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著名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指出:“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动作等,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然而从笔者的教学实际、听课情况以及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富有活性的课程资源却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反思我们的课堂,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引起重视:照本宣科,学生没有自;乱用资源,学生缺失激情;无视资源,课堂生搬硬套。
作为一名品德教师,要积极开发学生资源,有效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资源”成为品德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策略一:开发利用学生个体资源,让课堂走向生本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资源点”,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教学资源,因此学生资源是源源不断的。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智力、情感等因素,构成了学生内在的“资源”,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我们的课堂才能走向生本。
1.激发学习兴趣,扬生本课堂之风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高贵的课程资源。只要唤醒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体察到了兴趣所在,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到课堂中主动学习,让生本课堂扬帆起航。
【案例】 《五大少数民族》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课件出示五张学生画的民族服饰***片。
师:这是我们班同学画的少数民族服饰,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
学生自由猜。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非常重视这些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出示课题: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案例中,笔者在新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将学生在本单元第一课学生画的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服饰画做成课件,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服饰。游戏本身对于小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而游戏的资源来自于学生,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占主要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本课堂,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在我们的课堂上加以利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风帆,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学习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2.挖掘生活经验,垒生本课堂之沃土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是生本课堂的肥壤沃土。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的许多经历可以被老师在课堂上当做资源来利用。课本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有价值。
【案例】 《我的课余生活》
师:书中的小朋友们都长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了。你们也长大了,把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同桌说说)
指名学生说。(4-5生说)
生1:课余我经常和小伙伴下棋。
生2:我学会了踢毽子,我一口气能连踢6-7个呢!
生3:我经常跳绳,我一分钟能跳130个。
生4:我会种花,给花浇水,我们家的阳台可漂亮啦!
……
师:我们很多同学带来了课余生活的照片,老师已经把它们做在课件中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出学生提供的课余生活照片)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自己的课余生活通过录像、***片等形式来展示,在这种互动中让学生感受精彩的课余生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感性的生活经验这一资源,进行互动,从而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尊重个性差异,焕生本课堂之生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品德教师,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它,把它视作一种财富,能好好地去珍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案例】 《向“白色恶魔”说不》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宣传的危害,坚决地抵制。你准备用怎样的方式来宣传的危害、抵制呢。
生1:我要写一些宣传语,向人们宣传的危害。
生2:我在学漫画,我要画一幅漫画。
生3:我要编一张小报,放在社区宣传栏,让大家阅读。
生4:我要编一个故事告诉大家的危害。
……
师小结: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向我们身边的人宣传的危害,抵制。
学生的差异是具有多样性的,学生生活经验、兴趣、智能上的差异;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个性特长上的差异……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就是很好的学生资源。上述案例中,笔者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方式来宣传的危害,抵制。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危害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学生差异,更可以让学生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策略二:有效利用学生群体资源,让课堂走向生本
一个小的群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正是由于这个小社会的存在,学生得以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在群体的作用下,个体的能量被激发。这种群体资源可以是两人、多人小组、班级等构成。
1.利用小组资源,创生本课堂之活力
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参与、全员参与学习过程。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到达成功的彼岸。
【案例】 《西部大开发》教学片段
师:西部除了优美的风光,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资源丰富。
师:西部有哪些资源呢?课前同学们已进行了解,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师:刚才大家交流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召开西部资源交流会。
学生纷纷举手交流: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风力资源……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案例中,笔者通过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肯定和修正,得到表现,得到过滤、强化、优化以及调节。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学习习惯和交往能力,创造了生本课堂的活力。
2.利用班级资源,坚生本课堂之砥柱
学生个体存在于班集体中,在班集体中学生相互交流,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学生思维碰撞,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因此,班集体资源是生本课堂的中流砥柱。
【案例】 《科技造福人类》教学片段
师:谁还了解哪些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
生1:我知道克隆技术,让濒临绝种的动物、植物繁衍。
生2:太阳能造福人类。
师:使用什么太阳能产品?
生3:太阳能计算机、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热水器……
生4:我还知道微创技术减轻了病人手术的痛苦。
……
在上述案例中,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在班中交流,那学生了解到的就不是一种两种科技造福人类的事例,而是班中所有同学交流的科技造福人类的事例。这里从依靠教师一个人和个别学生变为依靠全体学生,把所有的学生都发动起来,大家一起认识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之成为生本课堂的中流砥柱。
3.利用身边资源,闪生本课堂之光焰
学生个体同时还存在于一个家庭中、社区中,在学生的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职业不同、个性不同,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边的人、事、物都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案例】 《可爱的社区人》教学片段
师:在我们的社区里,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有许多人在默默地为社区工作着,他们辛勤地劳动着……
师:出示照片,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齐答:张静艺爸爸。
师:他也是一名社区干部,今天他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你们可以对他现场采访。
生进行采访。
上述案例中,孩子们对自己同学的爸爸现场采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里有效利用了学生身边的资源,激活了课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是一座资源的宝库,更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利用学生资源是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本课堂的核心。在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从学生个体中挖掘资源;从学生群体中挖掘学生资源,从而极大地焕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走向生本,提高了品德课堂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稚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锦萍.新课程教学方略.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心小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让“学生资源”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