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的故事范文精选

扁鹊治病的故事篇1

近读《史记》、《战国策》等有关扁鹊的典籍,深知此公事迹有十分突出之处,宜彰显之。兹录其二三轶闻如次。

两个扁鹊

本来,历史上有两个扁鹊,一个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约公元前26~25世纪)的神医,因为善于治病被人看作带来喜讯的喜鹊,故名扁鹊。另一个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的神医,他本名秦越人,生于卢国(地属齐国的渤海,位于现在的山东长清一带),所以又叫卢医。秦越人治病的本领特别高强,他首创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一位内、外、妇、儿各科兼长的医生,到处传颂着他的事迹,人们爱戴他,直接称颂他为“扁鹊”,久而久之,他原来的名字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我国医学界把这位扁鹊尊为中医的祖师。他的医学理论,被后人整理成一部医书,名叫《难经》,是中国医学的珍贵文献。

我想,两个扁鹊生活的时代相距两千多年,被人民群众作为美称合而为一,代代相传直至今天。这是医学的奇迹,也是历史的奇迹,这也是姓名学的奇迹!这里面有多少值得思索的空间……

三个兄弟

据说,扁鹊有三个兄弟,都精于医术。有一次,魏文侯问他三人医术孰高孰低,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侯不解,问道:“那为什么你的名气最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在病未发之前,就把病因消除了。二哥治病,是治在病发之初,很快就把病治好了。至于我治病,是治在病情危重之时,内外用药,甚至手术,这样我的名气就比他们响了。”

这故事见于《战国策》。扁鹊的回答很有意思,难道病人治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依着次序找哥仨吗?再说,如果病还未发,谁会去积极找医生呢?扁鹊有两个哥哥善于治病,在史籍中没有实例,我想,只能把故事中三兄弟治病当作寓言来看,他们也该是合为一体哩!

中医有句古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故事中的老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千方百计治好病,属“下医”;他二哥是迎头阻击,抑制病情发展,属“中医”;他大哥则是未病先治,保其健康长寿,属“上医”了。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身体就是天下,就是国家。所以,医生治病庄严神圣,是具有国家意义的大事,“上医医国”当作如是观。所以,扁鹊三兄弟治病,代表由低至高的三个层次,喻逐步攀登医学的最高峰,给人莫大启迪。

以身殉职

扁鹊见蔡桓公(一说齐桓公,这齐桓公有两个,春秋时的齐桓公叫姜小白,战国时的叫田午,扁鹊所见当属后者)的故事是人们熟悉的,那个桓公因为讳疾忌医而病入膏肓,被人作为教训来记取。但是,扁鹊还见过秦武王,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

这秦武王年青气盛,长大多力,生性粗直,好与勇士角力为戏,有句成语“举鼎绝胫”,就是讲他与大力士孟说比试,用力举起鼎来,方欲举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压在右足上,将胫骨压断,夜半死去。后来用“举鼎绝胫”来比喻做力不胜任的事。

扁鹊见秦武王在这事发生之前,秦武王倒是主动告诉扁鹊自己有什么病,扁鹊当即表示乐意为他医治。但秦武王的耳朵根很软,左右近臣对他一嘀咕,说武王的病是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要医治会把耳朵搞聋,眼睛搞瞎。武王一听不敢治了,并把这番话告诉了扁鹊。扁鹊火了,说:“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意思是,“君王和知道病理的人商量治病的事,却又和不懂医道的人一同败坏它。假使像这样去管理秦国的***事,那么很快就要亡国了!”可见扁鹊嫉恶如仇,多么忠诚正直!

秦武王在位两年多就死于非命。本来朝***就比较混乱,太医令李醯(xì)是奸佞小人,因妒恨派人把扁鹊刺死。一代名医,直言惹祸,这是忠于“上医医国”的神圣职责,终于以身殉职,痛哉!

扁鹊治病的故事篇2

扁鹊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了中医的“四诊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望、闻、问、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扁鹊难道真的具有特异功能吗?一代神医的生命归属究竟是怎样的呢?破解神医扁鹊的谜团,给了我们思考祖国医学起源的机会。

诊病圣手

从史书所记载的扁鹊治病案例中可以看出,扁鹊在诊视疾病时,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形和切脉。

其中,他使人“起死回生”和见蔡桓公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医学家,他们以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我们所崇敬。其中有一位是先秦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扁鹊。

扁鹊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了中医的“四诊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望、闻、问、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扁鹊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专门写了扁鹊的传记。因此,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

可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医学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名医,却留给后人太多的谜团。比如他为什么会有三个名字,而究竟哪一个是他的真实名字?他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他妙手回春的奥秘又究竟在哪里呢?

