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当年怎样做父亲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世间有些人,在还没有做父亲之前,就敢于对“怎样做父亲”发言。比如鲁迅。1919年10月,鲁迅写下《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一年,鲁迅38岁,但是还没有做父亲。他的儿子要十年后,方会在上海出生。

我手里的这套《鲁迅全集》是家父购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收在第一卷的《坟》里。这套书陪着父亲,从读研究生到教书廿五载到退休,相信这篇文章已是读得烂熟入味。父亲一直很佩服鲁迅“怎样做父亲”的观念。

来看父亲在哪些地方,划了代表重点的波浪线: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独有对于孩子,却威严十足。”

“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

“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

“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

鲁迅这篇文章,代表了五四诸贤的观点:爱护儿童,尊重儿童的特殊性,保护他们不受自然与社会的伤害。这里面有些话当然是不易的真理,比如父母于子女,“愿他生存”,“愿他比自己更好”。我们自己在电梯里碰到陌生人,除非对方是老外,不然一般都是眼光看着脚尖,或掏出化妆镜或手机,总之很尴尬地盼着赶紧到站走散。但如果其中一人携了孩子,似乎自然就会教他/她打招呼,喊叔叔喊阿姨,旁人也就配合地逗一逗孩子。说明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态度更友善,什么样的相处更和谐,只是自己做不到,却希望孩子能做得更好。

有意思的是,五四诸贤发起新文化运动时,大都还没有子女。他们主张“儿童的发现”,主要来自西方传来的现代教育观念,自觉真理在手,虽无实践经验,说话的时候也能斩钉截铁,第一第二第三。也是在1919年,胡适长子胡祖望出生,胡适写了一首《我的儿子》,里面说:

树本无心结子,

我也无恩于你。

但是你既来了,

我不能不养你教你,

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

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

这是我所期望于你: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

这都是很让人耳目一新的话,完全打破主流社会亲子关系“施-报”的模式。我自己在儿子出生后,也在博客上抄过这首诗,但抄写时心中滋味,并不像五四诸贤那么理直气壮,而是多少有些迷茫,也有一点儿恐慌。

五四诸贤对传统父子关系的批判,就是鲁迅所说“***要革到老子身上”,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传统中国对亲子关系的定位,经常显得强横且偏执。有句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又说“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当然父对子的义务也是一管到底,只要没有分家,学业、工作、嫁娶、日用,都是父亲包办。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其实有点像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好处是事事有人替你安排,坏处也是事事有人替你安排。

比如朱自清的名文《背影》,写于1925年,记叙的是1917冬在浦口与父亲分手的情景。这一年朱自清虚岁20,刚从北京大学预科考入哲学系。朱自清父亲朱鸿钧48岁。

从《背影》的叙述中,也可以从中窥见父子两代的理念冲突。按说19、20岁的儿子,“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无法陪伴则已,一旦在侧,事事都不放心:本来说好让熟识茶房送站,也已“再三嘱咐,甚是仔细”,终于还是不放心,自己要去。到了车站,儿子买票,父亲照看行李,又忙着跟脚夫讲价钱,上车了,帮儿子拣定座位,嘱咐完儿子又嘱托茶房。然后,就是著名的“买橘子”场景――虽然是父亲坚持这样做,但20岁的小伙子坐在车上,中年肥胖的父亲穿着厚厚棉袍与大褂,“跳下去又爬上去”地穿过铁道又穿回来。这幅***景,实在也让人有些不舒服。舐犊之情固然动人,无理由的事事包办,受者未必真能坦然欣然。

朱自清写《背影》时,已经8年过去了。中间父子失和,睽违经年。回忆前事,字里行间满满都是歉疚与感恩。但若是往日重来,年少气盛的儿子是否就能意识到自己“聪明过分”,不笑父亲“迂腐”呢?未必。有了时间的间隔,叙事的过滤,“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的,又何尝只是父亲这一方?

上次写完《重建被养娃毁掉的三观》后,读李泽厚《回应桑德尔及其他》,书中提到孟子所谓“父子之间不责善”,李泽厚解道,这是因为父子之间倘以理念上的“善”互相要求,则容易破坏家庭间的和谐关系。儒家文化强调纲常,讲“父父子子”,也不能完全视为只要求子一方尽义务,“亲亲相隐”便是双方之间的情感优先考虑。所以“虎毒不食儿”是普遍现象,“大义灭亲”倒往往来自子一代,比如《归来》中的女儿举报逃犯父亲,又或是前些年新闻里的女儿举报父亲***。“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那么,为了一些“好名词”,如理想、事业、爱情、自由,是否就该牺牲掉父子之间来之不易的感情?

