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是美国当代诗坛的一个“怪杰”。 作为“垮掉的一代” 核心人物的艾伦・金斯堡的作品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的诗作,除了《嚎叫》,便是那篇充满自由与幻想色彩的《祈祷》。《祈祷》全诗共分为五节,是金斯堡为自己的母亲内奥米・金斯堡所作的。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艾伦・金斯堡的生平做简要介绍并对他的诗作《祈祷》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 艾伦・金斯堡;《祈祷》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文学的一个代表流派,在美国现代文学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垮掉的一代” 核心人物的艾伦・金斯堡的作品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的诗作,除了《嚎叫》,便是那篇充满自由与幻想色彩的《祈祷》。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艾伦・金斯堡的生平做简要介绍并对他的诗作《祈祷》进行浅要的分析。
一、艾伦・金斯堡生平
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是美国当代诗坛的一个“怪杰”。 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帕特逊市,为俄国移民的后裔,拥有犹太血统,是“垮掉派”的代表人物。其父亲是中学英文教师,爱好写诗,母亲是一位共产主义者,其激进思想对金斯堡日后的***治倾有很大的影响。1943年,中学毕业以后的金斯堡,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济,后改学文学。曾先后结识了诗人威廉・卡勒斯・威廉斯和威廉・巴若斯、杰克・凯鲁亚克,与他们进行过关于诗歌的探讨,并一起度过了一段不羁的日子。194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1953年,由威廉斯介在旧金山认识了已有盛名的雷克斯罗思,住在了费尔林盖蒂的一个名叫“城市之光”书店的附近,做了一名市场调研员,并于第二年开始了《嚎叫》的创作。1955年10月,6号美术举行的朗诵会上金斯堡朗诵了第一部分的《嚎叫》,引起了听众的巨大反响,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次年“城市之光”书店出版了《嚎叫》的完整版,而第一版却是在英国发行出售的,诗集的第二次印刷由美国海关出面干涉,经过漫长的法庭审理,美国海关败诉,金斯堡开始声名大振,人们称其为“垮掉的一代”之父,也由此让 “垮掉派”诗人备受关注。《嚎叫》是金斯堡的开山之作,人们将它与艾略特的《荒原》并列相提。
“别把疯狂藏起来。”、“我发狂是多么走运。”这是他对正统世界进行的叫嚣,他有着多重的身份,集诗人、激进无***府主义者、文学运动领袖、宗教徒等于一身,其诗歌形式受到惠特曼个性***精神和自由诗体的影响,又有来自布莱克的神秘氛围的感染。1973年,阿伦・金斯堡这位留着大胡子的反学院派狂野是人成为了美国文学艺术院的一名成员,之后又获得全国***书奖。代表作品有《嚎叫》、《祈祷》、《卡第绪及其他》、《现实三明治》《亚美利加的衰落》、《白色裹尸布》等。
他是避世运动的领袖诗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嘻皮士”运动的代表,他还曾宣扬使用自由,沉湎于幻想参禅礼佛,并宣扬性***和同性恋。他说已经“把自己的这一切经历、一切信仰、一切失望、一切激忿都倾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了”,其长诗行中可见惠特曼遗风以及凯鲁亚克散文风格,包含着痛苦和狂欢的语言震撼了世界诗坛。金斯堡的大部分诗歌都是在***以后的迷幻状态下写成的,但他终其一生坚持创作,笔耕不辍。直到1997年4月5日,因癌症于纽约辞世,享年70岁。
二、幻想的挽歌《祈祷》
《祈祷》全诗共分为五节,是金斯堡为自己的母亲内奥米・金斯堡所作的,他的母亲是一个精神病人,神志不清并长期被疯狂折磨,可是在她即将离开人世时,却给艾伦留了一封遗嘱“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我拿着这把钥匙/结婚吧,艾伦,不要***/钥匙在窗栅里,在窗前的阳光下。爱你的,妈妈!”依旧是表意混乱的话语,但其中饱含的一个母亲对于儿子深沉的爱,金斯堡也把和母亲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于母亲的爱融入了这首诗中。
诗中第二部分讲述的是12岁的金斯堡送母亲去新泽西州雷克伍德附近的一家疗养院养病的经过,是全诗的中心部分。由于父亲和哥哥的逃避,照顾母亲的责任落在了年幼的小儿子艾伦身上,然而母亲的疯狂让还是孩子的他感到惊恐无比,“12岁夜半横越新泽西,把内奥米留在了雷克伍德鬼影僮憧的房子中的命运三女神离开她找到决定我自己命运的公共汽车/跌坐在座椅上/身上所有的盘都断的/肋骨下的心脏陷臆作疼/头脑空荡/她在棺木中安全吗? ”母亲发病要求输血,却被休养所赶了出来,金斯堡不得不和她乘公共汽车离开,后来又把她一个人留在一个阁楼里,自己乘车回家了。