《史记》在讲到扁鹊的时候,一开始是这样一句话,“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扁鹊,是勃海郡郑人。郑在哪儿呢?在今天河北的任丘一带。又说“姓秦氏,名越人”,这里出现了扁鹊的第二个名字:秦越人。就是说扁鹊又叫秦越人。

在《史记正义》里,说扁鹊是“家于卢国”。卢国也是在齐国的勃海,即现在山东的长清一带。所以,他又叫卢医。

由上可知,扁鹊有三个名字:扁鹊、秦越人、卢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扁鹊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一位医生,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人们非常尊敬他。因为他来了以后,热心给人治病,把人们的病都治好了,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医生比作一只能给人带来喜讯的喜鹊。由此可知扁鹊是一个传说的人物。

而秦越人,应该说是确有其人,他就是《史记》上说的,在勃海郡郑的一个大夫。卢医则是指他出生的地方在卢国。有人认为,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的名词。秦越人到处行医,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也被称为扁鹊。

因此,可以说,扁鹊原来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但是由于他和秦越人合为―体,就成为一个令人非常可信的人物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人们,那就是扁鹊生活的时代十分模糊和混乱。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有关他生活年代的记载又为什么会出现模糊和混乱的情况呢?记载扁鹊的材料除《史记》外,还有《战国策》、《韩非子》、《论衡》、《列子》、《说苑》等古籍,这些材料中记载的扁鹊活动的时间跨度很大。如记载最早给蔡桓公治病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95年;给虢太子治病的时间在公元前655年左右;给赵简子治病,在公元前501年前后;给齐桓侯看病,在公元前385年到公元前357年之间。

《战国策》记载的扁鹊见秦武公,大约在公元前309年,这是他看的最后一个病人。如此一算,扁鹊活动的时间范围在三百多年之间,这显然太离谱了,人不可能活这么大岁数。所以,人们很难断定,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

其实,秦越人作为受百姓欢迎的民间医生,人们已经赋予了他许多传说的色彩,因此有些活动肯定不是他所为,而是后人附加上去的,甚至有张冠李戴的可能。那么,扁鹊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界定扁鹊生活的大致时代,有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依据《汉书-古今人表》。班固《古今人表》里面,把上古到秦朝的大约一千四五百人都列入表中。他根据这些人的人品高低排列,并把扁鹊和赵简子、越王勾践放在同一时代。赵简子即赵鞅(?-前465年),春秋末年晋国正卿。越王勾践(一前456年),越国国君。如此看来,扁鹊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第二,从扁鹊行医的故事中选择最可信的一个,来界定扁鹊活动的具体年代。不少人认为他到秦国见秦武王的事较为可信,因为他是在秦国被害的。因此把扁鹊的生卒年代定在大约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310年比较合适。

第三,如果很难准确地考证出扁鹊的活动时间,说他是春秋战国人就可以。他治病的故事,有真事也有不少是寓言,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不用太较真。

关于扁鹊的医术,史学界一般认为,他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不断总结,才使得其学识与医术达到了常人难以超越的高度,最终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医。那么,扁鹊究竟有着怎样的医术?他对我国医学到底有着怎样的独特贡献呢?

扁鹊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我们暂且不说今人对他的评价,看看古人对他的评价就知道他的名气了。汉初,扁鹊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人们常常在话语中提到他。汉初陆贾在《新语》中说,现在社会在发展变化,不要光看过去已有的东西,新的东西总是会不断出现的。他说,“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意思是,社会在变化,各种新的东西不断出现,读书不是只能读孔子等人写的儒家经典,其他的书也可以读;药方不是只能沿用扁鹊所创制的,其他的药方也可以试用。这说明在当时人看来,孔子、扁鹊,这两个人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刘邦讨伐叛乱的英布。在战斗中,刘邦中箭负伤,伤口越来越严重,吕后就给他找了―个医术非常高明的大夫,但刘邦坚决不治。他说,我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提三尺之剑取天下,这是天命,我现在身体受的这个伤,就是扁鹊来了也没用。

这说明在当时人们的口头语当中,一说起治病的太夫,最棒的就是扁鹊。所以,刘邦一张嘴,就说扁鹊来了我也不让他治。这说明扁鹊的名声在汉初已经很高了。

晋代有一位炼丹家叫葛洪,说扁鹊是“治疾之圣”,就是***疾病的圣人。

在中医***法的几个关键的环节,扁鹊都有开创之功。首先,扁鹊是切脉大师。中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就发现了人体血脉的这种跳动和心脏是同步的。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切脉就逐渐科学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扁鹊有他的独到之处。司马迁曾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天下谈论诊脉这个事,是从扁鹊开始的。扁鹊切脉是非常准的。

