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纪录片
当电影电视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时,人们愈发的忽略了电影诞生初期的创作形式――纪录片。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我们称之为纪录片。让我们回想1895年的第一部电影――由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一系列电影,这些实验性影片无不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
让我们回到中国,第一部纪录片应该归于拍摄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定***山》――一部取材于《三国演义》中,讲述了蜀魏在三国时期用兵的故事。那是在公元的215年,也就是建安廿年,曹操平汉中,派大将夏侯渊、张等留守,驻兵定***山和天荡山各隘口。而蜀国的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之时,率将黄忠等进兵汉中,在黄忠打败了在天荡山驻守的张后,又经法正的指点,夺得定***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踞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得夏侯渊措手不及,让老将黄忠腰斩,从而刘备夺得了定***山。这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从而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由此诞生,而《定***山》在电影的内容表达上也很简单,并被随后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结果是在当时引发了中国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也为中国人在此后的电影创作过程中开了一个好头,但因为这样一种由谭鑫培――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拿手的几个片断的形式上来看,这无疑应该算是一部纪录式影片。
二、文献纪录片及其发展历程
如前文所说,中国在纪录片的发展创作上领先于很多国家,除去主观因素不谈,泱泱大国的百年历史所沉积下来的历史厚重感也积淀了中国纪录片的客观基础。在纪录片的整体概念下,在中国的纪录电影史上有一类形式较为引人注目,那就是文献纪录片。文献纪录片,是指利用以往拍摄的资料片,有时辅以新拍摄的素材,编辑的纪录片,具体来讲,即以影像、***片、文字、档案等文献资料为基础,辅之以见证人、历史研究者的访谈,既反映历史真相,又记录时代进程的,文献性强,历史感厚重,思想价值突出的非虚构历史影像片,又称为汇编影片。
美国的电影史学家埃里克•巴尔诺认为,文献纪录片是苏联电影工作者艾瑟•苏勃在20世纪20年代确立的一种纪录片类型,影片《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1926年),是世界文献纪录片的开端①。而在1927年是,中国当时的著名导演黎民伟创作了影片《国民******海陆空大战记》,这部影片标志着中国文献纪录片的起点。又由于文献纪录片多以历史为其的阐释对象,有时也称文献纪录片为历史文献纪录片。在当代,经过电影艺术多年的快速发展,文献纪录片因为其独特的影像价值,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以活动影像书写历史的手段,这种影像艺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当今电影人与史学家所关注。中国文献纪录片在将近8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1.三十年代的繁荣开始阶段
因为中国的纪录片在20年代已然有相当多数量的作品出现,而纪录片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出现文献纪录片,所以到了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的新闻片和纪录片开始大量创作的基础上,由导演黎民伟汇编了一部长达90分钟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国民******海陆空大战记》,这其实是由一部新闻片改编的,其内容大致上是讲述孙中山和北伐战争。其中还包括了孙中山和苏联顾问鲍罗廷与加仑将***在广州检阅***队、发表演说以及几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的实况。后来在 20年代时,出现了一部文献纪录片《北伐记》,同样也是关于北伐战争的,这部影片的创作者为黄英,是当时的文艺科艺术股股长,而因为黄英曾在北伐战争期间担任摄影师,于是后来将拍过的新闻纪录片汇编成了这部文献纪录片,长达10本。可见,文献纪录片最早的雏形即为大量的新闻片。
2.五六十年代的初步发展
读过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后就会发现,任何艺术形式的出现及发展程度总是会和当时的经济***治环境密切相关的,影像创作亦然。新中国成立之后,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红旗漫卷西风》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部重要的文献纪录片。讲述了***在1949年3月向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布置进******任务后的一系列事件。在当时,的警备司令陶峙岳和***省府包尔汉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担任中国***地下工作的屈武和刘孟纯、陶晋初等人,希望陶峙岳他们能认清形势,走和平起义的道路。而作为第三方的美国领事及艾沙等民族主义分子却竭力的挑拨。***队中也有一部分将领,比如马呈祥、叶成、罗恕人等则要求进关与我***进行最后一战。驻南疆的一个副司令赵锡光是陶峙岳的好友,在***事会议上反对部队东调,而马呈祥却与叶成、罗恕人一伙极力主张进关战争。又因为种种原因以及多方的协商不成使得会议不欢而散。而在此时美国以及特务组织夜鹰等也在共同做着***国共两***合作的种种活动。最后再固关战役时,马步芳的骑兵被***的炮兵全部歼灭。
在这部文献记录片《红旗漫卷西风》中,创作者充分利用了照片***片等一系列真实的战场所拍摄素材,并且在这部影片的整体布局方面导演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构想,像对待正式的影片一样十分注意把握纪录片的叙事节奏,并且其中在美工方面设计制作的地***以卡通形式呈现,可以让观众较为清晰准确地看到战役进攻和防御的全部过程。
1953年,我国成立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制片厂在拍摄以新闻为主的纪录片时,已经开始十分注意对影片资料的保存和收集了,到了60年代初期,我们更能开始利用这些资料编辑文献纪录片,这时的文献记录片大都是反映战时状况及对观众进行传统教育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创作高潮期。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艺术发展也受环境的制约,后,文献纪录片等影视作品也随着其他各类艺术一起,停滞不前,创作跌入了低谷。
3.八九十年代的繁荣发展