即使是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的痛苦和折磨也是难以忍受的,更何况要面对这一切的是一个正处于情感脆弱时期的孩子呢!当受到父亲责备的时候,金斯堡没有反驳一句,而是将巨大的压力埋进心里,“是我的错,把她送到孤寂中去?” 痛苦不堪的他在难以承受这样的折磨了,做出了这样自私的行为。“电话在夜里两点响了起来,急诊/她发疯了/内奥米躲在床下急喊,墨索里尼的臭虫/救命!路易!布巴!***!死神!女房东吓坏了/老同性恋服务员也对她大吼大叫。”那天晚上,精力耗尽的他只想逃避发病的母亲,甚至一度希望母亲就此死去,就能够解脱了。但是遗弃母亲以后的负罪感,让他难以入眠、备受折磨。
金斯堡还在诗中进行了大胆的欲望揭露甚至还有对母亲身体的逼真描述,“有一次我想她是试***让我亲她,……我浑身发凉后来还呕吐了一阵,但不严重/看起来似乎试一下也无妨/了解早期子宫的怪兽/也许/这种方式。她会在意吗?她需要个情人。”在这些诗句里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渴望,流露出的是一种长期压抑状态下催生的不正常心理。
诗中第一次出现“祈祷”这个词,是以希伯来语的形式表现的,插入在对于他的父亲路易的相关描述中。“内奥米20年疯狂的理想主义伤透了他的心”父亲的焦虑和彷徨也让其感到痛苦,父子都是母亲疯狂状态下的牺牲品。
40年代末期,金斯堡的母亲发病,在自己的幻想中难以自拔,再次入院接受***,只是这一次她再也没有走出来。哥哥用电报通知了金斯堡“内奥米去世了”。母亲内奥米混沌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诗歌的后三节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祈祷,得知母亲的去世时,他一边愤慨的“祝福” 死神,一边“感谢”死神使母亲得到解脱,怀着这样复杂心情的金斯堡,需要找到情感宣泄的突破口。
两天后他收到了母亲写给他的信,这新奇的预言般的遗言“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我拿着这把钥匙/结婚吧,艾伦,不要***/钥匙在窗栅里,在窗前的阳光下。爱你的,妈妈!”, “钥匙”是一种隐喻,患病多年的母亲,经常息怒无常、神志不清,病痛折磨下的生活就像一场无休止的噩梦,折磨她自己也折磨她的亲人,偶尔清醒的她也想要试***找到解脱出来的钥匙,结束这样的噩梦。所以,母亲的信让金斯堡久久不能平静,他把母亲的信中的隐喻幻想写进了诗中,“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在栅栏里在阳光下,只是来到这个黑夜,在铁床边中风,当时太阳已经在长岛沉落下去/宽广的大西洋在外面怒吼,那是存在自身的强大呼唤/从噩梦中醒来,那***的创造,她的头搁在医院的枕头上,奄奄一息/最后看一眼,这人世就只是那熟悉的黑暗中一阵永久的光之闪耀,别为此幻蒙哭泣了/可是那把钥匙应该留下来――在窗前,那要是在阳光里――留给生者――它可以抓取那一瞬时的光――可以打开门――回头看。”叙述性的直白话语,没有前面的激烈冲突,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修饰,却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你那休克的双眼/你那脑叶切除的双眼/你那离婚的双眼/你那中风的双眼/你那孤独的双眼/你那震眼/你那双眼/别了/你那缀满鲜花的死去的双眼/她的双眼传达一种无声无助的痛苦,其实诗人在这里并不是想表达‘别了’,而是想表明自己已被母亲的‘双眼’感化了。”虽然,母亲的疯狂让金斯堡痛苦不堪,但是母亲的眼睛一直是他记忆深处的温暖。
“上帝啊上帝啊上帝啊呱呱呱上帝啊上帝啊上帝啊呱呱呱上帝啊”、 “呱呱这些年来我的诞生是一个梦,呱呱,纽约是汽车,是破损的鞋,是规模很大的高中,呱呱上帝的一切幻象。”诗歌最后一部分里,墓地中“呱呱呱” 的乌鸦叫声重复出现,并与上帝联系在一起,这又使诗歌笼罩在一种充满死亡气息的悲凉氛围之中。悲痛的诗人终于找到了情感的宣泄点,“纯粹感情的声音”就像是苦难者的呼喊,心中的愤懑、凄楚一起奔出。
《祈祷》是一种开放人生的情感宣泄,是脱离了社会道德约束的自由表达,是自我的真实彰显。金斯堡的这首充满了自由与幻想的挽歌,虽是为了自己的母亲所做,但并没有传统诗歌中对于母爱的热情歌颂,而是用大量的笔墨细致的描绘母亲发病的状态,以及自己的彷徨惊恐和不安的情感,用真实的感情去进行创作,让读者真切的体会到最真实的情感,得到的是心灵上的巨大触动。诗人没有直接说出对于母亲的爱,而是在矛盾和冲突中将这种感情宣泄出来。
三、总结
因为《嚎叫》和《祈祷》的成功,艾伦・金斯堡于1972年获得了美国国家***书奖,人们对于《祈祷》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被重印了数十版。直到今天,《祈祷》一诗中所蕴含的痛苦和内疚的情感,以及对于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对于情感的恣意释放,依然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震撼不已。
参考文献
[1]丁宁;试释艾伦・金斯堡的《祈祷》[J];《文学教育(下)》 2008年12期
[2]赵永波;浅议“垮掉派”文学的“垮掉”价值[J];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仵从句 金斯堡:在“嚎叫”与“祈祷”中穿行地狱[J];《名作欣赏》2000年第02期
[4]詹姆斯・布雷斯林;《嚎叫》及《祈祷》溯源[J];《国外文学》- 1998年5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艾伦·金斯堡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