以此返观五四诸贤的亲子观念,也就看出过犹不及的偏颇之处。胡适与鲁迅,主张的都是绝无回报要求的无私的爱,理由是后代延续了生命,就已经完成了养育的目的,所以要求子女“孝”只是一种利己思想,要不得。这种思潮从东汉孔融的父母无恩说,一直到五四时期施存统的《非孝》,也是余韵不绝的“传统”,只不过并非主流。在批评者如汪长禄等看来,他们是在主张儿子们“白吃不回账”,也不是道理。

问题是,无论传统中国或现代社会,父子之间的天伦之情,并不是能够一二三四算得清清爽爽的,因此也就很难要求一方只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至少是情感上的回报)。无私奉献,劳而无怨,是圣贤的境界,以之要求普通人,则未免太过苛求。

鲁迅后来有了自己的儿子海婴,他还能不能坚持自己十年前的理念?有些是做到了的,如“无恩”,他在1931年儿子一岁半时致信友人,说“我不信人死而魂存,亦无求于后嗣,虽无子女,素不介怀。后顾无忧,反以为快。今则多此一累,与几只书箱,同觉举重,每当迁徙之际,大加擘画之劳。但既已生之,必须育之,尚何言哉”。既已生之,必须育之,这就是胡适所说“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

虽然说来无奈,“养你教你”却不是苟且敷衍的事。鲁迅对海婴,跟时下无数父母一样,对于孩子的愿望总是尽力满足,比如玩具,比如不强迫他做不喜欢的事,比如不介意他弄乱自己的书桌,海婴批评“这种爸爸,什么爸爸”,鲁迅也不以为忤。在鲁迅看来,或许是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但在有些人眼里,不过是老来得子的溺爱罢了。这样说的人有之,这样想的人怕更多,以致鲁迅要专门写一首《答客诮》,为自己爱子之情辩解: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在其时社会主流观念里,为儿子包办一切是父亲的职责,但太亲近儿子,顺从儿子,又容易丧失父亲的权威与尊严。为儿子放弃自己的时间与事业,更谈不上明智。鲁迅在这一点上,虽无直接的文章论述,所思当异于常人。

我们应该记得《朝花夕拾》里有一篇《五猖会》(1925)。明媚的早晨,定好的大船泊在埠头,60多里水路外,盛大无匹的东关五猖会在向人招手,少年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就在这个时候,严厉的父亲出现了。他让鲁迅去拿平时读的《鉴略》,教鲁迅读了二三十行:“粤自,生于太荒……”然后是:“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少年鲁迅“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当他终于背出了这二三十行书,母亲、工人、长妈妈都欢喜无限,抱着他一起开始了这场梦想已久的旅程。只是少年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30多年后写《五猖会》,鲁迅还在“诧异我的父亲何以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以鲁迅自定三原则,背书这事,“理解”“***”是谈不上,说是“指导”,却是在这样一个不恰当的时间,以这样一种不恰当的方式。

我们可以给鲁迅父亲的这一举动找出很多理由,比如适时地显示父亲的权威。中国有个故典叫“庭训”,就是孔子的儿子孔鲤从庭院走过时,孔子叫住他训了一番话。所以“庭训”特指父亲对儿女的教诲。我少时看到这一段,也曾恶毒地想,万一孔鲤是急着上厕所呢?长大后才懂得,如果儿子真是急着上厕所,父亲规训的效果会更好。现代血汗工厂往往由工头控制员工的大小便时间(从《包身工》到富士康都一样),是建立威权化管理的有效方式。

如果应用高大上的教育心理学,也能找到依据:这不就是育儿专家们常说的“延迟满足”吗?不要让孩子觉得可以轻易得到什么,而是要想方设法推迟他的满足。编剧六六就很喜欢这种搞法,伊给儿子的“庭训”是“比尔盖茨也有钱,你为什么不让他给你买”之类。

但我们衡之以“父子之间不责善”,就会觉得这是以效果飘渺难言的压制行为,来无端造成父子之间感情的破坏。父亲的权威,未免近于滥用。

所以成年后的鲁迅将《鉴略》内容与五猖盛会一齐忘怀,就只记得这件事对少儿内心愉悦的打击与减损,记得这种无来由的管束造成的伤害。他后来曾说,人应该从小备一个本子,上面记下自己的种种欲望。等到成人父母,遇孩子哭闹,比如想去公园玩耍,呵斥之前,翻开本子,看到一条“我想去公园玩”,或许就可以理解孩子的心情。

