北”活动的***网站,专门收录发生在全省各地的善行事迹。在“善行河北”的***网站上,不仅有对善行事迹的文字报道,还有制作的视频等,更有“善行微博”、“善行签到”等。利用了微博这个年轻人熟悉的平台,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善行河北”的活动同时也增多了。手机短信、手机视频、微视频大赛、电子杂志等新媒体的使用使得大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其中。
“善行河北”活动的举办是成功的,收到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可喜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共刊播“善行河北”各类稿件300余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节目连续10次播出滦南县高淑珍“爱心小院”故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真善如海美燕赵》、《燕赵大地善如潮》,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组织反映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的话剧《约定无期限》省内外巡演90多场次。开展“善行河北——万场道德主题电影展映”等活动,教育、感染、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来。“善行河北”活动中涌现出的跳河救人的青县文联***韩雪、捐髓救人的大学生张珊珊等都是文化层次较高的“河北好人”,这些人把微博等新媒体作为交流善行、传播善行的平台影响了更多人,也向整个社会传递了更多的正能量。
新媒体在“善行河北”活动的宣传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可忽视传统媒体的地位,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才能为推动“善行河北”活动深入开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http:///newmedia/2005-02/05/content_2550491.htm.
[2]曾静平.新媒体正名.中国广播影视,2008.3.(下).
[3]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
[4]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6.
本文为省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善行河北’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研究”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