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作文试题一问世就备受各界关注,各方面的评论铺天盖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少数捕风捉影之论,对我们正确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有效改进中学作文教学都有一定的干扰。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今年江苏作文命题的不足作一尽可能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比喻失当
明人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乔吉自言作乐府之法,“凤头、猪肚、豹尾”,“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其实在陶宗仪文中接下来还有:“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可见,“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之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一个人工精心构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在作文时,只要进行缜密的构思,具备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是完全可以写成完美的篇章的。作文是可以精心构建的,但事业人生也能像写作那样精心打造出来吗?用作文开头、中间和结尾三步的精雕细琢,来比喻事业人生的复杂过程,在概念上怕是绝难达到统一的。一篇作文我们可以支配控制,但用来比喻变数无穷的事业人生,确实有失妥帖。
或许命题人是受到了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说的启发。他在《人间词话》中分别选用晏殊、柳永和辛弃疾词作中的名句,谈到事业有成、学问大就的“三部曲”:立志高远,胸襟阔大;顽强求索,奋力搏击;豁然开朗,曙光终见。王国维能这样比喻人生事业,好像我们也完全能以“凤头、猪肚、豹尾”联想到事业人生。殊不知,王国维谈及的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而这是高考,主角是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他们除去读书,怕很难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思考。因此,在高考中简单照搬,也进行事业人生的比喻,似乎不大对头。
二、空间太小
江苏卷作文题的材料中说:“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该”字的指向性很强,命题者的意***是明确的。而我要反问的是:生活、学习,事业、人生,为什么就该这样呢?常言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主张胸存一颗平常心,怀揣一种纯真朴实的人生态度。作文命题,为何非要将年轻人引向一条险壑绝峰,而不是平实的康庄大道呢?
其实,从作文的道理来看,也不难发现命题的狭隘,写文章非得“凤头、猪肚、豹尾”吗?命题置多样文风于不理,视丰富人生于不顾,有意或无意地予以限定,让多向的话题单一化,缩小了构思创作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与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或重大的失误。
三、教化偏直
高考作文命题若能将写作与做人、文章与教化完美结合起来,确实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而今年江苏的作文命题,暗示学生去追求开头、中间和结尾俱为完美的事业人生,命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结果呢?我们自己都找不出多少这样完美事业人生的正例,而让他们去追求,这是否就成了一种误导,致使他们满眼的迷惘,一头的雾水。我们为什么不能鼓励他们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学习生活、事业人生呢?生硬的教化因其缺乏现实依据而显得虚无,同时又添人反感,正可谓好心难成好事了。
四、灵气不足
好的有灵气的作文命题,既要保证每一个考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又要有效地激发起有文采有思想的考生,能将他们的卓越之处凸现出来。
“凤头、猪肚、豹尾”的话题,较之去年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得平实,命题难度有所降低,学生比较容易入手。但其不够恰当的比喻、过多的限定、有些直露的教化,把考生的思维基本定格在了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之中。作文中,他们必须承认“凤头、猪肚、豹尾”的事业是诱人的,都会大发议论去追求这样的完美人生,唯其如此,方切题,才可以得到高分。但他们内心是怎么想的呢?只有按自己的真实想法,才有可能写出有个性富灵气的好文章。但如果这样去写了,会不会走题呢?真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多数考生大概只能选择服从,遵循命题的意旨,去高歌连自己都不相信其真实性的完美人生。这次第,怎一个“假”字了得?
江苏苏州中学 2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