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应通过品味《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感知诗句表现出的音乐魄力,走进诗人创设的艺术境界,发生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掌握写作技巧,领会文章主旨。
关键词:品味 琵琶行 音乐美
唐乐是我国音苑中的奇葩,精通音律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后人留下了一首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唱。《琵琶行》中音乐的描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能否突破难点,使学生感知诗句所表现的音乐的魅力,是决定《琵琶行》教学是精彩还是平庸的关键环节。
一、《琵琶行》以音乐描写来塑造琵琶女的形象
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现琵琶女弹技的精彩绝伦。从琵琶女出场前的心绪和出场时的情态写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姗姗来迟,抱琴遮面,更显腼腆羞怯。这一特写镜头,让我们在欣赏乐声之前,先体味琵琶女丰富的内心世界。接着写她弹前的准备:“转轴拨弦”,弹时的姿态:“低眉信手”,娴熟的指法:“拢捻抹挑”,突出弹者的感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声声思”,所弹名曲:“霓裳”与“六幺”。此时一位技艺高超而又内心凄苦的琵琶女形象已历历在目。然后诗人工笔细描,侧面烘托,调动丰富的想象力来表现具体的音乐形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声声,清风徐来,时而像惊风急雨,时而像恋人的蜜语,时而活泼洒脱,时而缠绵缱绻,时轻时重,柔和圆润;又像大大小小的粒粒珍珠,滚落一只玉盘子里一样――清脆悦耳;有时音乐像万花丛中莺鸟的鸣声,清脆流利,婉转悠扬。准确的摹声、精妙的比喻,共同构成了一种舒缓流畅、欢悦华美的境界,正是琵琶女“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妙龄走红生活的写照。“滑”字又暗示,欢乐之短暂;有时又像冰层之下难流的泉水呜咽冷涩,像琴弦同泉水一样凝结了,什么声响都归于沉寂。这一变化突出了琵琶女盛年已去、门庭冷落、出嫁商人、寂寞凄清的生活经历。这万籁无声的时刻,恰好表现了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幽愁暗恨”。琵琶女所有的忧愁暗恨潜滋暗长,无声中表达了丰富动人的感情。就在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沉寂之后,突接而起悲怆高亢的音响,如银瓶破碎,水浆飞进,铁骑驰出,刀***齐鸣,铿然作响,雄壮激越,曲终收拨,四弦齐发,如撕裂绸帛,猛烈的强音,戛然而止。“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两句启示我们:这支琵琶曲就是琵琶女以音乐语言来转述自己的身世,突现自己的性格和感情的。
接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出琵琶演奏效果之强烈,听众感情之沉重,更给这绝妙的乐声增添了无限诗意。
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一曲唱罢,曾让管领音乐,教练歌舞的行家高手佩服得五体投地;淡妆之后,为善歌貌美的歌伎所妒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写出了当年歌伎生活的纵情奢华,这支“歌”与上一段描写的琵琶“曲”互为补充、前后映衬,从而使才貌双全的琵琶女形象更为丰满。
二、音乐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感情的纽带
音乐把两个素不相识、地位迥异的人紧紧连在一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把自己的境遇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歌伎的命运相提并论,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前人的诗歌中也颇为罕见。诗人叙己境遇,贬前情况只字未提,全写谪居生活,尤突出“元音乐”之苦。虽无一语涉及***事,但遭贬后的郁闷悲愤心情,已曲曲抒出。“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既交代了创作此诗的缘由,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在僻域中偶遇知音的依依之情。
知遇之情反过来深深感动了琵琶女,她“却坐促弦”,用“凄凄不似向前声”一笔掠过,与首次演奏的详写遥相映衬。用“皆掩泣”对照前面的“悄无声”,融进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这位飘零憔悴、孤单凄楚的长安故***和遭谗被贬、谪居江州的诗人自己,表现了作者对被、被蹂躏妇女的同情和尊重,抒发了自己无罪被贬的愤懑,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平和黑暗。所以“座中”要数“江州司马”白居易对此曲理解最深、感慨最强、动情最浓,竟至泪湿青衫,产生了比上一曲更强烈的感情共鸣。
至此,独特的音乐描写,贯通全篇,层次清晰,照应紧密,虚实相间,并寓抒情于叙事之中,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更是此诗最大的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琵琶行》158页.
[2]中央10台2007年9月13日播出的白居易生平.
[3]潘百齐.中学古诗词鉴赏.54页.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高级中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品味《琵琶行》的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