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忙叨叨的,看电视的时间很少。而偶看之,却大多是“辫子戏”。那些梳着辫子、穿着长袍的古人充斥荧屏。自春秋战国、秦皇汉武、三国隋唐至宋元明清,皇帝风光,小人当道,女人是祸水,忠臣蒙冤屈。斗狠斗色,打打杀杀;尘覆战袍,血洒疆土;美女爱恋,卿卿我我。
尤以清朝为甚。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时期,闭关自守、落后挨打、丧权辱国等一系列事件均在这个时期发生,而恰恰清代戏最为泛滥。《戏说乾隆》《乾隆王朝》《雍正帝国》《康熙王朝》《垂帘听***》《孝庄秘史》《铁齿铜牙纪晓岚》《甄执》等等,铺天盖地。网络、***书市场也是如此,先是明朝那些乱事,一窝蜂跟着上了一筐;其后又有清朝那些乱事,一筐接着一筐。
这些作品少有精华,大多枝叶放大,片断翻版,重复雷同,粗制滥造,脱离实际,脱离现实。出品人难以创作出现代生活中充满激情和现实意义、具有艺术震撼力和思想感染力的东西,难以发挥想象的空间推出引导我们对未来世界憧憬的作品,偏又不甘寂寞,在老祖宗身上吃吃老本,坐享其成,大发其财。
其实,本人也并非一味地反对古典,只是一方面感觉太滥了,以至于成灾;另一方面看到引进的儿童科幻片播放,感觉到我们自己科学的东西太少了,不能在潜移默化中启导科学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对下一代,所以免不得来说上几句。
众所周知,媒介是最好的传播工具,对于少年儿童,当下尤以电视为主。而如此之多的“辫子唱戏”,让人在野史中打转,离科学之远实在让人忧心。每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我们的科学素质一直不能提高,时不时地还往下掉一掉。我在想,如果“辫子唱戏”少那么一些,通过影视、***书多做些科普宣传,多播些科学、科幻的作品,让人们浸染其中,尤其对孩子们来讲,他们的思维会更开拓、更具想象力,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也会更大一些。尤其未来,还有获诺贝尔奖的重任哦。天天看“辫子戏”,要想获奖,我想门都没有!
让我们看看几个引进的儿童剧,《天然宝宝》《迪迦奥德曼》《弹珠警察》《数码宝贝》,还有《哆啦A梦》等等。这些作品都是给儿童带来欢乐的同时,让他们产生无尽的科学幻想。以《数码宝贝》为例,该片描述几个少年,在数码科幻世界里的冒险和奋战过程。故事以太一等7个小孩漂流到数码世界为开端,这些孩子被认为是数字世界的未来,他们突然被放逐到一个同时存在山、川、冰、河、热带雨林的谜一样的岛屿,在此他们得到了叫作“数码宝贝”的搭档――与一直在此等待他们的7只幼年期的数码宝贝相遇。他们的旅程前方充满着危机。接连不断而来的数码宝贝们的混战和数码世界之谜,以及阻碍着他们前进的恶敌。数码宝贝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跨越两个世界命运的赌注,少男、少女和数码宝贝们的冒险战斗以及存活的命运之战就此展开。随着故事的发展,渐渐地数码宝贝变得更加强大,而在打败敌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集结着友情和团结之力,让小朋友们明白友情与团结的重要。这种科学引导、寓教于乐是含蓄的、潜移默化的,让人很爱看。
如此看来,我们对科幻儿童剧的引进是成功的,但对于成人的科学、科幻片我们似乎引进得很不够。可能是“辫子唱戏”太多充斥了频道、时段,抑或我们压根就没有想到引进科学、科幻片对于成人的作用与价值。这应该说是影视剧工作者的悲哀,也是我们社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