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关峡的交响合唱作品《大地安魂曲》5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再次上演,这场音乐会最大亮点是指挥家――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新任首席指挥、世界著名指挥家普拉松。由一位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大型中国交响乐作品,同时也是他第一次指挥中国交响乐作品,其看点足以引起乐迷们的极大关注:普拉松如何诠释这部中国的安魂曲,西方音乐家如何理解当代中国作曲家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当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几乎爆满。这是普拉松上任后的第二场音乐会,也是国交乐季中的常规音乐会。音乐会上担任独唱重唱的歌唱家有幺红、刘珊、金永哲和孙砾,还有管风琴家沈凡秀和羌笛演奏家张仁良。合唱部分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和北京节日合唱团169人组成强大的阵容。
【普拉松指挥棒下的中国安魂曲】
――从独特的形式到崇高的内涵
全曲结束后,观众热烈的掌声在多次谢幕后仍无法平息,普拉松带领全体音乐家加演了尾声部分。普拉松在他的演出生涯中肯定指挥过多次西方古典的安魂曲,或许还没有遇到过观众如此激动在结束后还要加演的,因为西方的宗教题材安魂曲的弱结尾是不宜加演或重复的。《大地安魂曲》于去年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举行了首演,这部作品的内容是创作者经历了灾区抗震救灾的场景后体验到“多难兴邦,人应该从大悲到大爱再升华到希望”的感悟。作品以新颖丰富的音乐语汇开启人们对生命的终极思考,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充满了人文的情怀,同时也是一曲对和谐社会的礼赞。正如歌词结尾所唱:“当阳光点燃天地间所有的善良/当希望弥合心灵的痛苦和创伤/当陌生的目光交织成爱的罗网/我们就拥有一个美好的天堂。”作品充满了优美的中国旋律和高深的复调音乐技法。这部作品去年“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首演,并曾在今年4月5日清明节在北京音乐厅再次上演,而今年5月12日的演出,同样一部作品,现场的气氛与前两次相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说音乐会上的观众是参与二度创作的,这话在这部作品的三次演出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前两次演出,或许因时事的因素使现场感受到的是对死难者的祭奠和对灾难的反思场,气氛凝重而有仪式感,而此次演出,人们似乎更被这部作品厚重的艺术形式所感染和震撼。灾难过去两年之后,人们的思绪发生了改变,欣赏语境发生了变化,作品“所指”随之也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无疑更主要是来自指挥普拉松的诠释,他以一位西方音乐家的角度为观众呈现了他心中的中国交响乐,他心中的《大地安魂曲》。应该说,普拉松更注重从音乐内容产生的特殊形式上着手建构作品的二度创作。普拉松是第一次指挥中国交响乐作品,但人们常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因为音乐是一种形而上的形式,普拉松正是以独到的处理方式把握到作品形式上的那种审美崇高感,将《大地安魂曲》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
【普拉松演绎的风格】
―――声乐与器乐的高度融合
在第一乐章,音乐借用了古典安魂曲的一些色调和笔触,例如和谐的音响、合唱队复调手法的运用等。普拉松把握了一种西方“冥想曲”的速度,非常有张力。期间,普拉松将法国印象派作品中的朦胧色彩运用到这个乐章中,我们听到的已经不止于一种单纯的礼仪追思,而是对善良意志的呼唤,表达人们向上的仰望和内心的追求。作品的第二乐章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帕萨卡利亚曲式,这是一种古老的西方曲式,作曲家在这里通过一连串的变奏描写人的内心在思考。这种音乐在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中很多,但在中国交响乐中很少见。贯穿全乐章的附点音型固定节奏普拉松以较为稳健的速度进行,表达出人们在希望的召唤下,以坚定的信念坚持至终。第三乐章“大爱无疆”,在普拉松的指挥棒下,音乐以西方摇篮曲的意境呈现,他将女高音声部的“独白”处理得如同维也纳男童合唱团的声音一样纯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情怀,而弦乐则再现了对太阳光芒的描写,从而建立了一种人类美好的信仰。