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族假面舞有着极为悠长的历史。流传到今天舞蹈学界们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分类。李炳玉从地域角度划分为:黄海道p汉城京畿道p岭南地方。郑炳浩三分法:乡春型p都市型p流浪艺人型。本人已按照分布的地狱及特点,分为:北方型p中部型p南方型做了简述。
关键词:朝鲜族 假面舞
一、朝鲜族假面舞由来
假面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于原始有着密切关系。在古代人们相信鬼神的存在,而且认为在鬼神领域有为人类会带来幸福的神灵,也会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恶鬼,于是便产生了娱神逐鬼的活动。假面舞也是由此产生的。但因缺乏文字史料佐证,对朝鲜族假面舞的起源各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朝鲜族假面舞是源自中国的傩假面及间接受到中国古代西域假面文化影响而形成。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傩文化和古代西域假面文化影响半岛之前,朝鲜民族已有假面文化现象和假面舞。对这些观点学者们众说纷纭。假面舞在三国之一的新罗也十分盛行,尤其是新罗统一三国之后,中国假面文化影响特别大。
二、朝鲜族假面舞的形态
按照分布的地域及特点,划分为北方型p中部型p南方型。下面对于地域假面舞做一下简述。
在北方型中,流传在朝鲜岛黄海道海西一带的《凤山假面舞》是最有特点,典型的假面舞。魉翟200年前,有一位叫安草木得人从全罗道的一个小岛上回来后,把常用的纸制假面换成了木制假面。而且,还把游戏改了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一些邻近地域的假面舞。
资料显示,《凤山假面舞》原来是在4月8日燃灯节时表演的,后续在朝鲜朝末期这个游戏改为5月端午节举行。《凤山假面舞》与其他假面舞有区别,它是在规定的舞蹈场地中进行,带着观众。所以,《凤山假面舞》具有舞蹈,戏剧性,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形式。《凤山假面舞》分为七个段落。第一段:上佐舞段,向四方神拜礼仪式。第二段:八墨僧舞,八个戴佛僧假面舞者轮流上场,表演一段最为精彩的一组假面舞和长袖舞动作。第三段:祠堂舞,祠堂们以对唱形式打鼓歌舞。第四段:老丈舞。第五段:狮子舞。狮子与僧舞一起共舞。第六段:贫民戏弄俩班。第七段:老丈,老婆,妾不合的场面。
在中部型中,流传汉城京畿道扬州郡一带的《扬州别山台游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假面舞。传说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壬辰倭乱”以后,是为了当时慰问士兵从汉阳请来了山台游戏者表演。从此以后每年4月8日,5月端午节,8月秋实时候都会进行表演。
《扬州别山台游戏》分为十二段。第一段:告祠,莲花,老丈等进场向四方请求游戏顺利进行。第二段:上佐舞,头上戴着红色高帽的上佐向着各方向(东,西,南,北)跳舞。第三段:疥疱假面舞。第四段:墨僧舞。第五段:莲花舞和眨眼皮舞,莲花手拿扇遮脸,眨眼皮用自己的长袖遮脸一同歌舞。第六段:八僧舞,念佛游戏和针游戏。第七段:鼓游戏。第八段:老僧舞。第九段:猴子舞。第十段:醉胡舞,醉胡夺得小巫***,而且俩人产生了感情。第十一段:俩班戏。第十二段:老头与老婆登场,老头骂老婆,老婆最后生气而绝,儿女们入场后为气绝娘而哭。最后,一巫上场为娘送魂。
在南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岭南地方的《东莱野游》假面舞。这个游戏是在野外进行的,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取名为野游,共有四个段。第一段:瘟***戏。第二段:俩班戏。第三段:奴婢戏。第四段:老婆和老头戏。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地域假面舞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有同也有不同。
三、朝鲜族假面舞发展
流传到今天的朝鲜民族假面舞,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社会,艺术的发展假面舞也有了一些变化。从逐鬼娱神或以假面舞表示神灵的存在,变化都已成为娱乐形式,舞台表演形式。但其中还有一些尚保留着民俗属性悠久历史的假面舞。因此,被许多学者们注目。
参考文献:
[1]朴永光.韩国传统舞蹈的沿革与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金成燕,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朝鲜民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