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中的感受。高效语文课堂的第一要义是学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与希冀,对语文学习兴趣十足,这应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做好的功课,而导入环节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一技能,从而为教学服务。那么,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设计"导入"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 导入的内容要准、精。
导入的目的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计导言,因此,我们的导入设计就一定要准、精。
准,即准确,是导入的根本。它要求导入的内容必须与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相关。最好是本课学习内容的关节点。只有紧扣教材的内容,服务于教学内容,而且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的导入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否则的话,会徒劳无功。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从而直接影响了本课的教学质量。
精,即精妙,这是导入的关键。它要求导入的内容与本课内容紧密相连的同时,还要精妙,要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的精妙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升到迫切状态,让学生在出其不意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学习中。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学生大部分说没去过,紧接着老师就问同学们说:"那你们知道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得吗?"这时的学生几乎个顶个的摇头,说:"不知道"。接下来老师就直接导入:"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这个案例中,授课老师一开始就问学生去过北京了吗?学生听了,去过的学生可能马上会头脑再现自己游玩过的情景,没去过的学生就可能脑子不会积极思考,只想听老师接下来要说什么,然后老师就问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本来就没去过北京怎么会知道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即使是去过的也不见得在北京过过春节啊,学生本来刚刚还有那么一点儿学习兴致,但现在情绪马上低落,学习兴致也似乎消失得一干二净了。这位老师在导入的时候,内容不够精妙和准确。从而,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她始终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这节课学生一直都是在被动与消极中度过。从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准确、精妙的导入,能让学生在开课之时就在教师的感染下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活动轨迹,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否则会"欲入先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 导入的形式要多样。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就应有不同的导入形式,这要根据我们的教学目的而定,有时我们的目的是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是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以前所学的联系起来,总之,目的不同,导入的方式也要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过的以及学习到的导入设计有好多种,例如:开门见山导入、课题揭示导入、设置疑问导入、实物演示导入、复习导入、名言导入、音乐导入、网络资源导入等等。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草原》一课时,这样设计导言: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我的家、我的天堂",谁知道歌中描写的时什么地方的景色?生:内蒙古大草原。师:是的,你们想到草原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草原的美丽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爷爷一同走进内蒙古《草原》……不言而喻,这种从歌词导入的方法,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极大兴趣,这样的导入,不但形式很新颖,内容很准确,而且用时简短,真正起到了"定音、调琴"的作用。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每篇课文的导入不是有固定的模式的,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者在不同的教学对象面前也会利用不同的导入形式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做到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导入的时间要适宜。
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必须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教学"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导入"只能是"导火线",因此,我们在导入的时间方面一定不能太长,大概在5分钟左右,另外,还需教师锤炼语言,使导入语言简明扼要、耐人寻味。
导入是一门艺术,要追求一种独特的境界和功效,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还是写作等课型,都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导入理应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重视和研究的领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用高质量的导入来提高课堂效率,如此,教学过程才能更显得流畅,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才能更充分地凸显出来,学生也才能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谈高效课堂的导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