有一次,在晋国总揽朝***的赵简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人们都非常害怕,于是就把扁鹊找来了。《史记》记载:“扁鹊人视病,出。”是说进去以后看了看,然后就出来了。乍一看,非常简单。那扁鹊是怎么给赵简子看病的呢?号脉。扁鹊说,病人的身体没有问题,他现在虽然昏迷不醒,但是脉搏跳动很正常。你们不用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一定能够醒来。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他如何给赵简子看病,但从他说的话,就知道他给赵简子号脉了。扁鹊的话很准,两天半过后,赵简子终

于醒了。这说明扁鹊号脉是很准的,他通过脉象可以断定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在扁鹊之前,不是没有切脉这一诊断技术,相反,中医先辈们很早就通过脉象来了解病情,只是过去切脉,是顺着人体的血脉一点一点由浅到深地去摸,比较麻烦。为什么人们对扁鹊切脉的评价这么高,是因为他发现了切脉的一个最关键的部位:寸口。现在中医切脉都是摸手腕,手腕处即是寸口。从这个角度司马迁才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司马迁认为,中医的脉学是从扁鹊开始的。对于这样的评价,后世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就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当时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的论述。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除了脉诊之外,扁鹊行医的神奇之处又表现在哪里呢?有一个故事,可以说全方位地展示了扁鹊的医术。

据《史记》记载,有一次,扁鹊带着几个学生路过西周分封的一个诸侯国虢国,在那里,他们听到大街小巷都在传,太子死了!人们都感觉到很震惊。扁鹊想了解实情,于是一边走一边问。走到王宫门前,遇到一个中庶子,中庶子是王宫的侍卫大臣,就是国王身边的人,扁鹊问,虢太子是怎么死的?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错乱,疾病突然猛烈地爆发在体表,使内脏受到了伤害。人体的正气不能战胜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疏泄,导致阳脉缓慢,阴脉急促,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根据自己的经验,觉得太子不是真死,他说,他死了多久了?中庶子说,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说,还没有,他死去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觉得更有希望,就郑重地对中庶子说,请禀告你们的国君,我是齐国渤海的秦越人,以行医为业,未曾拜见过贵国大王,也没有给大王效过力,请你禀报大王说我能使太子复活!中庶子听扁鹊说得这么肯定,不禁惊呆了,他赶紧进宫,把扁鹊的话禀告国君。国君又惊又喜,立即传令请扁鹊进宫。他对扁鹊表示感谢,说着还掉下了眼泪。

扁鹊根据大家谈论的病情,断定太子并没有死,他说,我认为太子的病是“尸厥(假死,类似昏厥)”,此刻他正处于昏迷状态,手脚冰凉,脉搏微弱,乍一看就像死了一样,其实并没有死。懂得五脏六腑道理的人就可以治好这个病。

国君听了大为折服,马上请扁鹊进太子的房间治病。扁鹊来到太子面前,仔细观察了太子的气色,给他切了脉,又解开太子的衣带,摸了摸太子的胸口。然后,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具,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上扎了针。过了一会儿,太子果然苏醒了。扁鹊又赶忙调和了两种药,让弟子子豹用它热敷太子的腋下,经过这样的***,太子终于完全清醒了,不久居然能坐起来了。扁鹊又留下药,要太子按时服用,二十多天以后,太子的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

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消息迅速传开,人们奔走相告,见到扁鹊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扁鹊只是笑笑,说,我秦越人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太子本来得的就不是死症,他是可以活下去的,我只不过帮助他重新坐起来而已。

***虢太子的病例,全面展示了扁鹊的高超医术,望、闻、问、切,“四诊法”全部用上了。“望”,走到太子身边近距离观察;“闻”,走近后自然得知了太子的气味;“问”,问中庶子、问路人,了解太子的病情;“切”,这是诊断太子病情的重要环节。扁鹊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望、闻、问、切,在***虢国太子的过程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从史书所记载的扁鹊治病案例中可以看出,扁鹊在诊视疾病时,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形和切脉。

在“四诊法”中,望诊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扁鹊不仅诊脉的能力非同寻常,望诊的技术更是出神入化,而最能表现扁鹊这一绝技的就是邑经编人中学教材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在中医四大诊法当中,望诊是医疗实践的第一步。如果人有病,往往会使脸色、皮肤、神色发生变化。“望诊”就是察看气色和形态,以便了解疾病发生的部位以及轻重程度。《扁鹊见蔡桓公》就是扁鹊望诊的典型例子。

不过在文献中,《韩非子》一书写的是见蔡桓公,《史记》写的是见齐桓侯,但是具体过程差不多。究竟扁鹊见的是哪位,研究文章很多,各说各理,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这则故事本来是一个寓言,其目的不在于见了哪个国君,而在于这个故事所反映的问题和深刻意义。所以,我们姑且说扁鹊见的是桓公或桓侯吧。

