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是指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的事物,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例如,大家熟悉的数学家高期,在上小学时,他的老师出了一道1+2+3直至100的相加,求和的数学题。当别的孩子还在按常规方法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时,高期却很快说出了答案5050。原来,高期正是通过非常规的方法,发现1~100首尾相加都是101,这样他用101×50很快得出了答案,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此外,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人也都是超出常规思维方式,故属于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主动性。即不搞清问题的性质、成因或解决方法,就不罢休的探求状态,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
2.求异性。即不苟同于传统的、一般的答案或方法,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
3.发散性。即不急于归一,提出多方面设想或各种解决办法,而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
4.独创性。即能产生新的结果,如,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设计新产品等。
二、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头脑里经常有一些问号。经常想一想:这东西能否改进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
2.好奇。对什么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有兴趣。对没懂的事总要弄个究竟,点子多。
3.多用脑、勤用脑。思维活跃,时时处处都在思考,头脑总是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
4.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幻想,大胆想象,有联想能力。有想象力的人和缺乏想象力其创造性是不同的,有想象力的人在思考问题时,首先求知于各种想象,而有了启示再返回现实中来,所以,思想飞跃度高,因此,能形成创造性思维成果,这是想象能力差的人所不能比拟的。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怎么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一个较大的题目,本节不可能全面阐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发散思维训练就抓住发展思维流畅性这一特征。思维流畅性是指思维敏、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那么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教师就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如,废除“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多采用一些讨论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寻求问题,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应多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这样能开拓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如,求5+4+5+5+5的总和,要求不光会用“凑十”的方法求,还可以引导学生用“5×4+4”“5×5-1”等方法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岭县新安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