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口红利问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其中不乏争议,主要是中国人口红利是否明显存在,中国人口红利多大,还能持续多久。罗列了有关争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自身研究肯定了中国人口红利的存在,同时认为中国人口机会窗口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打开,一直持续到2017年左右。
关键词:人口红利;经济发展;***策制度
中***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45-03
一、导言
中国自1978年以来,经济“飞跃式”发展,被世人称为“中国奇迹”。同时,中国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多数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现代人口转变过程,可称为“人口奇迹”(车士义,2011)。人口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学者(Bloom,安德鲁·梅森,蔡昉等)进行研究,两者关系关乎中国未来国家人口***策的走向以及经济持久增长的维持。因此研究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对于国家维持经济发展,保障公民利益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学术界已产生争论,许多学者研究得出结论,本文针对这些结论,聚焦具体争论点,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本文观点。
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定位争论包括:(1)中国是否明显存在人口红利?(即中国人口转变是否促进经济发展)(2)若存在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多大。(3)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时期。分析之前,需要界定人口红利概念。“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概念由 Bloom 和Williamson(1998)首次提出,是指在生育率快速下降时期,人口增长率下降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中的少儿比重大幅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显著上升)所带来的利益。199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委员会在《世界人口现状(1998)》中正式使用“人口红利”一词,使人口红利这一概念逐渐为学界认同和使用。一般来讲,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换过程中,少儿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人口占比扩大,引来劳动力供给增多,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将对三大争议进行逐一分析。
二、主要争论点
1.中国是否明显存在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概念引入中国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中国是否明显存在人口红利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存在明显人口红利,且中国正受益于人口转变带来的经济增长。蔡昉(1999,2005),王德文(1999)认为,人口转变使中国从1960年开始享受人口红利,而改革开放后,人口红利成为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王丰和Mason(2005)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认为1970年左右生育率快速下降带来了潜在的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充裕,同时伴随着较轻并日益降低的少儿和老年负担,促使人均产出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David Bloom(1998),都阳(2004),汪小勤(2007)等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口红利并不明显,甚至不存在人口红利。穆光宗(2006)认为,人口机会窗口只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助力,人口红利期不等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穆光宗(2008)还认为中国有窗口之美而无机会之实。贺菊煌(2006)认为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会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它同时也会引起人均消费永久性提高。***(2011)甚至认为中国不存在人口红利,他认为人口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是更多压力,而不是红利。
针对上述学者不同观点,本文认为中国存在明显人口红利。一段时间内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要素供给,进而刺激经济增长。中国人口转变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础,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2.中国若存在人口红利,它有多大?中国的人口红利到底有多大,国内外众多学者利用数据及相关模型得出了结论。王丰和Mason(2005) 在研究中国劳动力比重上升带来人口红利对于中国人均 GDP 增长率时发现在1960—2000年之间劳动力比重上升带来的贡献为8.3%,而改革开放后的1982—2000年间这一数字为15%。武剑(1999)研究发现,由劳动力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在6%左右。蔡昉和王德文(2005)利用1982—2000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总抚养负担对人均GDP增长的边际效应为-0.115,即总抚养负担每下降一个单位,经济增长速度将加快0.115个百分点。在考察期间,中国总抚养负担下降了20.1%,带来经济增长速度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6.8%。改革开放以来,总抚养负担下降对储蓄率的贡献率大约在5%左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4强。陈友华(2008)构建了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化数学模型,测量了人口红利对1978—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人口红利对GDP的贡献量与贡献率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人口红利对中国每年GDP贡献份额超过10%。钟水映和李魁(2010)利用1990—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算出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Choudhry(2010) 基于70个国家1961—2003年的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人口转变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46%。王金营和杨磊(2010)利用1978—2008年中国数据,分析得出中国劳动负担比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劳动负担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提高1.06个百分点,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劳动负担降低累计带来的经济增长占总增长的27.23%。车士义和郭琳(2011)用1978—2008年的中国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得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内不显著,但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均衡的关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每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会提升0.028个百分点。车士义,陈卫和郭琳(2011)运用1978—2008年中国的数据,运用全要素生产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份额进行了分解和测算,得出人口红利每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3%。
3.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时期。对于中国人口红利能够持续多久,主要有两种观点,分别是:一种观点以陈友华等人的研究为代表。陈友华(2005)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在 20 世纪 8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一直要持续到 21 世纪30 年代初,前后历时四十多年,2010 年前后人口红利最为丰厚,他同时指出中国的情况与日本较为相近,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不同。于学***( 2003) 也得出了类似结果。另一个观点以王德文等人的研究为代表。王德文等(2004)认为,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享受人口红利,并将一直持续到 2015 年前后。王丰等(2006)和马灜通(2007)的研究结论也支持此观点。
众学者观点截然不同,最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红利定义的界定没有选择统一标准。根据文中人口红利定义,结合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见***1),数据来自世界银行(2010),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人口机会窗口”期,若中国能充分发挥人口转变优势,该时期将在2015—2020年之间结束。这一结论同Choudhry(2010)的研究结论相似。
三、结论
中国人口红利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很多学者(Bloom,蔡昉,Mason)都进行了长期研究,其中不乏争议,主要集中于中国人口红利是否明显存在,中国人口红利多大和能持续多久。很多学者从自身视角给出结论。本文阐述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并结合研究给出观点。
本文肯定人口红利的存在及作用,同时认为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打开,一直持续到2017年左右结束。为了能够实现人口红利的最大化,中国需要大力促进就业,扩大人力资本投资,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变。通过执行这些***策和完善制度设计,中国必将实现人口红利最大化,进而避免穆光宗(2008)所得出的“中国有窗口之美而无机会之实”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Bloom,D.and J.Williamson,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8,12.
[2] 蔡昉,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10).
[3] 蔡昉.劳动力短缺:我们是否应该未雨绸缪[J].中国人口科学,2005,(6).
[4] Wang Feng and Andrew Mason.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Prospec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United Nations ExpertGroup Meeting on Social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hanging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2005.
[5] 都阳.人口转变的经济效应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4,(5).
[6]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1).
[7] 穆光宗.人口机会窗口期≠经济高速增长期[J].中国企业家,2006,(7).
[8] 穆光宗.中国的人口红利:反思与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2008,(3).
[9] 贺菊煌.人口红利有多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7).
[10] 徐玢,***.谈中国人口***策与科技创新[EB/OL].http://,2011-7-17.
[11] 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11).
[12] ang,C.and Wang,D.Demographic transition:implications for growth [A].Canberra:Asia-Pacific Press,2005.
[13]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江苏行***学院学报,2008,(4).
[14] 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红利外溢与省域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4).
[15] Misbah T.Choudhry 和J.Paul Elhorst.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India and Pakistan [J].Economic Systems,2010,(34).
[16] 王金营,杨磊.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人口学刊,2010,(5).
[17] 车士义,郭琳.结构转变、制度变迁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11,( 2) .
[18] 车士义,陈卫,郭琳.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J].人口与经济,2011,(3).
[19]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6).
[20] 于学***.中国人口转变与“战略机遇期”[J].中国人口科学,2003,(1).
[21]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5).
[22] 王丰,安德鲁·梅森.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06,(3).
[23] 马瀛通.人口红利与日俱增是21世纪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7,(1).
[24]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武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