所以即使在五四一辈人里,鲁迅对孩子的关顾与放任,也不多见。民国时父子关系或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紧张,但孩子去干扰父亲的工作(那既是养家糊口之源,也是经国致世之事),也是不太被允许的。海婴要和鲁迅玩,鲁迅总是放下手头工作陪他玩,以致母亲许广平很为难,如去将海婴拉开,恐怕伤及父子天伦之乐,如果放手让爷儿俩玩,过后鲁迅也会笑着抱怨:又有一两个钟点被浪费了。

这已是不太符合传统父子角色定位的镜头。至于周海婴在《我与鲁迅七十年》中回忆,鲁迅为了打破孩子对身体、性别的禁忌观念,特意与许广平在家里走动,更是至今也难以企及的先锋行为。

可惜鲁迅故世之时,海婴才不过七岁。我们看不到当海婴长大,脱离封闭的家庭教育环境之后,鲁迅先生会教儿子怎样应对青面獠牙的现实、无视道德的社会,以及惨淡经营的人生?当孩子进入叛逆期,试***摆脱父亲的影响,鲁迅又能否放下传统父亲的威权身份,给予儿子真正的理解与***?

同路人胡适在1940年代之后,多次自承教子失败。大体说来,他面对的育子困境,也是鲁迅五四时期提出的“娜拉走后怎样”的翻版:摧毁了旧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理念,又用什么来代替之呢?事事包办的父亲,与放任不管的父亲,是两种极端,执两用中,怎样取得某种平衡?自由发展与溺爱放纵,严格要求与压抑天性,它们的界限又在哪里?教育理念与育儿实践,如何在生活中达成一致?

这些问题,读那些斩钉截铁的育儿书没用,父亲节这一天,买礼物收礼物之余,每位父亲,也不妨好好问问自己的内心。

鲁迅当年怎样做父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鲁迅当年怎样做父亲

学习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

阅读(253)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内容包括劳动仲裁有时效补缴社保没时效,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的区别和联系。仲裁时效的制约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诉讼时效必须受,到仲裁的时效制约,因为无限制的放纵劳动争议纠纷案

学习

光周期对春石斛假鳞茎生长与开花的影响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光周期对春石斛假鳞茎生长与开花的影响,内容包括春石斛花期管理方法,节茎石斛开花时间。研究了短日照(10h)和长日照(暗中断4h)2种光周期处理对春石斛(Dendrobiumnobile)3个品种(G1、G2、G3)假鳞茎的伸长和增粗以及对品种G1的开花时

学习

关于高校电子文档管理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高校电子文档管理,内容包括高校常用的电子文档,高校学生管理手册电子版。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文档的管理已经步入现代化、电子化,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子文件的归档操作,我们从宏观角度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意义、特点进行把握,以期

学习

浅谈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特征及演唱风格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特征及演唱风格,内容包括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背景,浅谈陆在易艺术歌曲中的大爱情怀。内容摘要:陆在易是我国当今乐坛知名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在海内外均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学习

15款产品讲述手机34年历史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15款产品讲述手机34年历史,内容包括手机发布日历4月,11月手机发布日历汇总。从Motorola第一款0.9kg重的手机到现在,手机已经有了34年的历史,在这里我们用15款经典产品来为您讲述手机发展的历史。MotorolaDynaTAC8000X(1983)19

学习

晚安=我爱你,爱你!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晚安=我爱你,爱你!,内容包括晚安我爱你小说阅读全文,晚安表达爱你的句子。你有和喜欢的人聊到很晚的经历么?你有和他说完晚安才关机睡觉的习惯么?那么我告诉你关于晚安的秘密!有一天,天堂放假,一个天使来到人间,为了化解自己的

学习

浅谈专变采集终端常见故障处理

阅读(19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专变采集终端常见故障处理,内容包括专变采集终端常见故障处理,专变采集终端怎么拆除。本文将简要介绍电力专变用户常用的专变采集终端在首次设备安装调试时的业务流程及其注意事项,重点介绍专变采集终端的常见故障的表现

学习

“脚色”与“角色”

阅读(18)

一、引言“脚色”与“角色”之辨,既是一个“个案”,又是一桩“公案”。说它是“个案”,因为它只是现代汉语中的一对普通词汇;说它是“公案”,因为现代戏剧戏曲学领域人人都在为“脚色”正名,都为“脚色”被“规范”而喊冤(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

