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储望华先生的钢琴作品《筝箫吟》不但用西方乐器钢琴惟妙惟肖的模仿中国乐器古筝和箫的声音。此曲还借鉴了中国的调式和曲式,使此曲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关键词】储望华 古筝 箫 颤音 触键
储望华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浏阳河》《茉莉花》等。储望华先生在1961年创作了一首钢琴前奏曲《筝箫吟》,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因为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地又名“秦筝”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后汉刘熙所著《释台》中阐述古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筝是因为它的音响所命名为筝的。从秦朝一统中国之后,筝从秦地流入中原地区,又因为筝的声音既可以高亢有力又可以柔和流畅;既能合奏又能独奏,因此逐渐在全国推广发展起来。筝起初由十二根弦逐步发展为十三根,到现代已经是二十一弦和二十五弦,大大丰富了筝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表现力。箫是中国古乐器的一种,非常古老,相传为舜所造。《说文解字》中曰:“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箫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可以分为六孔和八孔。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为现在的箫,音孔为前七后一。音色柔和圆润,古典静雅,可以独奏和重奏。”吟是阴阳顿挫有节奏的诵读,更侧重于感情的抒发。前奏曲是一种西方音乐体裁,篇幅较小,具有即兴行、较为自由的特点。储望华先生这首前奏曲用钢琴模仿中国两件传统乐器“筝”和“箫”的音色,用钢琴这种西方乐器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阐释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这首作品速度稍慢,采用中国五声调式,结构就西方曲式来说为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降B角调式,从第1小节到第25小节。1至12小节作品主旋律在左手缓缓奏出,右手采用了大量的前倚音模仿古筝的弹奏。装饰音和旋律音多是五指位置,演奏时手可放平一些用手指肉比较厚的部位触键,有控制的弹奏。装饰音要清晰轻柔,大指弹奏的旋律音应采用慢触键,主题清晰的奏出。左手弹奏的声部也要采取慢触键方式,中国作品的多声部主要是以丰富作品层次为目的,不作为主要旋律。23至25小节是自由的华彩,左右手衔接要自然,对音色、速度、力度的把握要拿捏好。可以借鉴中国的散板,由慢到快,同时控制好音色和力度,在25小节后半部分可以做减慢减弱的处理。第二部分部分是降E羽调式,从第26小到第43小节。这部分有一种轻歌曼舞的感觉,左手的伴奏音型固定为第一拍一个前八音符两个后十六音符,第二拍两个后十六音符一个前八音符,应弹的均匀流畅,不要过度强调重拍音。39到42小节左右手需要弹奏四个声部,有手弹奏的高声部结尾为44到56小节。结尾前四小节先对整个乐曲出现的素材进行了浓缩回顾,然后才真正进入结尾部分。曲式就中国传统音乐来说为多乐段结构。A乐段为1至12小节,B乐段为13至22小节,C乐段为散板,是13小节,D乐段为24至48小节,尾声为49至55小节。这首作品有六个降号,以黑键演奏为主,因此半触键的技术要掌握好。整曲模仿筝箫的音色,筝的音色明亮流畅抒情,箫的音色柔和安静,钢琴演奏时需手型放平一些,手指肉垫多的地方触键。踏板从1到25小节基本采用切分踏板加长踏板相结合的形式,既要保证有一定泛音模仿古筝有余音绕梁之感,又要通过切分踏板的使用使音色不至于过度含混。26至57小节的踏板可采用节奏踏板。
中国的传统音乐器乐作品一般是题目点题,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看题目基本就了解了作者写这首作品要表达的意***。因此,理解中国器乐作品大多可以从题目入手。《筝箫吟》题目点明这首作品是钢琴对筝、箫两种乐器的模仿。作品中大量的前倚音模仿筝的刮奏。如作品1至12小节的右手,每一拍的前四个音为倚音,最后一音为主旋律音。旋律深具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21至25小节左右手交替弹奏的华彩小节也是模仿古筝的双手刮奏,加上踏板,有一种筝音余音绕梁之感。第二部分模仿箫音采用的前倚音与模仿古筝的前倚音不同。钢琴的前倚音采用一个重叠音或单音模仿箫的滑音。其次是表现在曲目的音乐结构和节奏上。此曲借鉴了中国的板眼节奏,中国的板眼节奏是在实际演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演唱一般不受小节与节拍的限制,比较自由。此曲各部分衔接都是通过自然的减弱和减慢实现的。因此在弹奏此作品时对自由速度的掌握至关重要。再次是采用中国五声调式,悠扬婉转的民族性旋律,含蓄婉转,深具中国音乐的意境。
综上所述,《筝箫吟》这首作品模仿中国筝箫两种乐器,不论从曲式、调式、意境都深具中国风格,形成独特的民族风韵,是探索中西音乐模式结合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张前.为了发展中国的钢琴音乐――储望华钢琴创作交谈录[J].中央音乐学院学1982,(1):61
作者简介:吴敬:山东省滨州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读钢琴作品《筝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