一次,扁鹊拜见蔡桓公,他站在那里,观察蔡桓公的脸色,看了一会儿,说道:“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腠理是指皮肤肌肉的纹理。意思是,您的皮肤肌肉的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公说:“寡人无疾。”扁鹊离开后,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晋见,他再次观察桓公的气色,对桓公说,您的病已到了血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公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扫兴地走了,桓公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晋见,他看到桓公的情况越发严重了,对桓公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公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离开,桓公又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入宫,一见到桓公,转身就跑。桓公赶忙派人去追,问扁鹊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肌肉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血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酒剂治好;骨髓里的病,即使是司命神(管人寿命的神),也是束手无策。桓公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过了五天,桓公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泰国去了。不久之后,桓公就死去了。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扁鹊望诊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经典,其价值在于:

第一,从名医扁鹊的角度看,反映了他高超的望诊医术和对病人的关心,虽然桓公一再拒绝***,但扁鹊一直忠告他,直到最后桓公执迷不悟,失掉机会,扁鹊才放弃了***。

第二,从疾病***的方法上看,符合医学原理。扁鹊认识到人体有腠理、血脉、肠胃、骨髓等组织结构,并且具有层次性,人体感受邪气发病后,疾病的演变也是按这一层次顺序由表及里、由轻变重逐渐发展变化的。扁鹊在分析蔡桓公的病情时说:“疾之在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这段话包含了人体解剖组织结构、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疾病的法则及具体方法等医学思想。所以,***疾病自然是越早越好。

第三,从蔡桓公的角度讲,他讳疾忌医――接二连三地丧失了***的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病须早发现早***,切勿耽搁病情。由此引申出的道理有以下几个:

第一,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

第二,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和帮助。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

第三,要见微知著,及早提防。谨慎对待,避免困难。韩非子讲这个故事时,由拒绝***的病人联想到治国问题,国家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整改,任其发展,就会后患无穷。这个故事的寓意十分深刻。

那么,在见桓公的过程中,扁鹊的态度有没有问题?有一篇题为《怎一个“逃”字了得!》的文章认为,扁鹊发现桓公有病,不是耐心解释,积极***,而是仅仅说说,并不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到最后却一跑了之。

文章批评扁鹊:“扁鹊,一代名医,今见死不救,逃秦自保,实不可取。”文章还说:“初见彼病,未尽其职,是为不智;卒而逃秦,是为不仁。不智不仁,医德安在哉?”

也许大家对这篇文章可能会有不同意见,或赞成或不同意。从韩非子的这则寓言的本意看,重点讲的是桓公执迷不悟,由此影射腐败国君,对国家问题不思改正,醉生梦死,最后终于亡国。而医术高超的扁鹊(也可指有抱负的改革家),意见不被采纳,人不被重用,良好的愿望最终破灭,只得愤然离去(人才流失)。从这个角度讲,扁鹊不应该受到指责。他离开蔡桓公,远赴秦国,是明智的选择。

平心而论,扁鹊为了桓公的病情,曾三次参拜桓公,好言相劝,苦口婆心,为此还忍受着桓公“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的奚落和侮辱,他对桓公态度是真诚的。当桓公病情恶化到已无药可救时,扁鹊当机立断,“望桓公而还走”。当“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的时候,扁鹊却“已逃秦矣”――已经没希望了,还要他治,治不好,不就倒霉了吗?扁鹊知道桓公已贻误了***时机,无力回天,即使自己留下来全力救治也无济于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走了之,这足见扁鹊的机智和果断。

早在两千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赞赏地说:“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厥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消除了他的重病,使他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还有一个故事,说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差一些,我的医术是三人中最差的。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身体有恙,大哥就开出药方,铲除了病根,这使得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这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这就是“良医治未病”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已经超出了治身体之病这个问题,可以引申为治理国家或做事情,一定要从小处抓起,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问题大了,造成损失了才去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

我们今天谈扁鹊,特别明显地感觉到,这位医学家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也不一样。所以,围绕扁鹊,又有许多目前还没有得到大家完全认同的结论,也就是说在扁鹊身上,还有许多谜团。

扁鹊之谜

扁鹊真能隔墙望物吗?

牛黄是扁鹊发现的吗?

他做过换心手术吗?

他最后是被谁杀害的?

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在有些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扁鹊堪称神医,无论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手到病除,最为神奇的就是他有特异功能,能够透视人的五脏六腑。那么,扁鹊真的具有什么特异功能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史书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呢?