西方的安魂曲是宗教仪式,都是弱结尾,而《大地安魂曲》是强结尾,在尾声加进了中国钟声,在孤高的羌笛声和管风琴的轰鸣中终止。我们看到在第四乐章普拉松是以比较快的速度进行,进而形成一种精神的指向、一种升腾,产生了新的动力。“羌笛何须怨杨柳”,在乐曲中,我们从那苍劲的羌笛与宏大的管风琴对奏中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感恩、对大爱的礼赞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多难兴邦”,这是《大地安魂曲》的创作者经历了灾区抗震救灾的场景后所体验到。
交响合唱作品容易形成乐队与合唱团的“两张皮”,但普拉松充分整合了内声部的功能,将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乐队与合唱充分融合在一起,音响浑厚而有层次,将多声部音乐形式的优势展现无遗。普拉松的指挥也调动了音乐家们的演出热情,乐队与合唱团超水平发挥,普拉松深谙声乐艺术秘诀,声乐部分的美声民族化实践表现得非常有感染力。普拉松不仅在交响乐领域具有杰出的造诣,更是一位歌剧领域中德高望重的大师,他善于把握音乐中戏剧性因素,他从《大地安魂曲》中就挖掘到了这样的因素,从而将作品演绎得热情洋溢,感人肺腑;同时他善于将声乐与器乐高度融合。整场的演出非常完美,音乐会成为这部中国交响乐作品的高水平演绎。
普拉松寻找中国交响乐的新声音
在普拉松指挥中国交响乐作品《大地安魂曲》的余音中,让我们有所思。普拉松刚一到北京就说“伟大的中国应该有伟大的乐团”,从技术层面讲,一位世界级的指挥大师指挥一支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无疑会带来西方的交响乐演奏理念,对提高乐队的演奏水平大有帮助,这场音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更为重要的是,普拉松以极大的热情指挥一部中国的大型交响合唱作品,尤其是这样一部描写人的心灵诉求的深刻的交响乐作品,这就进入到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深层次的范围。普拉松对中国交响乐新作品的挖掘与推广充满了极高的热情,他与国交达成合作共识不久,就寻找优秀中国交响乐作品来演出,两个月前,他拿到了《大地安魂曲》的总谱,发现这是一部了不起的大型交响合唱作品,认为是能够代表中国交响乐的新声音,于是便首先选中了这部作品,在他任上的第二场音乐会上演出。6月3日至7日国交还将在普拉松的带领下赴莫斯科参加世界交响乐节,普拉松决定将这部作品作为中国交响乐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介绍给莫斯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近日从法国使馆得到的消息说,法国***府将在法国使馆举行授勋仪式,颁给普拉松“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此举为表彰普拉松对法国古典音乐做出的杰出贡献,之所以在北京举行仪式而不是在法国国内举行,也是为同时表彰他对中法音乐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中国交响乐创作之求证
一位世界指挥大师热情地要推广中国的交响乐文化似乎是空前之举,这也为我们提出一个课题:我们需要拿出有规模、有份量的精美交响乐作品。中西交响乐艺术的交流不是单向的,不能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请来一些明星大腕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能够在西方世袭的交响乐领地展示我们的思想,来迎接中西交响乐文化交流的新高潮。如果说当年我们在世博会上以茅台酒赢得巴拿马金奖,那么我们今天在世博会上展示的就不是土特产品了,我们已经能够拿出航天技术这样的高科技了。同理,我们的音乐产品也不能仅仅拿出一些原始语言元素了。中国是旋律大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美旋律,但我们为世界音乐文化贡献的不能仅仅是“茉莉花”这样的单声部民歌旋律,我们应该以多声部的音乐思维和现代的作曲技法为构架,来支撑我们优美的民族旋律,让我们的民族音乐花朵绽放得更为鲜艳和茁壮。同时我们还要将我们民族高尚的情感注入到现代作曲技法中去,而不能以消解情感和心灵为代价去获得现代作曲技法的“逻辑换算”和“音色换算”,而是应该将两者结合,将西方的新技术和中国的优美旋律相结合,从而创作出令我们的老百姓能为之动容的真诚的交响乐作品,这种作品要能融入世界主流交响乐界,进而实现“交响乐中国化和中国交响乐国际化”的目标。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