我国文献纪录片的繁荣期存在于八九十年代。八九十年代,正是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时期,允许各类艺术繁荣发展,对于文献记录片来说,之前长期累积的大量新闻资料恰恰为这种诉求提供了可行的环境。大致来说,这一阶段的文献纪录片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在表现***和***生平上较多的表现。在拨乱反正阶段过后,这些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以人物传记为主的文献记录片仍然活跃在屏幕上,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影像资料,更为当时创作其他类型,比如表现历史事件的文献纪录片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
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文献纪录片开始从关注领导人转向为改革开放助威加油,在内容表现上往往借古论今,带有强烈的争论色彩,***治立场鲜明。这时期的文献纪录片需要的影像资料也是主要来自80年代前的积累,其中不仅使用了老资料,还有许多改革开放后积累的新资料。
4.转向电视后的频繁创作
经过了80年代的探索期以及繁荣发展之后,文献纪录片在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纪录电影创作类型,以至于在90年代产生的具有社会影响的纪录片大多是文献纪录片。1993年后,中央电视台整建制地收入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而八一电影制片厂也在此后将纪录片的摄制任务移交给了中国人民电视制作宣传中心,可以说,文献纪录片由电影形式开始慢慢转向了电视这种更加普及化的影像传播方式。
进入21世纪,我国电影人在纪录片创作方面的关注点已经越来越开阔了。电影人在关注现实的同时,还将眼光回顾历史并仰望未来。让我们思索中国百年来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我们不仅在任何时候都有大量新闻纪录片的创作,更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我国仍待挖掘的厚重历史,新影提出了“经营历史”的主张,我们有理由相信,文献纪录片在中国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文献纪录片的价值体现
在当代,影视剧、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被当之无愧的视为中国的影视剧创作市场上提高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三大法宝。说到纪录片,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它的价值了。其实,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影视剧、综艺节目以及新闻节目相比,纪录片,尤其是文献纪录片,其价值是隐匿其中并可以长久持续的内在珍贵价值,如何认识它,如何经营它是我们影视研究者需要细细考虑的核心问题所在。作为影视形式的表现方式之一,对其价值的挖掘很有利于我们对这个形式提高关注度与重视度。
1.研究历史的真实依据
因为文献纪录片最本质的特性即“非虚构性”,又因为我国自电影诞生初期便开始利用影像技术记录历史,所以对于文献纪录片的种种研究及开发其价值所在不仅是对于历史真实的还原,同时也是评析历史,恢复客观公正最有效的影像依据。这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因为往往是主题先行的文献纪录片,为了达到对历史进行现代阐释的目的,要求创作者们必须事先确立自己的世界价值观,而这种观念的形成往往会使作者在创作中带有了强烈的自我主观因素,所以客观公正是我们首先要遵守的准则。对于历史文献题材的纪录片,不能靠杜撰来娱乐观众,更不要根据自我的意愿进行情感的任意抒发,客观公正才会让文献纪录片具有千古流传的价值。
2.舆论引导价值
为什么文献纪录片在当代会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推崇,就是因为在历史进程中曾经发生过的很多事情是可以教育当代的,换句话说,即为以古喻今的价值体现。其实,纪录片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一种历史,一种在处处捕捉“真实事实”的历史。当现今社会的环境风气与价值体现趋向世俗化与低端化,当人们的价值取向开始无所适从时,重识历史,慢慢品味体会那冷冻已久的历史不失为认清今朝,引导社会前进方向的一个好办法。
3.国际价值
当今的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竞争中发展完善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国际竞争在不同的时期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在当今世界,竞争国际化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以文化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时期。而以文化传播作用为主的意识形态传播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艺术文化传播的方式把自己本国所独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介绍、传播给其他国家或民族。而记录片,作为可以真实反映国家实况的艺术传播形式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就好像美国于是借此较多地在全世界热播其纪录片为主的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等等,并在此帮助下把其文化慢慢侵入到各国的文化领域。但同时,介于文献纪录片的历史特性,在国际市场的传播过程中我们也要同时关注“度”的把握,一些涉及国家***治经济的带有隐私性质的资料也要避免落入不怀好意的国际传播分子手中,以免损坏了祖国形象。
四、现实意义与发展走向
让我们再来回顾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曲直的道路进程反映了文献纪录片创作者们的坚持与努力,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当今我国在文献纪录片创作上的种种主观局限性以及客观存在的环境制约性。我们要在认识到文献纪录片独特价值的基础之上重视其弥足珍贵的内在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好好把握文献纪录片的未来之路,并利用其的发展使得中国文化深入国际文化领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世界人们对于中国的认识更加正确而清晰。
注释:
①《电影艺术》2005-6,《中国文献纪录片的转变》
作者简介:
孙小絮,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0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电影学专业 影视批评史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文献纪录片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