据《史记》记载:扁鹊年轻时做舍长,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行为与众不同,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来来去去十多年后,有一天,他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然后悄悄地对扁鹊说,我有禁方,我年老了,想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遵命。长桑君这才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并说,用上池之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晓许多事情。接着,他将自己的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话刚说完,长桑君忽然间就不见了。扁鹊觉得他更神奇了,心想,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鹊按照长桑君说的方法连续服药三十天后,奇迹出现了!“视见垣一方人”,意思是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扁鹊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能看到病人五脏内所有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

这个故事太神奇了,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么说,扁鹊真有特异功能吗?这可能吗?不少人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不相信人有特异功能,因此论述扁鹊时往往一带而过,甚至不提这件事。当然也有人认为,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是存在的,扁鹊就是这样的人。

所谓扁鹊有特异功能,即“视见垣一方人”这件事,估计是后人加上去的。由于扁鹊诊病非常准,他解除了许多病人的痛苦,尤其他对病人的病症说得非常准确,所以后人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神呢?于是就加上了一段,说他有透视人的腑脏的特异功能。尽管故事是后人编造的,但它表现了古人追求治病的最佳境界――“尽见五脏症结”。这里的“尽见”,并非只看见心肝脾肺肾,而是指各种病灶,它实际是指中医四诊之――“望”的最高水平。

中医诊病的高境界就是要发现并检测到隐藏在身体内部的病症,故中医有“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学说。古代“脏”与“藏”字相通,又称“藏象学说”。“藏”指人体内的内脏,“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各种征象。这一学说是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尽见五脏症结”的故事实际上说的是扁鹊通过“望”断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前还不能简单说是扁鹊有“特异功能”。

扁鹊是中医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医学家,为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被后世的医生尊为祖师。自古医药是一家,但凡中医名家对中药材都是十分精通的。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大医药学家与中药材的故事,扁鹊发现牛黄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那么,这其中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牛黄真的是扁鹊发现的吗?

大家都知道,牛黄是重要的中药材。以牛黄配置的成药非常之多,几乎每个人都吃过。但牛黄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有一种说法,说是扁鹊发现的。

据说有一天,扁鹊正从药罐中取出炮制好的青礞石,准备为一位名叫阳文的邻居***中风偏瘫。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

闹声,扁鹊一打听,原来是阳文家中养了十几年的一头老黄牛,不知何故,近来日渐消瘦,以致不能耕作,阳文的儿子阳宝一看牛没用了,就请人把牛宰了。谁知剖开牛肚子,发现牛胆里有块石头,大家都不知怎么回事。扁鹊得知后,对此颇感兴趣,就让阳宝把石头留下,准备进一步研究。阳宝就把石头拿给扁鹊,扁鹊接过来,随手把石头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了一起。

正在这时,阳文的病又发作了,阳宝急忙请扁鹊过去看看,扁鹊赶到时,只见阳文双眼上翻,肢冷气急,情况十分危急。他一边扎针一边叮嘱阳宝,快!去我家把桌上的青礞石拿来!阳宝气喘吁吁地拿来药,扁鹊也未细察,很快研为细末,给阳文灌下。不一会儿,病人停止了抽搐,气息平稳。待扁鹊回到自己的屋里,发现青礞石还在桌上,而牛结石却不见了,忙问家人,何人动了牛结石?家人回答,刚才阳宝取过。

这个偶然的差错却引起了扁鹊的深思:

难道牛的结石也有祛痰定惊的作用?于是,第二天他有意识地将阳文药里的青礞石改换为牛结石。三天后,阳文竟奇迹般地痊愈了,喜得阳文连声称谢。扁鹊说,不用谢我,还得谢谢你家公子呢。于是将阳宝错拿牛结石代青礞石的经过讲了一遍,并说,此石久浸于胆汁中,苦凉人心肝,能清心开窍,镇肝熄风。阳文问道,这药叫什么名字呢?扁鹊思索片刻,说,此结石生在牛身上,凝于肝胆而成黄,可称它为“牛黄”。然后又说,牛黄有此神效,堪称一宝,牛属丑,再给它取个别名,叫“丑宝”吧。

由于牛黄能治许多病,疗效极好,人们为了表达对扁鹊的崇敬之心,把发现牛黄这件事归功于扁鹊,于是编出了这个故事。如果说扁鹊发现牛黄,还有生活依据可以推断的话,那么,扁鹊换心的故事就绝对称得上是奇谈怪事了。编纂于魏晋时期的《列子》一书记载了扁鹊为两个人实施换心手术的故事。对于这个故事,我们该怎样解读呢?以战国时代的科技水平,真的会发生换心这样的事吗?

