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日益增多。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同样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影响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正在显现,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字】粮食安全;社会问题;人口增长
1 当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
1.1 粮食自给率
一般认为,当粮食自给率≥95%时,本国的粮食生产已基本能满足需求。一般来讲,粮食自给率与粮食安全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但它对一国的粮食安全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一个闭关自守的高自给率国家粮食并非一定安全,同样,一个高度开放、高进口率的国家粮食也并非一定不安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形势部分或者全部地获得所需要的粮食,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际市场依从度的不断提高,同样意味着风险性因素增大和不安全度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可能预示着中国在粮食问题上对外依存度可能会快速加大。
1.2 粮食生产波动率指数
粮食生产波动率是指年实际粮食量偏离粮食长期趋势产量的比值。这是一个反应宏观的、供给的粮食安全指标。很显然,其值越大,粮食安全水平越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一直在波动中缓慢增长。历年平均波动系数保持在 2%~5%,自 1970 年以来平均波动系数未超过 4%。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率字数呈逐渐缩小的趋势,表明粮食生产稳定性逐渐加强,粮食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1.3 人均粮食占有量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内,粮食总供给量与人口的比率。这是一个反映微观的、现实需求的粮食安全指标。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越高,表明粮食安全水平越高。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每个人生存所需的最低线,说明该国家或地区已经出现了粮食问题,就有可能发生饥荒。与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相比,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远低于他们,但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目前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将难以满足需要。
2 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2.1 农业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农用电力设施等;另一类是社会基础设施,主要有农业教育设施、农业技术推广设施等。其中影响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设施,目前,这两方面的情况是相当薄弱的。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偏低
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农业机械化。目前,我国农业已开始进入建设现代化的新阶段。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农业机械化要求机械动力占总动力的60%~70%。据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农机装备来看,我国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 32.4%,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仅有法国 20 世纪 50 年代、韩国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水平。
2.3 可耕种的土地面积逐步减少
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粗放型、外延扩展而非集约化利用土地模式,以占用大量耕地面积为代价换取的。同时,耕地又是不可再生、易于流失、不可替代和难以复耕的资源。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在“红线”附近徘徊。大面积的沙漠和盐碱地也是造成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机构估算,因矿产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及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约达 2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 10%以上。所以坚持 18 亿亩的耕地面积红线任重而道远。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必然会导致粮食增产难度的加大,甚至会出现粮食减产的情况。因此,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受到耕地面积的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2.4 农业科技人才的流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已有一半流到非农业部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有40 名农业科技人员相比,中国仅有 6 名。农业科技部分人员流动量大,也为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研究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高。在粮食生产商要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最终还是要靠科技创新来解决,而我国农业科技的落后,创新能力弱成为制约粮食供给的一个主要因素。
2.5 农民科技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我国当前农民还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还只有 7.3 年。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低的影响,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不高,对农业科技知识无法很好地掌握,没有能力将科技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新科技优势在粮食生产中不能得到很好发挥,这就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很多从事农业劳动的务农人员,受轻农、弃农的观念影响,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者转向非农产业,使得较多的老弱妇幼从事农业生产和种粮,造成文盲半文盲的比重增加。
3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我国对于农业的投入一直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生活得到了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得到同步发展,使得农业生产生活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农业基础设施对其的供给基本保持平衡,这就需要一方面尽量避免不科学的建设所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3.2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法律手段和行***手段把优质土地保护好。要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这与全社会各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各个系统的支持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了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注意: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土地资源高效合理持续的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同时兼顾与其他社会资源相配合理利用,共同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3.3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对于科技体制的改革,应主要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使科研成果直接为生产服务。其次,加强各个部门间沟通与协作,打破相互分离、封闭的状态。通过沟通与协作,充分整合各个部门、各组织,形成整合优势,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发挥最大效益。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创新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全面调动和激发农业科技和推广人员的主
3.4 建立完备的粮食储备制度
在确定储备规模时应保证合理性,储备布局应该优化调整。粮食储备过高会增加财***负担;粮食储备过低会达不到预期安全目标。可见,储备规模应有一个界限,以最少的储备达到最高的粮食安全水平。粮食储备布局分布上,首先,要结合农业区域规划中三大粮食品种的生产种植带和生产基地;其次,要结合国际粮食市场,建立兼顾产区与销区、生产与消费的国家粮食储备的区域性布局规划,以形成便于调度、利于吞吐、减少成本、保证供给的粮食安全储备与运行网络。再次,布局重点应放在粮食主产区、主要港口和交通枢纽地带,根据各自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粮食仓储设备,形成布局优化、功能完备、运作灵活的粮食仓储体系。最后,地方专业粮食储备的布局要按照市场进行运作,作为国家粮食后备储备的重要补充,也可以做主销区,进行粮食储备的经营活动。
3.5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加强对粮食市场的预测和监测,密切关注掌握市场动态,及时信息。其次,出现粮食不安全的情况下,应及时增加市场粮食投放量。再次,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业部门要指导农民恢复粮食耕种,落实种植面积,以应继续。最后,要加强对各类粮食市场的监管,工商、物价、粮食部门对从事粮食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扰乱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如借机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掺杂使假等)坚决予以打击,并给予严厉处罚,确保市场供应有序。
参考文献
[1]刘士奇.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J].福建农业,2005(1).
[2]肖国安.中国粮食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朱希刚.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4]成尚***,王艳丽.加强职业培训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J].商场现代化,2008(32).
作者简介:
冯琦(1992.03―),男, 湖北黄冈人,武汉市武昌工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目前我国粮食问题及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