学习

中国航天第一港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航天第一港,内容包括最新中国航天感悟,中国航天第一港。自汉朝设河西四郡以来,"酒泉"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就与响彻千年的"丝绸之路"驼铃声联系在了一起。今天,一座屡创辉煌的卫星发射中心又使她名扬四海,这就是中国第一个卫

学习

与韩荆州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与韩荆州书,内容包括与韩荆州书全文朗读,与韩荆州书全文多少字。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学习

基于Testbed/Tbrun的嵌入式软件单元测试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Testbed/Tbrun的嵌入式软件单元测试,内容包括软件单元测试详解,现在的程序开发还需要单元测试吗。摘要针对嵌入式软件单元测试,开展了一定的工程实践,明确了单元测试的要求,介绍了如何达到覆盖率测试的充分性以及结合工具

学习

根源分析法(RCA)在防止患者跌倒事件中的应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根源分析法(RCA)在防止患者跌倒事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患者跌倒的rca分析,洗澡时患者跌倒的rca分析。目的通过采用RCA法对跌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及时加以改进,可以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通

学习

何为“物联网”时代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何为“物联网”时代,内容包括什么叫做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的巨大商机。中国移动王建宙在台湾之行中阐述了自己对“物联网”的理解后,“物联网”一下子就成为热门关键词。但是,根据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的介绍来看,物联网仍然是

学习

我为他人做嫁衣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为他人做嫁衣,内容包括为他人作嫁衣裳全文阅读,替别人做嫁衣全文免费。“爱和承诺,像指环和花朵,我用一生守候,等待幸福的结果……”每个女孩都有着关于婚姻的美妙憧憬,谁都希望,自己最美的姿态在婚礼当天尽情绽放。“恭贺新郎

学习

我的老父亲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老父亲,内容包括我敬爱的老父亲,我的老父亲免费阅读全文。我的父亲有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般形象:古铜色的脸饱含日月的沧桑,车辙般的皱纹里雕刻着生活的艰难,犁耙似的双手昭示着一生的劳作。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俭朴、

学习

我们怎样做父亲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怎样做父亲,内容包括我们如何做父亲原文完整版,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原文。这是鲁迅在九十多年前用过的题目,当时他对“大模大样”用这九个字,进行过一番阐述。时间过去近一个世纪,现在的“父子问题”仍值得剖析。我做过教师

学习

鲁迅日记中的朱安

阅读(22)

鲁迅笔下涉及亲人的文章不多。对于朱安,由于鲁迅始终对这位原配夫人不接受、不喜欢,两人形同路人,所以没有在其文章中留下一个字。即使在纯粹私人化的日记通信中,鲁迅都没有提到过朱安的名字。在鲁迅留下的所有文字中,朱安只在他的日记中出现

学习

关于鲁迅小说中“孤独者”形象的再思考

阅读(20)

[摘要]孤独者是鲁迅小说塑造中下层知识分子中最成功的文学形象。有孔乙己、陈士成、狂人、史涓生等等。探究孤独者形象的原型,带有鲁迅的影子,孤独者形象打上了进步知识分子的烙印,孤独者形象是作者对旧时代文人的整合提炼。对孤独者形象美

学习

哲学鲁迅最后自画像

阅读(33)

鲁迅1881年出生于绍兴城一没落家庭,十三、十四岁后因家道衰落而生活日益艰难。尽管童年天真无邪的生活里有着许多温馨、柔和而美丽的体验——这种温馨、柔和而美丽的体验以及对这种体验的温馨、伤感的诗性怀忆与追往,曾在《呐喊》、《彷徨

学习

走进鲁迅手抄报范文精选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走进鲁迅手抄报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走近鲁迅手抄报文字内容,走进鲁迅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字数少。走进鲁迅手抄报篇1[摘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学识,但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

学习

父亲(散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父亲(散文),内容包括父亲散文完整版,颂父亲的散文。父亲去世已有20多年了,但我一直觉得他还活着。父亲个儿不高,很难见他笑。他是我们村――三元铺村的会计。明朝时,村里同时出了3名状元,三元铺村因此得名。父亲做会计,全是手工

学习

聂绀弩的“鲁迅体”

阅读(21)

鲁迅晚年有几个小友,在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气,但后来念及导师的友情,一直不忘的是对鲁迅思想的呼应。他们经历的命运都很曲折,那些都是鲁迅也未曾料到的存在。在极其艰苦的时候,自我的扭曲伴随其间,细想起来,血液里有鲁迅的因子,在文章与气韵上衔