这个故事说的是,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两人都生了病,于是一块儿找扁鹊医治。经过扁鹊的***,两人的病同时好了。

扁鹊对二人说,你们以前的病,是外界干扰内脏引起的,因此用草药石针就能治好。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并随同你们身体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想到很多的解决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易导致坐失良机。接着,他又转向齐婴,说,你的情况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事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二人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表示愿意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二人分别喝下一种麻醉药酒,致使他们昏迷了三天不醒。在这期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醒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

可是,由于心已互换,结果公扈就回到了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这两人的老婆孩子都不认识来到自己家中的人,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齐婴无法可想,只好请扁鹊出面解释。扁鹊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这两家人,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从这个故事本身看,无疑是神话,扁鹊做换心手术,按照当时的科学技术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人们为什么编出这个故事呢?其实,这则寓言故事是借用神医扁鹊的名义,用换心手术来打比方,说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逐渐趋向完美。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换了心脏后,没有回到各自的家,而是进了对方的家,幸亏扁鹊解释才算平息闹剧。这可能吗?这里面其实有古人的想像,他们认为心也可以思考、记忆,心换了,记忆也会随之转移。那么,记忆究竟会不会随着心脏移植而转移呢?我认为记忆是过去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因此,心脏的移植是不会改变记忆的。

换心手术当然是当时的人们想像出来的,他们觉得扁鹊能够换心,于是就把扁鹊作为换心手术的实施者,这反映出人们对扁鹊的敬仰。

在扁鹊那个时代,医生是社会上的平民阶层,并不被人们特别尊重。并且许多历史资料所记载的扁鹊妙手回春的成功病例,患者也大都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那么,扁鹊为何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崇敬?他在民间的声望又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

扁鹊名震天下,他的名气是怎么来的呢?第一,他的诊断准确。第二,他在医学上是个多面手。扁鹊医术精深,他到各地行医,常常根据当地老百姓的要求治病。在赵国邯郸,他发现那里的妇女得病的很多,于是就当“带下医”,即妇科医生。到了洛阳,听说那里的老年人患眼病、耳病较普遍,他就当“耳目痹医”,即五官科医生,治好了许多老人的五官病,使不少老人从耳聋眼花中恢复了健康。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儿童的发病率很高,他就当了“小儿医”,研究儿童发病的原因,治好了许多儿童的多发病。由此可见,扁鹊不仅精通内科,还兼通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甚至外科;在诊断上,他不仅精通切脉,而且善于“望色、听声、写形”;在治法上,他不仅精通针灸,还善于用砭石、热敷、按摩、手术、汤药等,可谓一位多面手的民间医生。司马迁说他是“随俗为变”。扁鹊之所以被人们尊敬,跟他医疗技术的全面有直接的关系。

从扁鹊的行医路线来看,他的足迹是由东到西,也就是从山东到河北、河南、山西,一直到陕西。一路上都留下了许多治病救人的故事。他医德高尚,后人纷纷修墓、建庙以示纪念,因此,全国各地的扁鹊墓不下十处。各地人民都认为扁鹊和当地有关系,这种情结反映了人民对做过好事的人的怀念。

扁鹊一生走南闯北,为无数患者解除疾病痛苦,被人们称为能起死回生的“神医”。然而,一生救死扶伤的扁鹊,最终却是死于非命。那么,一代神医的生命究竟是怎样终结的呢?咸阳是扁鹊最后到达的地方。据《战国策》记载,扁鹊在泰国时,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请扁鹊看病。扁鹊认为,秦武王的身体没有大的问题,建议及早医治。这时秦武王左右的近臣却说扁鹊的坏话,说秦武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让扁鹊***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他的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说自己不会吃扁鹊开的药。扁鹊听了非常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就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你与有知识的人共事可以得天下,治天下;与无知之辈同谋,将会失去天下。从今天这件事可以推知秦国的事,如果再这样下去,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扁鹊的话批评了秦武王,也得罪了一些近臣。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对扁鹊怀恨在心,就在扁鹊离开咸阳东归的路上,派人刺杀了扁鹊。一代名医死于非命,令人叹息!

扁鹊是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第一位医生,他对扁鹊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因为扁鹊无端受害,司马迁自己也有相同的遭遇呀!所以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太史公感慨道,女人无论美与丑,住进宫中就会被人嫉妒;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人朝廷就会遭人疑忌。扁鹊因为他的医术而遭殃……所以,老子说,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吉祥之物,说的就是扁鹊这样的人呀!

