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释意理论认为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进而强调翻译主体及其认知的作用。本文拟根据口译的三个阶段,结合口译实例,阐述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探索指导口译的新视角。
关键词: 释意理论 口译 翻译过程
释意理论,又称达意理论,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作的一种解释。因该派理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故其观点对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启示。本文将结合口译实例对其作一简要分析。
一、释意理论
达妮卡・塞莱丝柯维奇于1968年发表的《国际会议议员――会话与交际问题》一文被视为释意理论的奠基之作。1984年,塞莱丝柯维奇和勒代雷教授合作出版了《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标志着释意理论的确立。1994年,勒代雷出版了《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用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的成就来阐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对比口笔译的异同,揭示即席翻译及同步传译的基本规律,标志着释意理论的成熟和完善。
释意理论的核心是把语言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和非语言意义(non-verbal sense)区分开来。译者所要传达的不是语言符号的意义,而是讲话人在其话语中所表达的非语言的意思。也就是说,意义的本质是交际者通过语言符号所传达的“意思”,而不是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
释意学派将翻译划分为三个层次:词义层次、话语层次和篇章层次。词义层次的翻译指机械地翻译词的本义,即通常所说的逐字翻译,其结果只能是简单的词语对应;话语层次的翻译指翻译话语的语义含义,是脱离语境和交际环境的句子翻译;而篇章层次的翻译指翻译语言含义和认知知识结合产生的意义。释意学派认为,前两个层次上的翻译都属于语言翻译或者说代码转换,只有篇章层次上的翻译,即释意翻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在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的篇章之间建立交际意义的等同。
释意学派的理论非常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研究,释意理论不同意之前的“理解―表达”的两步骤程序模型,而坚持认为,在“理解”和“表达”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脱离源语外壳”阶段。释意理论认为这是意义产生的重要阶段,如不经历该阶段,真正的翻译行为则无法实现。
二、口译的三个阶段
口译时,译员在把讲话人的话变成另外一种语言的听众能够听懂的话以前,实际上要经过三个阶段。
1.听清作为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符号。通过分析和理解,搞清这些符号所表达的语言现象,弄清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此阶段称作“话语阐释”,这是口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演讲人与听众之间最为重要的连接纽带。
2.立即自觉地忘记这些语言符号的结构,以便只记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语言符号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意义。此阶段被称之为“脱离语言外壳”(deverbalization)。在理解和表达之间加入脱离语言外壳这一程序是完成释意的关键,尤其对口译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3.表达,即用另一种语言的符号造出新的句子,并要符合两点要求:一是要表达出原话语的全部内容,二是要易于听懂。此阶段是源语信息内容的重组(reformulation)阶段。
三、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口译
释意理论不是把翻译看作一个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单向解码过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用塞莱丝柯维奇一句形象的话来说,译员把法文译成英文的过程就好像是把一件法国式样的毛衣拆开,把毛线都洗净理好,然后再按照英国的式样把它织成一件新的毛衣(塞莱丝柯维奇,1979:48)。新织好的衣服当然还是一件毛衣,而不是别的什么衣服,但式样,或者说形式却可以同原来的那件毛衣大不相同。例如:新华社记者向***提出有关教育的问题:
记者:在您的报告中,教育是个亮点,尤其是义务教育,提出了从今年起实行“两免一补”的***策。
译员:We can see that education figures quite prominently in your governments report,particularly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We know starting from this year,the government is going to exempt the tuition and miscellaneous fees for the rural poor students receiv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government is also going to give subsidies to the students attending schools from poor families.
汉语中用数字词组来概括某种***策和观点的表达法十分常见,但对于汉语之外的受众就比较难于理解。所以现场译员对“两免一补”采用了直接解释确切意义的方法而非简单地进行字词对应翻译,这样就方便了听众的理解,特别是那些不熟悉中国特色语言的听众。译员成功地完成双语间的转换,口译的释意性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又如,李肇星外长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出的有关公民海外旅游的问题:
李外长:为以防万一,你最好能了解离你到的地方最近的中国大使馆或者总领事馆的电话,一旦出事,你可以放心,中国驻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大使馆或者总领事馆,会全力以赴、会依法为你提供帮助。
译员:And what you could do,beside that,if you are the unlucky one is you could find the telephone numbers of embassy and consulate general the closest to you.So whenever there is an incident,you could ask for help from our embassy and consulate general.Our people will surely go all out to give you lawful protection.
译员对李外长的话理解得很透彻,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用释意的方式给出了流畅准确的译文。尤其是把“你可以放心”这个小句的语言形式的含义融入到后面的译文中,译为“surely go all out”;把“依法为你提供帮助”直接释意为“to give you lawful protection”。这样的处理方式,兼顾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释意派理论在这里再次得到了验证。
综上,“在释意学派看来,翻译是以口语或笔语的形式用不同语言社团能够理解的语言传达信息,即用听众或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传达出源语要表达的思想”(李,2004)。因而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口译便是基于译者对原讲话人所传递的交际意义的把握,以及随后用目标语言对该交际意义(即讲话人的意思)进行的重组。释意理论以其新颖的理论视角为口译乃至整个翻译研究注入了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龚龙生.从释意理论看口译研究[J].中国外语,2008,(5).
[2]李.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李越然.论口译的社会功能――口译理论基础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1).
[4]蒲艳春.从释意理论的发展看我国的口译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2):94-98.
[5]王大伟.现场汉英口译技巧与评析[M].北京:世界***书出版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