为什么司马迁会引用老子的“美好者不祥之物”?我认为,这里有司马迁个人的一种感慨!大家都知道,司马迁也是无端地被残害的,他因为替与匈奴作战的将***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说李陵这个人不会真正投降,他还会回归汉朝的。结果汉武帝大怒,说你敢为叛将辩护?他要是真把司马迁杀了,司马迁也许还不受罪了,可汉武帝偏偏不让司马迁死,而是下令对司马迁实行宫刑。这对司马迁来说,真是奇耻大辱,让他痛不欲生。司马迁在这种环境下艰难地写《史记》,所以对同样是无端地被残害的扁鹊充满了同情。

说到这儿,我们可以给扁鹊作一个总结,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他满腔热情治病救人,后来的人们崇拜他,尊敬他,热爱他,于是就在他身上添加了许多带有传说色彩的神奇故事。扁鹊对祖国医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将永远为人民所铭记。

扁鹊(约公元前407-前310)

原名秦越人,渤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疾病,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被尊为医祖。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百姓送他“扁鹊”称号。据《汉书》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扁鹊治病的故事篇3

中共中央***治局***、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扁鹊这个人,介绍这个人,要求大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借鉴扁鹊治病的科学方法。20__年8月5***在中央纪委举办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说:我看到有位同志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的文章,引述了《冠子》一书中的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这个故事说明扁鹊很谦虚,讲的是实话,也启发我们理解“良医治未病”的道理。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同志有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与人为善,早打招呼,改了就好。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务必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员队伍。

怀着对扁鹊的研究兴趣,我认真查找了有关扁鹊的资料。发现最早对扁鹊事迹记载的是《史记》(卷105第2786—2794)。有专门的扁鹊人物传记。通过《史记》的大量记载,发现扁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非凡的人。

首先,扁鹊是一个有高人传授有特殊医术功能的人。史载: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有个叫长桑君的人,发现扁鹊是个人才。有一次,要扁鹊到他的房间,私下传授各式医术。长桑君说,我有禁方,因年老,想传授与你,不要泄露出去。于是取出怀中药物给予扁鹊,要求他用某池中水饮药30日,并将全部医书送他。从此长桑君再也不见了。扁鹊按照长桑君的做法,一是学会了诊脉,二是能够直接看清人的五藏里面的毛病。可见,扁鹊是一个有高人传授的有特殊医术功能的人。

其次,扁鹊是一个具有“起死回生”的医术本领的人。史载:扁鹊到虢国,虢太子刚去世半天,扁鹊到宫中祥细问清了病因,主要原因是病血不时,交错不泄,暴厥而死。经过判断,他认为虢太子可能不是真死,于是提出试诊。虢君惊喜万分,亲自接见扁鹊。扁鹊使弟子采取现在类似针灸的办法,刺激三阳五会,不一会,太子苏醒过来。还采取其他医术和用药结合,使太子较快地恢复了健康。于是扁鹊起死回生的医术传遍了天下。

再次,扁鹊是一个具有治病以预防为主的医术本领的人。史载:扁鹊过齐国,齐恒侯非常客气地接待他。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齐恒侯说我没有疾病。扁鹊走后,齐恒侯和左右说,医生好利,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又见,对他说,君之疾在血脉,不治恐深。齐恒侯说我没有疾病。扁鹊走后,齐恒侯不高兴。又过了五日,扁鹊第三次见他,说,君之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齐恒侯不理他。扁鹊走后,齐恒侯非常不高兴。又过了五日,扁鹊第四次见了,望见齐恒侯而退走。齐恒侯使人问其原因,扁鹊说,疾病在腠理,可以喝药治理;疾在血脉,缄石可及;疾在肠胃,酒醪可及;其在骨髓,虽高医也奈何不得。今君疾在骨髓,我也无法子了。后五日,齐恒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早已逃了,于是齐恒侯死了。

最后,扁鹊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掌握规律的人。扁鹊认为,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早治,则疾病可治,身体健康。人到了疾病过多,而医治病的办法就少。因此,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轻身重财二不治;衣食不能适,三不治;阴阳并发,藏气不足,四不治;形体不能服药,五不治;信巫而不信医的六不治。有此六者,则重难治也。

由此可见,扁鹊治病对于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一是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会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独到本领和技艺,能够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二是学会预防为主,懂得“良医治未病”的道理。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权力是关键,利益是核心,道德是基础,群众是根本,扩展从***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防治腐的领域,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三是要学会总结经验,掌握规律,探索新的经验和办法。

扁鹊治病的故事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扁鹊治病的故事范文精选

学习

新媒体的概念

阅读(335)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的概念,内容包括新媒体概论全文,数字新媒体概念。一、新媒体的界定

学习

比较阅读中常见的比较形式

阅读(20)

比较阅读法是最佳的阅读方法之一,因为它在语文学习中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近些年来中考、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那何为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在语文教学中,又如

学习

数学命题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阅读(27)

正确的命题是刻画概念的性质或提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的。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定义、定理、公式、性质、法则,因此,学好命题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习命题,要弄清发现命题的过程,重视命题的推导或证明方法的分析过程,掌握命题的推导或

学习

海南定安文笔峰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海南定安文笔峰,内容包括定安文笔峰历史介绍,海南文笔峰的由来。文笔峰,又名文豪岭。“文笔”、“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采的人。古代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誉为"三朝硕士,一代伟人"的礼部尚书王弘诲,就出

学习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赏析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赏析,内容包括苏轼卜算子缺月挂梧桐意象赏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赏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学习

剖析单摆平衡位置的考点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剖析单摆平衡位置的考点,内容包括单摆运动平衡位置是最低点,单摆计时为何从平衡位置开始。所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平衡位置的确切含义应为物体所受的回复力

学习

起风了作文500字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起风了作文500字,内容包括迎着风作文500字,起风了作文叙事500字。起风了,天气变得暧和了,风儿尤显珍贵,带来阵阵的凉爽,吹着我们的衣裳,风儿把树枝吹的微微颤抖,把落叶吹的随风飘舞。早晨,落叶在空中飞舞,好似在告诉我:“你看,我有多

学习

扶不扶作文700字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扶不扶作文700字,内容包括扶不扶作文700字,扶不扶作文。今天,依旧是继续讨论哦我们之前提到的一些关于道德的问题,当我嗯遇到一些道德困境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因为之前哦我们已经叙说了太多了,所以在这我就不过多的赘述了,我

学习

对审美价值的浅析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对审美价值的浅析,内容包括对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理解,浅论审美范畴中的审美价值。【摘要】在对审美的价值的追问中,得到了关于审美价值是生存价值的原初形式;是终极性的生存价值;是具有中介的属性;是具有真实性属性;是具有情感体

学习

说尽心中无限事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说尽心中无限事,内容包括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说尽心中无限事。作品展现了乡下人的“天真”:“北方农民总想象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天天坐在天安门城楼上晒太阳,就在城楼上架了纺车纺棉花。抽屉里的麻花糖一年四季不断

学习

函数与不等式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函数与不等式,内容包括函数与不等式综合总结,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根据含参数不等式的解的情况或其他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虽然在教材中没有作专门介绍,但由于这类问题非常适合用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

学习

桥梁墩台的构造特点及分类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桥梁墩台的构造特点及分类,内容包括桥梁墩台的分类有哪些,桥梁墩台分类及示意。论文摘要:桥梁墩台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墩台一般由墩帽、墩身和基础组成。而桥梁墩台的主要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地

学习

师傅与徒弟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师傅与徒弟,内容包括师傅与徒弟文章免费阅读,师傅和徒弟的文章。每天,师傅总是早出晚归,走村串户搞贷款调查,收集农民零星的闲置资金。徒弟总是早早起来,把营业室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下班前,总是把当天的现金清点准确,把一天的

学习

荷花的故事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荷花的故事,内容包括国宝和荷花的故事,荷花的故事全集。秦二奶奶是我们黄龙滩上的名人。

学习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精选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小故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办公室励志小故事及感悟,办公室故事大全100篇。办公室小故事篇1通常从一些职场礼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职场礼仪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改进自己的职场礼仪,下面是整理的职场礼仪小故事,三分钟带你

学习

《坎特伯雷故事集》

阅读(14)

【导读】《坎特伯雷故事集》(TheCanterburyTales)是英国作家杰弗里・乔叟(GeoffreyChaucer,1343~1400)的代表作。这部诗体短篇小说集以英国各阶层30人前往坎特伯雷朝圣为框架,记录了朝圣者途中所讲的故事。《坎特伯雷故事集》再现了当时英国

学习

铅笔的故事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铅笔的故事,内容包括一支铅笔的故事,我和铅笔的故事。一切事情都是从铅笔开始的,从我们开始学习写字,到一幅名画的完成,再到一个理论的形成……铅笔都留下了它不平凡的印迹。

学习

关于鸭子的故事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鸭子的故事,内容包括鸭子的故事文字版,关于鸭子的简短故事。江滩的早晨,空气新鲜,到处是晨练的人。

学习

废名《竹林的故事》解读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废名《竹林的故事》解读,内容包括废名竹林的故事结局,废名竹林的故事阅读答案。内容摘要:《竹林的故事》是废名早期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叙事人称,人物,诗意等方面的解读入手,了解文本内隐藏的深层意蕴。

学习

麦穗的故事范文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麦穗的故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捡麦穗的故事的寓意,婚姻与拾麦穗的故事。麦穗的故事篇1苏教版六下《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故事内容,更要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作者所要阐明的哲理,帮助

学习

胸有成竹的故事范文精选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胸有成竹的故事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胸有成竹的故事30字,胸有成竹故事400字。胸有成竹的故事篇1读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有感五莲县实验小学2011级1班王浩宇今年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书《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